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伽经105:世间法:一般女人拼不过漂亮女人,漂亮女人拼不过命中注定女人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80915)点击进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全)链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楞伽经(四)13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慧律法师讲座

楞伽经(四)13

(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

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680页【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心缚于境界,觉想智随转,无所有及胜,平等智慧生。】

我们上个礼拜讲到这一段,今天从这里开始,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因为众生迷于圆成实自性,以至于心缚,心被六尘的境界困住了,这个境界包括两种,也就是依他、还有遍计所执,也就是妄想自性所演化出来的。妄想自性有两种,依他、还有遍计所执,都属于妄想自性,这个依他起性还有遍计所执性,本来就空无所有,也就是说所有的众生困在六尘境界,是没有道理的,也就是困得迷迷糊糊,那么“觉”就是妄觉,这不是真正的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没有能所,那么这个妄觉,还有妄想,这个“觉跟想”加两个“妄”字,一个“妄”觉,一个“妄”想,智随转,令本有的智慧跟着境界而转动。也就是从来没有一个人思维真正的人生是什么?所以有一句话,我们先从世间法讲,一般的女人拼不过漂亮的女人,漂亮的女人拼不过命中注定的女人,这是世间法。

再讲一遍,一般的女人拼不过漂亮的女人,因为漂亮的女人条件够。漂亮的女人拼不过命中注定的女人,这是世间的角度。那么从出世间的角度呢?命中注定的女人拼不过发菩提心、具足善根、福德、因缘的女人,这是出世间的。如果你生生世世你都有培养善根、福德,培养种种的好的因缘,这一辈子你超越了命中注定的女人。也就是不必跟人家争,你的福慧就具足,所以还是要在因上下功夫,所以这个妄觉、妄想,令本有的智慧随着境界而转动,我们如果能够了悟了万法无相的境界,也就是无所有、无有少法,及胜,“及胜”就是最胜处,就是如来地,那么这样证得真如究竟平等的智慧心就会产生。这一颗智慧心就包括两种,一、叫做平常心。二、叫做平等心。“平常心”就是不要取舍,“平等心”就是去契入空无自性的无相心。那么所以证得真如的人,不会分别外境,问题在于妄想。

那么整句我把它贯串一下,说众生因为迷于圆成实自性,以至于心缚于六尘的境界,那么这个境界就包括两种,一个是依他起,一个是遍计所执,但是它空无自性,本无所有。于众生迷惑颠倒的时候,会妄觉、还有妄想,令本有的智慧随着境界一直转动,换句话说,众生只要陷进去能所的这个境界里面,那么他就跳脱不出来,因为这个宇宙当中,没有一个人有办法离开知、见、相跟法,没有办法。不是著空就是著有,当我们了悟了万法无所有的无相境界的时候,以及达到了自觉圣智的最胜的如来地,便证得真如的平等智慧心就会产生。这个智慧心来自一颗平等心,来自一颗平常心。

【注释】“心缚于境界”:“境界”,为六尘境界。众生以心迷于圆成实性,而为六尘境界所缚。“觉想智随转”:“觉想”,就是妄觉妄想,众生都有觉,可是他那个“觉”是感觉、是错觉、是知觉,不是无上正等正觉,破除我、法二执那个大般若心才是无上正等正觉。可是一般众生一样可以生活运作、食、衣、住、行,但是那都是一种妄觉,所以说生命是一种错觉,就是这个道理,以假为真,“觉想”就是妄觉、妄想,所以每一个人都有理想,每一个人都有幻想,每一个人所有的理想其实都是幻想,幻想的人离不开理想,所以这个世间就是茫茫然,不知道在追求什么以依妄觉及妄想,而令本有之智随着境界而转。

“无所有及胜”:“无所有”,即(就是)无相之(的)境界。“胜”就是最胜处,指如来地。谓:若(如果)以真正的智慧,了达依他(也就是缘起境界)以及遍计(妄想),“遍计妄想”就是本无所有,即(也就是)达到无相、无所著(住),以及最殊胜之(的)佛地。为什么达到无相呢?因为法法本空,为什么能够达到无所住呢?“住”就是执着,“著”就是住的意思,也就是执着,诸位,如果你带得走任何的东西,这些人情世故,或者是假相,这个正、依二报,你带得走,你执着没关系,问题是:没有一种东西带得走,所以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觉悟,所以这个世界上,不是貌美的人最漂亮,是心中拥有真理的女人最漂亮,一定要拥有真正的真理,拥有真理,她会散发出一种非常温馨的慈悲心,接近她的时候,柔软心、柔软的身段,所以我们拥有真理,生命就充满着阳光“平等智慧生”:“平等智慧”,是指真如之智;以证真如,“真如”就是真心本如,那颗真正的心,本来就如如不动的智慧,叫做“真如”以证真如方达究竟平等——以一真即一切真,而见诸法如义。诸法如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如”也就是空相的意思,此谓:如是则真如平等之(的)智慧,自然生起。

【义贯】“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众生以迷于圆成如智,就是“圆成实智”,而致“心”系“缚于”六尘“境界”,因而依妄“觉”及妄“想”,而令本觉之“智随”着境界而“转”。因此我们从出生以来,就是随着境界一直转动,一直转动,从小就是读书、或者是工作,就从来没听过佛法是什么?以为我们念了两、三声佛,就叫做修行,事实不然,我们的本觉智慧随着境界而转变,简单讲我们如果能够彻底地转变境界,便是等同佛。若能转境,即同如来。我们转不了境界,就被境界所迷惑,我们转得了境界,就成佛,也就是境界不会动摇他的妄想、妄觉,完全保持一颗如如的心,若(如果)能够了悟这个境界是(依他)“他”就是条件,万法都是条件所构成的,以及妄想从内心里面生出的无明、习气、种子散发出来的,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妄想(遍计)本“无所有”,而这个妄想,问题是所有的众生都不知道那个叫做妄想,他不知道他本身自己有妄想,他不知道,而达到无相、这个“无相”就是空相的意思,就是空无自性,叫做“无相”。当你看到那一颗树,那一颗树没有真实相,那一个颗粒微尘、一个色身,也都没有真实相,无所著“及”最殊“胜”之如来地,则真如“平等”之“智慧”,便自然“生”起。

