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15

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15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15

慧律法师主讲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15

8)尊重行。经文:【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注释:「种种现前」:指菩萨种种所现成就的一一行。「咸是第一」,最上、究竟。前面方便波罗蜜所实现者,于此位中则皆令彼一一方便示现者,皆成究竟,及化导归于究竟无上。所以我们大乘菩萨,学佛的人,就是要学究竟、无上,不可以停留在权巧方便,要究竟。义贯:此菩萨妙行无不具足,且能令一切「种种现前」成就一一行「咸是第一」最上究竟「波罗蜜多」,广运众生到于究竟,「名」为八行为菩萨以愿波罗蜜为首之「尊重行」。

18699)善法行。经文:【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注释:「如是圆融」:指圆融无碍之妙行。「能成十方诸佛轨则」:能成立诸佛教化众生之轨则,以菩萨一一教法,皆自身体力行故。义贯:此菩萨「如是圆融」无碍之无边妙行,善「能成」立「十方诸佛」教化众生之「轨则,名」为九行位菩萨以力波罗蜜万为首之「善法行」。

10)真实行。经文:【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无为,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注释:「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一」之此菩萨于前就行,一一行皆达清净无漏。「一真无为」:然其一一行,其性皆是一真,本来清静无为,非是有为的造作功用,故是究竟真实之行。义贯:此菩萨于前九行「一一」自利利他之行,「皆是清净无漏」达于究竟。其性契入「一真」一真就是绝对,一真本来清净「无为」,说唯是一心,唯是真如,唯是一真,就是这个道理,非是有为造作功用,「性本然故」性本然故就是,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是具足的,「名」为第十行位菩萨以智波罗蜜为首之「真实行」。

 4.十回向位。(1)离众生相回向。经文:【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成佛事已,纯洁精真,远诸留患,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注释:「纯洁精真」:以第十行系一真无为,故称为「纯洁精真」。「远诸留患」:「留患」,余留之过患。因为已达一切圆成一真,双超空有,既不着空,亦不滞有,故不再有余留的过患未除。「当度众生,灭除度相」:即今于回向位中当度一切众生,就是《金刚经》讲的,实无众生可度,而灭除能度所度之相,简单讲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在座诸位!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要牢牢的背住,背这句话:「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简单讲,着想,就你怎么说都不能成佛,这句话就是这么简单。作什么功德,不必吹嘘、一直吹捧,一直自我膨胀、统统化作真如自性。对这个佛教的贡献,对这个常住的贡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也统统不要吹嘘。所以,现在中国大陆,或者台湾,来了很多的随喜,赞叹师父为佛教做了很多事情,我一定跟他回答一句话,我只是做我该做的工作,师父只是做自己该做的工作,没什么了不起,我有这个能力,有这个实力,或者有这个愿力,不度众生那要做什么?整天吃饱饭没事做,对不对?久了就会生病,是不是?因此,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苦度,一切出家众、在家众,都要有正确的观念,你今天,你是义工,来到这里,很认真的在照顾讲堂、拥护讲堂,记住,就是一句话,做佛弟子该做的工作,那这样没什么高傲,没有什么能所。

现在四点了,我们休息二十分,那么,麦老师,等一下把课诵本法下去,因为我们剩下的到1927,剩下没几页,那么今天也没办法讲完,赶得太快也不行,所以等一下我们留一点时间,诵楞严咒还有十小咒,今天、明天,那么明天就会把这个《楞严经》第十四套完成。下个星期六,请带《楞严经讲义》,《讲义》就好!《讲义》就好!那么下星期,法无师有八关斋戒,十五日有八关斋戒,那么十四日上《楞严经》讲义,记得喔!《讲义》不是《义贯》,不要带错了,好!1872页,第二行!「回无为心向涅槃路」:以不着空有故,就是不立空有,亦不言涅槃之有无,故能不着于「离相」而落空,亦不着「即相」而滞有,因此回无为无作之心向无上大涅槃之路。

