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要义125:外在的环境是你內心的磁場所招感的,经常要去注意你所释放的念頭

净界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短视频目录(2019.04.05)

近期的目录链接(2019.04.28)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1-70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01-105

慧律法师楞严经目录(全)


楞严经要义125

楞严经要义125

净界法师宣讲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証了义諸菩薩万行首楞严经》要义。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讲义280面具

辛六、貪靜謐想

本经所发明修行的方法有二個重點:第一個是理观,第二個是事修。在理观這一部份其实它主要的修学,就是当我們面对我們的五陰身心的時候,要迴光返照正念真如,而在本经的說明当中,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是我們成佛唯一的道路,也就是說你別无選擇,「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門」。

在正念真如的過程,什么叫做「正念」?我們可以從二方面來观察,「正念」的第一個內涵就是一种观照的意思,你面对你的色受想行識,你要念念的依止空假中三观來照它。這個五陰身心,你观察它即空、即假、即中,就能夠把它虛妄的假相破壞掉,而显現它真实的一面出來,以空假中三观來破妄显真,使令我們安住真如。所以在正念的過程当中,第一個內涵就是一种观照,第二個是一种順從;我們在點狀的观照以后,你要念念的去順從真如本性。

什么叫不順從呢?当我們在整個過程当中,你生起一個貪心,這個就不順從真如了,是抗拒真如。比方說,你追求世間的安乐,乃至於追求出世的功德。你看本经中所提到的內涵,他貪求神通、貪求寂靜,神通跟寂靜,本來就是真如本俱的功德,問題是我們一貪求以后,我們的心態跟真如完全不相应。古德有一句話說得好,說是「一念不生全体現,一念方动烏雲遮。」我們真如本性,你老老实实的用空假中三观,來照見五陰皆空,它真如的功德它全部显現給你,它自然會有神通,有种种的感应,有无量无邊的功德莊严。但是關鍵點你要怎樣?你要一念不生。你一动,有所貪求,所有的功德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魔境現前。

我們從這個地方,我們要得到一個結論,就是你在整個菩提道的当中,你越貪求,你越沒有,這個道理是這樣。你不求它自然显現,「一念不生全体現」,但是你一貪求,整個太陽全部消失掉,烏雲就現前,這一點我們要很小心。在第六科,貪靜謐想,就是這個修止观的人,他在修止观中,突然間他生起一种好乐寂靜、好乐安宁的感觉,而且对這樣的一种感觉,他产生很辛勤的追求,這時候啟动了天魔的干扰。(天魔干扰,這一段的经文跟下一段经文有一點錯次。書281面現邪惑事)這個他在修止观当中貪求寂靜,這時候魔王現前。魔王是怎么現前的呢?他是用什么相貌來現前?

現邪惑事    

是人无端於說法处,得大宝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其珠,及杂珍宝,簡冊符牘,諸奇異物,先授彼人,后著其体,或誘听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处,是諸听者,得未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時日餐一麻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詈徒众,不避譏嫌。

魔王所依附的說法者,他所显現的相貌:分二:一、他弘法利他的相貌。二:他自行用功的相貌。

他利他時所現的相貌:這個人他无緣无故的在他說法的過程,他的处所出現很珍貴如意大宝珠(說法時候現大宝珠,表示這是吉祥的徵兆。)魔所化的說法者,或者他就突然間化成一個畜生,他本來在說法,变成一個畜生,嘴巴含著如意大宝珠,还有种种其它的珍宝,或者他嘴巴含著簡冊符牘,諸奇異物。簡冊符牘,是古代的一种用木片或竹片,所做成的文書跟信件;簡冊,是古代的文書,記載重要事件的文書,还有种种的信件(符牘)。這种東西現在应該都不存在了,但是這魔所依附的說法者,他就含著古代很珍奇、很特異的東西,而且他还把這個東西送給了修学三昧之人。隨后這珍奇異物,很自然的就跟隨依附這修学三昧的人身体,就不再離開了(這都是很奇特的事情)。或者他為了要引誘這听法者,使令他們产生信心,他就在地上預先埋藏了明月珠,明月珠在說法的時候,很自然的就放出光明,照耀整個說法的处所。使令這听法者,內心当中感到非常的驚歎,得未曾有。這都是魔所附的說法者,在弘法的過程当中有种种很特殊的異相。

