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要义12:你內在心是什么相的心境,外面就有什么樣的环境,跟別人沒有关系
楞严经要义12
楞严经要义12:
净界法师宣讲
辛七、破转計无著
這一段是阿难尊者对妄想第七种輾转的執著,他執著這妄想的体性是无著,是一切无著來当做心的体性。這地方阿难尊者所謂无著的定义是說:「我們這一念心是有一個真实体性的,只是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時候它是无著的。」因為前面阿难尊者讲心在外,在內在中間都被破了,所以他觉得心向外是不对的。他認為這一念心要一切法无著,這個就是心的体性。 (分二:壬一、转計。壬二、破斥)
壬一、转計。
阿难尊者对无著的基本定义。這地方有二段,第一段是佛陀的教誨,第二段是阿难尊者錯誤的理解。先看佛陀正確的教誨。
引佛昔教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見佛,與大目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輪,常言觉知分別心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俱无所在。
阿难尊者白告佛陀說:「世尊!我過去做您侍者的時候,曾经跟您老人家參加過一個殊胜《般若》的法會(前面我們說到「眼色為緣,生於眼識」這是《唯識、方等》的法會),当時有四大弟子都參加了,目犍連尊者、須菩提尊者、富樓那尊者跟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般若法門(註一),在這法會当中,阿难尊者听到一句話,在般若會上经常讲到一句話說:『觉知分別心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俱无所在。』說我那觉了分別的心,它不在身內也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間。那么它在哪裡呢?俱无所在,是沒有处所的(註二)。」
註一:“共转法輪”在般若會上佛陀使令解空第一須菩提尊者跟三大弟子,目犍連尊者、富樓那尊者跟舍利弗尊者,來共同演說般若法門。他演說的方式是三大弟子提出問題由須菩提來回答,佛陀作最后如是、如是的印証。為什么般若會上佛陀不自己來開演般若法門,而要声聞弟子來開演般若法門呢?這地方古德解释有二層意思:一、靠声聞人來解释空观的道理,使令声聞弟子能夠破除声聞弟子的法執,而使令他們迴小向大。因為他們同樣是声聞人,他了解声聞人的习性是什么。同樣一句話佛陀說出來,可能其他的阿罗漢听不是很懂,但是同樣修四諦法門的須菩提,從須菩提的口中讲出來他們就容易接受。這地方有影響声聞弟子迴小向大的意思。二、转教菩薩。般若會上不是只有声聞众还有那些大菩薩,大菩薩听到声聞弟子來開演我空法空的道理,对菩薩也有教化的作用。這是一体二德,所以佛陀使令須菩提來開演般若法門,佛陀在旁邊作一個幕后的指導跟印証。
註二:“俱无所在”沒有处所的意思是說它沒有自性,它只是一個因緣的碰撞,而产生一時的作用。佛陀的意思是“諸法因緣生”,我們這一念心是因為六根接触六塵,产生一時的作用,当根塵的因緣消失的時候,這一念心也消失掉了。這是佛陀所謂“俱无所在”的意思,說是“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是這個道理,緣生緣滅的意思。
繆解转計 一切无著,名之為心,則我无著,名為心不?」
而阿难尊者的執著是「一切无著,名之為心,則我无者,名為心不?」。這樣子讲我這一念心对於一切外境都无所著,這无所著就是我心的自体,這個自体就是我這一念心嗎?“名為心不”這時候阿难尊者讲話就不是那么肯定了,就帶有請示佛陀印證、開示的味道。佛陀所說的“一切无著”是心是沒有真实不变的自体的。什么叫有“自体”?你這一念心不能有变化,譬如我想要念佛,我生病了,我沒辦法念佛;你的心會受你的身心世界而影響的,受外境影響的,這個心都沒有自体,只要這個東西會变化它就是虛妄的。佛教讲虛妄不是說它沒有,而是說它會变化;我們常說“夢幻泡影”,你說天上的浮雲有沒有?浮雲也是有,你看那浮雲突然間变了個兔子,一下子变隻老虎,对不对!但是你不能說它沒有,它有它一時存在的假名假相假用。
佛陀所謂“无著”的意思是這一念心是沒有自体的,但是阿难尊者他所執著的“无著”,蕅益大師說:「阿难尊者的執著是心有自体,只是它无所著;譬如獼猴跳躑,像一隻猴子。有一個猴子在,這猴子有沒有?有,牠在樹上跳來跳去,一下子抓住這一棵樹,一下子抓那一棵樹,牠只是沒有固定的处所而已,但是這猴子是有存在的,是真实体性的。」阿难尊者的意思就是說,這個心是有自体的,只是它跟外境接触无著而已。這是阿难尊者他所執著的相貌。
壬二、破斥
佛陀先雙向的徵問,到底這无著的心是有还是沒有,先提出一個存在跟不存在的疑問。
雙徵有无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別心性俱无在者,世間虛空、水陸飛行,諸所物象,名為一切,汝不著者,為在為无?