义贯:「阿难,是」十行位满心之「善男子」,于前十行中「满足神通,成佛事」轨则「已」(第九行),达「纯洁精真」(第十行一真无为),一切圆成一真,双超空有,「远」离「诸」余「留」之过「患」。如今登入回向位中「当度众生」而「灭除」能度所「度」之「相」,即相离相,无住生心;又须「回」一真「无为」之「心向」于无上大「涅槃」之「路」,不因离相而落空,不因即相而滞有,此「名」为第一回向位,菩萨之「救护一切众生」而能「离众生相」之「回向」行。

2)不坏回向。经文:【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注释:「坏其可坏」:就是坏除可坏之相,坏除可坏之度相。「远离诸离」:「诸离」之能离与所离。离于能离所离,则入于不滞有无之中道。义贯:此菩萨「坏」除「其可坏」之度相,「远离诸」能「离」与所离,入于中道妙义,「名」为第二回向位菩萨之「不坏回向」。

1874页。(3)等一切佛回向。经文:【本觉湛然,觉齐佛觉,名等一切佛回向。】注释:「本觉湛然」:菩萨于此位当中,其本觉之心佛,湛然显现。「觉齐佛觉」:其本觉与诸佛所证之微妙觉悟齐同。义贯:此菩萨「本觉」之心佛「湛然」显现,其本「觉齐」同诸「佛」所证之微妙「觉」悟,其本觉与此妙觉皆摄入中道,「名」为第三回向位菩萨之「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处回向。经文:【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处回向。】注释:「地如佛地」:其因地心便如佛之果地觉。义贯:此菩萨因地之「精真」开「发明」了,其因「地」心即「如佛」果「地」觉,因地果地摄入中道,「名」为第四回向位菩萨之「至一切处回向」行。

5)无尽功德藏回向。经文:【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注释:「世界如来」:意为「世界」与「如来」。「世界」是依报。「如来」是正报,「互相涉入」:依报于正报能互相涉入,如于正报身中现依报世界,而于依报世界中复现正报身。义贯:此菩萨于依报之「世界」与正报之「如来」身,皆能令「互相涉入」,正报中现依报,依报中现正报,「得无挂碍,名」为第五回向位菩萨「无尽功德藏回向」行。(以住此回向,得十无尽藏故。)

6)平等善根回向。经文:【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净因,依因发挥,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注释:本节从略。

义贯:此菩萨入「于」真如理中「同佛」之「地」,且于其「地中各各」事上皆得「生清净」真「因」,并进而「依」循此等真「因」开「发」光「辉」,而「取」无上大「涅槃道,名」为第六回向位菩萨之「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之行。

接下来(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经文:【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本性。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翻过来!注释:「真根既成」:「真根」,真如平等之善根。「成」,成就。「十方众生皆我本性」:十方众生皆我自心现量,本性中事。「性圆成就,不失众生」:「失」,遗失、忘失、遗弃。谓我之本性既已成圆满成就,了十方之众生亦本自圆成,此就体性上而言,然于相、用上,亦不舍任何一众生而不度,以法如是故;以随顺如是法性及法相,故称为随顺等观一切众生,而仍作无尽之回向与救拔。这个法性还有法相是体用的关系,相就包括相用,法性就是体,所以体相论它是一体作为通论的,所以,如果随顺真如,就是体如、相如、用如,如果开悟见性,见到真如,就是因如、缘如、果如、理如、事如,无法不如就称为证悟到真如,如之一字,就是毕竟空义的意思。

义贯:此菩萨之「真」如平等善「根既」已「成」就,即依性起观,等观「十方众生皆我本性」中事,自心现量。诸位!谈到最多的自心现量,就是《楞伽经》。如果《楞严经》把它比喻作博士班,博士班,《楞严经》是教界里面,佛教界里面的博士班,那么《楞伽经》就是博士班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如果,你《楞严经》能听五成,那你《楞伽经》只能听到二成至三成,听不懂的比较多。那么一定要讲,把究竟的统统把它显露出来,能够为佛教带来一片新希望,水平也拉高,这是师父这一辈子的愿力和本分之事。底下是,我之本「性」既已如是「圆」满「成就」,亦当成就众生,令达一真,绝「不」遗「失」任一「众生」而不度,「名」为第七回向位菩萨之「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之行。

8)真如相回向。经文:【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惟即与离,二无所着,名真如相回向。】