他個人的修学:多食藥草,不餐嘉饌。這個說法者他為了使令众生产生恭敬,他是不食人間煙火,只吃藥草,也不吃美味的飲食,或者一天当中,只吃稀少的一麻一麥,但是他的体型卻特別的肥壯,精神也非常的充沛,因為魔力所攝持的緣故。他就经常誹謗比丘,比丘們只能夠如法的持戒,而不能夠行精勤的苦行。他罵詈比丘以后,也罵自己的徒众,表示他自己沒有私心。自己在罵詈徒众的過程当中,他是公然的罵詈徒众,表示是直心、直語而不避居士譏嫌。這是魔王所依附的說法者,他在自行化他這一部份,所显現這种奇特的相狀,他的目的就是使令大家对他产生信心恭敬。

說邪惑言   

口中好言他方宝藏,十方賢聖潛匿之处,隨其后者,往往見有奇異之人。

這個說法者,他所宣說的法門…我們前面讲到這個修止观的人,他貪求的是在陰隱寂靜的处所中去追求寂靜安宁。所以他就順從他的心意,他說:我知道在某某地方埋藏有种种特殊的宝藏,而且我也知道十方的賢聖,他們過去在加行用功時比較陰隱的处所。他讲這一句話的時候,如果有人产生懷疑怎么辦呢?就跟隨在他的身邊來看一看他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情況。那些跟隨在他身后观察他行為的人,就往往會看到很多奇特異常功能的人,跟隨在說法者的身邊。這是他所說的法,以說法來滿足這個貪求靜謐修止观的众生。這樣的魔,佛陀指出他的名称跟他的過患…

指名示害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獄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婬,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进,純食草木,无定行事,惱亂是人,厭足生心,去彼人体,弟子與師俱陷王难。

這以上种种的扰亂是屬於山神、靈神或者土地种种的尊神,或者是城隍神乃至於平地(川)、高山(獄)种种土地鬼神,年紀老了以后就变成魔的眷屬。這些人就经常的宣揚赞歎婬欲的功德,來破壞佛陀的戒律。他不但宣揚还有行动,跟经常侍奉他的人,私下行五欲(財色名食睡)之事。他個人的修学经常有很多无益精勤的修学苦行,不食人間煙火,持牛戒、持狗戒等等的苦行。无定行事。无定行事,古德的註解說,有二層意思:一、從他一個修行的法門來說,這個人修行沒有一定的章法,有時懈怠,有時精进,他修行法門不決定。第二個、是讲他內心的情緒也不決定,他有時欢喜、有時瞋恚,喜怒哀乐不決定。惹亂修行人,使令這個修行人不知道該怎么做比較如法。一旦魔王对這個修行人厭倦的心生起以后,他離開了這個說法者的人体,弟子與師就俱陷王难。

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墮无間獄。

佛陀提醒我們在整個過程当中,你一定要产生自我觉照,假設你在這樣的因緣当中,迷惑不知,就墮无間地獄。我們一般除非你深入教理,否則你很难從魔所說的相似法去判定邪正、很难!我們從经典上這樣看,魔要出現有幾個特色:一、他显現感应神通,他肯定要先感应神通,很奇特的事情。二、他自己要表現修学苦行,表示他與众不同。三、他一定是攻擊謾罵其它的比丘,來表示他自己是獨一无二的。

所以這地方我們大概可以看得出消息,從他弘法跟自修的相貌,都是非常的張揚。你看,這跟佛法的道理是完全違背的,佛法是強調无我、低調、謙卑,但是魔出現的時候,他往往是非常的張揚、高慢,把那個自我表現了最大,這是跟整個佛教的真如,我空、法空的真如完全是背道而馳的,那是一個无明妄想全体的显現。從到這個地方我們应該可以看到一個徵兆。

