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悲如观音》第15课丨这种话千万别说,千万别信

2017-11-21 佛学经典共读 那一座庙



丨今日共读内容丨

《大悲如观音》 第15课


丨注意事项丨

■请在文章末尾点击“阅读原文”打卡,并留言分享今日学习感悟

■您也可将留言分享到共读群中,与师兄们交流

■还未加入共读群的师兄,可扫描文章底部二维码加入共读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07vd0p0l&width=500&height=375&auto=0

▲ 看视频,学习更有效


▲没WIFI?听音频,省流量~


《大悲如观音》第15课

昌乐法师·讲述


 - 这种话千万别说,千万别信 - 


侥幸是妄念的出路,功德漏掉的地方是名有漏。我们昨天还是前天也讲过,行善固然好,所有真正的自我改变是从行善开始的,但是众善奉行的前提,是诸恶莫作。你要把坏的习气、坏的毛病改掉,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否则你想通过行善来代偿、弥补自己的缺点,这是不对的。


善唯一的理由只能是塑造自己,利益他人,它不能说因为我做了一件坏事,就再做一件好事来弥补。它没有代偿性,你不能因为你为小孩子好打了他,然后你还对他好,可是小孩子内心当中阴影已经造成,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生活当中有太多的这样的事情,而生活当中很多修行人常常是这样想的,只要我在修行,佛菩萨会加持我的,然后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极其僵化,这是要不得的。出家人的首要任务是把寺院管理好,统领大众,一切无碍。居士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佛化家庭,让身边的人都能为你的学佛竖起大拇指。如果有人觉得你学佛像着了魔一样,请你警惕。这并不是那个人没有智慧,而是你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


所以我们不能修有漏法,要修无漏法。


发愿与菩提心是具有同一属性的,堵住所有漏洞的前提,最好的实践的方式,就是发愿和发心。发心是什么?发心是我们想做好一件事情,想方设法去做好;而妄念呢,我们想做一件坏事,无论是以正当的理由还是扭曲的心理。而发愿则不一样,发愿是我们想做好一件事情,然后想方设法,没有能力找能力,没有资源找资源,没有方法找方法。


在信仰这条路上,实践信仰的前十年,在没有方法的时候,在没有经验的时候,甚至在没有知见的时候,知见就是对法义的认知,我们要做好一件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发菩提心。


因为菩提心一旦生起来了以后,你会像街上开着的一种面包车,那种专门堵漏、修漏的,你会修住所有漏掉功德的缝隙。为什么?因为这是你生命当中最为可贵的事情。所以发心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发心,对学佛的人来讲,是极其难成就的。


上面我们讲了有漏法,为什么讲这一点,就是讲菩萨在度众生的时候,他有很大的危险。三十二应身,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这话说起来难吗?好像有点复杂,其实不难,我给它翻译一下就不难了,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人你不能说鬼话,见了人说鬼话,你这个人格调太低,不入流;见了鬼,你不要说人话,说人话,你这个人太清高,玩都不跟它们一起玩,还交什么朋友,做什么业务?不可能。


问题来了,人话也说了,鬼话也说了,请问修行人,你是人还是鬼?这就是信心对人的塑造性。无论我们说人话还是说鬼话,在弘法的过程当中,我们不是想做人,也不是想做鬼,我们是想成佛。成佛这条路你定下来,你在这个过程当中无论是妥协,还是方便,还是奔向究竟,你的品格才不会因为你的行为发生变化。


这是很要紧的,这就是说漏的一个原因。为什么?如果你是一个有烦恼的人,你一天到晚为了度化鬼话连篇的人,结果自己也变成了鬼话连篇的人,然后你就失去了自己的品格。这个特别重要。


一定要明确未来在哪里。信仰首先是解决人的未来的问题,如果没有未来,不知道自己想成就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的修行是没法修的。你只能凭一己的一腔热血,结果别人认为你是洒狗血,你只能默默地努力,可是你看不见希望,你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努力。