注释:「即一切法」:「即」,近也,当体也。不失众生,当体一切,便是「即一切法」。「离一切相」:此一切能度与所度,皆我本性,即是本「离一切相」:除本性外,无有一相可得,一切归于一真,名「离一切相」。所以,当你研读的这个《楞伽经》,你就知道,世间没有任何法可说,没有语言,没有文字,没有法可说,没有能说,完全归于一真,绝对的寂静、真如、第一义谛大空。底下「惟即与离,二五所着」:「惟」,语助词(发语词),无义。无义。于「即」与「离」二者,皆无所着,不即不离。以不即,故超有:以不离,故超空。超越空有,而涵纳空有,即入于真如之境,故名「真如相回向」。

义贯:此菩萨于前位中所修得知不失众生便是「即一切法」,所以菩萨还是要即一切法的,但是即一切法,同时怎么样?一切众生皆我本性便是「离一切相;」为什么?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就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是我们的如来相。所以真正开悟的人,不见任何相,但见如来相,其相不可得,如是相、如是得、如是悟,并无来去、生灭、增减,就会了解一切众生,皆我本性便是离一切相。「惟」于「即」一切法「与离」一切相「二」者,皆「无所着」,所以修行人,不着即或者着离,不即不离,超越空有而涵纳空有,故得入于真如之境,「,名」为第八回向位菩萨之「真如相回向」之行。

在座诸位!我们讲到真如,离一切法、离一切相,世间人,他为什么……现在讲一个,世间人为什么没有办法,进入如来的无尽的如来藏性?为什么不行?因为他受限于文字、语言、观念、符号、形状。例如说:我们的所有的语言,中文字的语言,就算给你四千个、五千个字好了,中文字能够用的几千个字,如果说全部都列出来,也是上万个字。人类所能发明的文字,就是一万个字,二万个字。你看!无尽的清净心,变成束缚在这二万个字,一、二万个字,中文里面,所以,语言没有办法表达无尽的义理,除非你证悟了,证悟就有办法用语言讲入究竟的义理,所以世间人,因为束缚在语言相,束缚在名字相,所以我们人类所能创造出来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这些语言,这些文字,它都是受限于有限度的东西。再来!我们应用语言去讲话,就会开始落入观念,用这个观念认为是对的,这个叫做所知障。书读的愈多,所知道的愈多,就变成愈来愈障碍自己的真如本性,这个叫做所知障,所知道的却障碍自己的真如,为什么?起骄傲心,不晓得这个跟解脱没有任何的关系。所以,人类的思维,是没有办法跳脱那一种语言相、文字相,逻辑就开始推论了。数学就是这样子,若A=B  B=C   A=C这样推论是对的,但是佛法不是这样,若AA,那你怎么办?

A不是AA本身是空性的,你怎么推论呢?所以逻辑的推论,叫做比量,没有办法达到圣人的现量跟证量的境界,没有办法,所以开悟见性是实证的功夫,没有办法用推论的说:那个人大概、可能、也许、或许开悟。这句话不行。因此,人类自己捆死自己,叫做作茧自缚,死于文字下,死于语言下,死于观念下,死于相上,没有一法不执着,所以不能契入真如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道理,整个宇宙里面,统统是相,那一定要安排一个名,那安排一个名,安排一个相,就开始用妄想,妄想,妄想,所以有时候,书读的愈多,知识愈高,妄想就愈重,欲望就愈强。我们后天的教育就是包扎、包装着无明。知道吧!我们这个无明是这样子的心。诸位,看这里!无明的这一颗心,我们包扎,念小学包扎一层,无明并没有突破,初中的时候又包一层,高中的时候就包一层,大学的时候包一层,为了现行的生存必要,又假装学会做人,啊!学会做人。如果说读书。读书,读书可以解决生命的迷茫,那么为什么哪一些书读的这么多的人,干到高层的领导者,为什么会贪污?为什么会搞小圈圈?为什么会起贪嗔痴?如果教育可以解决生命所有的迷茫问题,这些博士、硕士,有的人跑去自杀,为什么?就是世间的学问,因为语言、因为文字它有限度,没有办法开采内在里面,最彻底的佛性,所以他碰到这个相,他就会突不破。

