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45:看到一件东西、听到一句话就起贪嗔痴就是不能离相,你的修行还很肤浅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楞伽经(一)45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684li24pf&width=500&height=375&auto=0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一)45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所以在《阿含经》里面讲,梦到月亮最吉祥的,就是证果的前兆,自己画的不算,很自然地修行到一个程度,水到渠成,自然于境界显现,而且不执著,真正地证二果阿罗汉梦见月亮,其实他不会执著这个东西的。“内外心现”:谓作如是观时,知“内”心“外”境一切诸法皆为自“心”所“现”,本无自性,非有非无。“妄想无始虚伪”:皆由“无始”以来“妄想”所生之“虚伪”习气。此句为倒装句。

【义贯】“大慧,”至于有些其他的在家出家二众,不堕邪见,依于正知见,而起正观察,则观“见”一切法皆无“自性”:以见一切法皆如空中之“浮云”(这浮云风一吹就变化生灭了,所以在强调诸法就像浮云。诸位!哪一种东西不是生灭的东西,这一杯牛奶放着很快它就会变酸了,如果你不冰的话。这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生生灭灭,生生灭灭就像如幻,就像浮云,我们的一生就像浮云一般,随风变幻生灭、如旋转“火”炬所成之“轮”相、实在是没有那个真实的东西,而一缘起起来,旋转就是一缘起起来,好像真的有那个相,我们现在也是,公园旁边有公园相,可是你彻底分析起来,没有那个相,树无树相,花无花相,对不对?花,你看!水陆全部采光了,没剩半株,剩下的旁边就是这样子。所以,看了好像有公园,对不对?可是你彻底剖析起来,它只是一种集合了短暂就像旋转的火炬所成的一种轮象,如海市蜃楼(“揵闼婆城”),一切悉“无”有“生”起、这一句话就是证圣果的人所体证的,一切悉无有生起,什么时候生起啊?这句话跟禅宗里面讲的一句话很相连的,就是:参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有色受想行识吗?没有。

所以证悟到、体悟到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现在的五蕴皆空,其实也是无生,只是颗粒微尘所构成的地水火风,所构成的缘起的假相而已,只是你妄执,误认为它是实有的东西——实有生、实有老、实有病、实有死,可是生空无自性,老空无自性,病空无自性,死还是空无自性,所以从生老病死,其实处处、任何一个时间都是空性。今天有的人,写了e-mail过来,说:师父!既然诸法如幻,既然诸法是不实在的,为什么我们在肚子痛、胃痛的时候,是痛到实在受不了?当我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就好像这个就是真的在痛啊!师父,我无法理解为什么诸法如幻呢?诸位!诸法如幻,是在强调空无自性,不是说没有因果。

再来,这有两种层面:一、你有没有三昧的定力,如果是证圣果的,能够降伏了,照见五蕴皆空,他那个生病也是一种缘起,圣人示现的,他有三昧的功夫,他没有问题的,所有的果报对一个有三昧功夫的人来讲,他那个痛其实是幻;可是我们凡夫就不行,我们凡夫真的就没办法,凡夫肚子痛就肚子痛,头痛就痛到剧痛,剧痛,头痛欲裂。大家都会生病,世尊也示现了头痛,剧痛三天三夜,世尊也示现。因此只要有这个色身,我们这个五谷的身,五谷的色身,吃五谷的色身,就是要这样的果报。所以在凡夫,所以我跟他回答,在凡夫俗子的角度来看,这个病它就是一种业报,它好像是实实在在的痛苦,这种不好的觉受,很痛苦的觉受,是很痛苦,也不好,这个叫做业报。在凡夫来讲,拼不过去,没有三昧的功夫,它看起来就像真的。所以说一切事悉无有生起,是指体性本空,不是说没有业报这个因果。

那么业报这个因果,所生起的生老病死,那圣人来讲不存在,可是凡夫来讲,是确确实实的病,确确实实的病。如“幻”境、如阳“焰”、如“水”中“月”、“及”如“梦”中所见。作如是观时,知“内”心“外”境一切诸法皆为自“心”所“现”,诸位!这一句话可就是重点,既然是唯心所现,那么就是我们一定要守本真心,就是用不生不灭的心性,万缘歇既是菩提,我们就放下。诸位!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开始放下,就用离、离相的方式。“离”就是保持一个距离,是一种方便,但究竟即相离相,了相空无自性,这个是真正的“离”,从内心里面不著,这个叫做离一切相。有一个人写e-mail过来:离一切相,我每天都面对一切相,怎么离一切相,这“离”是什么意思呢?我说:离就是放下的意思,这个离一切相就是放下假相,不要让那个缘起的假相,触动到你的情绪,贪嗔痴的情绪,【本无自性,】本无自性是本来就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简称做空性。

悉由“无始”以来“妄想”所生之“虚伪”习气而起,诸位!为什么要讲无始以来妄想所生的虚伪习气而起,为什么要讲这一句话?意思就是这一句话,凡夫俗子从来没有觉悟,这一句话就是万法由心所现,一切境界,皆“不离自心。”那么为什么要讲无始以来妄想所生虚伪习气而起,虚伪习气就是它这个习气,业识的执著、分别、无明,它不是实在的,叫做业性本空,这个虚伪、习气就是一种业性,业,我们讲karma force,karma force就是业性,就是虚伪习气,就是不实在的,本来是空无自性的,但是因为习气种子显现出来的假相,或者假的五蕴身,看起来是那么的真实,其实是空。那么这样子就彻见了五蕴本空,那么这些虚伪习气,了悟了万法,都是习气在作祟。