佛告阿难說:「你能夠感受、能夠想法的明了分別心性,跟外境接触的時候,完全表達一种无著;你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它是不存在於一切法上,它是无著、无住。這樣我問你一個問題,這世間上,上有虛空,下有海水乃至於陸地,這些的依報环境,然這中間有很多在天上飛行,在地上走的种种宇宙的万物,以上种种的依正二報的万物,那你這一念心对於這些宇宙的万物完全无所著,那你這一念心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呢?」
无則不成 无則同於龜毛兔角,云何不著?
假設你說你這一念心是不存在,那你這一念心就像龜毛兔角(烏龜沒有毛,兔子頭上沒有角),你這東西根本就沒有存在,那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著與不著。我們這一念心不能夠說不存在,不存在那是断滅見,很多外道修到后面,他這一念心不存在,有情修成无情。很多外道從一個有情的生命修到最后变成一塊石頭,他的心就住在石頭上面,這都是不对的。佛法是远離空有二邊的一种中道,完全說沒有絕对不对,完全說有也不对。
有亦不可 有不著者,不可名无;无相則无,非无則相,相有則在,云何无著?
所以你說完全沒有那就是一种断滅,那你說這心是真实的有,只是它不著一切法,那這個就不能說它沒有,是有啦!「无相則无,非无則相,相有則在,云何无著。」佛陀說:一個東西是沒有形狀的,這個就是它不存在,只要它存在就有它的相狀,只要有相狀就有所著,所以不可能不著。你說你這一念心有体性而它无所著,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只要存在,它就會有相狀,有相狀就會有所著,所以你自教相違。
結破非理 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因為你只要有一個存在的東西,都有相狀,有相狀一定要有所著。阿难尊者所謂的“无著”是不合道理的。佛法讲“无著”它是有相狀、有作用的。它无住它會生心的,會生起种种的善心。而阿难尊者所謂的“无著”是完全沒有,那就是断滅見了,那是不对的。禪宗有一句話,希望大家好好体驗一下,你就知道什么是中道的思想。禪宗說:『覓即知君不可見,而不離当处常湛然。』你這一念心在活动的時候,你說你的自体在哪裡,找不到!它不在內也不在外不在中間,它不存在於過去,也不存在於現在,也不存在於未來。所以「覓即知君不可見」它的自体不可見,但是「不離当处常湛然」,它当下真的有它的作用,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
在本经的最后我們會讲到,我們這一念心的真实相,就是這一念心性的当下“即空、即假、即中”,緣生无性当体即空;但是在空当中你念頭一动,它有它一個假名假相假用,你念佛有念佛的功德,拜佛有拜佛的功德。空有无碍,空有同時,這就是即空、即假、即中”真空妙有的中道实相。到這個地方我們目前还沒有讲到“即假”,还沒讲到因緣的作用,都是在破除我們的執著。
「破除執著」蕅益大師在註解上他說:「破除法門非常重要。」他說:「整個禪宗的公案參念佛是誰也好,參什么是我們本來面目也好,其实它的重點就在,覓之了不可得。」我們在对治煩惱的時候,讲实在話我們沒有那种精神体力將所有煩惱都一一的壓住,你做不了、不可能!所以我們在修行的時候,你用硬壓的方式…,你看很多人他修学到最后吐血,身体产生狀況,他就是沒有智慧,煩惱來就壓它,你怎么壓得過它呢?這個煩惱在心中活动了那么久,我們心中的貪欲,我們心中的瞋恚,你不是今生才這樣子做,你每一生、无量的生命当中,你经常生起這個念頭,它的勢力很強大。師父說:讲实在話你壓不過它的,你一個小孩子你打不過大人的。