【妄想自性有,于缘起则无;妄想或摄受,缘起非妄想。种种支分生,如幻则不成;彼相有种种,妄想则不成。】

妄想自性有,就是于妄想取著这些遍计的所执的名言、名相,只要在妄想取著遍计所执的名相,就变成“有”,“有”就是显现出来,意思就是这个世界好像存在,那是因为主观跟客观的意识互相存在,认同它有实自性,但是问题还是来自于妄想,只要这个妄想取著于遍计所执的名言、名相,万法就好像显现出存在的“有”,于缘起则无,那么于缘起,“缘起”就是条件所构成的诸法,任何一法都是条件所构成的。则于缘起法则实无,这个“无”上面加一个“实”,于缘起诸法则实在是没有名字或者是名相可以计著的,没有这个东西,妄想或摄受,我们因为依于内心深处的无明,产生的妄想或者是摄受,就是取著于外在的名相,缘起的名相,所以这个缘起法本身又不是妄想,它也没有叫你起贪、嗔、痴。所以外在的缘起、缘灭,并没有叫你去起贪、嗔、痴,并没有妄想,所以缘起法本身非妄想,意思就是万法来自于一颗妄动的妄想心,而有主观跟客观的互相承认的问题,当我们主观的意识承认外在的境界的时候,就是把缘起法当作事实来探讨,那就变成好像有那么一回事,事实没有。

接下来,种种支分生,就像幻师所幻化出来的,这个“种种”也就是~,“支”就是四肢,“分”就是我们的身体的躯干,身分的意思,那么就是一个人的意思。就像幻师幻化出男女,我们看得到他的四肢还有他的身体,就是一个人。“支”跟“分”就是一个人,如幻师幻化出男生、或者是女生,我们看得清清楚楚而生出来。其实这只是个缘起不实在的,如果自心能够怎么样?了悟一切法如幻的妄想,那么这种种的男、女生,所谓的四肢、还有身分,“支”就是四肢,“分”就是身分,这些四肢跟身分也就是所谓的“男女”,那么,则不成就,不存在的意思。意思是你看到一个人,其实是一堆骨头所构成的,生命看到究竟处的时候,就不会有迷惑,就是佛,等同佛祖。“彼相”就是彼幻相,虽然有种种的差别来显现,如果知道那个统统是妄想所生起的,原来,本来就空无自性。不成,那么就不会成就,不能成就,怎么样?“惑事”也就是不会迷惑于我,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了解一切缘起法,本来就是如幻的幻相,虽然所显现出来的外在,有种种的差别现相,显现在我们的眼前,但是知道它是空无自性的时候,这个时候,若知唯是妄想所生起的,只有妄想,万法只有妄想,因为依他起性本身不会起妄想,例如金钱,金钱什么时候让你起妄想?所以你贪著这个金钱,事实上是来自于一个妄动,说:色不迷人、人自迷,女色也没有叫你去贪爱她,问题是:你迷了,你就会贪爱这种东西,所以妄想则不能成。如果知道万法都是因为妄想取著于不实在的依他起性,原来是空无自性,那么就不会成就惑事,也就是不会再迷惑,迷惑于我。

那么整句贯串一下,妄想自性有,于妄想自性只要取著于遍计所执的名言,言语、或者是名相,就有种种的现相,万法显现而存在。于万法的缘起诸法,彻底地观照其实空无自性,则实在是没有这些名言可以计著,万法都是如幻的,都是短暂的,都是生灭,都是刹那变化的,依于妄想而有摄受取著种种的名相,缘起法本身并没有妄想,它并没有叫你贪、嗔、痴,这些如幻师所幻化出来的四肢、还有身分,这些男女而生出来,这些其实都不是实在的,如果了悟了自心所显现的如幻的妄想,那么则种种的男女的执着,则不能成就。彼幻相虽然有重重的差别显现,其实如果你知道,统统问题出在你内心深处的妄想,那么就不会构成你的迷惑,也不会去造业。

【注释】“妄想自性有”:“自性”,则是指遍计自性所执之名言。谓于妄想取著中,则一切遍计所执着的名言之自性,即(就)显现而有。“执着名言”什么意思?看到什么,就安排一个名相,那么这个名相就卡在自己的观念里面,死执不放。“于缘起则无”:然于缘起诸法本身,实无名言之计著。“妄想或摄受”:此句解释何以妄想便令一切成妄有自性?以依于妄想而摄受取著诸名言故。“缘起非妄想”:此句解释:何以于缘起本身则无(没有)名言、自性等之计著?以一切缘起诸法,其本身皆非有妄想故。意思就是:境界本身其实是空无自性,并没有叫你起贪、起嗔、起痴,这里起贪、嗔、痴,都是来自于内心没有智慧,就是这个意思。“种种支分生”:“支分”,是四肢以及身分。身分即(就是)身躯。此谓(意思就是):如幻师,幻作男女,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就是我们的无明就像一个邪咒,咒了这个四大,本来没有生命的,变成有生命,就是这个意思。“幻师”就是等于我们的无明跟业力,无明跟业力如同幻师,幻化出男女这个色身,则有种种的四肢以及身躯生出。此(这个)是指依妄想,则(而)见种种缘起如幻之相为实实在在的。