辛七、貪宿命想

 “宿命”是了知過去生,你发生過什么樣的因緣,他都能夠清楚的了知,了知過去的因緣叫做宿命。

定发愛求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发明,三摩地中,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這一個修学圓頓止观的修学者,他的受陰已经被他破壞了,他的圓通妙定也堅定的显現出來,在寂靜的止观当中,他突然間动了一個念頭,心愛知見。什么叫「知見」呢?他对一般世間人所不能知、所不能見的事情特別的好乐。他想如果別人不能夠知而我知道,別人不能夠見而我能夠見到,那該有多好!当然在整個修止观当中,我們打妄想這是很正常,因為我們一般还沒有成就止观,一定还有妄想。打妄想基本上还不能構成魔境的因緣,但是下一句話就很重要。勤苦研尋,貪求宿命。他的妄想已经不是一般的妄想,而是他愿意用不辭身心世界所有的勤苦,而且是深入的去研究去尋思,怎么樣得到這樣特殊的知見。我們讲起煩惱跟起顛倒差在哪裡?起煩惱這個人他还有反省、还有觉照的功夫,“我很想要得到知見”;而起顛倒是完全沒有觉照功夫,“我一定要得到它”,那是很堅定的妄想。所以你看,他從心愛知見,经過他的一种全心投入的去研究追求,這時候會产生一种很堅定的貪求宿命的妄想,而這個就是启动魔境主要的因素,就是一种堅固的妄想,也就我們一般說的,這個人起顛倒了。內魔一旦生起,外魔就跟你感应了…

魔便邪附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经法。

主人迷亂    

其人殊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來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說法。

 “爾時”就是這個修止观的人,他已经不再正念真如了,也不再順從真如了,開始貪求知見、貪求宿命。“爾時”就是他起顛倒的那個時候,天魔就得到了方便,就派遣妖精鬼魅,依附在某一個人身上,使令這個人能夠口說经法。這個人他自己不知道著魔,哦!我以前不會說法,現在會說法了,以為自己得到无上涅槃,來到這個貪求知見,貪求宿命的善男子处所,為這個修止观的人,敷展高座,演說如何能夠得到知見,如何能夠成就宿命的法門。他在說法的過程当中,当然魔王的特色,他要先显出異相出來(经文280面,現邪惑事)

現邪惑事   

令其听人,各知本业,或於其处,語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敕使一人,於后蹋尾,頓令其人起不能得,於是一众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众,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這地方也是有利他跟自利的相貌:利他相貌:令其听人,各知本业;這個听法的人,在他座下听他所說的法,很自然的就能夠知道,這個人他自己過去生造過什么业因,今生會有這樣的結果(知道過去)。或於其处,語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知道未來);或者他就能夠在某一個地方,針对某一個人說,你現在还沒有死,但是你來生的果報其实已经出現了,你知道嗎?对方可能不信服,他就私底下叫另外一個人,在這個人的身后加上一個嚇他的尾巴,看起來像畜生;而且他用魔力的攝受,使令這個人從此以后身体不能夠在地上走路,只能夠在地上爬,起不了身。他為了要證明他自己所說的話是真实的,他證明他能夠知道未來,看到這個人就知道他來生要去哪裡。

於是一众傾心欽伏,使令法會大众对這個說法者都能夠很喜心的欽佩而信服。有人起心,已知其肇(知道現在);在說法的過程当中,有人起心动念,他馬上就指出說,你這個念頭是從什么地方而來,你為什么會有這個念頭呢?是什么因緣形成的。這個念頭的起因他都能夠說的很清楚,這是显現他感应神通的道力,知道過去、現在、未來。魔自修方面,他是怎么做:佛律儀外,重加精苦;他除了自己持戒的律儀以外,他还精勤的修学苦行。比方前面的日食一麻一麥,不食人間煙火…等等。誹謗比丘只能夠持戒,而不能修苦行,而且他也罵詈自己的徒众种种的懈怠放逸,经常的揭露別人的隱私,而不避众生的譏嫌,表示自己是直心、直意。這方說明魔王他显現出來的一种共同的特色,显現神通,修学苦行,罵詈徒众等等。

說邪惑言   

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无失。

指名示害    

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與師俱陷王难。

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墮无間獄。

這個魔他說法,他经常宣說一些未來即將发生的吉凶禍福之事,等到時間到了時后,他所預言的事情,完全跟他所說的完全符合,一點都沒有差錯。佛陀說:這是大厲鬼王,年老成魔,惱亂是人;我們如果迷惑不知,墮无間地獄。主要招感魔境的因緣就是這個修行人起心动念,修行人不老实。有一本說叫「祕密」,它裡面讲一個观念跟本经的說法是很接近。「祕密」說:我們每一個人所存在的這個世界,充滿很多的好人,也充滿很多的壞人,充滿很多美好的事情,也充滿很多痛苦的事情。為什么這個人會去招感好人、好的事情?為什么這些人招感不好的人、不好的事情?它說:完全是我們內心的因素。