所以你要突破种种的相,突破语言相,突破音声相,突破种种的假相,回归到本来的理性跟智慧。因此,学佛就是直捣黄龙那一颗无始劫来的习气跟妄心。习气跟妄心被包装起来,就是后天的教育,后天的教育,这个人看起来很有修养,但是你不要让他抓狂……博士就会杀人,你相信吗?失去理性,为什么失去理性?他用教育包装无明,当教育没有用的时候,这无明就显露出来,博士会杀人的,真的,博士会作奸犯科的,博士会吸毒的,为什么?后天的教育不能解决我们生命真正的迷茫,所以唯有佛法,而佛法不一样,也就是语言、文字,它从釜底抽薪的从心里面,真如的清净甘露,把它潜移默化,慢慢慢慢把它升华,慢慢把它升华,把它升华。所以相不可得,名不可得,语言不可得,相状不可得,观念不可得,逻辑不可得,比量、推论不可得,妄想不可得,种种统统慢慢的恢复真如,慢慢的恢复真如的时候,心的原态没有这个,就是这么干净,这么的清净,这么的永恒,这么的圆满,所以人家才会走出家这一条路线。正因为佛法,才有办法解决,生命终极的迷茫,才能真正开采所谓的幸福、快乐。幸福、快乐建立在欲望之下,很快他就会失望。幸福、快乐建立在真如,究竟解脱的真理之上,这个快乐跟幸福,它是永恒的,它是永恒的。所以师父说:佛法、佛教是值得你用生命去投注的,用金钱还不行,可以用生命去投注的,因为它是真正的究竟的幸福,究竟的解脱。

底下,(9)无缚解脱回向。经文:【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解脱回向。】注释:「真得所如」:「真得」此菩萨一切所修皆为「本有一真」之得,故非得而得,不得亦不能得,此为本觉究竟之得。「如」,平等(此为动词)。「所如」,所成就之平等。这个平等是指究竟真如的平等心。此谓,真得所成就之平等境界(如),乃得无法不如,是故于十方皆得无碍。「无缚解脱」:「无缚」,本自无缚。本自无缚之解脱,是为无上大解脱。诸位!本自无缚就是不需要求解脱,缚脱一如,你们听过吗?没有束缚的本性,你为什么要求解脱,求解脱都变成束缚,「断除妄想重增妄,趋向圣道亦是邪。」就是这个道理。

 义贯:次菩萨一切所修皆为本有一「真」之「得」,即时如如「所」成真「如」究竟平等之境,是故无法不入,从而语「十方」界皆证一真皆而得「无碍,名」为第九回向位菩萨之本自「无缚」之无上大「解脱回向」之行。

10)法界无量回向。经文:【性德圆成,法界量灭,名法界无量回向。】诸位!什么叫做法界量灭?这个要特别小心,量,是人创造出来的观念,一、二、三、四、无量,五、六、七、八、九、十,在座诸位!如果说这个人拥有十亿,那就看他怎么来判断有钱跟没钱。如果说,就平常来讲,身价有十亿的人,说这个是有钱人,可是对身价有一百亿的大公司,这十亿就变成没什么钱,这一百亿已经很多钱,对一个平凡人来讲,叫做天文数字,但是,如果像统一的几千亿,一千多亿来讲,这个又变成小巫见大巫了。所以,只要有那个量没有灭,简单讲,就是一直落入比量、比较之下,说这个人有钱,在这个角度有钱,这个人没有钱,这个人有钱、没钱要看这个比较。所以这个,见到真如性德圆成的时候,它是没有数目字的,没有数目字就是最大的数目字。法界空,不能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数量来表达,用数量来表达就是观念,所以法界量就是观念量,就是逻辑推论量,就算无量无边,那还有一个无量无边。

