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伤寒论条辨浅释15——条辨38-41

行者 严 汉唐经方再传承 2023-07-07
三十八、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者,表未解也,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仲师的治病原则是病在表,不能使用攻下的药物。生活中,感冒的人吃坏肚子也能使表邪下陷,形成拉肚子、脉促、呼吸急促、汗出的结果,这时候用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葛根汤和葛芩连汤都是可以治疗下利的方剂,二者的区别在于葛根汤治疗因身体内水不能正常气化形成的水便比较多的下利,葛芩连汤是治疗表邪下陷引起的大便恶臭肛门有灼痛感的热利;葛芩连汤治疗的下利有汗出的症状,不是因为表邪下利引起的无汗的热利也可以用葛芩连汤治疗,而葛根汤治疗的下利则是一定伴有太阳表证的无汗的症状。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笔者医案
患者男,20岁,发烧、拉肚子。三天后体温正常,但持续下利。
方剂:葛根50克  黄连30克  黄芩30克  炙甘草20克
二剂而愈。
 

三十九、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头痛、发热、身疼、腰疼、恶风,无汗、骨节疼痛、气喘是麻黄汤的治证范围。这些症状也是太阳伤寒证的表现,实践中感受风寒的麻黄汤证还有脉浮紧的症状。有汗和无汗是太阳证选取方剂的最重要症状,有汗出的症状用桂枝汤类方剂治疗,无汗出的症状用麻黄汤类方剂治疗,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都属于麻黄汤类方剂。在中医理论里,汗为心之液,所以临床中在治疗心脏病和肾病的时候,汗出与否都是重要的辨证症状。麻黄汤又称返魂汤,病人在病危的时候心跳没有跳动的时候可以用麻黄汤去救逆,这时的脉基本是摸不到的,所以在此条辨中仲师没提及脉象。四逆汤和麻黄汤都是中医回阳救逆的方剂,二者的区别在以往的文章里有详细阐述,链接如下:缅怀倪海厦老师中药篇——四逆汤和麻黄汤回阳救逆之差异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需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笔者医案
患者男,30岁,发热、头痛、身体关节疼痛,无汗。
方剂:麻黄30克,桂枝30克,杏仁30克,炙甘草20g,
服用三分之一剂,汗出而愈。
 
四十、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1,太阳阳明合病,太阳证的时候,寒水在背后是的,如果渗入肠间,引起下利,处方就是葛根汤。
2,太阳阳明合病,水气侵入心下,就是胃部,在胃的外面的淋巴上,病人会呕逆,处方葛根加半夏汤。
3,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处方麻黄汤。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大肠被堵住,也会有气喘的症状。在此条中学习者应该注意的地方是引起气喘的原因,病因不同,选择的方剂不同。
 
四十一、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太阳病,一段时间过了以后,脉浮细而嗜卧者,浮代表病还有一点点,但脉已经细下来了。就是没有那么强了,一般病人病情刚恢复的时候,会想睡一下,所以外已解也。如果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胸满胁痛为少阳病主证之一,此为太阳转入少阳之候,故用少阳主方小柴胡汤治之。如果病人是浮脉,代表邪气还在表,有伤寒表证的时候用麻黄汤治疗。

伤寒论注释系列链接

注解伤寒论——前言!
伤寒论注解——总论
伤寒论条辨浅释——太阳之为病
伤寒论条辨浅释2——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
伤寒论条辨浅释3——条辨4-5
伤寒论条辨浅释4——条辨6-8
伤寒论条辨浅释5——条辨9-14
伤寒论条辨浅释6——条辨15-16
伤寒论浅释系列7——桂枝汤详解
伤寒论浅释系列8——桂枝汤医案
伤寒论浅释系列9——条辨17-20
伤寒论条辨浅释10——条辨21-23
伤寒论条辨浅释11——条辨24-25
伤寒论条辨浅释12——条辨26-28
伤寒论条辨浅释13——条辨29-31
伤寒论条辨浅释14——条辨32-34
伤寒论条辨浅释14——条辨35-37

温馨提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用药请遵医嘱。
下图为作者微信二维码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浅释大医精诚:大医应是融汇儒释道易医的有德之人

缅怀倪海厦老师中药篇——四逆汤和麻黄汤回阳救逆之差异

假若倪师海厦尚在人世间!
民间中医经方人士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危重症再谏言书
民间中医人士   经方抗疫   再谏言书
民间中医经方人士中医辨证施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方案


本文为原创,经作者本人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