“如幻则不成”:若(如果)了万法皆都是自心如幻之妄想所显现,则(那么)种种支分皆不得成就,“支分”就是一个人的意思,“支分”就是四肢和身分,其实就是等于一个人,则种种的人相皆不得成就。亦即(也就是说),则见其实皆非有男女相支分,而不为所惑,以其皆空无有自性,故(所以)其惑事皆不得成就。因此这一句就印证了佛所讲的,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人类因为迷茫,而体悟不到真理,所以我们活得,是煎熬,我们对生命不了解,生命对我们来讲,是一种煎熬,是一种惩罚,我们每天活在情绪的分裂里面,所以自己造成自己的精神病,忧郁症、跳楼、自杀、服毒……,都是这样子,自己逼死自己,这问题是他没有机会听到佛法,有听到佛法,也听到的不是究竟,乃至于偏了、漏了,问题是执着自己是对的,这个就是这样子。

所以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一般的女人拼不过漂亮的女人,因为漂亮的女人,你看看那个韩国这一些影星、歌星,有一次,听说是出来选美,三十个人的脸统统一模一样,听说去整形,可能整形科的医生找的都是一样的,韩国那个整形是很popular(普遍的),完全是整出来的。咦,都是一模一样的美女,因为他们认为貌相美,才有办法立足之地,很少人天生丽质(荔枝),天生的荔枝,这很少的,现在产生那个玉荷包(荔枝品种),所以大家要整形、整容。那么整形以后就禁不起撞,这鼻子搞得挺挺的,禁不起撞,跌到以后,起来啊少了一边儿,这个有点麻烦。不真实的东西,永远站不稳的。那么一般的女人拼不过漂亮的女人,那么漂亮的女人拼不过命中注定的女人,人家宿世就很有那个命,所以有的大老板死了前妻,然后人家这个身价几千亿喔,多少的美女啊,对不对?投怀送抱,献殷勤啊,人家就不要,人家娶一个普普通通的面相,人家就是有那个命,你就是嫁不到那个一千亿的,人家就随便娶,对不对?但是呢,这是世间法。但是命中注定的女人,比不上发菩提心、修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因缘的女人,就像在座诸位,你们就超过命中注定的女人,你们比她们漂亮多了,你们心中有真理,是不是?所以说我们学佛的人,不要每天我们去整形、还是怎么样?要整理你内在那一颗妄想心,把它整成真理、平等心。

“彼相有种种,妄想则不成”:同样的,彼幻相虽有种种差别显现,若知惟是妄想之所生起,元(空)无自性,彼诸幻相则不能成就惑事,迷惑于我。诸位,说外境迷惑于我们,这个是没有智慧的,以前我们隔壁,租了一个比较属于苦力的,这个女孩子可能不太懂表达,人家男孩子对她好,她也不会去恰到好处,其实爱与被爱都是怎么样?受苦的,爱跟被爱都是很苦的,很辛苦的,这个女孩子,因为她在低下阶层里面工作很辛苦,长得不错,一个做泥水匠的对她有意思,他就买东西,怎么样子,因为她不懂得拒绝,那这下麻烦了,那个男孩子每天到我们隔壁吵,住在隔壁,隔壁刚好租她们,每天就吵,我就听到,那个时候,小时候就听到,你让我付出感情,我要你好看。后来研究佛法的时候,发现说,诶,那个女孩子并没有说叫你付出啊,那个男孩子已经没办法走这个回头路,所以说爱与被爱都是折磨,后来这个女孩子搬家了,到底有没有发生命案,就不知道了,也搬走了嘛。所以我们该适时说“不”的时候,就应当自己要用智慧衡量。

【义贯】于“妄想”取著中,则一切遍计所执名言之“自性”即现“有”,然“于缘起”诸法本身“则”实“无”种种名言之计著;何以妄想便令一切有自性?以依于“妄想或”(而)“摄受”取著名言,“名言”就是名相和语言故(所以)令一切妄现有自性。“有自性”就是好像是真的,真实性何以于缘起上则无名言、自性之计著?以“缘起”诸法本身皆“非”有“妄想”计著故。如幻师,幻作男女,则有“种种”四“支”(肢)、身“分”(身躯)“生”出;若了彼一切皆“如幻,则”彼种种支分皆“不”得“成”就迷惑之事,(诳人不得)。也就是欺诳别人不得,所以这一句话还是附带说,众生所执着的、死执不放的东西,在悟道的圣人来讲的话,那是觉得一场笑话,同样的,“彼”缘起诸皆“相”,虽“有种种”差别显现,若知道惟是自心“妄想”之所生,原无自性,“则”彼诸幻相,即“不”能“成”就惑事,迷惑我之真智。

接下来这一段是讲,妄想跟缘起法非一非异。

【彼相则是过,皆从心缚生;妄想无所知,于缘起妄想。此诸妄想性,即是彼缘起,妄想有种种,于缘起妄想。】

这一段是强调,妄想于缘起非一跟非异,“彼”是指缘起法,彼缘起法所幻化出来的相,“彼相”就是彼缘起法所幻化出来的假相,问题在哪里?则是过,因为妄念、妄想所起的过咎。意思就是缘起法本身并没有过错,是因为你太过于执着,太过于贪婪。彼万法所缘起的万法的假相,则是因为有妄想、妄念所起的过咎。问题出在于内心里面的执着,分别那种妄想跟妄念,不在于彼缘起的假相。皆从心缚生,都是因为妄心被假相所缚而生,皆是心被妄想所缚而生起的。说妄想无所知,这是什么意思?妄想的生起是由于对缘起法无所知,“无所知”就是不知道万法的因缘生的假相,不知道其性本空,空无自性,所以拼了老命,也要达到那一种强烈的执着。是故于缘起法生起这个妄想,生起这个妄想,这个意思就是说,妄想跟缘起法本来就不异,后面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此诸妄想性,既是彼缘起,意思就是,站在这个角度来说,此缘,站在这个角度来说,就是妄想性就是彼缘起,因为两个互为能所,本不异。妄想性能执着彼缘起性,彼缘起性能为妄想所依靠,所以妄想性就是彼缘起性,彼缘起性就是妄想性,互为能所,角度也可以互换。妄想有种种的差别,皆是在缘起法中而生妄想,所以妄想跟缘起法也非一,为什么?有能、所,所以因为有能依、还有所依,妄想依于缘起嘛,所以非一,妄想有种种差别,都是依于缘起法中而产生的妄想,所以妄想跟缘起法,不是一个,以有能依的妄想,还有所依的缘起,所以是“非一”。