怎么辦呢?你做一件事情就好:「不隨妄转」,你不要跟著它走就好。但是我一定會跟著它走,它起來的時候我很自然就會跟著它走。那因為你沒有好好的修习观照。如果你今天有一次的经驗,譬如說現在有人刺激我,說你這個人…怎么怎么樣,你很生氣。我們一接触到一個妄想的時候,我們的习慣是會跟著妄想走,很习慣心隨妄转,因為它是我的老朋友,結果就是造业。這時候你先怎么樣?佛陀在《楞严经》裡面,七处破妄,都是告訴你自己“先不要动”,然后看這心它的处所在哪「你從什么地方來」。這句話非常重要,說「你從什么地方來」?我為什么會有瞋心呢?我剛剛好端端為什么會有瞋心呢?就是說「未生无潛处」,我还沒有起瞋心的時候,這個瞋心它保存在哪裡;譬如我剛剛沒有起瞋心,那這瞋心假設是有实体的話,那么它保存在哪裡?好,現在瞋心在活动的時候「正生无住处」,現在我很生氣,生氣的心在哪裡?「生已无去处」等到我生氣生完了,它又跑到哪裡去了。
妄想最怕你“迴光返照”,因為它是一個捏造出來的假相,你一迴光返照它就完了,它沒有根源。問題是我們一直沒辦法迴光返照,所以我們一再的受騙,作用一次一次的強大,所以我們就跟著妄想不断的流转。我們生死流转不是上帝的意思,絕对不是上帝的意思,是我們的妄想創造出來的。后面會說到:「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你的妄想的根被你拔掉以后,你的罪业就開始改变了。我讲实在話,你要懺悔业障,你要对治煩惱,你一個一個对治,你一輩子对治不完。
蕅益大師說:「你今天用念佛的法門要对治煩惱,每天念佛十万声佛號,念一百年,念佛一声能夠消你很多很多…的罪障,就這樣念了一百年,每天念十万声,這樣子一百年下來。蕅益大師說:你消的业障如“爪中土”,你沒有消的业障如“大地土”。」所以他說你只是事相的修学,你改变不了你自己。我們不懂正確的方法修行,真的是效果差很多,因為你还是活在自我意識当中,你还是用自我意識,來对治自我意識产生的煩惱,這都不对的。我們今天对治煩惱最好的方式就是,迴光返照—观察原來妄想是沒有根的,這時候你是把根先拔掉。
這時候會有什么結果呢?所有的妄想都沒有勢力了!妄想的勢力就是自我意識,你就观想,覓心了不可得,這時候你发現妄想它是怎么樣?你會看到你的妄想生起,然后你不管它,它又消失掉,然后它又生起,它又消失掉。這時候你跟妄想慢慢慢慢分開了,它再也不影響你了,這時候你就安住在真如本性了,這時候我們讲「返妄归真」或讲「逆流照性」,你的心已经抗拒那生死流。我們一個妄想起來我們就隨順它,把這生死的业力越弄越堅固,就是“順生死流”。現在我們一個念頭起來的時候,我們迴观返照“逆流”我們抗拒那個生死流,然后照了本性。這時你的生命開始变化了,而且這個变化是一個整体性的变化,這時候消的业障完全是從根本上的扭转。所以《楞严经》你會用以后,這個思考模式,一個正確的思考模式,你产生对治煩惱的效果,那是天差地別;你懂善巧智慧再改变自己就改变快。
你看我們学佛的人,有些人学了很久,也很用功的拜佛,也很用功的誦经,也做很多慈善事业,但是你看他学佛学了十年二十年,你看他沒什么改变。他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時候,他過去生什么念頭,現在还是生什么念頭,“老家風”一直沒有沒有变,它過去走的路一直都是這樣子。他的生命当中怎么樣?积集善业,這叫积集善业。這种人是在修福報的,他沒辦法改变的,因為他一直認為妄想是真实的,我怎么改变呢?它有真实的怎么改变。你看有些人他一学佛以后他改变很快,因為「覓心了不可得」,妄想是可以改变的,他不隨妄转,一念間转過來,他整個生命都改变了。