因此,我们刚开始培养习气,后来习气变成我们的主人。我们做不了主,就像一个人去赌博,后来就被赌博的习气牵着走。我们每天都喝酒,到最后就会被酗酒这个喝酒的习气牵着走,你不喝就难过。有的人去爬山,爬到已经上瘾了,你叫他不去爬山,他会受不了的,他这个一种习气,爬山的习气也不是坏事。那么做善,有的人做善事,咦!他也做了变成习气了,他只要有钱拿去布施,他就会很高兴,不布施,他那天吃不下饭。有的人身上不准放钱,有钱他一定会布施,他布施,只有布施能够让他快乐。台湾不是有个卖菜的吗?她是讲了一句话吗?钱拿出去,她就是觉得很心安,那一天睡得很香很甜,这跟一般人好像不太一样。一般人好像钱拿到我的身边,我晚上会睡得很香、很甜,怎么会差这么多?对不对?有的人要布施出去,她就觉得很快乐。有的人要贪别人的东西,所以这个虚伪习气啊,各个不一样。

诸位!如果你听经闻法,养成一种好的听经闻法的习气,像今天吉林省来告诉我的,她说:她一看到师父这人光盘,这个DVD佛学的讲座,她说以前什么韩剧、偶像剧,偶像就是呕吐的对象,统统放下。她说:我现在每天放这个慧律法师的光盘,看了十几个小时。看到老公说:好了好了睡觉了……我知道你很用功精进,那师父这个法,传到中国大陆以后,很多的老公,本来都不支持老婆的,可是呢?师父呢?就一直重复强调以家庭为重,你不能因为学佛学到分崩离析家庭破裂,对不对?很多的老公看了以后很感动:对嘛!就像这个法师讲的才对嘛!人家慧律法师讲得对嘛,要先照顾家庭嘛!所以老公对我印象特别的好,非常的好,因为以家庭为本,大家都有家庭嘛,学佛不能搞得像分崩离析,老公是老公,老婆是老婆,各路人马好像素昧平生,对不对?所以,世出世间法本来就无二法,一切境界皆不离自心。

【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无所有境界,离生住灭,自心起随入分别。】这段保证看不懂的,不知道它在说什么。保证看不懂,它翻译的文章,它太省略了,太简单了,文字少到不晓得它在讲什么?

妄想,在座诸位!这一段在讲什么?就是怎么样情形可以进入佛的正知正见正智,就是什么情形可以进入佛的正智。妄想,这跟上面那一段要衔接起来,意思是说,行者做如幻观照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妄想,内心妄想尽,因缘是指外境也灭尽,灭尽后面补两个字:灭尽无余,内心的妄想灭尽无余,外境的因缘都灭尽无余。意思就是行者如果能够做一切法如幻的观照,那么你的内心,因为既然是幻化的东西你怎么会去执著?没有执著就没有分别,没有分别哪有妄想颠倒执著?不会的!那么你的妄想就息灭了,还有借重于外境的因缘,因为万法如幻嘛,这个外境既然是如幻,那么就不会执著之内心的妄想、能缘的妄想,心就是内心,所缘的外境的因缘也都灭尽无余了。当行者做如幻的观照,灭尽了内心的妄想、灭尽了所缘的外境,都灭尽无余了,接下来就能够怎么样?离一切的妄想,说:就是能说之妄想,所说之名还有种种的相,离妄想,离种种的妄想,离于能说诸妄想,离于所说之名相,还有义理,这一句就是不可议,没有能说、没有所说的意思。当我们离内心里面一切妄想的时候,就没有能说之妄想和所说的名相。

诸位!这个“离”必须再用下去,彻底的用到底,再补一个字:离观所观,观就是能观,观、离能观,能观就是能观的智慧,离能观的智慧、离于所观的内外诸法,这个是不要说我用智慧来观照,这个“智”是指绝对的真如本性,智照,智照没有能所的,现在说能观之智和所观的内外诸法都必须“离”,那么离能观智、所观的内外诸法,当然这一句就是不可思。离妄想说、所说,这是不可议;离能观、所观,这句就是不可思,两句加起来叫做不可思议。接下去还要补上一个字:“离”受用,建立身之藏识,诸位!把这个建立跟受用,把它对调起来,受用改成建立,那么建立改成受用。简单讲,这句话就变成,离建立受用、身之藏识,诸位!受用是指依报,身是指正报,还得离外境的一切依报,就是五欲六尘,还要离身就是离正报,因为这个正报是五蕴身,还不能执著有所谓的正报跟依报。为什么?因为都是八识所影现出来的正依二报,都是缘起的假相,所以离建立依报,你内心建立的依报要放下,你内心建立的正报,这种观念还是要放下,因为都是空无自性。无论是正依二报,你存在这宇宙当中,只要是相,正报是相,依报还是相,你统统必须放下。