我們這一念心就像強大的磁場,你有什么樣的心態,你生起一個美好的念頭,你就把好人好事全部吸過來;如果我們生起一個不好的念頭,我們就把不好的人,不好的事情完全吸收過來,整個因緣都是我們的心所招感的。比方我們看過去的歷史,也有這种印證,在春秋戰国,那時候是一個禮崩乐壞,天下无道的亂世,人跟人之間是非常的鬥爭。所以当時有很多思想家出世來挽救当時的社會,比較有代表性的我們提出三個,儒家、墨家跟法家。儒家跟墨家他們对於对治当時社會的亂象,他們提出的方法是很接近的,儒家提出的是仁愛,墨家提出的是兼愛。儒家認為人跟人會鬥爭,因為沒有把仁愛的心表達出來,他說我們应該把仁愛的心落实到日常生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表現在父親就是一种慈愛,表現在兒子就是孝順,表現在兄長就是友愛,表現在弟弟就是恭敬。人跟人之間只要把慈悲心、愛心表達出來,這是一個很祥和的社會,孔孟之道就是提倡仁愛思想。

墨家的兼愛差在哪裡呢?孔夫子的仁愛他是有因緣親疏远近的差別,他是先愛自己的家人,再愛家族,再愛自己的国家,最后再愛所有世界的人,孔孟之道的愛,它是由近到远。但是墨家認為這樣的愛是不对的,既然提倡愛,不能有任何的差別,所以兼愛就是一种平等的愛,沒有所謂家人、国家的差別。总而言之,孔孟之道跟墨家思想,都是以仁愛來治理天下。所以它散发出來的…你看孔孟之道整個傳法的人散发出來是那种慈愛的心。但是法家思想完全不同,法家思想代表的是商鞅跟韓非,他認為仁愛是沒有用的,兼愛也沒有用,他舉出一個例子,他說:有一個盜賊到处殺人放火。你看他父親对他很慈悲,有沒有用?沒有用,他不听他的。他的朋友用仁愛勸諫他,他也不听,這時候要是有警察拿著刀劍過來,他就開始乖乖的順從。所以法家認為,对治整個社會的亂象只有一個方法,严刑峻法。這最有用,仁愛根本是空談,法家的思想他也是有他一定的道理。

我們看看孔孟之道,儒家思想他們所释放的仁愛,結果大部分得到長壽,孔夫子活到七十三歲,墨子活到八十三歲,法家的人整個傳承当中,大部分都是死於非命,商鞅活到五十二歲,韓非子活到四十七歲,都是死於非命,都是被君王殺死。特別是商鞅,他当初是為了秦孝公來变法,秦孝公一死,秦孝公的兒子一即位馬上把商鞅抓起來,命令車裂商鞅,車裂是当時很严重的酷刑,用五台馬車把這個人的身体,頭部、二隻手、二隻腳,用五台馬車同時往外拉,把他整個身体分裂掉,因為商鞅所強調的就是严刑峻法。

本经也是這個道理,你內心当中本來是正念真如,結果你生起了一念的貪求,你释放出的磁場已经不是跟真如相应了,你自己还不知道。我們经常要去注意你所释放的念頭,是不是隨順於涅槃,隨順於真如外在的环境是你內心的磁場所招感的,你要改变外在的环境,你一定要調整你的心態,否則改变不了!這地方是說明,我們著魔的因緣都是自己招感的。

辛八、貪神通想

貪求种种神通的变化,而且妙用自在。

定发愛求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发明,三摩地中,心愛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這個修止观的人,他在一念寂靜的心中,突然間他貪求五种的神通,而且他对這种神通,所成就的种种身口意的变化特別的好乐。当然這只是一念的妄想,但是经過他的研究化元以后,那就不同了,变成堅定的執著。他因為這樣子的念頭,而且深入的去研究,神通变化根本的來源,為什么能夠神通变化呢?它的根本來源在哪裡呢?依止研究化元,來貪求神通的种种妙用,可以看得出來,這個人已经起了一种堅固的顛倒。

