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什么喜欢图画书?——从图画书开始爱上阅读

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图画书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总能用清浅率真的语言去面对原本深奥的问题,而它饱满的情感和用生命最初的纯粹对待世事人生的态度,也总能让人满心感动。就算你正在遭遇人生中的黑暗时刻,也能从图画书中获得希望和勇气。


图画书可以在一瞬之间把大人带回童年,重新体验儿时的神秘、欣喜、疑惑与恐惧。更重要地,当大人回返时,不再是那个在成人世界中挣扎、焦虑、身心俱疲的大人了,而是带回了来自童年的力量,如此温柔,又如此有力。(《图画书有什么用?——健全人格与幸福人生: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一个成年人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很难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读那些深奥的哲学大部头,但忙碌的成人和图画书的短暂的相遇,却能点燃他们的心灵之光,让他们重新面对人生、思考生命。


我也一直主张:我们所有的学科都应该有深度的阅读,只有通过深度的阅读,才能真正地把孩子们带向学科的广博与深邃,从知识的小溪汇聚为海洋。阅读绝对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应该是所有学校的事情,所有学科的事情,是教育最基础的事情。我一直对新教育的同仁讲,我们即使其他事情都不做,我们只要把阅读这件事情真正的抓好抓实了,我们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也就很大了。(《改变,从阅读开始——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


我为什么喜欢图画书?

作者|朱永新

来源|桃言教育


本文是朱永新老师在2018上海儿童文学阅读论坛暨首届“信谊杯”阅读教学风采大赛上的主题演讲。


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苏州大学教授。


1、

图画书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石


这个题目不好讲。

      

我想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图画书是离孩子最近,离教育最近的一种文学样式。我们需要知道儿童是怎么认识、又是从哪里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图画书有什么用?——健全人格与幸福人生: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我一直认为儿童认识这个世界最初是从眼睛开始的,是从听觉开始的,是从他的触摸开始的。世界上一切信息首先通过图像方式进入儿童的眼睛,他们把整个世界当作图像,对图形的敏感性和发现力,有时会远超我们成年人。刚才我们看到,孩子们的发现力、对细节问题的观照、对事物间联系的把握,有时的确和我们成年人不同。

      

那么,在孩子还没有认识文字时,图画书当然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也是他们阅读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基石。同时我们也知道,图画书最初除了纯粹的无字图画书以外,绝大部分的图画书是配以文字的。那些文字不是给孩子们读,而是给父母读的,让父母读给孩子们听。所以儿童通过听觉来理解图画书,通过父母的讲述来认知图画书。图画书是儿童通过父母的讲述和自己的图像观察来接触的最初的文学。



2、

图画书的“同题异构”


优秀图画书的很多特质,我觉得在现在很多图画书里,可能还没有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包括图画书到底该怎样教学。(《美国所有图画书的祖父——《胡萝卜种子》》)

      

刚才胡老师(胡红梅)的教学方式是,她先为画面补全了文字。其实同样的文字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图画,同样的图画也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文字。


我一直想做一个实验——让十个图画书画家把一个作家的文字画出来,我们上课叫“同题异构”,图画书其实也是可以的。甚至于也可以把同样的图画,让十个儿童文学作家来写十个文本,那个时候我们来做些比较的话,可能会有很多新的发现。所以到底是文字重要、还是图画重要呢?其实很难说。

      

刚刚梅老师讲我每天看图画书,的确,因为那些出版社(包括信谊、包括梅老师送我的书)都给我寄来,我不看实在对不起他们,我必须要看。那么看了以后,怎么证明我看了呢?我必须通过文字的方式把它写出来证明我看了,所以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每天在微博上写的#童书过眼录#里的每本书都是我看过的,没看过的我不会把它写出来。当然,图画书看起来相对更快,所以送我的儿童文学书很多,但图画书我总是优先看,因为相对不需要那么多时间,一本纯文字的书有的时候需要一、两天才能看完,我会交替地看,所以我的#童书过眼录#里也有纯文字的儿童文学书籍。