之藏识,藏识就是,依报、正报皆是藏识所建立的,众生所执著的,其实是藏识所建立的正报跟依报,它是空无自性的,所以这一句话,受用、建立身之藏识把它转换成“离”,建立受用身之藏识,受用指依报、身是指正报。简单讲,要离开藏识所影现出来的正报和依报,因为它正报五蕴身空无自性,依报也是万法也是空无自性,所以应当离,所以这一段还要离,加上一个:“离”,这个“离”字一直贯串下去,再继续,要“离”,再继续放下什么呢?于识境,识境就是识所缘境,识所缘境就是六尘,还要离六尘,八识田中所起的六尘的境界,统统要放下,才能够进入佛的领域,于识境界,识境界就是于识所缘之境界,八识田中所起的六尘境界。接下来还要离摄受,就是能摄受外境,能摄受外境而离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离六根,因为六根是摄受六尘嘛,以及摄受者,摄受者是指六识,重点在识的执著和分别,不在六根,六根可以摄受外境,识心执著和分别,以及摄受者,就是离六识,这六识者不相应,不相应就是没有能所,内心、外境都已经空寂了,叫做不相应,不相应就是生灭相续断,这个不相应重点在这个地方,妄想生灭相续断,真如就会显现,就会证悟到底下所讲的,内外境达到无所有,无所有就是无生的境界,无所有就是一切法无生,同时内心寂灭离于生住灭,后面补三个字,生住灭是指的是幻相,同时内心寂灭而离于生住异灭的幻相,幻相,不实在的幻相,自心起随入分别,起什么?这里很重要,起本觉如实之正智。自心起本觉如实之正智,随入什么?随入一切境界,诸位!后面这个分别不是分别心,是以正智来观察分别,念念用正智观察分别、不舍、无有间断,用佛的正智正见来观照,如是观察名为正观,这个是用正智观察分别,不是那种分别心。自心起本觉如实的正智,随入一切境界,分别就是用正智慧来观察分别,不是那种执著、分别心,念念不舍这种正智慧观察,无有间断。无有间断才能斩断无明,才能打破无明、斩断烦恼。最后一个,四个字补上去就是:这样如是修行渐入佛智,你能够这样修行,就渐渐进入佛智。

所以这段它很重要喔!很重要就是,它教导你如何进入佛的智慧,这一段很重要的!我们修行佛道,是不是要进入、契入佛的智慧?这一段就告诉你,如何能够进入佛的智慧。我整段把它贯串起来,这一段的意思就是怎么样能够渐入、渐渐进入、契入佛的智慧,要怎么样能够契入佛的智慧呢?注意听!这一段虽然两行,但是它是修行的根本。你修行不是要契入佛智嘛,那这一段要看清楚。前面那一段说观一切法如幻,这个时候能缘的内心妄想灭尽无余,所缘的外境因缘也都灭尽无余,这个时候离种种的妄想,当一切法不妄想的时候,也离能说之妄想和所说之名相名义,这一段就是不可议,同时也必须离能观之智所所观的内外诸法,这三个字“观、所观”也要离,离能观之智,离所观内外诸法,这就是不可思,进入真如,不可思议就是进入真如。接下来还要“离”,离于藏识所建立的正报和依报,因为正报五蕴身本空;万法——外在的依报,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行住坐卧所享用的这些依报,统统是如幻,统统是藏识所建立的,应当离。接下来,离于识境,识所缘境,必须离于六尘,离于摄受的六根,因为摄受,六根是摄受外境,必须离于六根。

接下来,以及摄受者,就是离于六识,让他们没有能所,让它生灭相续断,不相应,断了就不相应。我们妄想为什么一直来?就是相应断不了,相应断不了,对境上的执著,分分秒秒都断不了,内心外境达到了生灭相续断,这个时候万法都已经空寂,这个时候了万法如幻,万法当体即空,回归当下,就超越一切所有的表相,诸位!修行就在这个,面对现实,即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就是在讲超越这个地方。诸位!如果修行不能超越表相的东西,看到一件东西,听到一句话就起贪嗔痴,那么就是不能离相,这个相包括有形跟无形的,这表示你的修行还很肤浅。学佛道是讲超越的心灵,怎么样能够超越?那就是超越一切表相的东西,于心,妄想心灭尽了,外境也空无自性,灭尽了都空寂,生灭相续就断,断就不相应,不相应就是没有能所,无所有境界,就是达到外境一切法无生,无所有的境界,同时这个内心寂灭,离一切生住异灭所现的幻相,简单讲就是彻底离相的意思。自心起什么?内在深处的本觉如实的正智,随入一切境界,没关系,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不怕相,就怕没有智慧。随入一切境界,用正智观察分别,怎么样?念念不舍,念念都有正智,无有间断,万法都不执著,念念有了正智,念念不执著、不分别、不颠倒,如是功夫就渐入,渐渐契入佛的智慧。哇!简单讲就是统统离,离。现在用简单地讲,离内心的妄想、离外境,离能说、离所说,离能观、离所观,离正报、离依报,离六尘、离六根、离六识,让它不相应,证到诸法毕竟空寂、无所有的无生境界,内心寂灭,同时要离一切幻相。因为一切幻相,都是生住异灭所构成的,自心起本觉如实正智,随入一切境界,这样正智观察分别,这样能渐入佛智。这个佛法真是好啊,至少你要有三天的功夫,不要说回去又跟老公吵架,这样子好像……对不对?至少做三天的清净的修行人,三天就好。因为三年我不敢讲,等下回去,马上就翻脸,这样子就太说不过去了,所以克制一下,三天看看,能不能契入佛的智慧,就是离。