諸位!你不要小看「覓心了不可得」這幾個字,你要會用這句話,你生命的转变是非常快的,否則你很难跳脫妄想跟你捏造的這樣一种虛妄的力量,它那种十二因緣的力量,无明緣行、行緣識……這個力量是很大的。所以我們最快是把那无明直接拔掉,這個无明就是你心中的妄想,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怎么樣?諸位記得,你下次打妄想的時候,先不要动,你問你的妄想一句話:「你從什么地方來?」你試試看很有力量的。你說怎么會有妄想呢?「你從什么地方來?」結果你找不到它的根,這時候你就慢慢跟它脫離了。那你只要成功一次,你就有信心了,佛陀說的話是真理。所以修行只要你走過一次,你就有信心了,然后你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你的生命就不断进步了。所以我們要去学《楞严经》佛陀的思考模式,他是找那個心,找不到它的处所,這种观念是很重要的。」
已二、显示妙理兼破餘妄
前面是著重在破妄,這地方要显真,讲到我們現前一念心性它一個真实的道理。它真实的道理是什么呢?簡单的讲就是這一念心它是“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兼帶的破除它微細的妄情。蕅益大師說:「前面破妄,此番是“显真”,显出它真实的体性。」 (分三:庚一、总示万法唯心。庚二、別就見精显性。庚三、徧歷陰入处界會理)
庚一、总示万法唯心。
先做一個攏总的标示,這宇宙万法唯獨是我們一念心所显現。這观念很重要,佛教的观念是認為我們的生命有心法跟色法,而外在的色法是你內心的心法創造出來的。我再讲一次:外在的世界是你內在的世界創造來的,你內在的心是什么相的心境,外面就有什么樣的环境,這跟別人都沒有关系的。所以你希望改变外在环境,你要調整你的心態;外境是內心变現的,這叫“万法唯心”。 (辛一、正示二本不離一心。辛二、委示心体不同妄執)
辛一、正示二本不離一心。
在本经当中讲到生命有二种根本:一种是杂染法的根本,一种是清淨法的根本。
什么叫杂染法呢?生死的法就是杂染法。涅槃的法叫清淨法。也就是說為什么你會生死流转呢?因為它有個根源。為什么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能夠安住在涅槃呢?它也是有個根源、有一個根本。這二种根本都是一念心所造的,都沒有離開我們這一念心,只是迷悟的不同,还是那一念心。我現在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去參一參。你現在打妄想,是誰在打妄想,用你這一念心打妄想?你眼睛不能打妄想,耳朵它只是個工具,打妄想的是心,你成佛以后也是那一念心。那我問你,你現在這一念打妄想的心跟你以后坐在菩提樹下成佛那一念心一不一樣?可以說一樣也可以說不一樣,那明了性是一樣,但是作用不一樣,一個是迷,一個是悟,作用不一樣;一個觉悟了、完全觉悟了,一個是在迷惑顛倒。這裡會讲到攀緣心跟常住真心,它們的体性是一樣,作用是不一樣。如果你這一念心跟成佛的心是不一樣,那你不可能成佛,你永远不可能成佛,因為你做不來,你現在只能夠用這一念心嘛!如果你現在的心跟佛的心完全不一樣,那成佛跟你沒有关系,你說我用沙去煮,一輩子煮不成飯。若你說完全一樣,那完全一樣你还修什么行?所以說体性是一樣,作用不一樣,我們因為迷跟悟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二本不離心」杂染的根本跟清淨的根本,從体性上來說都是一念心;所以我們成佛是有希望的,只要我們把迷惑的心转成觉悟的心,我們就可以成佛。 (分二:壬一、当机申請。壬二、如來開示)