魔便邪附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经法。

主人迷惑   

其人誠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來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說法。

這一段跟前面完全一樣。不是風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你念頭一动,你招感的磁場不是佛菩薩的感应,是魔王的感应。佛菩薩的感应都是无所求的情況,佛菩薩才會出現,「菩薩清涼月,常遊毕竟空;众生心垢淨,菩薩影現中。」沒有一個佛菩薩是你心中躁动不安,有所求的情況之下,佛菩薩現前,不可能!因為你二個磁場不一樣,佛菩薩安住在无所求。心中有所求,這二個心心不相应。魔王是对三界的因緣有所求,那我們也有所求,那好了!二個人就感应道交了。感应道交以后,魔王他要現出很多奇特的事件…

現邪惑事   

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听四众頭上,是諸听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无熱性,曾不焚燒;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於空中,安坐不动;或入瓶內,或处囊中,越牖透垣,曾无障碍;唯於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众,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因為這個修止观的人貪求神通,所以就招感跟神通有關的种种因緣,這地方提出五种神通自在:第一种是以火光得神通自在。這個說法的人他就能夠用手,很自然的在手中变現种种顏色的火光出來,而且变現出來以后,手撮其光,他还能夠把光拿著分配給听众,放在四众的頭上,這個光在他頭上、這個光放頭上。這時听法之人,頭頂当中很自然的,无緣无故的就出現各式各樣、青黃赤白的光明,而且都長數尺之高。頭上有光明他也不感觉到熱,也不感觉到焚燒他的頭髮,就感到很奇妙。表示這個說法者,他在火光当中得到了神通自在。

第二、在水中得自在。這個說法者他看到水,他也不坐船,他直接從水上走過去,就好像踐履平地一樣。前面是火中得自在,這是水中得自在。或於空中安坐不动。這是在虛空中得自在,他能夠飛到虛空,在虛空中安坐不动。或入瓶內,或处囊中。這是在小大中得自在,他一個很大的身体,他就能夠很自然的縮到一個很小很小的瓶裡面去;或者是縮到一個很小黑小的囊袋当中,比方一個小的塑膠帶,他就能夠进入到塑膠袋裡面,然后再跑出來。他的身体能夠小中变大,大中变小,小大自在。或越牖透垣,曾无障碍。“牖”,窗戶的意思;“垣”,是牆壁。窗戶本來是關著,他能夠從關閉的窗戶中走出去,或者牆壁他就這樣走過去,他的色身对這种种的隔碍,是完全得到神通自在。唯一刀兵,不得自在。他在水中、火中、虛空、大小中乃至於牆壁中得自在,但对於刀槍兵器他沒辦法得自在。

古德說:魔王為什么神通這么多,刀槍不能自在呢?因為魔王在因地的時候,他可以布施,他有福報他可以跟大家分享,他也可以持戒。我們看经典,他经常受持『八關斋戒』,甚至於魔王可以修种种的苦行,但是魔王有一點做不到,他不能夠離欲,他不能夠離開男女的欲望,而這個不能離欲,正是招感刀兵的一個因緣。所以刀兵的障碍他沒辦法超越,就是他因地的時候不能夠離欲。刀兵不得自在,我過去在讀佛学院的時候,我們有一位老師,叫達理老法師。他說:在泰国有一個修仙道的人,他就是這种情況。他能夠在火中走過去,也在水中走過去,但是你拿槍打他,一槍就把他打死,他对刀兵不能夠得自在。你用火燒他沒有用,你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只有拿槍才有辦法,刀兵有辦法。当然就是他因地当中,他內心有所貪求,所以他的果報就有所不圓滿。

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众,訐露人事,不避譏嫌。他在整個修学当中,自己就称自己已经成佛了,但是在成佛的過程当中,他就公然的誹破佛法僧三宝。第一、身著白衣,破壞佛陀的相狀。佛陀出現的是清淨的幢相,他穿著白衣就破佛。受比丘禮,破僧,破壞僧团应有的規矩。誹謗禪律,破法;禪宗的止观,戒律裡面的修止,這都是不圓滿,只有自己是一念頓超的法門。一方面罵詈自己的徒众,表示自己是沒有私心,而且喜欢揭露別人的隱私,表示自己正直,而不避众生的譏嫌。我們看魔王出來的時候,他的態度高慢張揚,而且充滿了鬥爭,喜欢說別人不对,來显現自己的特殊。這都是跟我空法空真如那种謙卑、低調、調柔完全不相应。