再解释一遍:彼相则是过,皆从心缚生;这一段是解释妄想跟缘起非一跟非异,说:彼缘起如幻的假相的问题是念念起这个妄想所执着,问题就是,这个是一种过失,所有的过失,是在缘起法念念起妄想,“是过”就是这个过咎产生,就是因为妄想,所有彼缘起如幻之相,问题出在于念念起妄想这个过失,不在缘起本身,皆从心为妄想所缚而产生,妄想的生起,是由于对缘起空无自性的法无所知,所以,一般众生,所有的执着都毫无意义,也带不走,不知其性本空,是故于缘起法而生这个妄想。是故在这个缘起法妄动,产生妄想,这一段是说,此缘诸妄想性,即是彼缘起性,站在这个角度,我们说:妄想本身就是缘起,本不异,“即是”就是不异,这一句话再把它贴切讲,此缘诸妄想性,不异于彼缘起性,“即是”就是不异于,彼妄想性就不异于这个缘起性,妄想虽有种种的差别,都是来自于缘起法而生妄想。所以站在这个有能缘的妄想,所缘的这个缘起法,依他起性来讲,也不能说是非一,所以皆依缘起法中生妄想,所以妄想于缘起非一,以有能依之妄想,还有所依的缘起,所以是非一。

【注释】“彼相则是过”:彼缘起之相,则是令心起妄想之过咎者。“皆从心缚生”:然诸缘起相,却是皆从心为妄想所缚而生。“妄想无所知”:妄想之生起,为由于对缘起性无所了知,不知其性本空。也就是用你现在听得懂的名词,就是说,这个世间,无论你怎么追求,它都是不可得,你干到王公贵臣也无所得,你干到了知名人士,再怎么样子的知名人士,有钱人富有,仍然是空,自古以来黄帝到现在,而今安在哉啊!赤壁赋里面讲的:而今安在哉,你看到哪一个皇帝留在今天?没有,你看到以前富可敌国这些大富豪,而今安在哉?在哪里?没有,所以为什么我们需要真理的滋润,就是这个道理,师父大学一年级,就认清这个世间,看透了这个世间,大二,我就发心要出家,我绝对没有含糊,这一辈子,我家里的人不是很了解,他讲:我真的想不通,你这样子的高学历,这样子的脑筋,你为什么要走出家的路呢?我就跟他讲,等你想通了,就会跟我一样,唉,跟我一样,想通,想不通,就不会跟我一样,有一个,我们读大学的时候,同学就说,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出家,这个世界怎么办?我说:不要讲那么遥远,我们两个现在在讲话,你现在告诉我,你出不出家?他说:我才不会那么笨呢咧,第一个对我出家的讲话的都不出家,还讲到什么?假设,我说假设,哲学家讲的,Philosophy,哲学家讲的“假设”,就有一半不是真实,According to 就是据说,是不是啊?众生在这个缘起法里面,没有办法克制自己,人与人之间斗争,也是因为妄想无所知,国与国之间动念,怎么样?用武力,一样,对这个缘起法也不是认识,但是这个世间,本来就是要生存,就竞争,竞争就斗争,斗争,就是很残酷,所以,要活下来,都是很辛苦的,活下来都是很辛苦的,说:妄想无所知,妄想之生起为由于对缘起性无所了知,不知其性本空。

“于缘起妄想”:是故于缘起诸法生妄想。“此诸妄想性”,即是彼缘起”:此言妄想与缘起二者本不异。“妄想有种种,于缘起妄想”:妄想之所以有种种差别,皆是于缘起诸法中生妄想计著,故(所以)妄想与缘起非一,以能依、所依非一故。

【义贯】“彼”缘起诸“相则是”令心起妄想之“过”者。然诸缘起相,却“皆”是“从心缚”于妄想而“生;妄想”之生起,为由于对缘起性“无所”了“知”,如果我们对万法的缘起了知了,那么就知道:其性本空,因为我们对缘起性无所了知,不知道其性本空,拼了老命要去追求、要去执着,痛苦的人生,就把彩色的本性,转成黑白、黑暗的,故(所以)“于缘起”诸法上横生“妄想”。然而“此诸妄想”之“性,即是彼缘起”性,二者本非异;而“妄想”之所以“有种种”差别,皆是依“于缘起”诸法,而生种种“妄想”计著,故(所以)妄想与缘起亦非一。不能说同一个东西,因为有能、所。【诠论】这里,前四句偈颂“妄想”与“缘起”互生;后四句偈明“妄想”与“缘起”不一不异。讲一,不对,讲异,还是不对,不异,就是不相离,不一,就是有能、所。

684页,【世谛第一义,第三无因生;妄想说世谛,断则圣境界。】

说:世谛第一义,就是世俗谛,还有第一义谛,世俗谛讲“有”,第一义谛讲“空”,第一义谛就是究竟真谛,那么,二谛融通三昧印,世俗谛、还有第一义谛,这两个就是佛所讲的,已经摄一切法了,世谛、还有第一义谛的真谛,就是摄一切法,真俗二谛,二谛融通三昧印,如果有第三谛,那么就是外道的无因生论;“无因生”就是所谓外道的,从无而能生一切法,叫做“无因生”,或者是没有任何的原因,“无因生”就是自然生,那么,佛因为众生有妄想,才说世俗谛,断则圣境界。“断”就是断除妄想,断除妄想则达到第一义谛心的圣人的境界,也就是断妄即真。