但如果大家念过《弥陀经》,你就知道,极乐世界是那个样子,我们就要准备那个因缘。《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那你就是这个样子,没福德找福德,没善根培养善根,这是一个大前提。


因为观世音菩萨在六道当中作如是千百亿变化,她为什么能保持一如既往的品格?这个品格后来变成了品牌,说观世音菩萨能救苦救难。可无论是我们认为观世音菩萨能救苦救难,或者观世音菩萨她宣称自己能这样,那她为什么没有落难?为什么没有落苦?这是由品格决定的。


特别现在是出家师父的各位,我们将来都是要到红尘当中去干一番事业,度脱有缘众生的。特别对做业务的朋友来讲,怎么样能把业务伙伴变成志同道合的师兄,这就厉害了。你的就是你的,他的还是你的,那不是开玩笑的。最好的业务是,在做业务的过程当中,带他进入佛门,让他看到从没看到过的世界,你成为领他入门的那个人,他一辈子感恩你。


对他来说,跟你做业务亏了不要紧,他都给你都不要紧,为什么?因为有解脱,还有什么事情比解脱更重要的?他从来不知道解脱是什么,然后你让他感受到解脱的滋味,他对你一辈子感激。这跟去做业务已经没关系了。所以做点业务只是因缘,要把这个因缘发挥好。观世音菩萨就是发挥了这个因缘。她是怎么发挥的呢?经文当中是这样念,我们把下面的经文念一念。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昨天讲了中间那一段,“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今天讲“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刚才我们讲的这点是前提,如何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会失去自己的品格。刚才中午出坡的时候,有医生朋友说,做医生其实是很辛苦的事情,每天面对的都是负能量,内心就很容易处于忧郁、抑郁当中,有的医生甚至还得了抑郁症。


观世音菩萨比医生还要厉害,她救苦救难,面对的全不是人干的事儿。地藏菩萨更是虐待狂一样地虐待自己,把自己置身于满世界的垃圾当中。他们是怎么过来的,他们怎么不得抑郁症,他们怎么不受负能量的影响,一直像一个黑夜当中的烛光一样熠熠发光,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们看看。


在三十二应身当中,经文大概的分八类。第一类,是以三圣、以解脱者的身份说法;第二类,以六欲天说法;第三类,能够以五种人形说法;第四类,是能够以佛弟子的身份说法,或者为佛弟子说法;还特别讲到怎么样给女人说法;还有讲怎么跟小孩子说法;还有给十类的非人说法,应该怎么说;还有对护法神、金刚力士应该如何说法。我们一项一项地看。


有一个前提,要跟大家说一下,就是,说法者要有一个能力,这个能力是,你说法是为了弘法,而不是为了排解自己内心当中的空虚寂寞无聊冷而说的。所以说法者不能因为空虚而选择孔雀炫耀羽毛一样的生活,你不是在炫耀,而是在陈述。不是因为想通过说法想获得佛法的信心,而是看到众生的确需要佛法。


我很长时间总觉得自己是一个能走上讲台的人,当走上讲台以后,大家鼓掌的时候,自己心里好像很陶醉的样子。那实际上呢,这是自己非常自卑的地方,我花了好长时间才走出自卑的这种情形,甚至现在还有一些这样的问题。


我们要像佛菩萨那样,为了救度众生,让自己内心当中首先完成自觉、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自我完善了的基础之上再去帮助众生。如果自己没有达到某种程度的完善,你去帮助别人,可能是个陷阱,因为帮着帮着,自己可能会帮进去。


因为如果讲法者内心当中是因为需要听众,听法者是因为不知道人生的方向,所以这堂讲座很可能是彼此需要,这种彼此需要可能会演化成某种心灵的依赖,而这种依赖并不是真正的法义。


所以解脱之道和世间人内心当中的,所谓感情的依赖,它们之间泾渭分明的点到底在哪里?其中就是,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为什么无法可说?因为这不是对自己说的,而是怜悯众生故。他知道自己需要走向解脱,如果没有这一点的话,可能是我们自己内心当中不具有力量,这只船虽然在开,但却没有锚。