3、

图画书没有标准答案:可用以阅读,也可用以创造


图画书的确有它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每天我在看不同图画书时都有不同的感受。(《以最珍贵的方式,把童年的生命真正的捧起来——图画书,让童年更美妙:用爱发掘图画书教学之美》)    

      

现在给大家展示两本书,都是我最近看到比较喜欢的书。第一本是信谊出版社出版的《方块动物园》。


      

这本图画书我刚刚读完,觉得很有意思,它是一本无字图画书,是日本作家中村至男写的,24页,名叫《方块动物园》——完全是由方块构图而成的动物园。

      

在故事最后,方块动物们组成了自己的动物园。我发现很有意思的是,孩子们能够比我们更快捷、更准确地判断出图形是大象、是长颈鹿、还是猴子,有的时候我却要考虑半天。我把它发上网,很多父母给孩子看,孩子的反应之快也远超我们大人。    

      

其实读这样的图画书,更重要的并不是找出准确答案,而是思考的过程。很多图画书本来也没有标准答案,包括我们刚刚的《三个强盗》,梅老师理解和詹老师的理解可能完全不一样,或有很大差异性,其实在孩子们讨论这样的问题时,是没必要设置标准答案的。刚刚梅老师讲到,人生其实也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必轻易地给这个人或者那个人贴上“强盗”或“善良人”的标签,因为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这本书是我最近看的无字图画书,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训练观察力、训练创意能力的过程。看了这本书后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创造,用方块去构建孩子自己心中的图画,所以一本图画书可以有很多用处,它不仅是用来阅读的,也是用来创造的。(《美国所有图画书的祖父——《胡萝卜种子》


4、

图画书的内涵:简单而丰富


这本书也是我最近读的、我觉得很不错的图画书,叫做《小毛驴黛西》。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头小毛驴。这头小毛驴在农场里人见人爱,因为所有的动物都能够从他那里得到享受,得到快乐。他可以让绵羊不被狼叼走,他可以用长耳朵去给奶牛扇风,他可以让母鸡在他的肚皮底下去寻找食物,让猫很舒服的躺在他的背上……他这么一做,做了30年。

      

30年后它老了,做不动了,主人就找来一匹年轻的小马,小马很快就取代了他,他原来能做的事小马也能做。但有一天,主人正好外出,小马把农场里的水槽搞翻了,动物们没有水喝很快就陷入了恐慌。这时,黛西发挥作用解除了大家的危机,所以之后动物们遇到问题,就都来找他商量——毛驴黛西虽然老了,但是老有老的用处。

     

我说这本书是关于生命、成长、变老、智慧、友谊的一本书,也非常有意思。这本书获得了2017年美国月光童书奖金奖。



这是回应刚才梅老师说的我每天在看图画书,其实就是在看的过程中,有时简单、有时详细地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也有人建议,朱老师你应该把自己读图画书的心得编书出版,说说哪本是你最喜欢的。其实我真的不敢写这样的书,因为读了6、7年,每天一本,读了快3000本,很难说哪本是最喜欢的。我很想做图画书的编类,因为完全不同的类型,图画书与图画书之间很难比较谁优谁劣,所以以后可以考虑将图画书以类型、主题分类。


5、

图画书的力量


 最近国家少儿图书馆的馆长王志庚翻译的一本书叫《感动大人的图画书》,我想今天跟大家谈一谈。(《图画书爱好者的珍藏必备——开启图画书世界之门,解读500余本经典图画书......》)



因为梅老师让我讲“你为什么喜欢图画书”,那么我是大人,所以我看到这本书像找到一根救命稻草。


柳田邦男原本是日本的纪实文学家,他曾经讲过人生应该有三次读图画书的经历。

第一个就是童年。毫无疑问,因为图画书是离儿童最近的,所以童年的时期通过图画书来认识世界、开始最初的学习是很正常的。


第二个是自己养育孩子的时候。那么毫无疑问,现在我们这代人基本上这两个时期都已经过去了,也就是在我们童年的时期没有图画书看,在我们自己孩子出生的时候,那时候图画书也基本上没有出现,所以我们只有轮到第三次。但其实第二次是很重要的,一会儿我们还会说“成年人为什么要读图画书”,也涉及第二段经历。