【注释】“妄想、因缘灭尽”:“妄想”是指内心,“因缘”是指外境。由于作如上之观,则内心之妄想分别,以及外境之幻象,都灭尽无遗。“离妄想说所说”:“说”是能说,亦即是妄想。“所说”,即所说之名义。以内心、外境都灭尽无遗,故已经无能说所说,进入不可说的境界,一切悉离于言说。因为言语是人类创造的东西,诸位!只要是创造的东西,它都是缘起,都是空无自性的。简单讲,我们的缘起,不是实在的东西。“观所观”:“观”为能观之智,“所观”为所观之内外诸法。不但离于能说所说,亦且离于能观所观。离于能说所说,则为不可以言语道,道就是说出来,言语道断,说不出来,就是不可以言语道,即不可议;也不能说,议就是讨论,离于能观所观,则为不可以智知,智知就是能所,即不可思;如是即是不可思议,因而预于不思议境界,亦即得离于六识。“受用、建立身之藏识”:此为倒装句,应为:“建立受用、身之藏识”。“受用”为资生之依报,“身”为正报。正报、依报皆是藏识之所建立,故云“建立身之藏识”。此谓,行者至此,亦可离于建立依报、正报的藏识。至此连八识亦离。正报依报是八识所显现的,当然正报依报离,八识就离了。

“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识境界”,为八“识”田中所现起之六尘“境界”。“摄受”,为摄受六尘之六根。“摄受者”,指六识。换言之,此三者即为六尘、六根、及六识。“不相应”:“相应”为二物相对待而起,称为相应,例如能与所为相应者。现在,因已达境空心寂,诸位!这个是圣人的境界。师父!你能不能告诉我,一切圣人的心境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这四个字,圣人的境界就是:万境本空。庸人自扰,吵吵闹闹过一生,不知道境界本空啊。一切婚姻,有的人没学佛,婚姻打从开始,两个夫妻就吵,就一直吵……诸位!没有学佛,他会一直吵到死,其中有一个人学佛,他们的争吵会减低了一半,因为有时候男人太过分了,我做女人,饭我都给你做了,你回来还东骂西骂,男人你不给他一点颜色看,不知道老娘的伟大,对不对?有时候顶一下嘴,有这个必要,是不是?有这个必要,也有这个习气,有这个必要,顶几句,有时候我们又觉得我们好像是小绵羊,还是小白兔,要撒撒娇啊。为什么呢?因为老公不学佛,我不使一点我女人的本分事,还不能柔软地对待我,是不是?使一点功夫。那你了悟境空,可是你老公没办法了,心寂,心中进入空性,也就是万法不可得。

所以在座诸位!什么是佛?就是万法不可得叫做佛。什么是佛?既现实又超越,既超越又现实,叫做佛。什么是佛?了一切相都是虚妄,叫做佛。了一切真如的心,没有来去生灭增减,他就是佛,所以简单讲,如果你有圣人的心境,你走到哪里你都会受欢迎,因为你变成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你达到境空,你达到心寂,你怎么会讲话去伤人呢?一出口就伤人……你怎么会伤人呢?不会的。达到境空心寂的人,他容许一切幻相,容许一切幻相。注意!有一句话特别地重要。境空心寂,顺逆二境皆菩提。你听过这句话吗?达到境空心寂灭的人,顺逆二境皆菩提,顺境跟逆境都是菩提。为什么?境空心寂,顺逆二境皆菩提。离于心意识之境界,内心外境既皆已空寂,则心与境便无法成对待,心境便不相应,六根、六尘、六识三者皆不相应,既不相应,则相续生灭断。

“无所有境界,离生住灭”:六根、六尘、六识三者既不相应,便一切法不生,则达于外境空“无所有”之“境界”,且内心寂灭“离”于“生住灭”之幻相。所以,佛陀为什么讲“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为什么?只要生灭就是如幻,只要相都是空无所有,因此内心外境统统达到空性,达到绝对的一真,通达本心跟本性的人,境空心寂。

“自心起随入分别”:如是,既然内外一切幻相灭尽、寂静,于是“自心”中本觉之正智便得现“起”,故能“随入”一切境界,以正智观察“分别”,渐入佛智。这一段特别地好,对修行人实在有莫大的帮助,其实佛法中边皆甜,初中后都是甜,就是哪一本经典、哪一句话,哪一句法你听得进去。记得!契入的时候,守本真心,就享用你的生命,不要忘记师父刚刚讲的,你超过了四十岁,还著相,你没有后半辈子,你的后半辈子一样过得煎熬。诸位!离相的人内心他就不会煎熬,因为你不会卡在那个观念里面:他为什么对我这样子?我对他这样子,他为什么要对我这样子?

