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让“光圈”成为你心目中的样子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摄影读书会
每周末,带你走进“摄影出版”的世界
在进入今天的“读书会”内容前,先来一波终极预告:美国纽约光圈基金会(Aperture Foundation)创意总监、巴黎摄影博览会-光圈基金会摄影书奖的创立者之一,莱斯利·马丁(Lesley A.Martin)女士作为第三届中国摄影图书榜评委中的一员,受邀将于下周一(1月7日)在浙江嘉兴讲授她如何编辑摄影书。
目前,已有近50名读者报名参加,席位有限,机会难得,切莫错过
第三届中国摄影图书榜
讲座 | 做本摄影书
主讲人:莱斯利·马丁
时间:2019.1.7 14:30-17:30
地点:浙江嘉兴·佳源巴黎酒店
(浙江省嘉兴市中环东路2221号)
本次活动免费,将以中英文双语形式进行
报名方式:请发送姓名+手机号+邮箱至《中国摄影》杂志微信公众号,得到正式回复后即预约成功
讲座内容
(具体以现场为准)
1、介绍西方当代摄影出版的图景,包括各类摄影出版机构、摄影书节、摄影书奖等。
2、如何做好一本摄影书:
1)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摄影书的定位、立意等。
2)什么是“模拟书”(Book Dummy),如何制作?
3)如何使一本摄影书具备更大影响力?
4)如何从自己喜欢的摄影书中获取编辑灵感?
光圈基金会:传统出版机构如何吐故纳新?
文 | 董宇翔
艺术家,在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业为媒介、艺术和文本)
编选自《中国摄影》2017年4期
在传统出版机构中,光圈基金会(Aperture Foundation,以下简称“光圈”)具有标杆意义。在整个20世纪光圈几乎一直是美国唯一一家专注于摄影期刊和书籍出版的机构。然而在21世纪的头10年中,随着独立出版和自出版等理念和实践的兴盛,光圈也曾陷入底谷,以下结合出版实例分析光圈如何吐故纳新,继续巩固其在出版业界的话语。
自1952年第一期《光圈》(Aperture)杂志在旧金山发行以来,经过60多年的耕耘,如今的光圈不仅是一个多元的出版机构,更是紧密的摄影社群。制作、出版、收藏、展示和研究摄影书已经融入了光圈的基因,每年都会推动一系列与摄影书息息相关的项目,包括:发行四期《光圈》杂志和两期《摄影书评》(The Photobook Review)报纸,出版30本左右的新书,举办“巴黎摄影博览会-光圈基金会摄影书奖”(Paris Photo-Aperture Foundation Photobook Award),推广电子书、手机应用和博客等数字出版,举办签售会、展览和工作坊等活动。光圈的摄影图书出版机制有五大类:一是理论文集,二是与其他机构合作出版,三是摄影师个人作品集,四是系列丛书(包括“摄影工作坊”系列和“光圈摄影大师”系列),五是经典摄影书再版。自1965年起长期担任出版人和执行董事的迈克尔·霍夫曼(Michael Hoffman)打造了一套出版模式,并凭借这套模式带领光圈走出了停刊的危机,成长为摄影出版业界的标杆。
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光圈走到了出版模式转型的当口。1997年,光圈开始讨论出版日本摄影师细江英公的摄影书《鎌鼬》,该书的日文版已于1971年发行,限量1000册且几乎只在日本流通。细江英公和设计师田中一光合作,制作了一本由41个折叠拉页组成的复杂而精妙的摄影书。虽然霍夫曼也十分欣赏原版的设计和装帧,但过于复杂的制作必然导致昂贵的造价和售价,他坚信光圈应该出版设计简洁、价格亲民的书,尤其以摄影师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的同名作品集《黛安·阿勃丝:光圈影集》(Diane Arbus: An Aperture Monograph)为代表,此书自1972年首版以来已经再版了40次,是一本经久不衰的经典摄影书。全书的左页一律空白,右页一律呈现一张照片,这种由设计师马尔文·以色列(Marvin Israel) 倡导的优雅、极简的风格几乎就是光圈摄影书的“默认模式”。
另一方面,编辑莱斯利·马丁极力地坚持复刻细江英公的原版《鎌鼬》且发行限量版。显然,她与霍夫曼对光圈应该出版什么书以及能够出版什么书出现了较大的分歧,直到2000年前后莱斯利离开了光圈。然而,2001年霍夫曼突然因病去世,之后10年中,由于种种原因,光圈如走马灯般地更换了四任执行董事,直至2011年克利斯·布特(Chris Boot)上任,他曾是玛格南伦敦和纽约分社的社长及英国费顿出版社(Phaidon Press)的编辑主任,同时自己也经营着一家出版社,有丰富的出版和销售经验。至此,光圈彻底告别了深受创始人迈诺·怀特(Minor White)等人影响的第一代领导集体。2003年末,莱斯利以执行编辑(Executive Editor)的身份回到光圈,随后便重启了英文版《鎌鼬》项目,于2005年正式出版500册英文和500册日文,每册都有艺术家的签章及编号售价250美元,很快销售一空。今天,这本书在二手书市的价格正在逼近1000美元。
《救救我:纽约市流浪狗领养肖像和故事》封面及版式,理查德·菲布斯/著,光圈出版社,2016年(滑动查看图片)
时至今日,限量版摄影书已经饱受批评,尤其是昂贵的价格使很多读者望而却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出版的初衷。光圈以高端限量版图书拓展了出版空间,又保留了设计简洁优美、价格亲民的珍贵出版传统。例如2016年10月出版的《救救我:纽约市流浪狗领养肖像和故事》(Rescue Me:Dog Adoption Portraits and Stories from New York City Photographs):左页一段文字,右页一张照片,有时左右两页并置照片,共63张照片,112页,精装售价15.95美元。这样一本由摄影师理查德·菲布斯(Richard Phibbs)拍摄记录的关于流浪狗的故事,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赢得了公众的青睐,上市之后迅速售罄。这个看似与《鎌鼬》极端相反的例子展现了光圈对摄影书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光圈基金会书店内景
