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50 : 不被世間法所动搖,不被境界所轉變,是出世間法的要素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爾時,一切諸天,及諸菩薩众,見於如來,应正等觉,不可思議,人中之雄。

在这個時候,所有一切的諸天,所有一切的菩薩,他們見到释迦牟尼佛,无上正等正觉这种境界,知是不可思議的。佛乃是人中的大英雄,所以寺院皆有「大雄寶殿」。

其身无量。不可称数。現不思議种种神變。令无数众生。心大欢喜。普徧一切虛空界一切法界。以佛庄严而为庄严。令一切众生安住善根。示現无量諸佛神力。超过一切諸語言道。諸大菩薩所共欽敬。隨所应化。皆令欢喜。住於諸佛广大之身。功德善根。悉已清淨。色相第一。无能映奪。

佛所示現的化身,有无量无边那样多,无法計算其数量。又現出不可思議的种种神通變化,令一切众生,見到佛的境界,皆大欢喜。佛的法身,普徧充滿一切虛空界,又徧滿一切法界。所謂「尽虛空,徧法界。」这些菩薩,以佛的庄严为自己的庄严。令一切众生,安住在他們所种的善根中,得到不退轉的精进力。示現无量諸佛的神通力,超过一切語言所能形容的。为一切諸大菩薩所共同欽佩和敬仰。隨所应化的一切众生,皆令他們得到大欢喜,住在諸佛广大之身。佛的法身是徧滿一切处,佛的功德是究竟清淨而圓滿,佛的善根是完全清淨而成熟。佛的色也是第一,相也是第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隨形好。沒有任何人能胜过佛这种境界,所以說无能映奪。

智慧境界。不可穷尽。无比三昧之所出生。其身无際。徧住一切众生身中。令无量众生。皆大欢喜。令一切智种性不断。

佛的智慧境界,不可穷尽,是從无有可比的三昧中所生出來的。佛的法身沒有边際,普徧住在一切众生的身中,使无量众生,皆大欢喜。令一切智慧的种性,永遠不断絕。我們众生和諸佛有不可分離的關係,諸佛是已成的佛,众生是未成的佛。佛的法身,徧住在未成佛的众生身上。所謂「我今皆瞭諸如來,如來與我无差別。如來常在我身中,如來卽是我眞如。」諸佛沒有離開我們的身,故不要到处去找佛。只要囘頭轉,便能見到佛。所謂「苦海无边,囘頭是岸。」你若能觉悟了一切諸法,便是返本还原,也是明心見性,就能证得如來的本体。我們众生,都在如來法身中活著,如果不是在如來的法身中,众生也都死了。好像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无量的細菌。这些細菌依人体而生存。人死了,細菌也死了。如來的法身,譬如人的身体,众生譬如細菌。我們在如來法身中生存,如同細菌在人身上生存,是一样的道理。如來的法身是不会死的,而我們在輪廻中轉來轉去,在輪廻中生存。我們的本性,就是佛性。所謂「一切众生,皆堪作佛。」可惜我們不知道修行,所以未能成佛。

住於諸佛究竟所住。生於三世諸佛之家。令不可数众生信解清淨。令一切菩薩智慧成就。諸根悅豫。法云普覆虛空法界。教化調伏无有遺餘。隨众生心。悉令滿足。令其安住无分別智。出过一切众生之上。

菩薩住在諸佛究竟所住的地方,就是常寂光淨土,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菩薩生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家里,也就是究竟清淨的智慧。常和佛在一起,聽经聞法,很快会成佛。佛是我們的慈父,愛護我們、教化我們,令我們怎样修行,怎样证道,苦口婆心地勸导,不厭其煩的教导。佛能令不可数那样多的众生,深信清淨之法,就是勤修戒定慧;剷除染汚之法,就是息滅貪瞋痴。佛能令一切菩薩的智慧,皆能成就,得到大圓鏡智。菩薩自觉也圓滿,觉他也圓滿。这种智慧,能成就自己的道果。六根悅豫:就是在外現出欢喜的相貌,在內亦有欢喜的心。教化众生的法云,普徧覆蓋一切处,也就是尽虛空徧法界。菩薩教化众生,調伏众生。雖然娑婆世界裡的众生,難調難伏,可是所有的剛強众生,都被調伏了,沒有一個众生不被調伏的,菩薩隨順众生的心愿,令他們完全滿足。所想求的东西,令其得到;所希望的事情,令其成功。使一切众生,安住於沒有分別的智慧中,並超越过一切众生之王。