念一遍:世谛第一义,第三无因生;妄想说世谛,断则圣境界。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万法所建立的世俗谛,佛在万法所建立的世俗谛,还有毕竟真空的第一义谛,这样就能够摄一切法了,世谛、然后第一义谛,已经能够摄一切法,如果有第三谛的产生,那就是外道的无因论,也就是无因生,也就是自然生,佛因为众生有妄想,才说世俗谛啊,要不然,如果众生没有妄想,还有什么谛可以谈的呢?所以佛因为众生有妄想,才说世俗谛,令契入第一义谛心,那么,断除妄想,就达到第一义谛的圣人的境界,也就是“断妄即真”。

【注释】“世谛第一义”:世谛与(跟)第一义谛,即已摄一切法。诸佛说法,常依此二谛,此外则为外道邪计。“第三无因生”:除了世谛以及第一义谛外,那么真俗二谛已经够了,能摄一切法,如果跑出一个第三谛,(若说有第三谛,)(这是)外道之无因生论。“无因生”就是所谓的自然,以前有一个人,来跟我讲,效法自然,无为而治,我就问他:自然以何为体?自然若无体性,以何为体?修行变成空洞,自然以何为体?说说看,说不出所以然,自然没有体性,那么你修行,也以自然为一种效法,那就表示:它空无自性,没有体性的东西,修行不能成就的,要依本心、本性嘛,对不对?外道之无因生论,外道立二十五冥谛,明因中有果:第一、从冥初生觉,这个讲过了,第二、从觉生我心,第三、从我心生色声香味触等。此处所说之(的)无因,即(也就是)所谓的自然性。也就是外道的道理是讲不通的。“妄想说世谛”:法本无(不可)说,没有言语,没有文字,没有名相、没有妄想,所以说,因为众生有妄想,法本来是无说,而云有二谛者,以(因为)众生有“妄想”,故“说”有“世谛”之建立。“断则圣境界”:若断除妄想,则达圣智第一义谛,断妄即真。

【义贯】“世谛”及“第一义”谛,即摄一切法,若说有“第三”谛,即(就)是外道所计着的“无因生”之邪论。法本无说,而云有二谛者,以众生有“妄想”,故“说”有“世谛”之立;若“断”除妄想,“则”立即达于“圣”智第一义之“境界”,以断妄即真故。

685页【譬如修行事,于一种种现,于彼无种种,妄想相如是。譬如种种翳,妄想众色现,翳无色非色,缘起不觉然。譬如练真金,远离诸垢秽,虚空无云翳,妄想净亦然。】

譬如修行事,“修行事”就是禅观的一种“十遍一切处”,譬如说,先观一点的白色,然后再遍、遍...遍开来,散开来,变成这个区域是白色,然后再来观照,整个宇宙变成白色,青、黄、赤、白,都是这样观,先一点点青色,再观范围大一点的青色,再来整个宇宙都是青色,那么,赤色都是这样,赤色、青色,青、黄、赤、白都是这样,从一点整个遍到整个宇宙,譬如修行事,“修行事”就是禅观的能观、所观的境界,叫做“禅观的十遍一切处”,心想故,因为心,用能观的心,于一切种种现,就是青、黄、赤、白色,然后遍及,范围越来越大,越观照越大,这个以前讲过了,叫做“十种遍一切处”,于彼无种种,在于彼真谛的圆成实自性里面,本来就没有种种的差别,那是因为你妄想所起的青、黄、赤、白、黑,妄想相如是。

譬如种种翳,譬如眼睛起了毛病,妄想众色现,譬如种种眼睛有毛病,看到五色的毛轮,现在也是,人类因为妄想时时刻刻显现,执着外境为实在的,妄想众色现,有妄想就会显现一切的境界,翳无色非色,而这个“翳”的本身,并没有所谓色于非色的差别,色、非色的差别,也就是说,缘起的诸法本身,怎么样?不觉亦然。“然”就是也是这样,意思就是,缘起的诸法本身不觉也是这样,它也没有说,叫你来起贪、瞋、痴的念头,也不觉得有种种的差别,种种差别起于心,而不在缘起的假相,譬如练真金,譬如金矿而炼成的真金,把沙、污垢过滤掉以后,远离诸垢秽,虚空无云翳,虚空如果没有乌云来遮障,那么我们的眼睛晴空自现,“翳”就是遮障,意思就是,虚空如果没有乌云来遮障的话,就会晴空万里,如果你的心没有妄想来颠倒、执着、来遮住的时候,你所看的,就是整个人生宇宙,你的胸量会达到,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你就会发现,哇!每一个时空都是一种奇迹,当一个人拥有人生宇宙的究竟真理的时候,他的生命时时刻刻都能创造奇迹,有实力的人一定拥有奇迹,偶尔一、两次奇迹,不代表这个人有实力,所以修行还是要靠实力,所以你要想妄想净,妄想如果除尽的话,怎么样?圆成实就会显露出来。

那么整段的意思是说:譬如修禅观十遍一切处,由于心产生种种的观想,一切青、黄、赤、白的境界,就有种种的现显,但是在这个真实理地当中的圆成实自性里面,根本就没有种种的差别,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妄想相就是这样子。“妄想相”就是,刹那之中显现在真如自性里面那种妄动,一刹那之间的生灭相,譬如种种的翳,妄想众色现,譬如说,有种种的翳病,就会有妄想会显现种种的色相,换句话说:你的内心里面没有证量的时候,那个妄想断不了,你就会看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宇宙人生万象都是那么地真实,那么地值得你去追求、理论,痛苦的是谁?痛苦的,当然是自己,说:翳无色非色,翳本身并无所谓色还有非色的差别,缘起法也是这样子的,缘起法本身如果不觉悟,缘起法空无自性,那么缘起法本身,其实没有种种的差别,差别起自于妄心,那要怎么修行呢?

