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内心的瓦尔登湖——大灾面前,教育三问

林忠玲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瓦尔登湖是一生值得去一次的地方。

然而,对于我们众多人来说,恐怕一生都无法抵达。

内心的瓦尔登湖,它是我们身体的栖所,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涵养这片湖,它能给我们活力,给我们灵感,给我们安宁。然而,探察自己内心的湖,是需要眼力和勇气的,值得我们用一生的力量去寻找。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存在着一个如瓦尔登湖一样的世界,只是常常被我们自己冰封了,或者淤塞了。

“把目光朝向内心,你就会看到,你心中有千个地区尚未被发现。到这些地方去旅行,成为内心宇宙志的专家。”

“做一个发现你内心的新大陆和新世界的哥伦布吧,开辟新的海峡,不是贸易的海峡,而是思想的海峡。”

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瓦尔登湖》这样告诉我们。——林忠玲

教育,即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当面对面的温度被疫情阻断之后,我们该怎样让教育继续发生?——林忠玲《大灾面前,教育三问》(文章附后)

学习是无时不在的,一个人只要活着,学习就会一直在发生,要不要学的问题无须讨论,需要厘清的是学什么。——林忠玲《听课不停学,我们学什么》?(文章附后)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朱雪晴:图说《新教育在银河》》《林忠玲: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飓风”老师郭明晓——创造完美教室》《语言尽头,音乐响起》)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寻找内心的瓦尔登湖

作者|林忠玲|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作者简书

终于耐着性子把《瓦尔登湖》这本书啃完了,读懂梭罗和他笔下的瓦尔登湖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两天多的时间里,在与梭罗隔着时空对话过程中,时而被云遮雾罩的文字迷糊了,时而被发人深省的哲思击中了。掩上书页,总觉得心绪还在被作者搅起的瓦尔登湖的余波撞击着。如果条件允许,还真的想到瓦尔登湖去走一遭。郁宁远先生在做“云伴读”直播时说,瓦尔登湖是一生值得来一次的地方。然而,对于我们众多人来说,恐怕一生都无法抵达。

      
能否和真实的瓦尔登湖相遇,这不是我们阅读《瓦尔登湖》的目的。我觉得,如果我们能从和梭罗的对话中,找到自己内心的瓦尔登湖,那才是完成了一场面向远方的心灵之旅。太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把眼睛看向外面的世界,很少花时间反观自己的内心。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存在着一个如瓦尔登湖一样的世界,只是常常被我们自己冰封了,或者淤塞了。“把目光朝向内心,你就会看到,你心中有千个地区尚未被发现。到这些地方去旅行,成为内心宇宙志的专家。”这是梭罗在作品引用的诗句。他还写道:“做一个发现你内心的新大陆和新世界的哥伦布吧,开辟新的海峡,不是贸易的海峡,而是思想的海峡。”


内心的瓦尔登湖,它是我们身体的栖所,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涵养这片湖,它能给我们活力,给我们灵感,给我们安宁。然而,探察自己内心的湖,是需要眼力和勇气的,值得我们用一生的力量去寻找。

      
我们内心的瓦尔登湖,它应该是宁静的。

“湖水清澈得可以很容易地看到25或30英尺下的湖底。在湖面上划船,你可以看到在水面许多英尺以下有大群的小鲈鱼和小银鱼,也许只有一英寸长,但是可能通过它们身上的横纹很容易把前者识别出来。”瓦尔登湖的清澈,成就了它的静美。汹涌奔腾是江河的姿态,水深静流是湖的品性。如果我们内心的湖总是在奔涌着,和岸边拍击着, 就很难察觉到了在湖里游动着的有生命气息的“鱼”。所有的心浮气躁,皆缘于内心的湖未曾安宁。宁静,给沉淀带来机会;沉淀让心性获得明澈。


我们内心的瓦尔登湖,它应该流淌着自然的气息。

梭罗认为: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养,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快活的了。我们常说自然是人类的老师。这话的意思是要我们成为“大自然的挚爱者”,对自然心存一份敬畏。其实我们在梭罗的身上还体会到他与自然的另一种境界:融入自然,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大地的表面很软,人的脚很容易留下印记;心灵走过的路也是这样。尽管我们可能每天都离不开自然所赐予的一切,但有多少人真正打量过自然。日本诗人长田弘在《第一次提问》中写道:“走过橡树,走过榉树,你是否曾停下脚步?街边的树木,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你可曾想过,把它们当作朋友?”梭罗告诉我们:“如果你是快乐地去迎接白天和黑夜的,如果散发出像鲜花和香草般的芬芳,更充满活力,更璀璨,更不朽,——这就是你的成功。”