獲一切智。放大光明。宿世善根。皆令顯現。普使一切发广大心。令一切众生。安住普賢不可壞智。徧住一切众生國土。從於不退正法中生。住於一切平等法界。明了众生心之所宜。現不可說不可說种种差別如來之身。非世言詞而歎可尽。能令一切常思念佛。充滿法界。广度羣生。隨初发心所欲利益。以法惠施。令其調伏。信解清淨。示現色身。不可思議。

使一切众生,皆獲得一切的智慧,放出大光明,普照十方法界。使一切众生,在往昔所造的一切善业,所种的一切善根,皆令明顯的現出來。令一切众生,都很清楚自己宿世的善根是什么样子。普徧令一切众生发广大的心。好像我們这次打大悲七,果廷(恒朝)他自己知道自己的宿世(梁武帝轉生),所以法名果廷,号恒朝。就是朝廷的意思。他知道今生及現在,应該怎样去做,应該皈依三寶,知道之后,他就发广大心,亦影響很多人发广大心。[註:一九七七年五月,恒实法師为祈求世界和平,发心三步一拜,從洛杉磯金輪寺啟拜,一直從北加州拜至万佛聖城,全程七百餘英里。用行动來感化世人,改惡向善。恒朝法師受其感动,乃发心做为護法,照料恒实法師。兩位行者至今(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五日)仍然在万佛聖城繞城而拜,將近五年了,仍舊風雨无阻的在拜。这种精神,令人景仰之至!)

使一切众生,安住在普賢菩薩最堅固最深遠的不可壞智慧中。菩薩普徧住在一切众生的國土里。是從不退轉的正法中生出的。常住在一切平等法界上。明白瞭解一切众生心中所愿意的事。現出不可說不可說种种差別的如來之身。不是世間的語言和文辭,所能讚歎穷尽的。諸佛菩薩用感应道交的威神力,令所有一切众生,常思佛、常念佛、常來必定見佛。並且所現的如來之身充滿法界,及一切佛刹,能广度一切众生。隨順初发心者的所求,而令其得利益。也就是使为成佛而发心的人,令他們都成佛。为求神通而发心的人,令他得神通。用佛法來惠施众生,令剛強的众生,皆被調伏,得到信解,得到清淨。示現无量色身,这眞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等观众生。心无所著。住无礙住。得佛十力。无所障礙。心常寂定。未曾散乱。住一切智。

菩薩平等观察一切众生,沒有分別心,也沒有執著心,住在圓融无礙的境界上,得到佛的十种力量。沒有一切的障礙,是任運无礙。諸佛菩薩的心,常在定中,從來不会散乱,住在一切智慧之地。

善能開演种种文句眞实之義。能悉深入无边智海。出生无量功德慧藏。

菩薩善於開示演說种种語言、种种文句、种种妙法,皆是眞实之義理,能完全深入经藏獲得无边智慧,猶如大海那般多。能生出无量功德智慧之藏。

恆以佛日。普照法界。隨本愿力。常現不沒。恆住法界。住佛所住。无有變異。於我我所。俱无所著。住出世法。世法无染。

菩薩恒常以佛日,普徧照耀法界。隨著往昔所发的愿力,常出興於世,而不入涅槃。恒常住在法界,住在佛所住的地方,沒有變異的時候。对於我和我所,都沒有執著。我們众生对於我和我所这兩件事,非常看不破,放不下,有所執著,这是我的身体,要愛護它,要保养它,要照顧它。所以終日为了它而忙碌,旣然有個我,繼而產生我所有的思想:这個是屬於我的,那個是我所有的。往大处來讲,这是我的國,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財產。有了我,就有我所有——这就是自私,就是自利。若能沒有自私,就沒有我。若能沒有自利,就沒有我所。那么,我沒有了,我所沒有了,这就是出世法。修到这种程度時,便得解脫,一切自在,雖住在出世法,但对世間法,无所染著。換言之,不被世間法所动搖,不被境界所轉變,这是出世間法的要素。