譬如金矿而炼成金,远离诸垢秽,也就是你要修行,要一点一滴,一点一滴来,在这里,再举一个例子,例如:我们小时候,妈妈不在,那肚子饿的时候,把那个汤圆就从冰箱,冷冻的冰箱拿出来煮,煮的时候,因为小朋友比较不了解,以为煮了就可以吃,结果呢?因为冷冻太久了,太硬了,这个汤圆外表熟,里面都是硬的,喔,那么我们现在就知道,有一次的经验以后,就把这个汤圆,要先拿出来退冰,经过一个小时、二个小时,慢慢地退冰,慢慢退冰,三个小时退冰,以前没有像现在退冰那么快,慢慢放着退冰,我们现在也是这样,如果有的人参加一、二次的禅七、佛七,其实那个很困难成就的,为什么?虽然就是说:你现在听经闻法有一点受用,有一点感觉,我好像开悟了,我真的法喜充满,那个不代表你能够解脱,因为我们无始以来,那个我执跟法执太严重,太难搞定它,那个根深蒂固的我、法二执,就像你放进冷冻库里面,冷冻了很久、很久,虽然说我要把它煮啊,放进去烫的锅子里面煮,你只能煮到外表熟一点,真正里面太硬了,你没办法,这个就是修行,需要善根成熟,需要时间,不是说偶尔你来听经一次、二次,你就能搞定你内心里面,哪一种根深蒂固的我、法二执,那个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佛法还是回归一句话,修行是点滴的功夫,我们真的需要一点时间,像师父这样平庸的人,都得下四十年的时间,四十年,所以祝福大家,给大家一个真正的鼓励,需要一点时间。虚空无云翳,虚空如果没有乌云的遮障,那么就会晴空万里,我们妄想会遮蔽我们的真如自性,如果妄想净除了,那么我们圆成实自性就会显露,亦然,也是这个道理。

【注释】“譬如修行事,于一种种现”:“修行事”,是指禅观之十遍处,亦(也)称十种一切处。禅有十种一切处之(的)修法,谓青、黄、赤、白等,皆遍一切。“于一种种现”,谓于一境界当中,以心想故,而有种种青黄等色现。这个是修十种遍一切处。“于彼无种种,妄想相如是”:同样的道理,于彼真谛圆成实自性当中,本无种种差别,但由于妄想取著,则有种种差别相生,亦复如是。“譬如种种翳,妄想众色现”:缘起诸法本来无有,由妄计著,“妄”就是虚妄的执着、计着,故有相形成。正如人见空中有种种色相现,为由于其眼患翳病。同样的,以自心中有妄想病,而见有众色显现。

“翳无色非色,缘起不觉然”:然而翳本身实无色与非色之别;相同的,缘起诸法本身,并不觉知自己有种种的差别相,也是一样。“然”,就是如此。“譬如练真金,远离诸垢秽”:又譬如以金矿而练真金,若能远离沙等诸垢秽物,则金体之纯性自然显现。所以我们在一切境界磨炼自己,记得,世间人越顺境就越好,学佛则不然,越痛苦的境界,越有逆境,越能吃苦的,就越好,诸位,所有的真智真实的修行人,没有一尊佛、或者祖师大德,没有经过冒着生命的危险,而修行的,都是全力以赴地付出,才有今天的正法,我们也是这样,所以佛弟子吃一点苦,这是很理所当然的,如果你今天碰到了不如意的事情,要当作那是生命的过程,没有痛苦的人生,生命是不值得活下来的,以有痛苦的洗礼,我们才能够享受真理的存在,记得,所有的苦难,后面都有一份礼物,这一句话你要背起来,所有的苦难都是一份礼物的包装,所有的礼物都包装在一份苦难,你想要打开那一份礼物,你一定要经过苦难的挫折,所以佛弟子不应当怕吃苦,逆境,不应当这样怕,如果你不能突破逆境,你没办法享受上苍给你的那一份礼物,你一定要打开哪一个痛苦的外标,才能享受,看到潘多拉里面的盒子,里面蕴藏什么的礼物,所以我们这个世间,就是没有白吃的午餐,你想要成就无上的菩提大道,都要经过这样子的过程,把它当作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你的心就能够释怀。

接下来:“虚空无云翳,妄想净亦然”:又,虚空当中若(如果)无(没有)乌云之翳,则朗朗晴空自现。同样的,若(如果)了依他起及遍计所执皆无体性,则妄想皆净,妄想皆净,是怎么样能净?本来就净,没有妄想,不要说:我用另外一个角度要把它除掉妄想,那个是方便说,断除妄想重增妄,了妄本空,就是断妄想,这一句话你一定要牢牢地背起来,如果你说,我现在有妄想很多,我一定要去断它,这一念,又增加一个妄想,如果了妄本空就是真,当下的意思,则妄想皆净,圆成独露,亦复如是,如真金与晴空之显露。一样的道理。

【义贯】“譬如修”十遍处定观“行”之“事,于一”境中,以心想故有“种种”青黄赤白等色,遍于一切处而“现”;同样的,“于彼”真谛圆成实性当中,本“无种种”差别,但由于“妄想”取著,则有种种差别“相”生亦“如是”(此偈为颂妄想自性,依于妄想,而令种种相现)。缘起诸法本来无生,为什么?缘生就是无生,为什么说往生极乐世界是现在的事情?如果你今天你没有把你的心灵提升,内心没有拥有真理,那么你一直在念佛,一直在念佛、一直在念佛,不晓得:念佛是一直提升自己的真如自性的境界,所以你就会追着佛号跑,当我们提升了境界的时候,佛自然在真如心性当中显现,佛的法身本无来去,生灭、增减的东西,所以修行净土的人,应当除了认真念佛以外,一定要自己一直提升,一直提升你的真如自性,妄想一天一天地减少,在次第法只能这样讲,所以缘起诸法本来无生,由妄计著,故有相形成,“譬如”人见空中有“种种”五色之相,是为由其目病“翳”所致;同样的,由于自心有种种的“妄想”,而见有“众色”相显“现”;然而“翳”本身实“无色”与“非色”之别。