壬一、当机申請。
阿难尊者申述自己的過失,祈請佛陀開示。
自責未證 爾時阿难在大众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來最小之弟,蒙佛慈愛,雖今出家,猶恃嬌憐,所以多聞,未得无漏。
阿难尊者的妄想有七番的執著,被佛陀一一破斥以后,他感到非常慚愧,修了十二年,出家十二年还是被妄想所转,还是認為妄想是有真实性的。所以佛陀開示以后,他本來是坐著就趕快站起來。阿难尊者從座位站起來,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註一),右膝著地,一方面合掌恭敬的向佛陀稟告:「我阿难是如來最小的堂弟(註二),因為這一層因素,就承蒙佛陀特別的慈悲跟愛護(註三),也因為這种因素,雖今出家,猶恃嬌憐。蒙佛特別慈愛的关系,我現在雖然剃髮出家,外表現出了出家相,但是我內心当中有些仗勢,还是充滿了嬌氣,驕傲之氣(註四),因為驕傲的关系,仗勢的关系,一方面驕傲自己是貴族,一方面仗勢佛陀特別寵愛。所以只是多聞增長知識,而沒有产生一种心地法門的观照,來調伏心中的妄想,所以到現在还是被妄想所转。」這是阿难尊者他对自己的反省跟申述。
註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這是一個請法的儀軌,我們一般听法是安坐在座位上。這時他要請法就不能坐,他站起來,然后把他(袒:显露)的右肩显露出來。佛在世的時候,這個僧服,当他是听法安坐的時候,衣服要二個肩膀都蓋起來,但是当要請法的時候,按規定要把右邊的肩膀露出來,而且用右膝來著地,一方面合掌恭敬的向佛陀稟告,這是請法的儀式。
註二:佛陀的他家族有四王八子,淨飯王、白飯王…四個王,总共生了八個王子。佛陀是最大的堂兄,阿难尊者是整個八子当中最小的堂弟。
註三:蒙佛慈愛。有二層意思:一、因為佛成道以后阿难尊者才出生,佛陀成道以后经常回宮中說法,那時候阿难尊者很小,很可愛,所以佛陀也就对他特別的慈悲特別的關懷。佛陀看小堂弟跑來跑去的,佛陀會种种的慰問。其次阿难尊者蒙佛慈悲攝受出家以后(我們看《阿含经》也好,看戒律也好,佛陀对阿难尊者也种种的特別照顧,有种种慈悲愛護的情況。)這是佛陀跟阿难尊者過去特殊的因緣。其实在整個佛陀弟子当中,阿难尊者真是蒙佛慈愛、特別慈愛。
註四:驕傲之氣有二個內涵:一、阿难尊者他本來是王子出家,他是貴為王子,所以他有一种貴族的嬌氣。二、因為他是佛陀最小的堂弟,所以蒙佛特別的慈愛,他又做佛陀的侍者,所以多所仗勢。他总是觉得佛陀有无量三昧,隨便賜我一個三昧,不勞我修;根本不要修行,佛陀有這么多三昧,隨便送我一個,就夠我一輩子用了,他不知道內心世界是不能取代的。
溺墮之由 不能折伏娑毗罗咒,為彼所转,溺於婬舍,当由不知真際所詣。
因為自己多聞而沒有成就观照,所以遇到大梵天的娑毗罗咒,当外道的咒術显現出來的時候,产生一种虛妄的幻象時,就把阿难尊者給迷惑了。阿难尊者看這种妄相,他不會观想:“你從什么地方來”、“覓之了不可得”,他不會用這個法宝去对治它,就跟著它转,結果就沉溺在婬室当中。