所以究竟真如,没有一个东西可以讨论,绝对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数量。所以,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是什么?就是不缺钱的人。懂得知足,懂得离相,他不缺钱,有时候,偶尔也会拿出来少许的钱,出来布施,他生活不是很好,但是他还能够拿出来一点点东西,一点点金钱来布施,这个人比有钱人更了不起,所以不是有钱人……当一个有钱人,还继续追求的时候,这个有钱人就变成穷人,因为,他还有多求,有所求就是穷,当一个人有智慧,懂得知足,懂得生活知足,那么这个人在金钱上,我的日子过得去,我这辈子有房子住,有饭吃,我日子过得去,我没有这个金钱的观念,那么这个人就离一切钱的相,这个人的快乐就无量无边。所以,穷人跟富人,并不是拿有钱跟没有钱来衡量,有钱不等于快乐,没有钱也不等于不快乐,但是不要穷到太严重,穷到太严重是真的很苦,看病也没钱,缴税金也没钱,人家要来查封,对不对?连骑一台脚踏车都没有,每天都用走路的,又生病,高血压也没人理、没人看,那这个,我讲的不是这个,我讲的是,至少也有基本盘这种生活,我讲的是这样,若这样就很凄惨。

注释:「性德圆成」:「性」指第八回向位之「真如相回向」。「德」指第九回向位之「无缚解脱回向」。「性」为体;「德」为用;故至此位体用兼备,圆满成就。「法界量灭」:法界量灭,「法界」:为十法界,即六凡(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量」:称量,数量,一切量系由分别而得。分别就是观念,所以整部数学就是这样子演化,但是数学是一种工具,你不能说数学不对,没有数学,你怎么计算,你怎么历算?当然,它有它的……这是一种工具。我们就知道,语言、文字是工具,数学也是一种量的工具,化学元素,H2O,怎么样?这个都是一种工具,让我们了解物理、化学,大自然的科学,统统要用到工具,用到工具就必需语言,必需符号是不是?必需要有观念,让我们产生种种的知识、常识,科学的常识都是用观念,都是必需用这些符号。以此菩萨已入一真如界,故十方法界之分别相,悉皆泯灭,归于一真。法界量灭,「法界无量」:「无量」,不可称量。以法界悉归一真故,诸位!一真还是不可得,一真就是绝对真,没有任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佛教讲的一就是绝对,没有任何的比较。不复可以量而称量之,究竟不可分别,离称量相,名为法界无量。若可分别、可称量,即时其数量再大,亦是「有量」。

义贯:此菩萨由于前第八、第九回向位中,所修之「性」与「德」,体与用,兼而有之,「圆」满「成」就,故至此位中,一切「法界量」皆泯「灭」,悉归一真,此则「名」为第十回向位菩萨之「法界无量回向」之行。

5.四加行。(1)暖地。经文:【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木。欲然其木,名为暖地。】

注释:「尽是清净四十一心」:「尽」完成,尽修究竟。「四十一心」:指前之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共四十一位。以炽燃修行而不住于相,故得称为「清净无垢」。诸位!不住于相,才能称为真正的修行人。如果我们每天常常打佛七、佛三,但是我们依然没办法离相,这个就是结缘修行。所以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必需在离相中离一切相,才能够一心不乱,要不然你怎么能够一心不乱?你着一个相,你没有办法一心不乱,对不对?所以,在座诸位!这个一心不乱,有很深的含意,你内心有贪,能念一心不乱吗?没有办法拿,你内心有嗔,能够念到一心不乱吗?也没办法。你内心有愚痴,你能够念到一心不乱,没有般若智慧也没办法,没办法,所以由这个一心不乱,含意它很深的,但是很多人误解这个一心不乱,认为说。我什么都不看、不听、不闻,也不用开智慧,我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没有错。那些老太婆、婆婆,也有这样成就的,不过她可是下很多工夫了,很深的工夫。所以,我们如果是年轻人,还是要在般若智慧上下手,这样念起佛来、修行,修行也比较有把握。