我们内心的瓦尔登湖,它应该崇尚个性。

从艺术的角度看,有个性才会有魅力,模仿、重复别人,你只是在为别人做广告。在自然界,从来就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所以自然界才会如此丰富多彩。从历史的维度看,人们记住的往往是历史事件、人物有个性的那一面,而趋同的基本就是了无痕迹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喜欢在互相恭维的泥淖中打滚”,世俗就如同一把磨砂机,总在试图磨平每个人的棱角,教人学会圆滑、世故。梭罗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愿意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方式,而不要简单地模仿父母亲或邻居的生活方式,提倡“我是我自己”。如果一个人跟不上他的伙伴,那也许是因为他听到的是生命的另一种鼓点,遵循的是生活的另一种节拍。


我们内心的瓦尔登湖,它应该追求极简的存在方式。

梭罗认为,对于许多生灵来说,只有一种生活必需品:食物。人的生活必需,可以分为下列各项:食物,遮蔽处,衣服和燃料。大多数的奢侈品,以及许多所谓的使生活舒适的东西,非但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必定阻碍人类的崇高向上。就拿衣服来说,我们在购买衣服时更多的是出于爱好新奇和考虑别人的看法,而不是真正出于穿着的需要。对奢华的追逐,其实是为了追求对欲望的满足。所谓欲壑难填提醒着我们,欲望的风筝一旦断线就无法收回。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多的“断舍离”的生活方式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能不能像乔布斯那样,提倡物质极简、信息极简、精力极简、表达极简、生活极简、工作极简、交友极简,让寻找有意义的生活成为我们活着的目的。

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瓦尔登湖》这样告诉我们。


附录林忠玲“战疫”文章两篇——

大灾面前,教育三问

作者|林忠玲|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来源|作者简书

一场灾情,所有人都被迫压缩了活动半径,不出门成了常态。从媒体发布的消息看,各地学校都要到二月后才能开学,这就意味着还有二十多天整把整把的时间放在那儿。当疫情焦虑症与教育焦虑症两者重叠时,可以想象中国式父母内心的那份绞痛感。教育,即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当面对面的温度被疫情阻断之后,我们该怎样让教育继续发生?

一问:父母们,你们该如何陪伴?

这段日子,至少有不低于80%的父母要和孩子成天呆在一起。平常,孩子按部就班上学、回家,成长的事有很大的一部分被学校分摊掉了,孩子好也罢孬也罢,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当突然间孩子的所有一切要由自己全部包揽时,不少人显得无措了。于是“给我看书去”“快点做作业”“不许再看电视”等成了父母口中的高频语。不出意外,有太多的家庭里爆发过父母与子女之间或明或暗的"战争",父母指责孩子贪玩,孩子抱怨爸妈啰嗦。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父母只顾自己成天看电视、刷手机,对孩子自由放养。

其实,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作为父母,疫情期该怎样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制订作息表。所有的懒散、效率不高都与时间概念模糊有关。学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时间观念相对比较弱。居家生活,尽管没法像在校期间那样准时上下课、上放学,但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居家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梳理每个时间节点的任务清单,并张贴于醒目位置,便于每个家庭成员监督执行。

营造学习场。所谓场,就是相同的能量聚合在一起。要让孩子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家庭其他成员当然不要明目张胆在一旁看电视、摸手机。父母借机读读书、做做家务,是给孩子最好的样子。有专家建议,居家学习一定要把生活区与学习区严格区分开来。到学习区学习,最好就像平时上学那样,穿戴整齐,有仪式感。长时间的“睡衣帮”,容易松松垮垮,提不起精气神。

关注长短板。居家学习,是开小锅灶,实现“个人定制”学习的最佳方式。是选择扬长还是补短,可以由父母与孩子一起商议确定。比如有的孩子,字写得不咋的,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多练会字;有的孩子阅读量不够,可以集中多阅读几本书;还有的孩子说话能力差,可每天安排项目进行言语交际表达。

注重张弛度。张弛有度,方能致远。学习固然是孩子最重要的居家任务,但学会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将学习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居家日子就会变得有意思、有意义。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学会做几道菜,学习整理居室,参与到家庭成员对家务的分工之中。与家人一起,每天看一部与教育主题相关的电影,相互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笑话,做一个小团队合作的游戏,这样就可以消除长时间居家的乏味。

二问:老师们,你们该扮演什么角色?

