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导读丨2022年4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新一期杂志里
呈现以下精彩内容
资讯
· 资讯
专题
摄影“考”
· 摄影“考” 文/陈秋实
· 洞天新录 摄影并文/塔可 采访/陈震
· 摄影的取证:一个来自中国的问题 摄影并文/郑安东
· 考古诗人谢阁兰的摄影 摄影/谢阁兰 文/黄蓓
· 11565 公里项目 摄影并文/张北辰
· 平行编年史 摄影/朱利亚·帕拉托 文/乔安娜·L·克雷斯韦尔 翻译/陈秋实
· 物件,数十年和意识的转变 摄影并文/徐浩
· 第三次摆放 摄影/高岩 文/李泊岩
聚焦
· 我们的太空——中国航天员的太空摄影作品
现场
· 川流不息——从《苏州河 :陆元敏与年轻摄影师》谈起 文/姜纬
本土
·哈尼梯田记 摄影并文/罗涵
论谈
· 何为 21 世纪的摄影?文/丹尼尔 · 鲁宾斯坦 翻译/陈秋实
海外
· 第二自然 摄影/伊希克·卡娅、托马斯·格奥尔格·布朗克 文/卢禹凡
影廊
· 人类伙伴 摄影并文/胡拥军
· 动物园 摄影并文/钟雨哲
器材与技术
· 冰雪激情,速度演绎 文/卢苇
· 当冬奥与微单相遇 文/边野
专题 |摄影“考”
摄影之“考”是一次以考古方法论为背景,对摄影影像的生产、传播及意义生成机制的考察。一方面来看,考古和摄影都是在已存在的事实中寻找过去的线索,揭示在场与缺席;而另一方面他们也都是通过对过去之物的评述展现我们对时间、历史的态度。某种程度上,考古与摄影享有着一种意义生成结构的相似性。他们既可能印证过去,也可能松动我们对历史的成见,进而在某种程度上照见我们未来的路径。
文/陈秋实
洞天新录
摄影并文/塔可 采访/陈震
摄影的取证:一个来自中国的问题
摄影并文/郑安东
考古诗人谢阁兰的摄影 摄影/谢阁兰 文/黄蓓
11565 公里项目 摄影并文/张北辰
平行编年史 摄影/朱利亚·帕拉托 文/乔安娜·L·克雷斯韦尔 翻译/陈秋实
物件,数十年和意识的转变 摄影并文/徐浩
第三次摆放 摄影/高岩 文/李泊岩
【聚 焦】
我们的太空
中国航天员的太空摄影作品
很多坐过飞机的人,都会通过舷窗鸟瞰大美山河。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也不例外,在完成既定任务之余,他们也会用镜头记录太空视角下的世界。
【现 场】
川流不息
从《苏州河 :陆元敏与年轻摄影师》谈起
文/姜纬
【本 土】
哈尼梯田记
摄影并文/罗涵
【论 谈】
何为 21 世纪的摄影?
文/丹尼尔 · 鲁宾斯坦 翻译/陈秋实
摄影作为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的基础性设施,担负着对信息、知识,生产利用的责任。如何理解摄影参与政治生活、经济消费、科学研究的方式与扮演的角色,也成为了当代摄影研究的重点。
【海 外】
第二自然
摄影/伊希克·卡娅、托马斯·格奥尔格·布朗克 文/卢禹凡
【影 廊】
人类伙伴
摄影并文/胡拥军
动物园
摄影并文/钟雨哲
【器材与技术】
冰雪激情,速度演绎
文/卢苇
分别发布于2020年1月和 2021年9月的佳能 EOS-1D X Mark Ⅲ和佳能 EOS R3,在2月份结束的北京冬奥会上大放异彩。它们在摄影师的手中,以出色的对焦和连拍性能定格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比赛瞬间。
当冬奥与微单相遇
文/边野
在今天微单相机技术不断迭代的背景下,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有很多摄影师放弃了单反相机转而投入了微单相机的怀抱,而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这个群体更是进一步扩大。当冬奥会与轻量化、智能化,以速度见长的微单相遇,那些纤毫毕现、摄人心魄的体育瞬间被更加高效地呈现给无数守候在每一块终端屏幕面前的观众,那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诠释了力量与速度交织的冰雪运动之美。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本期杂志
☟
《中国摄影》2022年4期封面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
精彩文章回顾
孙瑞祥:生活和摄影都远不止于秀场
镜在咫尺|“保持距离”后,我们如何观看?
争议|在苏富比拍出8万美元的中国老照片真伪存疑
后疫情时代,全画幅无反逆势崛起
视频导读丨2022年3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2022北京冬奥会:这些瞬间值得铭记
近乡情更怯丨致我们暂时回不去的故乡
冬奥来啦丨1980年中国冬奥首秀背后的故事
评选观察丨“侯奖”的铠甲与软肋
从“鸡毛换糖”到“全球圣诞市场”
魏德忠:摄影值得耐心地对待
看见八十年代,以一种设身处地的目光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