诸位!世间很多东西,是不能去讨论的,很无奈的。为什么?很多地方不为什么,就是你的业,不然能怎么办?还有什么好讨论的吗?对不对?为什么?为什么我对老公这样,我老公对我这样子?没有为什么啊,因为你嫁给他啊。是不是?我去找这个老婆,一天到晚赌博,赌博,是不是?哎呀!第一天我到她家去看的时候,我这个老婆还端茶给我喝,远远地看我,使出那种杀手锏的眼神,害我心颤抖。可以写小说了。结果就把她娶了,娶了以后,哇!每天忏悔(师父合掌):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下次下辈子不敢了,对不对?为什么?业力牵引的时候,刹那之间就被勾魂了,后来发现……电视上以前有一个立委,常常讲一句话:天上掉下来的礼物,结果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坨屎,我看到的时候,才几个月以后,哇!搞得不愉快了。在电视上说,哎呀!他这个天上掉下来的礼物,我看这个撑不了多久的。真的!过了不久以后,从美国逃回来,护照还用偷的。你看,这就知道,我们人在迷茫的时候,你看!那种深层的迷惑,没办法自拔的。好了!如果不相应,能所就断了。无所有境界离生住灭,六根六尘六识三者即不相应,便一切法不生,则达于外境空无所有之境界,而且内心寂灭,离生住灭之幻相,自心起虽入分别,如是既然内外一切幻相灭尽,寂静,诸位!幻相灭尽,这个寂静是什么?诸位!寂静就是一切幸福的根源,内心不寂静,内心就不安详。不安详,内心就没有幸福可说,真正的幸福来自一颗寂静的心。寂静的心,才能享用你真实的生命。所以为什么你后半辈子一定要离相离得很彻底?你离相,你才有办法享受这一颗寂静的心,你的幸福就显现。还有一点,学习稍微自私一点的讲法,就是你不必去管天地万物发生什么事情,都跟我的寂静的本心无关,就学习这个。你老公学不学佛,你管他?阿弥陀佛,对不对?我老婆也不学佛,每天都shopping……

他说:师父!我那个老婆多聪明,有一次,我要去美国,我老婆怎么说呢?我老婆说:我也要去。他说:我去出差呀,七天就回来了,你跟着我要去干什么呢?对不对?我要去美国啊,我不放心。那你是不是不放心我外面有小三?她说:不是!不是,我相信我的老公。那你要跟我去美国做什么?我出差呀,你跟我去干什么?我要去美国shopping.shopping?SOGO太平洋百货公司就那么多了,你为什么要跟我去?老公!我就等你这句话,谢谢!意思就是谢谢,我就等你这一句话。不让她去美国,她就是要去SOGO百货公司要买一点东西:我就等你这一句话。买东西SOGO百货就很多了。谢谢老公。这你讲的。老公说:中计了!又掉进她的陷阱,那个卡不晓得又跟我刷了多少钱?这老婆非常聪明的,反应非常快的。你千万不要用这一招骗你老公,我讲了这个是个例子就好。

于是自心中本觉之正智,便得现起,故能随入一切境界,以正智观察分别渐入佛智。

【义贯】(行者作是观已,于是)内心之“妄想”,及外境“因缘”都“灭尽”无遗。如是便能“离”于内心“妄想”所生之能“说”之心及“所说”之名义,并离于能“观”之智与“所观”之诸法;亦得离于“建立”依、正二报(“受用”、“身”)“之藏识”。如是观察已,则“于”八“识”田中所现起之六尘境“界”、“摄受”六尘之六根,及六识(“摄受者”),三者皆“不相应”;如此,则能达于一切外境空“无所有”之“境界”,及内心寂静“离”于一切“生住灭”幻相之境界;这一句话,内心寂静非常非常地重要。意思就是你一定要保持离相,保持你这一颗真如的清净心,一天做不到,明天,两天做不到,一个月,一个月做不到,一定要下功夫。内心寂静,离一切相,这样你的佛道在很短的时间,就契入了。一辈子不能理解的东西,在这一念之间也能够理解,原来,如来者即诸法如义,离一切生灭,就是如了。慢慢,以后你看经典就很容易理解。如是,由幻相灭故,便得于“自心”中“起”本觉如实智,“随入”一切境界,以正智观察“分别”,(念念不舍,无有间断,如是观察,名为正观——以上为加行位菩萨之修行。)

208页,【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

悟道以后就完全不一样的心境了。大慧!彼菩萨不久当证得生死与涅槃平等,诸位!生死是来自一颗无明所造的业力,而有生死,而无明本空,业性本空,其实当下就是涅槃,叫做平等。前面补两个字:本来平等,不久当证得生死与涅槃,本来平等。师父啊!有句话我体悟到了,生死涅槃无距离啊,菩提由来无一物,对不对?生死跟涅槃有没有距离?没有!为什么?生死是幻,涅槃当然也是幻啊,幻的意思是名相幻,真如本体不幻,离一切幻,生死是名词,涅槃也是名词,对于证悟的人来讲,也不会说我进入了涅槃,涅槃不可入,你怎么进入涅槃?涅槃不出不入,怎么进入涅槃?所以说,若说佛入涅槃,即是谤佛。为什么?究竟生死跟涅槃,是没有来去生灭增减的,没有这个东西,哪里有三界的轮回?轮回也是幻,三有也是幻,对不对?成佛还是幻,本自一心,唯是一心,唯是真如。