作为《光圈》杂志和摄影书出版信息的重要补充,2011年开始,每年两期的《摄影书评》以报纸形式专注于各类摄影出版物和手工书,为读者深入地介绍当代摄影书的生态系统。2010年,光圈设立了作为光圈作品集奖(Aperture Portfolio Prize),获奖者不仅有3000美元的奖励,其作品还会在《光圈》杂志上刊发、光圈画廊里展出。2013年,为表彰摄影书这一媒介对当代摄影发展所作的贡献,“巴黎摄影博览会-光圈基金会摄影书奖”设立,这一奖项并不局限于传统出版社,里面可见不少小型独立出版社和自出版摄影书的身影。同时,光圈正积极地开拓数字出版领域,已经发行了《弗兰克之后的摄影》(Photography After Frank)和《好照片的乐趣》(The Pleasures of Good Photographs)等8本电子书,其博客和手机应用也保持着很高的更新频率。2015年9月10日,光圈数字档案(Aperture Digital Archive)上线,用户能够通过任何电脑和移动终端查阅所有200多期《光圈》杂志。
莱斯利·马丁,光圈的灵魂人物
摄影并文 | 郑亦然
旅居于美国纽约的视觉艺术家、杂志出版人
编选自《中国摄影》2018年3期
在符合市场口味的同时,抓着一把尺子,确保光圈的出品能不负众望,一个灵魂人物的存在便必不可少了。如果说霍夫曼是让光圈扎根在土壤,那么莱斯利就是让光圈成为了它今天在人们心目中的样子的人。
莱斯利·马丁的办公桌
莱斯利·马丁并不是学摄影或艺术相关出身,她只是和许多人一样,在高中修读了摄影暗房相关的课程,就自然走上了这条路。起初她热爱拍照,但很快发现,她并不一定要成为创作作品的那个人,只要能接触到作品就足够有趣。在毕业之初,莱斯利选择了只身去日本,一边通过教英语赚取生活费,一边接触日本的摄影文化。那三年在日本的经验和积累,给她未来的编辑和出版生涯埋下了伏笔。回到纽约后,她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光圈,后正式成为编辑,现为出版人和创意总监,其间虽经历了一些小插曲,也短暂离开过,但她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都奉献给了这同一个地方。她对光圈的贡献数不胜数。除了和最顶尖、最有才华的艺术家们合作,创造了一本又一本让人难以不珍藏的摄影书之外,还作为引荐人将包括杉本博司、川内伦子在内的许多日本当代摄影艺术家带入美国,并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今年,还会有和畠山直哉的合作,非常值得期待。另外,她也促成了和法国合作的摄影书奖,每年以报纸的形式发行两期免费的摄影书评,给后辈搭建舞台。
在一个行业里,能找到一个仰望的标杆,对青年人来说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工作密切往来的需要,出版部和编辑部挨得很近,走5步就到。同期进行的书的项目很多,只是进度各有不同,而出版又面临着时间和期限的压力,所以工作氛围时常是紧张的。莱斯利的工作量就更是难以想象,在同时处理两到三个出版项目的时候,每周四要坐火车去耶鲁授课,同时处理大堆的会议、写作、奖项点评、采访,还要和艺术家们以及不同的圈子保持沟通、发掘新的作品。她兼顾着如此多的身份和责任,这些压力却没有把她变成脾气乖戾的魔头。她不急不慢,走路如此,说话也是如此,不袒露过多的情绪。她带着强大的气场,散发的光芒却也不刺人。在我刚来的第一周,对眼前杂乱的工作任务还一头雾水、自己都说不清“我是谁?我在哪儿?”的时候,她就能叫出我的名字。其实我就站在她的面前,她完全可以用 “你”或“唉”带过,或直接布置任务,但她却准确地叫出了我的名字,再细心地给我交代好工作,确认我都听懂了。每一次工作交接后,她都会和我礼貌地说谢谢,以致于我不得不事先准备好10种不同的回复方法,以防自己每次只能呆板地重复说“不客气”。在光圈工作,是专业、高效,又富有人情味的。
人物简介
莱斯利·马丁,美国纽约光圈基金会(Aperture Foundation)创意总监,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客座评论家。编辑过众多摄影集,包括维克·穆尼兹(Vik-Muniz)的《反射》(Reflex),太加西·轰马(Takashi Homma)的《东京》,拉托亚·鲁比·弗雷泽(LaToya Ruby Frazier)的《家庭的概念》(The Notion of Family),川内伦子的《光晕》(Halo),以及斯蒂芬·肖尔(Stephen Shore)的 《作品精选集》(Selected Works)等,还曾参与《中国摄影书籍》(The Chinese Photobook)的编辑。从2011年开始,主编光圈每年发行两期的报纸《摄影书评》(PhotoBook Review),同年参与创立巴黎摄影博览会-光圈基金会摄影书奖(Paris Photo - Aperture Foundation Photobook Award)。
图书榜评选即将开启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
编辑:钟华连(杂志)/ 周星宜(新媒体)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精彩文章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