「四种妙圆加行」:「加行」,加功用行。菩萨「住、行、向」三十位称为「三贤位」,以上十地称为「十圣」,于由「贤位」入「圣位」之前,需再加工用行,「拼命一冲」(有若最后冲刺),方得入于圣位,而成「入地大菩萨」(一般所说「菩萨摩诃萨」当是指入地菩萨,或「地上菩萨」:「地上」为初地以上之意)。故此「四加行位」为由贤入圣之转捩点。故此四加行位为本经所特有,以本经注重实际修正,故立此四加行门,以利实际上之修证。「即以佛觉用为己心」:「佛觉」,如佛之本觉,故称佛觉,亦即「如来密因」的本修因。「用」,当作,作为。「己心」,自己修加行的因心。亦即以如来佛之本觉,作为四加行的本修因,而去修证究竟了义「四加行」,乃得成就「菩萨万行」。密宗也有四加行,但是跟显教的四加行显然完全不同。「若出未出」:「若」,即将。「出」,指本觉之智火或智光之出。此谓,此时(在此位中),其大智火焰(本觉之智火),正处于将出未出之际。「犹如钻火,欲然其木」:「钻火」:钻火取木。「然」,同「燃」。就好像有人要钻木取火,想以所钻的火来烧木材,以取暖、烹煮、照明等。「其」,他的。「木」,柴薪。1885页,「名为暖地」:「暖地」,即暖位。意思就是说,指在钻木取火时,尚未得火之前,木头先会发热,称为「暖相」,有一点点温度,暖相现前时,便称为暖位。

义贯:「阿难,是」十回向位满心之「善男子」,已「尽」修「是清净」无垢之「四十一心」(干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其「次」当「成四种妙圆」之「加」功用「行。」此菩萨「即以」如来密因的如「佛」之「觉,用」之而作「为」自「己」加行之因「心」。当此之时,其本觉大智火正处于「若」欲「出」而「未出」之际;这境界「犹如」有人「钻」木取「火」,而「欲然」烧「其」薪「木」,木未起火前,先有暖相现前,暖相现前,此「名为」菩萨加行之「暖地」。

詮论:关于此「四加行位」有四点需加说明:一、此四加行位系此大佛顶法的特别法门,有别于通教或藏教之内凡四位。我们在天台四教、四化法统统讲过了,五时八教就讲了,很清楚了。诸位可以参考师父讲过的天台宗的五时八教。那么藏通别圆,这个时候,四加行是不同于通教跟藏教。这个藏教,称为小乘教,通教,就是通小乘还有通大乘,从小乘通往大乘,这个叫做通,别教,就是专门为大乘讲的。圆教,就无法不圆,藏通别圆,圆教,就是所谓的顿悟、圆顿教。藏教(即小乘教)之「内凡四位」,也是称为暖、顶、忍、世第一。这我们以前唯识学也讲过,名目虽同,意义与修行之阶次则大不相同。通教「内凡四位」是界于「外凡五停心观」多贪众生不净观,多障众生念佛观,多嗔众生慈悲观,等等这些外凡的五停心观。位与初果须陀洹之间,亦即在证果前,须先经过内凡之「暖、顶、忍、世第一」四位,于证得内凡之第四位「世第一」之后,下一个刹那。即证得初果须陀洹,而入小乘初果圣位。本经「四家行」则是大乘菩萨历经四十一心的阶位之修证,然后才可达此地位,通过此四位之加行,而后得登大乘初地菩萨位,成为「菩萨摩诃萨」,故此「四加行位」与通教之「内凡四位」名目虽同,意义则不同。意义跟境界是大不相同。

二、此「四加行位」与真言密教「四度加行」亦不同。真言教的「四度加行」内容为:十八道加行、金刚界加行、胎藏界加行,护摩加行,此系出家众得传法灌顶,成为真言阿阇梨之前的修行。故密教之「四度加行」名称与显教之「四度加行」稍有不同,而项目(内容)与意义则迥然不同。附记,此「四度加行」唯三国正传(印度、中国、日本)之真言密教多独有。正统的真言密法,由「唐密」传到日本称为「东密」;以空海大师从唐.慧果阿阇梨请的密法后,最先在日本京都之「东寺」开坛传法,京都大家都去过,Kyoto是不是?故世称其法位「东密」;东密,所以记得,我们「安乐妙宝」就是东密,我们现在修的「安乐妙宝」就是东密。故知「东密」全部内容实是「唐密」。不幸「唐密」在中土于唐武宗灭佛之后,迅速式微,逮至有宋,已消灭殆尽,那么唐密。唐宋离今天来讲,已尽一千多年。诚可惜,可叹也,笔者承蒙三宝护念,有幸得因缘具足,曾至日本高野山(东密的总本山)求法、修法、六年往还,终至于圆通律寺真别所,完成四度加行,得金胎二界两部大法灌顶,为真言宗第五十三世阿阇梨;以此因缘,愿我如来正法,显密性相,皆得光耀于世间,广利一切有情,是所愿也。

