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从古战场到新能源阵地丨岁月流转中的晋北古堡人家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长城一直是中国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关注的热点题材,除了拍摄长城本身的雄奇、蜿蜒之外,还有一些摄影师将目光投向长城周边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生态。
来自江苏的摄影师张惠珍从2018年开始,通过查阅资料对晋北野长城有了初步的了解,当她前往山西阳高一带考察、拍摄的过程中,不断被那种雄伟、苍凉的景象所打动,当时就下决心将晋北古长城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的题材拍下去。后来,由于疫情,她很长时间都没有机会重返山西,但是野长城成为她心中的一种牵绊和呼唤。2021年5月,她再次踏上对晋北古长城的拍摄之旅,集中对朔州一带进行了为期5天的探访。除了用无人机航拍野长城雄伟的身姿,张惠珍更加关注长城周边村落的样貌、古堡人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场景,她想用镜头反映晋北野长城古堡人家的变化,记录长城边民的过往和今昔。
本文图文来自《中国摄影》杂志
“再看长城”专题网络公开征稿
军堡群之一的老牛湾堡,它曾见证了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最为激烈的战争往事。山西忻州,2021年5月5日 张惠珍
山西自古以来就处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与冲突的前沿,更是边关要塞,从战国到明清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历代在山西共修筑长城三千多公里。
古堡里的民房大都挨着长城边修建,长城宽厚的土墙顺理成章地成了每家每户的院墙或者后墙,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地、结婚、生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城内外,种地和放牧是当地古老的传统,尤其是畜牧业,更是古堡人家的主要生产方式,牧羊人在当地延续了几千年从未消失过。无论是骄阳似火,还是雪花漫天,牧羊人都一如既往地与他们的羊群行走在大地上,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一顶草帽,一件羊皮批毡,一条扬鞭或是拐棍,一个发帆布包裹,这是他们惯常的行头,黝黑的、泛红的、布满皱纹的面孔,是他们的群体面容,他们随羊群而游走。
古堡的周边,长城静默俯卧,连绵的群山,守护着善良的村民度过无数的艰辛。但是传统的种植养殖已很难养家糊口,古堡也正在经历着其他农村发生过的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社会变动,有的古堡里的村民已经搬迁至新的村落,有的古堡村内人烟稀落,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村里剩下老弱妇孺。
古堡里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西大同,2018年7月 张惠珍
有的古堡里的村民已经搬迁至新的村落,有的古堡村内人烟稀落。山西朔州,2021年5月4日 张惠珍
像杀虎口这样的历代兵家重地,现在依托古长城遗迹、古战场遗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山西朔州,2021年5月1日 张惠珍
杀虎口广场上演员们正在表演道情,“晋北道情”2020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山西朔州,2021年5月1日 张惠珍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本期杂志
☟
《中国摄影》2022年4期封面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
精彩文章回顾
孙瑞祥:生活和摄影都远不止于秀场
镜在咫尺|“保持距离”后,我们如何观看?
争议|在苏富比拍出8万美元的中国老照片真伪存疑
后疫情时代,全画幅无反逆势崛起
视频导读丨2022年3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2022北京冬奥会:这些瞬间值得铭记
近乡情更怯丨致我们暂时回不去的故乡
冬奥来啦丨1980年中国冬奥首秀背后的故事
评选观察丨“侯奖”的铠甲与软肋
从“鸡毛换糖”到“全球圣诞市场”
魏德忠:摄影值得耐心地对待
看见八十年代,以一种设身处地的目光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