所以三界一真之相就是平等,平等相。好!那么这里有侧重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记得,用平等心对待每一个众生,你就进入了涅槃真如本性。这个平等心是特别特别的重要,因此师父呢?你这一辈子要长得很庄严,在座诸位!讲一句因果的话,你这一辈子长得这么漂亮,或者男众长得很庄严,他有两种:一、前世供佛、供法、供僧,还有买花供佛,这长得很漂亮,这辈子长得漂亮,男众也长得很庄严。第二、非常用平等心地对待每一个人,无论是圣人、凡夫的人、智障的人、身障的人,来到我这里,我都是平等地对待,但是平等地对待还要用一点智慧。以前刚刚建立了文殊讲堂,那么我在吃午餐的时候,然后有一个看起来很辛苦的人,我不晓得他的来历,他讲:师父!我三天都没吃饭了,能不能一个便当给我?我跟厨房讲说:好!包一个便当给他。明天继续来:师父!我没有便当吃。包一个,给他三天,我想这样子不行喔,这里是文殊讲堂,不是救济院喔,你每天来要便当,后来越来越多,明天再来两个,再来三个。慧律法师那边有便当。我说:我这里不是救济院,你真的很可怜,你可以找慈济啊,义工啊,来跟你谈一谈,或者是有那些可以帮助你的。

所以这个不是我们不慈悲,不是这样子。有时候不能,很多的事情是要用一点智慧,因此举这个例子就是说,这跟平等心没有关系,你要慈悲众生,但是它不能有后遗症。后遗症,哇!他每天都来,是不是?那没有办法的。如果是法会,那没有关系,譬如说我们水陆大法会啊,今年这些街友大概有来了一百二十个,没有关系,给他吃,因为师父也穷过,没关系,给他吃,他只要不闹事就好,听说现在这个街友,非常好了,大家都很守规矩了,慢慢慢慢大家还会念佛了。师父走过去,说:你们好好地吃饭。跟师父合掌,跟师父念念佛。就(合掌):阿弥陀佛!师父!谢谢!不错!不错,不错!因为我们也穷过嘛,是不是?很好。一个礼拜可以呀,对不对?三百六十五天都这样搞,这怎了得?没有办法。我那个时候就想说:我的生日,我也用怎么样子来帮助众生,我的生日是不是每天包一千个便当,来救济这些可怜的人?可是算一算街友才一百二十个,剩下八百八十个便当要不然沿着民权路一直发,要不然怎么吃得完?对不对?流浪汉没那么多。

所以,想一想这个生日,还是用比较智慧的方法来处理。所以话说平等心,还要用恰到好处的方法,要不然后遗症很大的。大悲巧方便,就是以此如实之智而运大悲心,巧方便就是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善巧方便做什么?四个字:广度有情。所以,法师们!这里就要勉励诸位法师,你今天来出家很不得了了,可是如果你经教又通达,心性又悟明了,就不用客气,应当要弘法,要弘法。那么,以如实之智,运大悲心起无量的善巧方便,广度有情,这个时候怎么样?菩萨虽然是如是种种的施作,来多所饶益众生,但是他的心都是无所执著,了无作意,这个叫做无开发,无开发就是无作意,叫做无功用行,意思就是不必刻意,用现在一句话贴切来讲,就是不必刻意地去做功德,本性具足功德,用无功用行,无作意法——就是无为法的意思,方便上面要补两个字:方便不是随便,太过方便就会变成随便,这要补两个字,叫做无上方便。注意哦!无上方便,是见真如的一种种种的方便。现在的人很糟糕,尤其有时候出家人搞得太多的,那个看起来就是很俗的一种方便。俗,一般世间人讲的,那个太俗的方便,变成看不到佛教的精神,也看不到佛教的真谛。如果这样搞下去,佛教没希望了。佛教还是要法为最重要的,那么师父的牺牲,这一辈子,真的牺牲这一辈子了,从出家以来,就是在法上用功、在心性上体悟,到今天为止,大家差不多台湾省提到师父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师父是一个弘法的法师,没有一个会否定的。我认为法比较重要,因此把身上所有的供养,统统注入这个愿力,就是把法,把金钱转换成智慧的法宝,像长翅膀一样,飞到全世界各地。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佛陀里面的正法,唯有这样能够兴盛,因此,无上方便是用真如心那种方便,而不是一种很俗的一种方便,我们不能说什么。再讲的话,他们就会说:师父又再讲我们这个道场,所以我如果多讲话,很快就会出事情,所以不能讲,知道说某些善巧方便实在是太离谱了,离谱到实在是看不下去,可是你也不能怎么样,对不对?我们还是要尊重人家。