在三十二应身当中,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如何以三圣者的角度来为众生说法。三圣是首先是佛陀,老佛爷总是排第一,佛陀是圆满的圣者。辟支佛,是自觉的圣者;声闻,是听闻了佛陀教义而得到解脱的圣者。当然这三者应该具体如何区别,我们今天不详细讲。


这里面我们说一个以圣者身,以圣人的面貌来说法的原则,这一点关乎于佛教的未来。为什么说得这么耸人听闻?因为这在佛教传播上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隐含在四大根本戒当中。


经常有人在受妄语戒的时候说:师父啊,不说谎话好像做不到,怎么办?妄语有两大类,一是小妄语,一是大妄语。我在这里并不是说小妄语说了没关系,小妄语是我们的习气,“是言不是,不是言是”,是名妄语。恶口是中伤人的话;绮语是让人生起贪念、生起淫欲心的话。这是我们的习气,我们可以忏悔。


但是根本戒当中有一种妄语是不通忏悔,叫大妄语。大妄语是什么意思?你不是佛,你没有解脱,你没有神通,你说你是佛,你得解脱,得神通,并且说给你身边的人听,结果听到的人——“哇,你好厉害呀。哇,你是佛,那我应该供养你吧。”如果说这样的大妄语,那你立刻永远失去做佛弟子的资格。


这专业的术语,叫“不自言圣”,不能自己说自己是圣人。这一点是佛陀在弘法初期就定下来的基本原则。只要坚持这一点,它就能保证佛教能够在人世间不歪不倚,正法得久住。如果偏离了这一点,和尚很容易变成神棍,只讲 48 31583 48 15289 0 0 3828 0 0:00:08 0:00:03 0:00:05 3827感应,只讲自己有修有证,讲自己得解脱。


这一点可能汉传的佛教要好得多,很好地遵守了这个原则,甚至演化出了一个俗语,民间流传,你一旦知道或是见过某人是菩萨,那这个菩萨,他会立马圆寂,立马离开人世间。《西游记》当中也是这样的,有人帮助唐僧师徒,悟空突然一下:啊,原来是菩萨!他一发现是菩萨,菩萨就不见了。


实际上这是古老的佛陀的训导,就是不能自言圣。如果你说你是圣人,你有修有证,实际上你没修没证。你认为自己是解脱者,说自己是佛、是菩萨,马上失去佛弟子的资格。因为这与佛教的根本教义不一样。


佛教的根本教义讲如实,如实有两方面,一是真实的表达;二是朴实的表达。离开了这个根本原则,所说的法不是佛法,是鼓动人心的法。所以,妄语戒与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看上去是冲突的,事实上,如果你只按照它的形来做的话,如果内心当中没有能照见五蕴皆空、得解脱,很容易自言圣,很容易妖言惑众。


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众生是无知无觉的,是喜欢被鼓动的。我们喜欢被调动情绪,我们喜欢结果,不喜欢修行的过程。这是现实佛教当中我们作为佛弟子一定要,切记切记再切记的。特别是在座各位将来要弘法,或者将来你能了解一些法师,他们弘的法到底是正法还是邪法,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他的风格。


共读预告丨观音菩萨出家日,你知道观音菩萨修的什么法门吗?

第1课丨到底是信佛的人糊里糊涂,还是不信佛的人愚痴透顶?

第2课丨如何向别人证明,观音菩萨真的很灵验?

第3课丨判断学佛是否入门,唯一的标准是……

第4课丨相信和深信,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第5课丨理解经典,入佛之心,才能找到修行的门径

第6课丨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相信了菩萨?

第7课丨怎样才能随时随地感应到观音菩萨?

第8课丨万能的菩萨

第9课丨为什么受持观音菩萨名号,就有无量无边的福德?

第10课丨信心有多强,你的能量就有多强

第11课丨佛菩萨成就的如是功德,到底是什么功德?

第12课丨不知缘起和无常,就别说你懂佛法

第13课丨帮助众生,就是在完善自己

第14课丨发愿与借口之间,只有一念之差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打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