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忠院士团队《Angew. Chem. Int. Ed.》:芯-壳结构纤维实现AIE分子在纤维中的高效光热转换
纯有机光热纳米纤维,因其具有出色的太阳光吸收并将其转换成热的特性,在太阳驱动水蒸发、智能服装、热管理和癌症治疗等应用中具有广泛用途。然而,有机分子光热机理与纤维性质的不相容限制了其光热转换效率的提高。这是由于分子运动在纤维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间位阻的限制,从而降低了光热产出。因此,如何通过改善纤维中的分子运动来提高纤维的光热效率是一项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近日,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圳大学AIE研究中心在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了题为“Reverse Thinking of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Principle: Amplifying Molecular Motions to Boost Photothermal Efficiency of Nanofibers”(DOI: 10.1002/ange.202008292)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巧妙且又通用的策略:逆向思考聚集诱导发光(AIE)概念,通过同轴纺丝策略,制备以溶解AIE分子的油溶液为芯相、聚合物为壳层的芯-壳结构纤维。芯-壳结构中的油相与AIE分子的结合最大限度地凸显了AIE分子在单分子状态可以通过非辐射跃迁途径消散激发态能量的特点。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制备的新型芯-壳结构显著提高了纤维光热效率。
图1. 同轴静电纺丝制备芯-壳结构纤维示意图
实际操作中,先将有机光热AIE分子(BPBBT)溶解于油溶液(橄榄油)中,然后以聚合物(PVDF-HFP)为壳层将油溶液包裹,通过同轴静电纺丝设备制备芯层为油溶液的芯-壳结构纤维。通过这种方案, AIE分子可以在纤维内部自由旋转/或振动,从而使非辐射衰变途径支配激发态能量耗散,使得产生的热量非常强大。而传统的直接掺杂方法制备的纤维,则因BPBBT分子在纤维中的分子运动被聚合物链显著抑制,导致非辐射衰减增强,表现出的量子产率大大高于芯-壳结构纤维。
图2. 芯-壳结构纤维与传统纤维性质对比表征
在一个太阳照射5 min后,芯-壳结构纤维的温度可以达到56.1 ℃,而直接掺杂的纤维的温度仅为40 ℃。他们的光热转换效率分别为22.36%和0.86%。26倍的提高充分说明了芯-壳结构是提高纤维光热性能有效策略。随后,通过调控纤维直径,纤维芯层直径以及壳层厚度,研究了不同参数对光热特性的影响。并且通过循环照射、长时间放置、以及洗涤等方式,评估了芯-壳结构纤维的耐久性。选择不同类型的AIE分子(TFM和TTTMN)来检验这种芯-壳结构策略的通用性。结果表明,利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芯-壳结构是提高纤维光热效率的一种巧妙而又普遍方法。
图3.芯-壳结构纤维的结构、光热性能表征
这种具有良好光热效果的芯-壳结构纤维同时也具有传统纤维的优点:可裁剪性、贴合及透气。因此,在光热贴片、光热服装以及表面组织药物控释等领域均有潜在使用价值。此外,利用其光热特性和纤维较大的比表面积,制成三维结构后,在太阳光驱动水蒸发领域发挥了独特的应用价值,在一个太阳下,其蒸发速率可以达到1.52 kg/m2/h。通过逆向思考,解放分子运动,这项研究所提出的巧妙且通用策略可以显著提高AIE分子在纤维中的光热转换效率,并为下一代绿色、零碳排放的光热转换材料走向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
图4. 芯-壳结构纤维在光热贴片及太阳光驱动水蒸发领域的应用表征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深圳大学AIE研究中心李昊轩博士,深圳大学的温海飞为共同第一作者,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和深圳大学AIE研究中心王东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大学自然科学基金及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经费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ge.202008292
相关进展
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大AIE研究中心王东副教授:掺杂AIE全纤维气凝胶实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界面水蒸发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与深大王东副教授《ANGEW》: 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三重攻击强化“1+1+1>3”协同光动力治疗效应
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圳大学AIE中心王东副教授《Chem. Soc. Rev.》: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超分子发光材料:构建与应用
唐本忠院士团队深圳大学AIE研究中心王东副教授《Biomaterials》:利用刺激响应性和AIE特性纳米颗粒提高光动力治疗效率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课题组和华南理工王志明研究员团队在机械变色材料机理探索方面取得新进展
华南理工唐本忠院士团队王志明研究员AFM:高效蓝光/主体敏化荧光OLED--结构调控杂化态分布获得高效反隙间穿越通道
吉林大学卢然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合作通过分子设计获得了向光/背光弯曲方向可控的分子致动器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绿色单体CO2和炔类单体参与的四组分串联聚合反应制备区域和立构规整的聚烯胺酯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Adv. Sci.》:二氧化碳基超支化聚炔酯的构筑及选择性多步后修饰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团队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开发智能光学纤维传感器:湿度变化就变色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和南开大学丁丹教授《ACS Nano》光热转化新概念:分子内键伸缩振动诱导光热转化
刘斌教授、唐本忠院士: 聚集诱导发光(AIE) 研究的历程回顾与未来展望
唐本忠院士和钱骏教授:AIE材料用于大体积动物的长波长NIR-II大深度高分辨率活体成像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AIE/CB[8]超分子荧光聚集体,大数据思维的细胞系鉴别与细胞污染追踪探索
唐本忠院士团队《Nat. Commun.》:利用推拉电子效应调节有机发光体由荧光向磷光转化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发展了基于内炔的C(sp3)−H活化胺化聚合反应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 无催化剂的炔-胺多组分串联聚合制备非传统发光的聚氨基马来酰亚胺