第三次就是进入人生后半期的时候。柳田邦男讲自己的一个故事,我觉得挺感人。在他大概57岁的时候,他的小儿子去世了,他在丧子之痛里难以自拔。有一天他偶然到书店,看到宫泽贤治的图画书,他说自己一下被击中了。他本身是一个作家,平时从不看图画书,却阴差阳错地找了一本图画书带回家,由此发现图画书的力量大到让他难以想象,所以他后来就一直致力于推广图画书,让大人也要读图画书。



最近出版了他的三本书,就是“大人也要读图画书”系列,前面是第一本,这是第二本,还有一本还没有出,大概很快会正式出版,广西师大出的。


6、

为什么大人也要读图画书?


大人也要读图画书的理由是什么呢?柳田邦男讲的三点理由,不是我的观点,但是我基本上同意,所以我是复述他的观点。(《100本大师级经典图画书》)


第一个原因就是“图画书帮助人们关注生命、理解生命”


柳田邦男说“当今社会,人们的心思都放在了工作、家务和金钱上,人们的情感在弱化,无暇体贴彼此,也没时间思考生命中那些宝贵的东西,而读图画书能让我们注意到这些。”



其实包括我们刚刚看到的《三个强盗》真的也是如此。


图画书《三个强盗》


胡红梅老师一开始故意把那段关键文字隐去,最后再抛出来,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契机。


胡红梅老师《三个强盗》讲授中


人生中的确有很多需要真正思考的大问题,这些大问题有时恰恰藏在那些最浅显的图画书之中,这样的书很多,每次读到我都觉得真正优秀的图画书值得大人和孩子共读。


台湾图画书专家林文宝说:“图画书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总能用清浅率真的语言去面对原本深奥的问题,而它饱满的情感和用生命最初的纯粹对待世事人生的态度,也总能让人满心感动。就算你正在遭遇人生中的黑暗时刻,也能从图画书中获得希望和勇气。”


这的确是伟大图画书具有的共性。一个成年人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很难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读那些深奥的哲学大部头,但忙碌的成人和图画书的短暂的相遇,却能点燃他们的心灵之光,让他们重新面对人生、思考生命。


 第二个原因就是“图画书能够帮助人们温暖心灵”


柳田邦男还说“在情绪低落或者年老多病的时候,读图画书能温暖心灵,缓解情绪,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趣味。尤其是到了人生的后半段,更是需要图画书陪伴在侧”。


作为成年人,在你心情比较沮丧、情绪比较低落、人生比较灰暗时,去找图画书来读吧,因为图画书里没有那种阴暗的色彩,绝大部分有品质的图画书,总能让你心中多一点温暖,多一点阳光。


著名推广人林文宝、常立和王志庚在讨论“大人为什么要读图画书”时,常立讲到“图画书可以在一瞬之间把大人带回童年,重新体验儿时的神秘、欣喜、疑惑与恐惧。更重要地,当大人回返时,不再是那个在成人世界中挣扎、焦虑、身心俱疲的大人了,而是带回了来自童年的力量,如此温柔,又如此有力。”


第三个原因是“图画书能够帮助人们亲子互动”


▵图画书《团圆》 幸福的亲子时光


亲子共读图画书非常重要,日本图画书大师松居直在他《幸福的种子》这本书里面就讲到“真正的好的图画书往往特别适合亲子共读”。


孩子往往是在母亲的怀抱里看图画书、听图画书的,所以在亲子不断共读的过程中,很多孩子由此认识了文字。我的儿子和孙子,我都没有刻意的教他们认字,而是在读书过程中,他们自己认字、自己会读书的。


为什么呢?


