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子聚集体科学实验室2021博士后招聘及博士生招生启事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实验室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子聚集体科学实验室于2021年3月正式建组成立。团队带头人为“聚集诱导发光(AIE)之父”唐本忠院士。实验室立足于分子聚集体科学领域的基础前沿科学问题和应用科学问题,以发展原创,引领学科发展为导向,致力于打造分子聚集体科学的全球性学术高地。


实验室将围绕分子聚集体科学这一主题,理解聚集体的动态机制,调控聚集体的形成过程,制备高性能先进功能材料,发展普适性科学理论和颠覆性技术。拟开展研究方向包括:(1)分子聚集过程调控策略的建立及拓展,分子结构与相互作用的准确控制,(2)聚集体功能与结构的关系研究,(3)分子聚集体及其宏观材料的光电磁及生物医学性质研究,(4)分子聚集体的高技术应用等。 


博士后招聘要求:

(1)具有有机合成,有机光电材料,生物医学材料,高分子化学,超分子化学,分析化学或光物理等研究背景者优先。

(2)已取得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或接近完成博士学位。

(3)发表过SCI英文论文,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4)性格开朗,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科学态度,能胜任岗位的工作要求。


聘期待遇:

(1)年收入税后约35-47万人民币,其中深圳市财政生活补贴18万/年,龙岗区财政生活补贴税后12万/年(以深圳市最新政策为准);境外知名高校(泰晤士报排名前200名)博士毕业未满两年,35岁以下者,可同时申请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海外青年人才博士后资助项目的生活补贴(税前12万元/年,2年);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险;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 


(2)人才奖励:具有境外知名大学博士学位,或境外2年博后,或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同等贡献作者)在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所在专业领域《期刊引用报告》JCR一区以上,非中科院JCR标准)发表论文3篇者,可申报孔雀人才C类160万(5年)人才奖励。具有境内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后基金或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一项,可申请后备级人才认定获得相应人才奖励(160万元的住房补贴)。


(3)其他待遇:(A)可申请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内住房或深圳市人才租赁房;(B)期满出站后可申请留校(深)工作,并申请深圳市龙岗区博士后留深工作科研经费资助(20万/年3年)。


申请程序:

将以下材料发送至邮箱:

zhaozheng@cuhk.edu.cn,邮件标题注明:博士后申请+本人姓名

1.中英文简历;

2.代表性文章PDF

3.两名推荐人联系方式。


博士生申请要求:

理工学院博士项目申请要求:

http://sse-mphil-phd.cuhk.edu.cn/en/basic/395

(1)985或知名211高校毕业;

(2)申请人需是化学、高分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实验能力强者优先;

(3)成绩要求GPA3.0/4.0以上(或平均分80分以上);硕士要求可适当放宽;

(4)境内学位需提供英文水平证明(托福:网考不低于79分,笔试不低于550分;雅思:平均分不低于6.5分);境外英语教学国家学位免英文成绩;申请时如未获得符合要求的英语成绩可暂缓提交,在入学前提交即可;

(5)性格开朗,责任心强,团队合作能力强。


申请程序:

将以下材料发送至邮箱:

zhaozheng@cuhk.edu.cn,邮件标题注明:博士申请+本人姓名

(1)中英文简历(包含年级/专业排名);

(2)本科(及硕士成绩单);

(3)如有文章发表,请附上文章PDF文件。导师确认后,在官网上申请: 

http://sse-mphil-phd.cuhk.edu.cn/en/basic/395(标注导师姓名)。


常见问题:

(1)学位:授予香港中文大学学位

(2)教学语言:英语


团队导师简介:

唐本忠,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Fellow”、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曾任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带头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现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华南理工大学和德国威利出版社(Wiley)联合期刊Aggregate主编、《中国科学:化学》副主编、《化学进展》副主编、Adv. Polym. Sci. (Springer)编辑等。在国内外顶尖杂志上发表论文1600余篇,他引十一万余次,h指数为152。在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500余场,已获授权中、美、日等国发明专利50余件。2001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AIE的概念并阐述了该现象的机理,创制了一系列具有原始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光新材料,开发了它们在光电器件,化学检测和生物传感等领域的高技术应用,开创了一个中国科学家引领、国外科学家跟进的新研究领域。作为AIE概念的提出者和研究的引领者,于2014-2019年连续入选化学和材料双领域高被引用科学家。唐本忠教授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及奖励,如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17),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7),第27届夸瑞兹密国际科学奖(2014),美国化学会高分子学术报告奖(2012),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裘槎高级研究成就奖(2007),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2007)和爱思唯尔出版社冯新德聚合物奖(2007)等。目前,唐本忠院士已累计培养各类人才近500人,有120余人活跃在大学科研领域,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余人。


赵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助理教授。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015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从事聚集诱导发光功能材料的相关研究。2020年9月加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担任教授并开展独立研究工作。2021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任助理教授。截至目前公开发表SCI收录文章62篇,引用2000余次,H指数为27。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Matter., Angew. Chem. Inter. Ed.,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6篇,包含4篇ESI高被引论文和2篇ESI热点论文。申请世界专利2项,授权中国专利1项。主持编辑英国皇家化学会高分子专著一本。


相关进展

唐本忠院士:分子聚集体研究之我见

今天(27-29日)《Aggregate》期刊发布会暨聚集体科学研讨会举行
《Aggregate》期刊发布会计划于本月27-29日召开
IUPAC公布了2020年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

唐本忠院士《Aggregate》社论 “ 聚集体学:分子聚集研究领域的科学探索与创新 ”
唐本忠院士领衔聚集体《Aggregate》期刊正式上线了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对准才能接好,AIE引导复合水凝胶精准自修复

唐本忠院士团队《ANBR》:调控固态分子运动构筑还原酶响应的AIE荧光探针

唐本忠院士团队:聚集诱导发光新突破,首次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实现1.5厘米深腋动脉血管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西安交大党东锋/孟令杰教授等《Chem. Soc. Rev.》系统评述:高性能荧光材料及其高分辨成像应用
唐本忠院士/冯海涛/邹勃教授Mater. Horiz.:二元协同效应制备高对比度力致变色材料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用基于三键的聚合方法合成含氟聚二烯

唐本忠院士团队《Adv. Funct. Mater.》: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圳大学AIE研究中心《Adv. Sci.》:一种超两亲AIE分子实现超分子多形貌转变自组装并构筑高效的光捕获天线

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大AIE研究中心王东副教授:掺杂AIE全纤维气凝胶实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界面水蒸发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与深大王东副教授《ANGEW》: 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三重攻击强化“1+1+1>3”协同光动力治疗效应

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圳大学AIE中心王东副教授《Chem. Soc. Rev.》: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超分子发光材料:构建与应用

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圳大学AIE研究中心王东副教授《Biomaterials》:利用刺激响应性和AIE特性纳米颗粒提高光动力治疗效率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Adv. Sci.》:对刺激有非单调响应的聚集诱导发光探针的设计思路和应用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陈涛研究员/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在《ANGEW》发表综述:荧光高分子水凝胶中的多彩世界
唐本忠院士团队冯海涛和丁丹教授JACS:通过超分子置换作用调控光敏剂暗毒性,实现高效光动力治疗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Nat. Rev. Mater.》综述:有机室温磷光材料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王志明研究员课题组AFM:在聚集诱导自由基型光敏剂的分子设计及其乏氧肿瘤治疗应用取得进展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等《Adv. Mater.》:聚集体科学:走进介观世界

唐本忠院士团队《Angew. Chem. Int. Ed.》:芯-壳结构纤维实现AIE分子在纤维中的高效光热转换

唐本忠院士团队《Nat. Commun.》:利用推拉电子效应调节有机发光体由荧光向磷光转化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发展了基于内炔的C(sp3)−H活化胺化聚合反应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 无催化剂的炔-胺多组分串联聚合制备非传统发光的聚氨基马来酰亚胺