相同的,“缘起”诸法(既由于妄想所生,故(所以)彼缘起诸法)实“不觉”知、亦(也)不自作念自己有种种差别相,亦“然”(种种差别在于众生自妄想心,非在缘起诸法。你什么时候看到,哪一张钱讲一句话?全世界印的那个金钱上的相都不一样,你什么时候看到那个金钱说:你来贪着我?没有啊?所以种种差别在于众生自心妄想,不在于缘起的本身,此第二偈为颂缘起自性非实,非实就是不实在的,就是六祖讲的,万法无有真,离假一切真,这个世间的真相是什么?这个世间的真相,就是:万法都是假相,乃由于妄想而现。) “譬如”以金矿“练真金”,若能令矿“远离”沙石等“诸垢秽”物,则金体之纯性自然显现;又“虚空”中若“无”乌“云”之遮“翳”,则朗朗晴空之面貌自现;同样的,若能顿了依他、遍计本无自体性,而令“妄想”皆“净”,圆成即应时独露,“应时”就是当下,意思就是,不能离开妄想、还有依他起性另外去找圆成实自性,记得,佛法离开了妄想,你就找不到真如自性,佛法离开了妄想的当下,你找不到真如自性的,所以不怕妄起,只怕觉迟,“亦”复“然”,此(这个)即(就是):若金中无垢秽,金性自然全部显发;这句话意思就是,如果我们本身心中没有妄想,我们的真如自性就会显露出来,虚空若无云翳,空相自然明显,亦如是。(第三偈为颂圆成实性显发之所以:圆成自性之显发,为了妄想自性 (就是遍计)以及缘起自性 (就是依他)起无有自体(性),诸法,那么缘起自性跟妄想自性都建立在妄想,因而远离依计之垢秽,翳障、如是而令圆成独露。)

所以修行要找到涅槃的妙性,涅槃是整部佛教的核心价值,如果一个人修学佛道,不了解涅槃这一颗妙心,那么学法无益,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我们所有的修行都是在用意识心、用妄想心,那么就是会一直重复,一直重复......一直重复...所以师父就是说,不是单单念佛可以解决生命实有一切的迷茫,要听经,要闻法,要下苦心,要下苦功,我不是说~我常常举师父自己的例子,不是说来赞叹我自己,而是说,告诉你,连师父这样的学历,这样的智商,我都得要用四十年,这是一种鼓励的话,不是说我很行,你看看,何况我们一般人,还没有这样高的学历或智商,还没有这样的用功,如何把这个佛法彻底地贯通、贯畅,那么有的人讲说,师父,我又没有你的学历,没有你的智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那总得要前进一点点啊,总得要进步啊,总不能说我们没有别人的条件,我们就不修行啊,这样也不行,所以师父勉励你,意思就是说,佛教很难,佛法很难的,但是我还是要推动你,你的法身慧命,就在于你这一念的掌控,有进步,它就会有希望,只要你下手,就不会觉得~只要起步,永不嫌迟,佛法就是这一句话,只要起步,永不嫌迟,千万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动力,不要让人家打啊、骂啊,你还不知道要修行,那个没有用的,所以我从来不打骂,太过严格地对这些徒弟,因为师父从小,因为成绩优异,都名列前茅,所以我对于现在的教育,跟教育部看法不一样,你说你不能力分班,那个高智商的、很会念书的,还有这些放牛的,我们讲这样,教育部就会有意见了,你看,混在一起,混在一起,他就不读书,不读书,他就会闹,这些有时候会影响到,所以师父还是认为,在教育的过程当中,还是真的要设立资优班,这样子可以让这些根器利的人往前冲,那么你如果读书不好,没关系,你找一个职业的学校,或者是一技专长,也可以,也可以行行出状元,当然这是站在一个世间法的角度来讲的话,是这样子的,站在佛法的角度来讲,不是大家每一个根器都一样,但是我们总得勉励大家,一定要听经,一定要闻法,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命很短促的,很苦短的,非常的苦短的。

有一个人,抱着一个理想,说:将来我要拍电影,干个大明星,然后她去整形,然后花了好多钱,拜托这些名导演,结果,四十五岁得到乳癌,也来不及,她没办法像安洁莉娜裘莉,那么的断然地就切除了,报纸登的,哇!因为她的母亲有这个癌症的细胞基因,所以她的妈妈五十六岁就死了,一个大明星像这种勇气,她是性感影星啊,靠这个身材吃饭的,现在变成证得我空、法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种形容词啦,哎唷,太勇敢了,据报纸登的,她说还要切除卵巢,因为她妈妈有这个癌细胞的基因,那这个就很麻烦了,癌细胞的基因,还好我们家没有,我那个外公活了将近一百岁,爸爸活了八十二岁,妈妈活了八十八岁,所以我们期盼,师父能够多活几天,虽然我没什么修行,至少你看到有一个师父在,有一个领导,有一个灵魂,对不对?这个讲堂总是有一个大人在。