這個地方的原因只有一個,(当有:因為)因為我不能夠好好去观察,我的真如本性的处所;我只是隨順妄想而转,我沒有真正的去观照我的真如本性,沒有真正的去观察妄想是沒有自性的,我不能夠破妄不能夠显真,所以就被妄想所转。我們要知道一個观念,表面上阿难尊者是被娑毗罗咒所转,其实不是!諸位知道阿难尊者是被什么所转嗎?是被自己心中的妄想所转。師父說:「絕对不是風动,也絕对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他的心跟咒接触的時候,這個“咒”只是個助緣,它产生一個虛妄相。阿难尊者心中一定要去執著這個虛妄相,然后产生一個虛妄的想,才會被它所转。咒語不可能去转,你說咒語能夠转,那文殊菩薩去,為什么文殊師利菩薩沒事,阿难尊者就有事?同樣的咒,文殊師利菩薩他沒事。所以我們要知道,絕对不是外在的風在动,也不是外在的幡在动,是你心一动外境才會动,你心不动外境是不會动。這地方是說得很清楚,之所以被咒語所转,因為我的心地法門不夠。阿难尊者並沒有說,這個咒太厲害了,沒有這個意思,是你的妄想太厲害了。
請示妙法 惟愿世尊大慈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諸闡提隳彌戾車!」
希望世尊慈悲哀愍我等众生,來開示我等(註一)奢摩他路(註二),怎么返妄归真,使令這种闡提(註三)隳(破壞)彌戾車(邪知邪見)。開示大乘的止观,來破壞這种沒有善根的众生他心中的邪見。(指末法邪知邪見的众生)
註一:我等。我等包括與會的大众,也包括了末法的众生。
註二:奢摩他路。它本來的意思是“止”內心的安住;但是蕅益大師說:「其实這個“止”也包括了“观”。因為《楞严经》的止跟观是分不開的。」這是大乘的“止观”,也就是我們說的《首楞严王三昧》的一個安心法門。安心法門最簡单的就是“把心帶回家”。
註三:闡提。一闡提翻成中文就是断善根的人,這种人完全不相信因果的,你要栽培他善根很难。
懇求同众 作是語已,五体投地,及諸大众,傾渴翹佇,欽聞示誨。
阿难尊者請法以后,他就显現出对佛陀最恭敬的禮拜,跟與會大众內心当中充滿了渴望,把頭抬起來望著佛陀,請佛陀開示修习止观明確的教誨。傾渴:內心当中充滿了渴望。翹佇:把頭抬起來,期待的意思。
這段经文有二個重點:一、阿难尊者自己的反省,為什么被妄想所转呢?因為我找不到我的家,找不到我的家我当然在外面跑;什么你一天到晚都去攀緣外境呢?我沒有家,我只好在外面跑。這個地方就是說,一個人會墮落,因為他沒有家。二、請佛陀告訴我,我的家在哪裡?
壬二、如來開示(分二:癸一、瑞表真常。癸二、正示二本)
癸一、瑞表真常。瑞:放光現瑞來表示真常佛性。
佛陀在說一個深妙法門的時候,一般的態度佛陀不會直接說法,都要先放光、先表法。放光有二層意思:一、破除众生的罪障。有些人罪障很重,你跟他讲法他也听不懂,所以放大光明有消业障的意思。二、他放光当中這光明是從哪裡放出來的,從頭頂放的,從眼睛放的,從嘴巴放的……表達的意思都不一樣。這光明跑到哪裡去,产生一個什么樣的效果,這都是有表法的。利根人一看到這個他就懂,所以放光有破障跟表法二層意思。正式說明整個《首楞严王三昧》的修学次第。
真智將現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
前面佛陀著重的是在破除妄想,把我們過去的习慣破掉。把习慣破掉,那佛陀我应該怎么辦呢?我過去的习慣都是用妄想,你現在要我把习慣丟掉,你要賜給我一個新的家才好,要安住我的心啊!