說邪惑言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復令人傍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实,赞歎行婬,不毀麤行,將諸猥媟,以為傳法。

口中常宣說自己所成就的神通妙用,自在无碍的功德,或者使令別人傍見佛土,跟在他身邊的人,就经常看到這個人到哪裡去,這地方的国土就变清淨了。暗示他自己成佛,因為他自己成佛了,他到哪裡去都变成国土。事实上是鬼力神通的迷惑,並不是真实的功德,是一种假相而已。他赞歎男女行婬,說男女行婬就是法身常住之道;而不毀麤行,說男女行慾不會毀破戒行。將諸猥媟,以為傳法;男女汙穢的事情這就是傳法,這就是使令佛种不断。這是邪知邪見。

指名示害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积劫精魅,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為魅,或仙期終,計年应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與師多陷王难。

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墮无間獄。

佛陀說,這樣的干扰,魔王所派遣的是天地大力。「天地大力」是整個山精、海精、風精的总相。就是天地之間的這种大力鬼神,包括山中的妖精鬼怪,或海中的、或風中的,或河流的、土地的、一切草木的這种妖精鬼怪。多生多劫以來,這种妖精鬼怪吸取日月的精华,而变成了一种妖精鬼魅;或者是龍,龍類的众生時間久了而变成妖精鬼魅;或者壽終仙,他以前是修学仙道的,仙人的壽命終了以后,他再活過來变成鬼魅;或者仙期終,仙期已经終了了,而在死亡之后,他的身体沒有化去,身体就為其他的妖精鬼怪所附著。這种鬼怪年老成魔,就來扰亂修行者。假設我們不能夠觉悟的話,就墮无間地獄。這段是說明貪神通想所招感的魔境。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81-105目录(未完)

楞严经要义105:你做人的時候貪愛的水太多,會下墜到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楞严经要义106:你平常就经常的憶佛念佛,這樣不断的想想想,久了就跟真理相应了

楞严经要义107:地獄的煩惱因中婬欲是列為第一個,它是生死的根本,是万惡之首

楞严经要义108:所有的能量是往低处在走,你在高处是发散你的能量,心要“謙”

楞严经要义109:造了善法要把它隱藏,造了罪业一定要发露出來,发露就能滅掉罪业

楞严经要义110:你夢到一個人往下墜這不是好事情,造了功德相的人身体是輕飄的

楞严经要义111:很多人都認為我的個性就是這樣沒辦法改变,這观念是不对的

楞严经要义112:有人越用功业障越現前,這個是好事情,表示過去重大的罪业逼出來了

楞严经要义113:本经是以你的思想做主因決定总報,以善惡业力的熏习來影響別報

楞严经要义114:六欲天基本是男女的欲望來做判定,淫欲直接牵动整個六道的昇沉

楞严经要义115:佛陀警告我們哪一天都可以去,无想天絕对不能去,因為過失太重

楞严经要义116:得听聞佛法以后不是沒什么效果,大乘佛法一入耳根是永為道种

楞严经要义117:不是修善法就容易了生死,你要觉悟惡法不可得,善法也不可執取

楞严经要义118:修行不能跟放逸的人在一起,正念的磁場跟放逸的磁場會互相抵触

楞严经要义119:在末法時代我們应該以「理体」道場為根本,因為事相是很难具足的

楞严经要义120:你剛剛在持楞严咒突然間看到佛像,当然有問題,這无因卻有果

楞严经要义121:把心帶回家的過程會看到很多過去的相狀出現,這正是生命要转变的關鍵

楞严经要义122:修行之道取其中道,太高亢了要壓抑下來,太沉默了拉它一把

楞严经要义123:一個人會著魔是你內心先有妄想,內魔不生外魔不起

楞严经要义124:修学中最大的忌諱就是你想去追求还沒有成就的功德,有貪求就不对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