【注释】“彼菩萨”:即上面所说加行位之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以前面加行位时,依于正智观察,念念不舍,诸位!这个念念不舍,是特别的特别的重要。什么叫做念念不舍?每一念都是正智观察,不分前后,统统要念念不舍,无有间断,这个就是修行的功夫。诸位!怎么修?有的人问:师父!怎么修行?简单!正智观察、念念不舍,无有间断,就是入于佛道。而入于无间道。什么叫无间道?不被烦恼所间断,这个道就是真正的道;如果被烦恼,今天好一点了,明天呢?哎呀!搞得不愉快,你看看他的眼神,他的讲话,你看,说:某某人吃饭。(不耐烦很大声:)好啦好啦!这个话怎么?平常:某某人吃饭。(平和的声音:)好!谢谢。今天说:某某人吃饭。(不耐烦语速很快又很大声:)好啦好啦!你先吃,谢谢啦!感谢,感恩啦!意思就是要你安静。这个情绪一来,失控,虽然一直讲感恩,好了、好了!可是那个口气拉高了八分贝,那个不一样了。

所以这无间道是很难的,不被烦恼间断叫做无间道。简单讲,要被烦恼间断了,被烦恼间断,你就没有无间道,你只有凡夫的道。既入于无间道中,“不久”定当可以见道,而入于初地,即欢喜地。“当得生死涅槃平等”:这是入于欢喜地的行相。因为入地以后,便初获圣性,圣性就是真如性,具证二空——我空还有法空;因证二空,显现真如,即达法界一真平等之相,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唯是平等,因此,照了“生死”与“涅槃”皆是一颗真如的心所现,叫做一真,一心真如所现,叫做一真。一真就是绝对,没有能所,故皆“平等”。这是入地后的自证自利之行。

“大悲巧方便”:以能自利,故起“大悲”利他之行,以所证智,依体起用,随诸有情心之所乐,诸位!这个叫做观机还要逗教,随诸有情心之所乐,要看众生要听什么法,你要开示,对不对?对机要不对法,不受用,所以随诸有情心之所乐,看他喜欢乐于什么法。譬如说这个人,连刚刚第一次来见师父,都没学佛,你就跟他讲:自觉圣智,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听到最后就没好气地说:搞不懂你在说什么,对不对?刚刚第一次来见面,你跟他讲这些,他怎么听得懂?他完全听不懂的,而现种种善“巧方便”,诱接群生。“巧”为善巧之义,以其智能起微妙之用,故称巧。

“无开发方便”:“无开发”即无功用,或无作意。谓菩萨虽运大悲心,起善巧方便,大作佛事,广益群生,然此种种施为,毕竟都无作意,心无所著,所谓依无住本无住为本,禅宗里面讲的无相无住无念。依无住本而立一切法,无住就是无所住。那有一个人,没有开悟的凡夫就会说:那无所住,我们又安住在哪里?诸位!无所住,真如就现前,安住在哪里?没有东西可以安住就是真如,要能安住,那个就是生灭,有能住就有所住嘛。所以,无所住,记得这一句话是对凡夫没有见性的人讲的;真的开悟,开悟有什么住跟无住?没有这个名词,即是“无开发方便”,此方便即是大方便。

【义贯】“大慧,彼”加行位之“菩萨”,于无间道中,念念依于正智观察,契而不舍,加功用行,“不久”即“当”可入于初欢喜地,所以,诸位!为什么叫欢喜地?见真如的人、十圣位的人,见真如的人,那个内心是无比的欢喜的,不是莫名其妙的欢喜,是内心很扎实,对真如的那颗喜悦的心,慈悲喜舍这四个字,哪一个字能够引你入道?四个字都很重要。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而且中间那个字最难做到,叫做大喜,什么都随喜,什么都不跟众生对立,什么都随顺,恒顺众生,都是用一颗众生喜悦的心,来面对大众,用你一颗智慧喜悦的心。所以为什么叫做欢喜地?当然有种种的意义,初见真如欢喜,是不是?所以我们说,生命的本质是一种喜悦的心,生命的本质拥有一颗喜悦的心,但是我们这一颗喜悦的心,已经被烦恼所埋没了,每天上班,做人很辛苦的。为什么?要面对现实,没有赚钱就没有钱啊,没有赚钱,没有钱就没有米啊,没有米,肚子就没有饱啊,不能饱,是不是?

所以人很辛苦的,就是他需要面对现实,又要叫他情绪要控制好,这个很难的。为什么说在家修行会很困难?因为逆境特别的多,还要面对现实,又要超越这个现实,这是太难了!就像一个人陷入泥沼里面,一头牛要叫它出来,真的很难,随便一关,男女这一关就好,你有几个看得破的?好!喝酒,有几个人看得破的?喝酒、酗酒、抽烟,喝酒、抽烟、男女,最后一个钱。钱,你看得破吗?很难,很难!是不是?

证“得生死”与“涅槃”本来“平等”,法界一真之相,以此而自得大利,然后便得以此如智,真如之智叫做如智,所有的智慧都是如,是不是?如智。运“大悲”心,起无量善“巧方便”,诱接群生。但是诱接群生,还必须像《金刚经》说的那句话: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你诱接群生,你不能说,哇!这个长得比较漂亮,我要度她;这个,这个参考就好,这个长得很丑,不用理她,让她自生自灭。还不可以!这个度众生,还不能选美的丑的。这个男众有钱,是不是?度一度;这个太穷了,少接近免得麻烦多。那你这个有问题的菩提心,还不可以这样子的。要诱接群生,不分贵贱,你必须要就是这样用佛的心。菩萨虽如是种种施作,多所饶益,然皆心无所著,了无作意,因为真如是无作意嘛,无作意就是不必刻意,因为他不是识心。作意是什么意思?就是识心分别,叫做作意。无作意就是真如,刻意的叫做作意。识心就是刻意的,是为“无开发”之无上“方便”。为什么叫做无上方便?要用真如的那颗心,才有方便可说。现在的种种方便,叫做糟糕,叫做随便。方便出下流,是不是?