於一切世間。建智慧幢。其智广大。超过世間。无所染著。拔諸众生。令出淤泥。置於最上智慧之地。所有福德。饒益众生。而无有尽。了知一切菩薩智慧。信向決定。當成正觉。以大慈悲。現不可說无量佛身。种种庄严。以妙音声。演无量法。隨众生意。悉令滿足。

在一切的世間,建立智慧之幢。幢是圓筒形相,表示用智慧光來普照一切众生。这种智慧,广大无比,超过世間法,沒有染著。已经離開我和我所的執著了,那还有什么可染著的呢?能拔除一切众生的苦惱,令众生出離淤泥,置於最上智慧之地,也就是到佛的果位。我們众生在如幻如化的淤泥之中,而不自觉,还在做夢,迷迷糊糊,染苦为乐。对於是非善惡分不清楚,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善为惡,以惡为善。顚顚倒倒,是非不分,善惡不曉。總是曲直莫辨,黑白莫明,这等於在淤泥中一样。我們为什么在淤泥中?因为愚痴的緣故。人時時刻刻背觉合尘,沒有背尘合觉,这就是在淤泥中。以致沒有明白的時候,沒有出三界的時候,因此被无明煩惱的淤泥所染著。那么怎样才能出淤泥?就是要学佛法。佛法是指示迷途的方向,是大海的燈塔,光明四射,能令迷失方向的人,走上正道。

菩薩用往昔所修的种种福德,來饒益众生,令得益处,常常这样子做沒有穷尽的時候。他們明白知道一切菩薩的智慧,是无上甚深的,其信心愿和廻小向大的心,決定之后,在將來一定成佛。

用大慈大悲之心,現出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无量)的佛身,也就是化身。用种种功德和智慧來庄严。用种种妙音声,演說无量法,也就是由一法演說无量法,无量法乃归一法。所謂「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这种圓融无礙之法。隨順众生的心意,令他們的慾望都能滿足,也就是滿足成佛作祖的希望,而不是貪戀五欲之乐。

於去來今。心常清淨。令諸众生。不著境界。恆與一切諸菩薩記。令其皆入佛之种性。生在佛家。得佛灌頂。

菩薩在过去、未來、現在三世之中,心恒常清淨,一念不生,一尘不染。菩薩不但自己沒有我和我所的執著,也令一切众生,不要執著我和我所的境界。常常为众生授與一切諸菩薩記,使一切众生,皆入佛的种性之中,生在佛家(也就是常寂光淨土),定能得到十方諸佛灌頂授記成佛。

常遊十方。未曾休息。而於一切无所乐著。法界佛刹。悉能徧往。諸众生心。靡不了知。所有福德。離世清淨。不住生死。而於世間如影普現。

菩薩常游十方世界,去教化一切众生,未曾有休息的時候。諸佛菩薩教化众生不休息,我們学習佛法,却常常休息。众生的習慣和諸佛菩薩的習慣完全不同。諸佛菩薩对於五欲六尘一切的境界,沒有執著,不生貪心。可是众生恰好相反,貪五欲之乐,愛六尘之境。任何法界佛刹,菩薩皆能普徧隨意前往,通行无礙,不受限制。菩薩对於一切众生的心念,都瞭解知道。我也知道众生的心,皆有貪瞋痴,一天到晚被三毒所迷惑,沒有清醒的時候。若要沒有貪瞋痴,就得勤修戒定慧。菩薩所有的福德,皆出離世間而得清淨,不貪著在生死上,也不住在湼槃上。雖生而无生,雖死而无死。所謂「生死卽涅槃,煩惱卽菩提。」菩薩在世間,好像影子似的,能普現於众生的心中。