第三、讲到藏教,西藏的四加行。三、西藏喇嘛教(藏密)亦有「四加行」之说,然彼「四加行」与汉传的显教「四加行」以及密教之「四度加行」,在内容上皆大不同(其四加行为:大礼拜、百字明、本尊法、及供曼达盘);在座诸位!这四种,师父统统修过。大礼拜,诸位!我们跟陈中兴去灌顶,去灌顶,跟上师去学。怎么样呢?去买,买那个三合板,就是我们薄薄的三合板,然后要带手套,要带手套,戴手套,知道吗?戴手套。这大礼拜,我们都……大礼拜的时候要这样子,啪,脚不能弯,膝盖不能弯,直接就扑下去,膝盖不能弯,大礼拜不能弯膝盖的,就扑下去,那么再起来,再起来,扑下去,再起来。为什么要戴手套,因为不戴手套,它那个三合板不平整,而且不光滑,不会滑,所以现在,如果你在道路上拜,我们看看西藏那个道路,通往那个布达拉宫的道路上,都有很多人在大礼拜,沿路车水马龙这样跑,他也在旁边拜,也不怕撞死,精神可嘉,在那个时候,他们也是这样扑,但是有的人是用跪的,跪的慢慢的下去,跪的下去,所以,那个要有板子才有办法,它会滑,嗖……再站起来这样。那个大礼拜拜完的时候,起来,满身大汗,都不用运动,满身大汗,真的,对身体很好,不会拜的人,他会撞到这个胸部啊……所以要会拜,要慢慢下去起来,这个大礼拜,百字明咒,师父也持过,本尊法,我们修那个……每一个人的本尊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本尊都不一样,所以我们修的红观音,怎么样子,你的本尊是什么啊!再来就是供曼达盘,就是献曼达,这个师父都修过。那么后来,发现这个安乐妙宝很好,那么安乐妙宝是唐密,是东密的,我觉得安乐妙宝非常的好,所以我们文殊讲堂就用这个东密的,就没有用藏密的。底下说,故不应生混淆。

四、四加行中的「暖位」,如前所说,为本觉大智火然其之前的现象,其实,行者之身心皆生「暖受」,犹如冬日烤火取暖,故亦有称之为「暖乐」者。又,此暖受生时,行者全身自然暖和,寒冬虽少穿衣服,亦不畏寒。然正法行者于此暖相不应贪着,亦不应逢人便说。外道习禅亦有得此暖相者,而彼以着身相修行故,乃至常大肆炫耀,在座诸位!你看看那个书,你就知道,一直讲到神通,一直讲到感应,火化出来多少的舍利子,那个都是很大的炫耀,有报纸,怕人家不知道,还刊的很大,这个不是佛法,不是佛法,这用相来吸引人家,谓之为「拙火」焉,视为已得无上圣证,正法行人幸勿迷惑,勿着身相修行。

好,我们今天,因为明天还有剩下四十几页,讲的完,那我们诵完楞严咒刚好是五点半,今天、明天都可以诵楞严咒,我们到1927,告一个段落,到1927告一个段落,所以明天剩下四十页左右,四十页左右,所以不是很多。那么,我们今天跟明天都有一点时间,诵这个楞严咒。(未完)


短视频目录(2020.05.02)

近期的目录链接(2020.06.22)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慧律法师《楞伽经》01-152目录(全)

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

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106(未完)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全 )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388(全)
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目录(全 )

慧律法师楞严经(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三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四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五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六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七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八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九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一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二套(全)

慧律法师楞严经 第十三套(全)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1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2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3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4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5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6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7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8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09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10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11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12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13

楞严经14  说禅那证位,令住圆定,直趣菩提 14

慧律法师百法明门论表解(全 )

慧律法师金刚经讲解(全)

慧律法师《唯识简介》全

慧律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要解(全)

慧律法师佛学十四讲表(全)

慧律法师圆觉经讲座

慧律法师地藏经讲记1--55(全)

慧律法师唯识二十颂、三十颂

化上人法华经(全)

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律法师八识规矩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