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展26年,在那些刷屏图片的背后
1996年11月5日,这注定是一个载入中国航空史的日子,26年前的这一天,中国举办的第一次航展——首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航展) 在珠海开幕。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展厅现场,广东珠海,2022年 王江 摄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现场,运油20空中表演,广东珠海,2022年 陈肖 摄
20多年来除了珠海以外,北京、天津、长春、南昌等地都举办过航展,但是目前中国航展仍然是唯一一个由中央政府批准的大型国际性航展, 无疑也是中国最大型、最受关注的航展。两年一届的中国航展也经常被航空迷们称为“珠海航展”, 是珠海的一张“国家名片”,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14届,每一届都吸引了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参展商参加。在每届航展举办的六天时间里,有数十万的专业和普通观众前往参观。在最初的几届中国航展上,中国自主研制的航空器的参与程度有限,许多展品以模型进行展出,而近10多年来,中国空军、中国民用航空全面参与,各种最新型战斗机、军用运输机、军用直升机、空中加油机等机型陆续登场开幕式表演,中国航展已经成为 中国航空航天领域许多“高光时刻”的见证舞台。
如今的中国航展是以实物展示、贸易洽谈、 学术交流和飞行表演为综合体的国际性专业航空展,已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五大航展之一。 在诸多航空强国和航空企业眼中,中国航展已经成为进入中国乃至亚太市场的重要展示窗口,是世界航空业的“中国聚会”。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展会,航空航天博览会不仅要调动造价昂贵、高精尖科技富集的航空航天产品,同时还要进行军民之间以及国内外航空机构之间的协调。每一个航展的成功举办,其背后的主办机构强大、严谨、高效的统筹协调能力不可或缺,更与其举办城市的胸怀和格局紧密相关。航展是如何组织与 运作的? 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航展与珠海这座城市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恰逢第14届中国航展之际,珠海航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孙洁峰,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 240 多座机场,其中很多城市的机场也拥有举办航展的条件,那么在 26 年前,中国航展是如何落户在珠海的?珠海自 身在自然环境、硬件设施、政策支持等方面有哪些优势?
早在珠海经济特区建设之初的1983年,珠海市委、市政府就提出要修建 珠海机场。因珠海紧邻澳门的特殊地理位置原因,经过5年时间的论证、研讨、调研、选址后,终于在1988年,定于在金湾三灶岛建设机场,并于1992 年12 月28 日上午,在三灶岛上进行了一次炸药装填总量近1.2万吨,一次性爆落破碎和抛掷总方量达1080余万立方米的大爆破工程,这次爆破震惊全国,也被称为“亚洲第一炮”。就在这期间,珠海与加拿大的苏里市结为“友好城市”。
俯瞰首届中国航展,广东珠海,1996 年 11 月 周闽 摄
第一届中国航展,广东珠海,1996 年 高瀚 摄
第五届中国航展上的杨利伟,广东珠海,2004年 李伟坤 摄
要说到珠海市的自身优势,首先,在自然环境上,珠海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是唯一与港澳陆路相连的湾区城市,而且是珠三角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海滨城市,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其次,在硬件设施上,珠海作为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当时珠海的硬件设施建设是比较超前的,比如刚才提到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就建设了当时全国最大的机 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建成通车九洲大道双向六车道,以及1996年建设完成 近40万平方米的航展停机坪和4万平方米的展览馆,机场环形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等,这些都为当时能成功举办首届中国航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政策支持上,作为经济特区,珠海一直都有着开放包容、敢闯敢试的基因,从改革开放初期全国首创的“重奖科技人员”,到20世纪90年代“科技兴市战 略”,再到近年来的“珠海英才计划”,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设立,珠海坚 定明确了人才的战略性资源地位,在新起点谋划新蓝图,一系列爱才、识才、 用才、聚才的重要举措,激起了珠海经济特区人才工作蓬勃发展的活力,为珠海特区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另外,随着横琴深合区的挂牌,珠海迎来了“四区”叠加的发展黄金期,在商务方面的优惠政策也频频出台,吸引很多企业和年轻人来到珠海创业发展。
中国航展与珠海是相互成长、共生共荣的关系。自1996年举办首届以来,中国航展已在珠海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岁月,可以说给珠海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九届中国航展上俄罗斯飞行表演队的成员在售卖纪念品,广东珠海,2012年 高瀚 摄
中国航展上的地面装备展示,广东珠海,2021年 李理 摄
二是促进珠海会展业的发展。这几年珠海的 会展业,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硬件设施逐步完善、 招商势头良好,同时依托航展的龙头展会,坚持创 新推动,坚定不移从一展向多展迈进,珠海会展业 也正逐渐告别“航展一枝独秀”的历史,迎来“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目前,珠海会展业已初步形 成以中国航展为龙头,国际打印耗材展、国际游艇 展、无人机展、汽车主题展等为补充,“海、陆、 空”齐备的系列品牌会展,不断提升珠海在粤港澳 大湾会展经济圈的品牌实力和综合影响力。