以智慧月。普照法界。了达一切。悉无所得。恆以智慧。知諸世間,如幻,如影,如夢,如化。一切皆以心为自性。如是而住。

菩薩以智慧月的光,普照法界一切众生的心,令其明瞭通达世間一切的一切,如幻如化,皆不可得。为什么?因为皆虛妄无实体,所以不要執著。菩薩用眞实的智慧,知道一切世間法,都是幻化的,好像影子一样,又好像作夢一样,都是變化的。虛而不实,不可執著。人生好像演電影一般,在銀幕上有种种境界出現,看來似眞,其实是假。可是却把众生引誘得顚顚倒倒,隨著境界轉,而不能轉境界。菩薩知道一切的一切,皆以心为自性(心是有分別,是有为的;性是无分別,是无为的)。所以如是而往。众生的性是佛性,众生的心是妄心,所以成不了佛。修道人就是修心,將妄心變成眞心。眞心就是如來藏性,也就是大光明藏。

隨諸众生业报不同。心乐差別。諸根各異。而現佛身。如來恆以无数众生而为所緣。为說世間皆從緣起。知諸法相。皆悉无相。唯是一相。智慧之本。欲令众生離諸相著。示現一切世間性相。而行於世。为其開示无上菩提。

隨著众生的业报不同、心乐不同、諸根不同,而現佛身。佛常以无数众生为所緣,所以常想度脫众生,出離苦海,为众生說世間一切法,皆從緣起的道理,所謂「緣生无性」。佛知一切法是无相的,但因为众生有分別心,所以有個法相,其实究竟是无相的。而这個无相是智慧的根本,因一切法皆從智慧生起的。智慧是什么样子?无相!所以說「唯是一相,智慧之本。」大智度论裡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卽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義。」这是說明緣起的道理。諸佛菩薩欲令一切众生,離開一切相的執著,所以示現一切世間的性和相,而來世間教化众生。为所有的众生,開示无上的觉道。

为欲救護一切众生。出現世間。開示佛道。令其得見如來身相。攀緣憶念。勤加修習。除滅世間煩惱之相。修菩提行。心不散动。於大乘門。皆得圓滿。成就一切諸佛義利。

諸佛菩薩,为欲救護一切众生,所以出現於世間,開示諸佛所修行的正道,也就是令众生成佛之道。令众生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隨形好,便生出攀緣的心,囘憶想念如來相好庄严之身,於是勤加修習,而除滅世間一切煩惱之相(就是把貪瞋痴三毒完全清除乾淨),專心修習菩提之行門,心不散动,時時在定中。对於大乘的法門,統統修得圓滿。成就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得的这种義利——也就是得到圓滿菩提的觉果。

悉能观察众生善根。而不壞滅清淨业报。智慧明了。普入三世。

諸佛菩薩能观察一切众生的善根,令众生的清淨业报,皆得成就。众生有了眞正的智慧,明瞭一切佛法,便能普徧入於三世。

永離一切世間分別。放光明網。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无不充滿。色身妙好。見者无厭。以大功德智慧神通。出生种种菩薩諸行。諸根境界。自在圓滿。作諸佛事。作已便沒。

佛菩薩永遠離開一切世間的分別心,大放智慧光明的網,普徧照耀十方一切世界,沒有不充滿的地方,佛的色身是妙好庄严,一切众生見到这种色身妙好,皆目不暫捨的瞻仰,沒有厭倦的時候,以大功德、大智慧、大神通、出生种种菩薩所修六度万行,諸根的境界,都自在而圓滿,所行所作,都是做一切佛事。做完佛事之后,这种境界,就沒有了,菩薩是沒有做佛事的執著。所謂「作而无作,行而无行。」所以才說「作已便沒」。

善能開示过現未來一切智道。为諸菩薩。普雨无量陀罗尼雨。令其发起广大欲乐。受持修習。

諸佛善用權巧方便來開示悟人,令一切众生能明白过去、現在、未來一切智慧之道(也就是沒有愚痴)。为所有的菩薩,普徧雨无量陀罗尼(總持)的法雨,令其发起广大欢喜的菩提心,修持广大的菩提心,以菩提心为快乐,受持这种總持法,修習这种總持法。(總是總一切法,持是持无量義)。