因为借助于图画、图形,孩子很容易在心里记录和恢复文字。当母亲给孩子讲几次图画书后,很多孩子会很敏锐地指出母亲“你说错了,书上是这么写的”。其实孩子还不认识字,只是从母亲第一次给他讲图画书时起,他就把母亲的发音和图画书上的字一一对照起来。这时,文字本身也变成了图形印刻在他心里,所以儿童最初是把文字也当做图形在认识,不是把字当成字。


儿童容易把字形相似的字念错,也说明他们最初是把文字当做图在认识的。这时,儿童把形象的图形和抽象的图形对应起来,他们渐渐地走进了文字,走进了阅读的世界。


图画书有助于亲子互动,更重要的原因是父母给孩子讲的过程,也是和孩子建立关系的过程。很多父母亲仅仅把亲子共读理解成给孩子讲故事,其实不是,其更深层意义在于建立亲子关系。而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和孩子对很多问题会形成共识,这也是为什么新教育这么强调亲子共读。


我记得2012我们在山东淄博开新教育大会,一个父亲跟我们讲起他和孩子共读的故事。因为新教育老师经常给母亲、父亲提建议,今天读这本,明天读这本,今天读这本书的哪个部分,今天是父亲读还是母亲读。这个父亲本来就是当地一个很著名的企业家,他根本不读书的,因为我们的老师要求他必须跟女儿去读书,所以他读了以后才发现读书太有意思了。有一次他们几个家庭聚会,女儿在饭桌上问他,“爸爸,谁是你的夏洛”,饭桌上其他人谁都听不懂,问“什么夏洛啊”,他说这是我们共同的密码,因为我们刚刚共同阅读了一本《夏洛的网》。


共同的阅读会帮助亲子之间有共同话题、共同语言和共同价值,这一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的过程,所以阅读图画书非常重要。


柳田邦男还说“要想让孩子读图画书,大人一定要先读,只有当大人从图画书中获得喜悦和共鸣时,才会将这样的心情带给孩子,并通过图画书,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当然也不一定要大人先读,读图画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和孩子一起读有什么不可以呢?孩子先读有什么不可以呢?包括刚刚胡老师讲这个故事,她是这种方法,我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我可以把文字先拿掉,让孩子看图,然后我让孩子对着图来讲他们的故事,训练孩子看图说话的能力、训练孩子根据图形来组织自己语言的能力,等等。教学方法不应被固定和限定,因为“教无定法”。


所以任何一种做法,只要能够调动孩子学习、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我觉得就是一种好的方式,一种教育的方式。


最后,主办方让我写一段话给大家,我写了 “ 从图画书开始爱上阅读 ”,我觉得可能这是儿童阅读的一种基本规律。


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朱永新老师的论坛演讲录音整理)



新教育的两基石

——阅读与家庭

作者|朱永新 

 

万丈高楼平地而起。楼越高,基础越需要牢固。教育大厦也不例外。我一直认为,从不同角度来看,教育存在着两大基石:阅读与家庭。

        

从教育发生的各种场域来看,家庭无疑是教育的基石。从教学采用的各种方法来看,阅读无疑是教育的基石。

        

关于阅读,我曾经讲过几个基本的观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拥有美丽的精神家园;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够拥有共同语言共同密码共同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新教育实验一直把阅读作为最根本、最基础的工程,把“营造书香校园”放在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之首。 (《新教育实验|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我也一直主张:我们所有的学科都应该有深度的阅读,只有通过深度的阅读,才能真正地把孩子们带向学科的广博与深邃,从知识的小溪汇聚为海洋。阅读绝对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应该是所有学校的事情,所有学科的事情,是教育最基础的事情。我一直对新教育的同仁讲,我们即使其他事情都不做,我们只要把阅读这件事情真正的抓好抓实了,我们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也就很大了。


关于家庭,我常思考,家庭教育为什么很重要?是的,中国有4亿家庭,太需要也太欠缺好的教育了。  (《与孩子一起成长》)


首先,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人生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他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



其次,童年是人生最神奇的阶段。儿童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黑匣子。儿童的很多神奇之处、伟大之处我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必须很谦卑地承认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不充分,还需要更多探索。


第三,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父母本身就是儿童最初的世界,他们不仅是第一任老师,实际上也是儿童终身的老师、最长久的老师。