那么,我们218页,诸位!翻过来218页,这个218页是《楞伽经》第一套到此为止。第一套,所以简单讲我们还剩下十个page,换句话说,下个礼拜六,我们只能上到218页。为什么呢?因为那个一套不能留下一点尾巴,我再继续讲一点点,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后面没办法切,简单讲,那个做光盘的人,到这边一定要停,知道吗?一定要停,不停不行,所以礼拜六,下个礼拜六我们就讲209讲218。

那个下个礼拜天,简单讲就是十二月一号,十二月二号,讲第二套开始。从218页:“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就是从这里开始,刚好一个段落。所以,《楞伽经》已经有一点成绩出来了,第一套出来了。诸位!我深信这个《楞伽经》做出来的,刚好学佛十年二十年他听了,他会很震撼,因为这个圆顿大教,到目前为止,我在完成一种叫做Mission impossible叫做不可能的任务Mission impossible叫做不可能的任务,我现在就是在完成这个,目前为止,台湾的法师其他的不谈,台湾的法师我知道的,其他不知道嘛,四个法师有讲《楞严经》,其他三个的都是讲台语,知道吗?台语的,只有师父讲国语的。那么,国语的范围大,台语只有福建厦门台湾这一带,台语的会通,到东北没有人听得懂台语的,新疆那就更没办法了,是不是?台语没有人听得懂嘛,是不是?只有讲国语,这个国语能够全世界通用的,那么流通会比较广,流通范围比较广。

接下来,我们这个《楞伽经》,我有时候打开佛教的电视节目,有的讲《楞严经》,《楞严经》他是撷取片段的,有老法师,有时候讲一下《楞严经》,他是片段的,就是《楞严经》一段,他没有从头到尾。这个《楞严经》整理出来,诸位!这个《楞严经》只要整理出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电视上放,放不完。我们这个电视一个小时,里面有十二分钟是广告的时间,真正的一天,那个一个小时的法界,或者是佛卫只有四十八分钟,真正只有四十八分钟。诸位!《楞严经》一整理出来,从年初一直放到年尾,诸位!放不完的。这个时候如果再把《楞伽经》再整理出来,我告诉你,这些大学教授、这些学者、这些高的知识分子,会另眼看待整个佛教:哇!这个佛教,还真的是大智慧的宗教,这个可不是我们所想像的这种迷信啊!所以这个《楞伽经》一整理出来啊,可以度很多高层,知识分子还有善根深厚的,书虽然读得不多,但是他善根非常地深厚,虽然他只有小学,可是他肯用功,肯用功!所以为了提升整个佛教,师父愿意吃一点点的苦,我讲课讲到什么时候,我就不会讲呢?讲到那两根柱子后面没有人,一个人都没有,那个时候,二楼也没人,那个时候我就会停,因为就没人啊,对不对?没人就下课,自修自己看。只要两根柱子前面还有人,我就会继续讲的,所以就看你们了,前面这些人尽量不要缺席,我若看没人:下课!就会很麻烦了,是不是?讲不下去了,没人还讲什么呢?是不是?诸位!

请合掌!愿以此功德,消灾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回向南投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一齐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好!下课!(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讲座01-30目录(未完)

楞伽经30 : 有的病医生看不好的那个是属于业障病,可以持咒灭业障

楞伽经31:任何的佛法都必须在三昧当中完成,没有禅定的人就等同没有真正的修行

楞伽经32:要契入第一义谛大空的人一定要了悟:大悟见性与外境无关

楞伽经33 :学佛的人不必去战胜邪恶,你只要自我降伏就赢得生命的一切

楞伽经34 :很多修行修到一半有无力感,他拼不过那个习气,贪念、嫉妒心

楞伽经35:我不反对念佛、诵经,但你一定要了解真如之相才能够用功

楞伽经36:你很容易受境界的影响,就表示临命终没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

楞伽经37:阿赖耶识的来源:就是真如受无明熏习以后变成了现识(阿赖耶识)

楞伽经38:为佛圣弟子,天大的事都要忍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功夫

楞伽经39:这正见与邪见之差凡夫是没办法判别的,就看你的福德因缘善根够不够

楞伽经40:以解做证是修行最可怕的错误的观念,该有的早晚课、事相上的磨练缺一不可

楞伽经41:十方诸佛所体悟到的真如本体佛佛道同,不会有争吵的现象

楞伽经42:学佛学了很久,可是一碰到境界佛法用不出来,那就等于没有

楞伽经43:如果你的年龄层超过四十岁,你就必须要过无相的生活

楞伽经44:学佛不够深的人很难得有一颗喜悦的心,喜悦是生命的本质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