我丝毫不怀疑教师这个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但是,这场灾难需要到前线去的是医护人员,而不是教师。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我们该为战胜疫情做些什么?我以为,每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专业,来服务于社会。学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如果能为居家的孩子们做些事,才是人间正道。这两天,网上一片“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口号,我不知道谁在落实不停教、不停学的事。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公益机构推出的网上课程,是不是真的到达了学生的身边。我以为,在这个长假里,老师们不妨扮演好这样几个角色:

优质资源的推送者。目前网上各种学习资源满天飞,有的免费提供,有的借机发财。在一个学习资源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里,家长们容易“乱花渐欲迷人眼”。相比之下,老师有一定的识辨能力。我们可以花点时间,找几款学习平台做个比较,然后推送给自己班级的孩子。网络学习,正在催生一个能者为师的时代。也许我们自己不一定是名师,但你的慧眼,可以把孩子们带到最有价值的网络名师面前。

网络学习的主导者。网络上的公共课程资源,是广谱性的,未必完全适合你班级里的孩子。有时,学生就是喜欢听自己老师的课。在这个网络已经十分发达的时代,录制网课已不是难事,甚至借助一些平台,完全可以把班级里的所有孩子聚集到一个空间,网上现场开课。我们可以根据学科学习的进程,每天录制二三十分钟的网课,或者固定时间上线直播,让孩子们在你的主导下,真的不停学。

心理疏导的对话者。面对疫情,学生、父母心生焦虑在所难免。尽管我们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但都或多或少接触过心理学常识,对如何辨别真假信息,如何配合政府居家有条理的生活等,都有一点话语权。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所有的老师借助与学生和家庭联络的网络平台,说几句安慰的话,发几条靠谱的消息,就是在充当减压阀。

自我修炼的学习者。这是一个未来已来的时代,靠吃老本的教师终究会被信息化的浪潮“拍死在沙滩上”。平时总听到一些教师抱怨没有时间读书,没时间写点东西,那也情有可原。但这个特殊的寒假,如果还有人再说没时间读书、写作什么的,那真的让人无语。我觉得,所谓的浮躁,都是因为内心没有沉淀。捧起书读起来,拿起笔写起来,就会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岁月静好”。

三问:教育管理者们,你能干点什么?

前两天,有地方专门发出通知,不得组织老师们参与疫情值班,网上一片好评。可惜,不少地方的老师还是被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到社区或者学校值班去了。安排老师们到学校去疫情值班,校园里的疫情在哪里?都知道形式主义害死人,但就是有人惯于用形式主义对付官僚主义。

疫情面前,我们的教育管理者,需要追问自己:

我们有条件为孩子提供学习资源吗?这么多年,从学校到县区教育局,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起来的信息教育技术系统,恐怕能够为居家学习的孩子发挥作用的并不多见,而目前活跃着的学习资源提供者绝大多数是民间力量。是该反思我们的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功用的时候了。

我们有能力组织学校、区域内名师做网上资源集成吗?谁都知道,在家的孩子可以上网学习,一些有良心的老师也正在录制网课。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碎片化的学习是低效的。因此按照学习目标,形成系统化的资源,迫在眉睫。做资源的系统集成,靠一两个教师个体的自觉,收效甚微。谁可为?手中据有资源调集权者!

一场疫情,对每个社会成员来说,都是一场大考。作为教育圈子里的人,我们最应尽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我不反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利用与学生家庭联系紧密这个优势,参与疫情搜集、防护知识普及工作。但接下来的较长一段时间,如果仍然仅仅停留在做“表哥”这个层次,或者装模做样喊几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那不能不令人失望。



停课不停学,学什么?

作者|林忠玲

来源|简书作者

今天本是各地开学的日子,可防控疫情的需要,老师学生都只能囿于家中。早晨起来一打开微信发现,围绕着“停教不停学”的话题,网上争论得十分激烈。以一线老师为代表的反对派认为,这是不了解基层情况的官僚阶层和唯利是图的商人想出来的昏招;以资源供应商为代表的支持派认为,未来已来,网络学习势不可挡,即使不是疫情,由最优秀的能者提供网络课程也势在必行。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学习是无时不在的,一个人只要活着,学习就会一直在发生,要不要学的问题无须讨论,需要厘清的是学什么。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说起学习,首先想到的是知识,然后才会想到与知识关联着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知识固然重要,但在走向智能化的时代,程序性的知识远比概念性知识、事实性的知识重要得多。因此,如何我们把眼光只是盯着僵化了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意义不大。
      
谈到学什么,我们还是有必要理一理什么是学习?学是闻、见,习是温习、实习、练习,正如孔子所言“学而时习之”。佐藤学说,学习的本质是对话,即与客观世界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自我对话。我特别赞同佐藤学关于学习的表达。从他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读读书、看看电影、了解一种事物,这是与客观世界(包括文本)对话,是学习;和家人一起聊天、与同学老师一起上网讨论,这是与同伴对话,这是学习;一个人拿起笔写写小心思、哪怕是呆在阳光下发会儿呆,这是自我对话,这也是学习。由此可以,不停学,其实说的是不停止作为生命的生长。
      