《Adv.Mater.》:高效聚集诱导发光(AIE)染料的合成及其在三光子荧光穿颅脑成像中应用的重要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和南开大学丁丹教授:具有最优发光亮度的近红外AIE材料用于精准手术导航
“有生命的发光材料”?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提出一种新型构建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策略
聚集诱导发光20周年综述:聚集诱导发光从分子科学到聚集态科学
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徐斌/西工大孔杰/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Nat.Commun.》:一种超高对比度柔性拓扑光传感技术
西工大孔杰/深大黄龙彪等《AFM》:基于人体红外热效应自修复的柔性自供能传感器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新型自发炔-胺点击聚合反应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与浙大钱骏教授《Nat. Commun.》: 调控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结构及形态,实现近红外IIb窗口活体成像
唐本忠院士团队《Coord. Chem. Rev.》: Self-assembly of AIEgens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AM》:可同时改变发光颜色、强度和形状的AIE之花
香港科技大学杨晶磊教授和唐本忠院士合作:巧妙构建自修复-自预警双功能防锈涂层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ACS Nano封面:巧妙调控固态单分子运动实现可控荧光图案
唐本忠院士团队和浙大张兴宏教授团队《Materials Horizons》综述:聚合诱导发光(PIE)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在选择性活细胞成像上取得新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在序列可控超分子聚合上取得新进展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秦安军教授团队综述:聚集诱导发光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首次揭示激发态分子运动在 “簇发光”中的重要作用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联合海内外多个课题组发表“簇发光”研究的综述
江科大李为立教授、澳洲国立Mike Tebyetekerwa和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AIE原理应用于智能荧光纳米纤维膜研究
西安交大孟令杰教授、党东锋副教授团队和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合作:聚集诱导发光材料实现纳米螺旋组装体的超高分辨成像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JACS封面:调控温度构筑结构多样化的丙烯腈类聚集诱导发光材料
香港科大唐本忠教授等人主编的英国皇家化学会图书《 高分子合成化学:创新与展望》正式出版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发展了基于C(sp3)−H活化的内炔与醇类单体的新聚合反应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AM》:可控宏观组装构筑新型AIE水凝胶材料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秦安军教授等发展了二氧化碳和炔类单体的新聚合反应并制备了环状碳酸酯基聚合物
弗林德斯大学唐友宏副教授、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和川工大周亚宾博士综述:AIEgens在基于细胞的复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芳香性翻转驱动分子内振动用于构建振动受限型聚集诱导发光体系
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秦安军教授团队:基于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实现了“点亮”型的细胞成像和对细胞的原位杀伤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JACS:一锅法合成含氮阳离子的多功能聚电解质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综述:手性及潜在手性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结构、组装及功能研究
湖南大学曾泽兵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合作在有机发光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让细菌带着荧光飞: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课题组提出一种无金属参与、无预修饰的一步法生物偶联新策略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与山东大学于晓强教授团队:新型超低浓度的AIE材料用于特异性双光子脂滴成像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南开大学丁丹教授提出“分子内运动诱导的光热转化(iMIPT)”新概念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和林荣业教授系统评述:聚集诱导发光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香港科大唐本忠院士团队:基于活化炔的无金属参与、无预修饰一步法生物偶联新策略
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与南方医科大学郑磊教授合作:单一波长激发双色荧光AIE探针用于动脉粥样斑块成像
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与中科院化学所王树研究员团队合作:基于AIE分子构建一系列荧光传感器阵列用于快速准确鉴定病原菌
香港科大教授唐本忠院士和浙大钱骏教授合作:AIE材料用于1300 nm近红外II区激发和近红外I区发射的活体双光子成像
吉林大学田文晶教授课题组和浙江大学钱骏教授课题组合作:基于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和近红外染料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纳米粒子及其双光子成像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点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