這時佛陀開显一個真实的智慧,然這真实的智慧在哪裡呢?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种种光。佛陀的光明是從他的臉部放出來的,因為臉部是六根具足的地方。你看我們的臉部,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六根全部具足。六根放光表示,我們在整個《首楞严王三昧》就是在六根当中來修行观照。也就是說当我們的六根忘失我們的家,忘失我們的本性向外攀緣的時候,這時六根就黯淡,就像這門面是黯淡的。当我們六根跟六塵接触的時候,我們能夠迴光返照,观察妄想是沒有自性的,观察我們的本性是清淨的,這樣子我們的六根門面是放光的。所以向外攀緣門面黯淡,向內迴光返照門面就放光。(蕅益大師說是這層意思)。這光明能夠照耀就像一百個一千個太陽一樣。你看我們白天十二點的時候,一個太陽就足夠让世界光明了,何況是百千個太陽。佛陀從門面放光也表達我們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意,從現在開始你要注意你六根門面,要放光,就如古德說的:「主人翁!你要醒一醒啊!」
諸妄將破 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当我們六根開始观照的時候,产生的第一個效果,妄想即將慢慢被破壞了,因為妄想最怕你观照。在諸佛觉悟的世界当中,产生了六种震动,這种动是动、踊、起(形相)、震、吼、擊(音声)(前三屬形。后三屬声。即表諸佛形声兩益。)這六种震动表示我們開始去破壞六根門頭当中,所产生的昏暗的妄想;我們六根当中躲了很多我們的习氣,每一個人的妄想习氣不同,但是昏暗的妄想,最怕是光明的智慧。所以你只要一迴光返照,你只要不隨它转,它自然消失掉,因為它沒有真实性。其实妄想你都不要对治它,你只要观照他就好了。
六种震动表示開始在消滅妄想习氣。
覆蔽將開 如是十方微塵国土,一時開現。
真实的本性即將開显。一切众生真实的本性即將開显
區隔將合 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
我們過去因為有种种的妄想,所以造了不同的业,产生不同的果報,在平等的法性当中創造了差別的生命。現在我們每一個人從個体的差別生命,又要回归到同一個法性,大家要回归到同一個家裏面去了,所以整個差別的因緣要匯归到一個世界去了。
流转將息 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諸大菩薩,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這時候整個生死流转的力量即將消滅了,諸位菩薩開始回到自己的家,開始安住在我們清淨的本性。這地方就是為十番显見,佛陀即將開显我們的真如本性先做一個表法,有五層的意思。就是開始观照、妄想開始消滅、我們本性慢慢的開显、生死流转的力量慢慢的結束。
楞严经要义01: 感应道交的內涵以心力为主导,佛力只是一個被动的配合
楞严经要义02:《楞严经》整個拔业障是如翻大地,业障是從根本拔起
楞严经要义03:整個自利利他的功德就是你要先找到你本來的面目
楞严经要义04:先求不变再求隨緣,你沒有找到不变的体性就沒有資格談隨緣
楞严经要义06:錯不在平等乞食,問題是在阿难尊者沒有好好的調伏他的攀緣心
楞严经要义07:以攀緣心來修学,風平浪靜時什么事都沒有,遇到魔障碍時就控制不了
楞严经要义09:身心世界是互相作用的,一個人心中有愿望能夠滋養色
楞严经要义10:七处徵心主要的目的要我們逆流造性,問你這一念心從哪裡來
楞严经要义11:六根是因為有明了的心才能夠产生見聞嗅嚐觉知的功能,是心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