成就一切諸佛功德。圓滿熾盛。无边妙色。庄严其身。一切世間。靡不現覩。永離一切障礙之法。於一切法眞实之義。已得清淨。於功德法而得自在。

菩薩成就一切諸佛所成就的功德,功德也圓滿,智慧也圓滿,光明也圓滿。不但圓滿,而且又熾盛,也就是光明普照。有无边妙色來庄严其身。十方一切諸佛刹土中,沒有不見这种妙色庄严身的。並且永離一切障礙之法。什么是障礙法?簡而言之,就是貪瞋痴。有了貪瞋痴,就有煩惱。煩惱是最大的障礙。障礙什么?障礙证涅槃,煩惱有貪、瞋、痴、慢、疑、惡見六种根本煩惱。这六种煩惱,能擾乱自己和他人的清淨心,所謂「煩身惱心」。我們修道,能修到沒有煩惱的程度時,那就能出離三界。所謂「不生煩惱莫疑心,總要管已少管人;多認不是少爭理,安然清淨智慧生。」也沒有煩惱,也沒有懷疑,常管著自己,不要管人家的閒事。所謂「多管閒事,自找苦惱。」常認自己的不是,不要和人爭理。这時候,很安然,很清淨,智慧便会現出來。「明心未有礙難事,見性豈有憂愁心;佛光不是不普照,憂思恨怨心攪昏。」明心的人,沒有障礙困難的事。見性的人,沒有憂慮煩愁的心。佛光是普照一切的,猶如太陽一般的光明,而我們为什么不見佛光?就因为有憂思和怨恨,所以把心攪昏,以致智慧光不能現前。

我常說:「心清水現月,意定天无云。」「心平百難散,意定万事吉。」「心止念絕眞富貴,私欲断尽眞福田。」「一時清淨,一時在灵山;時時清淨,時時在灵山。」「一念不生全体現,六根忽动被云遮。」这些都是箴規,可奉为圭臬。对於一切法眞实的道理,已得到清淨,也就是已经明白法的本体是寂滅清淨的,故沒有法執。菩薩是卽相離相,卽法非法,沒有一切執著,所以清淨。若有些微的執著,便不能得到清淨。对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修善功德的法,皆得到自在而圓滿。

为大法王。如日普照。为世福田。具大威德。於一切世間。普現化身。放智慧光。悉令開悟。欲令众生。知佛具足无边功德。以无礙繒。繫頂受位。隨順世間。方便開导。以智慧手。安慰众生。为大醫王。善療众病。

佛为大法王,好像太陽普照大地万物,作为世間的良福田,具足大威德。对於一切众生发慈悲心,所以在一切世間,普現化身,放出智慧之光,照破黑暗。令众生蒙佛光普照,而得開悟。欲令众生,知道佛具足无边的功德。用无礙的繒帶,繫在頭頂,受法王之位。隨順世間法,方便來開导众生。用智慧的手,來摩众生的頂;用慈悲的音,來安慰众生的心。作为大醫王,善於治療众生的一切疾病。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的煩惱病,所以佛用八万四千法門來对治。

三寶就是众生的福田,为什么要供养三寶?就因为要种福田。但是一般人不認識眞相,不明白眞理,所以不愿在三寶前种福田。有人在三寶前乞求福报,希望有個什么灵感,希望有個什么境界。这些思想是錯誤的。有人在三寶前求子孫,求发財、求健康、求吉利,这是不对的。那么,为什么要供养三寶?因为要修福要修慧。福慧圓滿,可以出離三界,了生脫死,再也不在娑婆世界遭受种种的苦,可以到極乐世界享受种种的乐。在三寶前种福田,不要有分別心。这個地方有佛嗎?有僧么?若有了这种分別心,便无功德,就不会得到福田。要知道「泥龙雖然不会降雨,乞雨必假泥龙;凡僧雖然不能賜福,种福必假凡僧。」所以說「賢聖福田僧」。誠心供养三寶,福自然种下,定得來生的富貴,供养不著相,才是眞供养。若是有所企圖,便是假供养。所謂「三輪体空」,功德无量。