《Adv.Mater.》:高效聚集诱导发光(AIE)染料的合成及其在三光子荧光穿颅脑成像中应用的重要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和南开大学丁丹教授:具有最优发光亮度的近红外AIE材料用于精准手术导航

“有生命的发光材料”?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提出一种新型构建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策略

聚集诱导发光20周年综述:聚集诱导发光从分子科学到聚集态科学

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徐斌/西工大孔杰/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Nat.Commun.》:一种超高对比度柔性拓扑光传感技术

西工大孔杰/深大黄龙彪等《AFM》:基于人体红外热效应自修复的柔性自供能传感器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新型自发炔-胺点击聚合反应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与浙大钱骏教授《Nat. Commun.》: 调控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结构及形态,实现近红外IIb窗口活体成像

唐本忠院士团队《Coord. Chem. Rev.》: Self-assembly of AIEgens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AM》:可同时改变发光颜色、强度和形状的AIE之花

香港科技大学杨晶磊教授和唐本忠院士合作:巧妙构建自修复-自预警双功能防锈涂层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ACS Nano封面:巧妙调控固态单分子运动实现可控荧光图案

唐本忠院士团队和浙大张兴宏教授团队《Materials Horizons》综述:聚合诱导发光(PIE)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在选择性活细胞成像上取得新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在三键聚合方法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在序列可控超分子聚合上取得新进展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秦安军教授团队综述:聚集诱导发光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首次揭示激发态分子运动在 “簇发光”中的重要作用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联合海内外多个课题组发表“簇发光”研究的综述

江科大李为立教授、澳洲国立Mike Tebyetekerwa和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AIE原理应用于智能荧光纳米纤维膜研究

西安交大孟令杰教授、党东锋副教授团队和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实现纳米螺旋组装体的超高分辨成像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JACS封面:调控温度构筑结构多样化的丙烯腈类聚集诱导发光材料

香港科大唐本忠教授等人主编的英国皇家化学会图书《 高分子合成化学:创新与展望》正式出版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发展了基于C(sp3)−H活化的内炔与醇类单体的新聚合反应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AM》:可控宏观组装构筑新型AIE水凝胶材料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发展了二氧化碳和炔类单体的新聚合反应并制备了环状碳酸酯基聚合物
弗林德斯大学唐友宏副教授、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和川工大周亚宾博士综述:AIEgens在基于细胞的复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芳香性翻转驱动分子内振动用于构建振动受限型聚集诱导发光体系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秦安军教授团队: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实现了“点亮”型的细胞成像和对细胞的原位杀伤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JACS:一锅法合成含氮阳离子的多功能聚电解质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综述:手性及潜在手性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结构、组装及功能研究

湖南大学曾泽兵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合作在有机发光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让细菌带着荧光飞: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提出一种无金属参与、无预修饰的一步法生物偶联新策略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与山东大学于晓强教授团队:新型超低浓度的AIE材料用于特异性双光子脂滴成像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南开大学丁丹教授提出“分子内运动诱导的光热转化(iMIPT)”新概念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和林荣业教授系统评述:聚集诱导发光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基于活化炔的无金属参与、无预修饰一步法生物偶联新策略

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与南方医科大学郑磊教授合作:单一波长激发双色荧光AIE探针用于动脉粥样斑块成像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与中科院化学所王树研究员团队合作:基于AIE分子构建一系列荧光传感器阵列用于快速准确鉴定病原菌

香港科大教授唐本忠院士和浙大钱骏教授合作:AIE材料用于1300 nm近红外II区激发和近红外I区发射的活体双光子成像

唐本忠院士团队:聚集诱导发光的基本理解及未来发展 

吉林大学田文晶教授课题组和浙江大学钱骏教授课题组合作: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和近红外染料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纳米粒子及其双光子成像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