要不要学网课、做网课,这是网络上争论的焦点。家长们吐槽的是那么多的平台,互不兼容,手机电脑忙个不停。那么长的时间盯着手机、电脑,会损坏孩子的眼睛。我认为,借助优质的网络资源学习,这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得到app上有一门课程叫“薛兆丰经济学”,售价199元/人,已经买到了近48万人。这是一个活生生的能者为师的案例。
      
如何对待网课?我打一个比方:超市模式。网络空间里提供的是网课资源超市,产品越丰富,选择性越大,说明这个行业越成熟。如果仅仅是少数几个网课资霸占天下,未必是好事。社会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由市场规律来优胜劣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是来这个超市的采购者。我相信,所有去超市采购的,都不会不考虑实际需求,不会不顾及质量、性价比高低,一股脑儿都捧回家。很多吐槽者,说一下子四五个平台推送到了手中,忙不过来了。太多的东西放在面前就有选择的烦恼,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在推送资源给孩子时想清楚,最靠谱的平台是哪个?无所适从,适得其反。
      
学校、教师自身要不要亲自录网课?如同购物一样,如果超市采购能够满足需求,而且你也确认质量比你自己做的高明,你何必去折腾。如果你觉得广谱性的课程资源,不适合自己的孩子,你不妨自己动手辛苦一下。既去超市捧一回大堆,又自己动手做上一大桌,不撑死孩子才怪呢。
      
我觉得在家学习看网课的时间一定要有个度,不宜像在学校那样把每个时段都排得满满的。三四个小时的网上看课足矣。
      
除了跟着网师学习外,还可以、还应该学什么?新教育有一句话,交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事实表明,大量的事实性的知识并不是一生有用的。《为孩子重塑教育》的作者在序言说到:什么样的教育更有可能成功?让孩子不被人工智能取代。未来是一个不看考分看能力的时代,标准化考试必将成为创新时代的弃儿,教育走向拐点,你还在让孩子死记硬背吗?
      
因此,居家学习,除了跟着网师学习知识外(网课只能看和听,更多偏向于知识的传递),还应该有更多的东西可以习得。
      
学习认识社会。社会是孩子们将要去的大考场。一场疫情,可以梳理出来的可供学生认识社会的话题太多了。重大事件的发生,英雄、义士、骗子等各种角色都以自己的方式出场了,与他们相关的每一个事件,都是对学生进行真、善、美教育的生动社会教材。父母、老师每天梳理几个标志性的事件,确定每个事件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性教育主题,与孩子一起聊一聊,应时、新鲜、生动。
      
学习如何生活。生活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所有人学习的目的。有人说教育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家庭生活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学习的东西太多。比如烧饭做菜,洗衣抹桌,收纳清洁。就拿收纳来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点,形成统筹的能力,进行审美创造的训练。生活处处皆学问,学会生活,就是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
      
学习如何交际。我一直认为,卓越口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素养,是一生最有用的东西。很多人以为口才这个玩意儿又不考,不能带来分数。我觉得,现在也许不考,但孩子面向的社会一定会考。中国人常说强嘴半边天,西方政治家都是通过公开演讲来征服大众的。其实口才好的孩子,有几个是分数不好的?言语是思维外壳,言语表达能力强,表明思维能力强。在家中,打开手机软件录一段美文朗诵,与父母一起就疫情的某个话题进行一场正方反方的辩论,围绕家庭生活的事件进行真实的对话,这都是言语交际与表达的好途径。
    
学习如何健体。我看到姜堰实验初中给孩子安排的学习清单将体育锻炼列为每日必修的内容,姜堰实小集团北街校区还推送了一些居家体育游戏,真心要为这些学校、老师点赞。体育有多重要?说得通俗一点,体育能让人活得更久。体育与思维的活跃度是相生相伴的。有人对成功人士一生必做的几件事做了调查,排第一的是读书,排第二的就是一项体育运动。居于家中,每天安排固定时间做喜欢的运动,和家庭成员一起玩几个体力游戏,一方面活跃身心,另一方面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的沟通。
      
停教不停学,不同的家庭、学校、区域会以不同面貌出现。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是其教育理念的呈现。只要真心为孩子成长着想,不管身处何地,学习都可真正发生。

[守望新教育]林忠玲老师文章特别链接——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新教育的魅力,到底何在?——对于新教育,我有很多的话想说
带着书香去朝圣
在新教育的天地里舞动梦想
向着幸福完整的方向
如何营造书香校园?——以阅读为主线,编织理想教育的新天地(一)
如何营造书香校园?——以阅读为主线,编织理想教育的新天地(二)
期末来临,@ 校长、老师和父母们——你计划怎样评价孩子?为每个孩子的生命颁奖!
姜堰“+”新教育,加出教育“理想”模样
和着新教育的韵律起舞
......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新教育究竟是什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新学年,新征程|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让梦想开花!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2019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实事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