【无有妄想性,及有彼缘起,建立及诽谤,悉由妄想坏。】

无有妄想性,意思就是,究竟之处实在无有一法名叫做妄想,妄想体空就是真如自性,实在是没有妄想性,也没有彼所谓的缘起之法,这个“无”要用两次,补上去,无有妄想性及亦“无”有,亦无有彼缘起之法,这个“无”要用两次,亦无有缘起之法,意思就是,妄想与缘起本来就离于有、无,唯心所现,如果妄起有、无之性,就会变成建立的常见,就落入了,还有诽谤的断见,这个在前面讲的“建立”就是常见,“毁谤”就是断见,这此等恶见都是依于怎么样?妄想分别,所以外道不能成佛,因为不是着有、就是着空,要不然就是着常、就是着断见,所以这些外道的恶见,还有凡夫的恶见,悉由于,依于什么?妄想分别,那么妄想分别,“坏”就是断了的意思,“坏”,坏了,那么就怎么样?把它除掉,妄想分别除掉以后,圆成实自性就显露,所以圆成实自性本离于,有的建立,常见,还有无的,断见的诽谤见。

整句把它贯串一下:究竟之处实在没有一法名叫做妄想自性,也没有所谓的万法的缘起自性,因为妄想与万法的缘起,本离于有无,唯心所现故,如果我们妄起了一种执着,落入外道的建立的常见,还有外道的诽谤的建立的断见,此等恶见,都是因为不明了万法唯心,这些外道的恶见,都是依于自己的分别心、妄想,这些分别心、妄想,如果断除坏灭了,那么圆成实自性就显露,所以万法本离于有、无,这个就是正见。

【注释】“无有妄想性”:实无有一法名妄想性。“及有彼缘起”:而且亦(也)无有彼缘起之法。以妄想以及缘起,本离于有无,唯心所现。“有”为承上句之“无有”。“建立及诽谤”:若妄言取著有无性,即(就)堕建立之常见,以及诽谤之断见。“悉由妄想坏”:此等恶见悉由依于妄想分别,而坏圆成实性本离于有无之正见。【义贯】实“无有”一法名“妄想性,及”亦无“有彼缘起”诸法之性可得,以妄想性与缘起性,本离有无,唯心所现。若妄言取著有性或者是无性,即()堕入“建立”之常见,以“及诽谤”之断见。此等恶知恶见“悉由”依于外道众和的“妄想”分别,而“坏”圆成实性圆成实自性本来就离于有无之正见。

【妄想若无性,而有缘起性;无性而有性,有性无性生。】

说:妄想若无性,就是若空无自性,而言缘起说有实自性;这个是不合道理的,妄想若空无自性,而说缘起有实自性,这个是不合道理的,外道这个妄想,执着什么?执着冥初的无性,“无性”就是无,而生出万法的“有”,冥初的“无”怎么可能生出万法的“有”性呢?就是从“无”生“有”的无中生有啰,有性,有实自性产生,就是冥初的无性而生出诸法的实有自性,这个道理一样是讲不通的,又计着执着有性就是“有”,无性就是“无”,又计着有、无,“生”就是能生一切万法,从有种生一切万法,或者从无种生一切万法,同样的不合道理。

那么整句把它贯串一下:就是:妄想如果空无自性,而我们现在却硬要说缘起有实自性;这个是不合道理的,而外道二十五冥谛里面,执着、妄执着冥初无性,空无自性的那个“无性”,就是“无”的意思,不是“空无自性”,就是无的意思,而生出了诸法变有实自性,这个是讲不通的,冥初的无性而生出有诸法,有实自性,这个道理是讲不通的,又计着万法为从有种而生,或者是从无种而生,能生一切法,同样都不合道理,不合逻辑的。(未完)

慧律法师《楞伽经一二目录》01-76(未完)

楞伽经 77:你若动到“我很有修行”的念头便落入我见,就变成凡夫

楞伽经 78:如果你通达无我的道理就不会有什么动怒,反而很同情他

楞伽经 79:佛道就是忍辱的功夫,忍不下来就落入生灭,忍得下就见到清净自性

楞伽经80:因跟缘跟果没有死板的界限,有角度互换的时候,我们不是永远的主人

楞伽经81:别人演哪一出戏你管不着,重点在我们自己有没有妄想心

楞伽经82:同性恋会障道,其角度跟男女是一样的,佛的律学里是不允许的

楞伽经83:禁语就是叫你体悟法界性本来没有任何的言语。而散心杂话、信施难消

楞伽经84:大梦谁先觉,众生不能脱离生死就是忆念不舍爱恋假相

楞伽经85:看得破还是看不破,其关键只在你自心取著与不取著而已

楞伽经86:不是叫你去改变外在的增减,而是要注意你的内心,

楞伽经87:一个真的对法上契入的人对相的东西会没有兴趣

楞伽经88:能初发心不退者,成佛足足有余;

楞伽经89:无明跟业力把我们雕刻出来生生世世不同的面貌和业力

楞伽经90:心性没有任何增减,吃亏就不会觉得吃亏,占便宜是在造业而已

楞伽经91:初地乃至十地菩萨都得依佛的神力加持方得成就

楞伽经92:众生的思想是直线型的,没有三位一体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

楞伽经 93:佛的戒律比丘尼是不可以剃度比丘男众的,这规矩在末法时期乱了套

楞伽经 94:想要走一条平坦的路,先摆平自我,摆平内心里面的妄想

楞伽经 95:一个人要控制妄想的难度就如同在牛角的角尖要安放一粒豆子般

楞伽经 96: 重点在自心自了,所有三藏十二部及所有善知识的说法统统是方便

楞伽经 97:跑到世界各地,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办法离开《楞伽经》的思想

楞伽经 98:布施了金钱只能用一辈子,布施功德法财是用无量世

楞伽经 99:世间人有疑理、疑法、疑师三种疑心,这个永远没办法修行

楞伽经100:你在任何的修行状态统统不要去否定别人,重点是心没有那个量

楞伽经101:好辩论的人,就是心中有那个量存在,赢输就是心中的量

楞伽经102:当一个人没有任何妄想的时候,他就没有这个数量的观念

楞伽经103:没有第八意识就没有前面七识,如第六意识不起,那第七意识就停止

楞伽经104:众生一陷入这个情执困境,就没有办法自拔,绝对跳脱不出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