三是拉动珠海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会展业 1:9的带动效应强劲,有效地带动商贸服务业发展,每届航展期间的交通运输、旅游景点、宾馆酒店、旅行社收益均比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对第三 产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大于一个黄金周。据中山大学 《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综合影响力评估》报告,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航展的直接经济效应为 19.22亿元,间接经济效应为31.71亿元,总的经济效应为50.93亿元。
歼-20在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广东珠海,2021年 李童
举办航展就像您说的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 的工程,需要相关各单位、工作组紧密协作才能高效、高质的完成,这里面我主要从三个层面来简述:
首先是组委会层面,这里面主要涉及到国家相关部委、各主办单位以及广东省委省政府,例如航展工作大纲的批复、各主办单位的参展展品以及协调国外军机的参演、军政贸易代表团的邀请等工作都需要从组委会的层面去协调解决。
二是航展执委会层面,这里主要涉及到珠海市各相关单位的工作,每届航展珠海市都会成立以市长亲自挂帅的航展执委会,并根据各单位的工作属性和职责,成立十几个工作组,包括交通保障组、飞行服务组、疫情防控组等。
中国航展上的观众们,广东珠海,2004年 李伟坤 摄
第九届中国航展上的观众们,广东珠海,2012年 李伟坤 摄
为摄影爱好者更方便、更安全的取景拍摄,本届航展我们专门在金湾区三灶镇金凤台上建设了摄影栈道。目前该摄影栈道已动工,总面积约4400平方米,可容纳2000多人,规划有摄影专区,建设有摄影平台和摄影台阶等, 另外还规划有休闲区、停车场等服务配套区,已在本届航展开展前完工。
中国航展现场金凤台上的《中国摄影》打卡点,装置引得很多现场摄影师前来打卡,广东珠海,2022年
作为主办方在这么多届航展上也看过了大量相关摄影作品,请问你对航空摄影师们的创作有哪些建议?
关于航展的摄影作品我看到最多是有关航空器本身的,例如当届航展上的明星机型或精彩的飞行表演等。我建议摄影师们是否也可以将目光放在航空器之外,多拍一些围绕航展相关故事类作品,争取挖掘出更多航展背后的或生动或感人的瞬间。
第十四届中国航展现场,歼-20在跑道上滑行,广东珠海,2022年 陈肖 摄
对于未来的发展,中国航展有怎样的规划?
针对中国航展未来的规划,我们一是着力提升航展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打造一支国际化、专业化、高水平的专业队伍; 全面提升各类国际展览要素的比重和档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展会运营和服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加强形象策划,提升国际推广的力度和水平。
二是延伸航展效应,打造永不落幕的航展。今年,珠海市将建设太空中心,本届航展闭幕后留下部分精品继续展出,同时还增加航空徽章展、中国航空航天摄影作品展、世界航展图片展等,传承航空航天文化、延续航展的精彩,并将面向广大青少年、中小学生,把珠海航展馆打造成为常年网红打卡点和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理 想;增强精准营销,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展前、展中和展 后服务,提高客户粘性; 借助VR、AR手段,打造航空航天产品和技术展示的 “云航展”,为目标客户的目标产品和技术提供常年展示场所,以展促贸,以展兴业; 加强对重点客户的重点项目和市场需求的跟踪,努力为客户创造价 值,为招商引资服务。
三是探索一展多地一会多站的新路子,加强与港澳地区合作,整合三地 的场馆、酒店、会展、人才、政策资源,采取一展多地、一会多站的方式,实 现资源共享,集约办展、互利共赢。
人头攒动的第十四届中国航展现场,广东珠海,2022年 陶冉 摄
四是创新航展招展和产业招商融合新路子,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加强与产业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加强对全球龙头企业、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踪和研究, 加大个性化营销和政策扶持力度,促使龙头企业扩大参展规模,提升参展质量和水平。
五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做精、做强、做专、做优航展的基础上, 培育细分领域的专业展,同时可以借助航展品牌和自身的经验、资源优势,输 出管理和服务,与其他城市的政府和企业合作,构建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格局,从而实现延伸航展效应,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减少市场竞争冲击的目的。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本期杂志
☟
《中国摄影》2022年11期封面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
精彩文章回顾
金石声:“业余”身份的专业眼光
《世纪敦煌》:一份视觉档案及历史想象
《庄学本:西行影纪》:凝视与对望
“山居”与身后图景|第三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观察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生活的丰富远超想象
托马斯·霍普克:作为艺术的摄影从来没有让我特别感兴趣
江融:摄影的归摄影丨第41届纽约摄影博览会观后
专访丨托马斯·迪曼德:模型、影像与“历史的结舌”
自由记录与人性关怀丨关于王兵的《铁西区》摄影
17年沉淀、29个深度访谈、400幅照片丨江融的《探索摄影之旅》
2022年度TIPA大奖揭晓
邀您云观展|再看长城
杨安迪:燃烧之躯
张兰坡:失乐园
塔可:洞天新录
何为21世纪的摄影?
上海漫游者:陆元敏与八位年轻摄影师
从神五到神十三,航天员们在太空拍到了什么?
孙瑞祥:生活和摄影都远不止于秀场
镜在咫尺|“保持距离”后,我们如何观看?
争议|在苏富比拍出8万美元的中国老照片真伪存疑
后疫情时代,全画幅无反逆势崛起
视频导读丨2022年3期《中国摄影》新刊速览
2022北京冬奥会:这些瞬间值得铭记
近乡情更怯丨致我们暂时回不去的故乡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