第四,家庭是人真正诞生的摇篮。人的行为习惯、个性特点、认知风格等,都是在家庭中初步形成的。人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儿童时代,追溯到家庭生活。 



正因如此,家校合作是如此重要。我每年都要走访上百所学校,听许多老师讲述他们的故事。前不久新教育完美教室叙事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我又聆听了9位一线老师在教室里耕耘、创造的故事。所有的老师几乎都无一例外讲到了家校合作问题。生命的成长,必须经历四个重要的场域,依次分别是:母亲的子宫、家庭、教室和职场。家庭和教室是与学生生命关系最大的生命场。离开了母亲的子宫以后,儿童就生活在家庭里,在父母的影响与养育下成长。(《家校合作是最完美的教育》)


到了学龄阶段,儿童来到了一个叫作学校的地方,在一个叫作教室的地方成长。教室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就是他们生活的家园。从此,白天在教室,晚上在家庭,上学在教室,放学在家庭。教室离不开家庭,家庭也离不开教室。教室和家庭紧密相连。一间好的教室,一定会吸引父母的全力参与。父母的教育素养也直接导致家庭教育的品质,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效果。



我经常跟很多老师讲,孩子来到你的教室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半成品了。他的人格特征,他的认知风格,他的行为习惯,他的很多基础性的东西已经形成。有一些孩子的基础已经很好,你只要继续呵护他,帮助他,给他更好的滋润,让他发展得更快。有一些不是很理想,就需要你用心矫正,而这种矫正,有父母们的支持和帮助就一定会事半功倍,有时甚至需要矫正的正是父母。因此,无论面对哪种类型的孩子,没有父母参与的教育,一定是残缺的教育,一定是不完全的教育。


正是由于阅读与家庭的重要性,我们新教育研究院成立了两个研究所。


一个是新阅读研究所,抓书目研制,解决读什么的问题;抓“领读者”计划,解决如何读的问题。我们先后研制发布了“中国幼儿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初中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高中生基础阅读书目”“中国企业家基础阅读书目”等,今年将发布中国大学生、父母、教师、公务员等书目。每年还公布我们研制的“中国童书榜”。



一个是新父母研究所,抓父母教育素养的普及与提升,抓种子教师的培育和养成,通过萤火虫工作站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帮助父母和教师携手打造家校教育共同体。新父母研究所在全国40多个城市建立了萤火虫分站,有数万名父母、上千名教师参加。儿童文学作家、新父母研究所所长童喜喜正在进行的100所乡村学校的“新孩子乡村阅读公益行”活动,在每一所乡村学校分别为父母和教师进行免费的公益讲座和交流,正为了将这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打造从城市推向乡村。  



阅读和家庭是整个教育最重要的基石,而阅读与家庭两个基石,本身又可以合并成为一个更大的家庭基石。因为,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播下的。在《朗读手册》一书的绪论部分,有一首诗《阅读的妈妈》,其中有这样一段:“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如果在进入学校以前,孩子就已经热爱阅读,具有初步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我们的教育就会更加顺利,更有成效。(《阅读,我们一起攀高的天梯——明天的责任,在今天你我肩上》)


前不久我受中国教育学会的委托,担任了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家庭教育的意义。基于对家庭教育意义与价值的高度认同,在国务院领导和教育部以及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决定与中国家庭教育媒体联盟合作,实施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少年儿童研究》《中国妇女报》《父母课堂》等报刊,介绍全国家庭教育优秀案例,传播更多的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分享更多的家庭教育好经验。



家庭好了,教育才会好;


父母好了,孩子才会好;


家庭教育好了,学校教育就会轻松高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却管用的道理,需要我们全力践行。(《新教育家校合作共育的途径与方法》)


(本文节选自《光明日报》 2015年2月3日13版,原文标题为《家庭好了,教育才会好》。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真教育]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实验指南(2018最新版)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

新教育的魅力,到底何在?——对于新教育,我有很多的话想说

新教育实验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实验:为中国教育探路

只有走进,才会发现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

十年坚守:开一朵属于自己的花

十年:修炼、深耕与传扬

新教育实验|如何营造书香校园?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榜样的力量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 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