一切世間无量國土。悉能徧往。未曾休息。清淨慧眼。離諸障翳。悉能明見。於作不善惡业众生。种种調伏。令其入道。善取時宜。无有休息。

所有一切世間中,有无量无边的國土,菩薩普徧到所有的國土去教化众生,沒有休息的時候。菩薩的清淨慧根,已離開一切的障翳,悉能明見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在金剛经上說:「众生有若干种心,如來悉知悉見。」对於作不善的惡业众生,用种种方便法門,來調伏这些剛強的众生,令他改惡向善,发菩提心,修无上道。菩薩採取善巧的時候,不休息來教化。对善业的众生,令其善业增長。对不善业的众生,令其栽培善业,不造惡业。对不善不惡的众生,令其知道种善根作善业的功德。为众生說法,选择時宜,不可錯过机会。換言之,这個众生該得度脫時、該接受法時,而为說法。所謂「观机逗教,因人說法。」机緣成熟者,就为他說法。机緣未成熟者,就等待時机,再为他說法。这叫「善取時宜」。時宜就是恰到說法的時候。所謂「時然后言,乐然后笑,義然后取。」大意是这样:到应該說話的時候,再說話;应該快乐的時候,然后再笑;合乎義的事,才能取之,若是不合義的物,絕对不取。(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12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121 : 菩薩修无有定法,沒有一定的界限

华严经淺释122 : 无论怎样來譬喩,都不及菩薩初发心功德的一分

华严经淺释123 : 我們修道人,不要有自我宣傳的思想

华严经淺释124 : 淫欲的这個念頭一动就有漏了,漏到三界中去受生死

华严经淺释125: 任何的譬喩都沒有初发菩提心的功德那样大

华严经淺释126 : 身口意三业清淨就是修波罗蜜法,这是初发心菩薩的根本行門

华严经淺释127 : 有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菩薩所修的行門都得到清淨

华严经淺释128 : 我們要发这十种清淨愿,才能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聖人

华严经淺释129 : 佛是從众生田中出生,所以能令佛种不断。

华严经淺释130 : 佛不離菩提树下,而升到夜摩天宮宝庄严殿为天众說十行法

华严经淺释131 : 娑婆世界夜摩天上,諸菩薩咸來集会;十方世界夜摩天上也是这样

华严经淺释131 : 娑婆世界夜摩天上,諸菩薩咸來集会;十方世界夜摩天上也是这样

华严经淺释132 : 切記:絕对不談說人之是非,不評论人之善惡

华严经淺释133 : 一切业以心为根本;业是從众生心而生出

华严经淺释134 : 修行欢喜行的菩薩要將自己所有財物統統布施給需要的众生

华严经淺释135 : 被境界所轉受不了罵更受不了打,这就是沒有正定的功夫

华严经淺释136 : 因为不輕慢一切法的緣故,所以沒有一切法的障礙

华严经淺释137 : 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七种无著行門

华严经淺释138 : 大菩薩所修的難得行門,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愿

华严经淺释139  : 修行人若会修的是修善中之善;不会修的是修善中之惡

华严经淺释140 : 依法修行的各位菩薩所修行的各种行門

华严经淺释141 : 依法修行的大菩薩所修行的各种行門

华严经淺释142: 依法修行的菩薩所修行的各种法門

华严经淺释143: 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有十种无尽法藏

华严经淺释144 : 大菩薩所修行十种布施的法門

华严经淺释145: 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慧藏法门

华严经淺释146: 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念藏、辯藏法门

华严经淺释147: 誰能知足誰就能升到兜率天;佛法是平等沒有階級的观念的

华严经淺释148: 对境无心就是忍;將忍辱的功夫修到圓滿時便证得天耳通

华严经淺释149: 这些諸菩萨、天子等发广修供养的大愿,尽其所能來供养佛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