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中死亡标本:三岛由纪夫唯一电影
ATG专题总复习:
文 | 海带岛
编│提子
关于《忧国》这部小说,三岛由纪夫曾经表达过这样的意思:“虽然是短篇,却承载着我的所有。”
甚至进一步建议他的读者:“如果过于繁忙,只想在三岛的小说中选一篇来读,想要体会三岛全部的优、劣榨取浓缩成的精华,那就请读《忧国》吧。”
三岛由纪夫是一位精力旺盛到有些可怕的作家,从16岁发表《鲜花盛开的森林》到45岁离世,他写出了160多部短篇,近40部长篇,其余包括戏剧、散文、评论在内的创作更是不计其数。但在这海量的作品名目中,他对《忧国》,无疑怀抱着显眼的偏心和溺爱。
这种溺爱甚至跨越了文字的界线,延伸到了他与电影的交往中。
《忧国》海报
三岛是影迷,这一点毋容置疑。
他会在旅行随笔中记录自己在国外影院看到的最新影片,称新婚之旅的好处之一是得以有闲情观赏很多好电影(散文集《阿波罗之杯》)。
撰写大量评论发表在《电影艺术》杂志中(1999年,三岛的长子平冈威一郎将父亲的电影评论编成厚达696页的《三岛由纪夫映画论集成》出版)。将自己显得不那么纯文学的小说积极电影化(《纯白之夜》《潮骚》等)。为电影主题曲填词并亲自演唱;甚至干脆直接参与演出(《风野郎》《黑蜥蜴》等)。
《三岛由纪夫映画论集成》书籍
在我们所讲述的关于战后艺术电影大本营——ATG的故事里,也有他的戏份。除了与“新宿文化”馆长的私交让他参与了ATG剧场“蝎座”的筹备,他和增村保造合作的《音乐》也在这里完成。
但最为重要的还是,三岛唯一的导演作品《忧国》,就是在ATG发行。
1
不祥的作品
《忧国》沾染着不祥。
原著小说完成于1961年,彼时他早已写出《金阁寺》(1956)这样决定性的名作,拥有了《假面自白》《潮骚》《仲夏之死》《镜子之家》等众多足够为自己加持成就的小说,还改编了一批能乐和歌舞伎剧本,拿了不少奖,以一种天才的姿态被奉上了战后文学的高塔。
《忧国》是三岛“二・二六事件三部作”的头篇,之后跟着《英灵之声》和剧本《十日菊》。
《忧国》 剧照
所谓“二・二六”,是指1936年2月26日,1483名受皇道派青年军官发起政变,暗杀政府官员,以求内阁出让权力、天皇回归实权的事件。但最终,天皇下达“戒严令”镇压政变方,参与者被逮捕,几个重要组织者自杀。简单粗暴地说,很像一个想“清君侧”,结果最终反倒被“君”放弃了的故事。但也因为“二・二六”,内阁受创,日本更为快速地滑向了军国主义,昭和天皇获得了更多的威望和权力。
要知道,在1960那个战后年代,文化圈大多先天亲近反美、反安保的新左翼立场。三岛却以饱蘸了古典主义光辉的笔调写起了“二・二六”这样的故事。
也是从1960年代开始,他开始积极地进行“身体改造”,更多地谈论行动相对于思想的重要性,申请参与自卫队的集训,发表“文化天皇论”等听起来相当“倒退”的观点,甚至吸收了一批青年学生组织起民间军队“盾会”。这种种积蓄着的荒唐、难解和热情,最终以1970年在市之谷自卫队基地的惨烈剖腹收场。
政府军包围叛军的形势图
《忧国》写的也是剖腹,它以三岛那优雅又克制的文体构建了一个高贵而惨烈的故事。
1965年,三岛将《忧国》改编成30分钟的短片,并亲自扮演主人公,在片中体味了一把“军人的殉道”。这进一步使它与作者本人在现实世界的死状相关联,那种犹如寓言的演练、虚构与现实之间无法被忽视的互文,足以让人感觉到观看命运悲剧时所能产生的快感。它被视为阴惨惨的种子,在三岛人生的最后十年终于一步步开成了不可逆的现实。
《忧国》剧照
三岛对《忧国》的改编绝不是儿戏,他对影片给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制作完成后的1966年1月,三岛将其送到图尔电影节参展,打算影片获大奖后回国公映,没想到只拿到第二名。回国后,首映式就变成了亲近友人间的特别放映,邀请了横尾忠则、涩泽龙彦、森茉莉,以及三岛大部分电影的制片人藤井浩明。
4月,《忧国》开始在ATG的艺术院线上映,取得了可观的票房,也收到了两极的评价。
《忧国》剧照
片中对“剖腹”这一场景执着的细致记录,让遗族在1970年三岛死后,要求发行方将拷贝全部销毁。因为从我知道三岛开始,这部片子就一直以劣质的分辨率随意流传在国内的视频网站上,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它是禁忌。
但事实上,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日本本土的观众都绝无机会接触到它。
《忧国》剧照
直到2005年,三岛的长子才在家中发现了被保存下来的一份拷贝,据说这是制片人藤井在三岛死后对瑶子夫人的再三请求。2006年,在新潮社的新版三岛由纪夫全集中,《忧国》的电影DVD及写真解说作为别卷发表。而我们后来看到的,就是受惠于这此公开发行。
但即便如此,在今天,放映《忧国》仍然是充满禁忌意味的行为,它成了三岛与电影之间最亲密的一次交媾留下的恶童。
有人将其视为1960年代重要的影像实验,四方田犬彦甚至认为它开启了ATG电影特有的艺术质地;而有人则认为这是滑稽的小丑戏,是让人尴尬的自我陶醉。
《忧国》剧照
2
神圣与色情
《忧国》究竟是个什么故事呢?其实它的结构,意外地非常单纯,就是在性和死的缝隙中追求殉道。
《忧国》剧照
故事的主人公武山中尉身处在“二・二六”那个下着大雪的夜晚,却被剥夺了参与雪下政变的资格。因为新婚不久,中尉被伙伴们善意地排除出参与叛乱的名单中,但他知道自己如果不与同伴一同赴死,就必须在第二天参与到剿灭行动中。他无法选择任何一方而背叛另一方,于是在与新婚妻子完成最后的完美性交后剖腹。而妻子也在克己地见证了整个过程后,跟随他自杀。
《忧国》剧照
在我看来,《忧国》的主题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面向是:三岛将自己对巴塔耶的阅读完全使用在了一个日本式的故事中,指认出日本式殉道中神圣性与情色性的双生结构;三岛记录了战后已经在人们的视野中缺席、却又绝对以暗流的姿态存在着的“右翼的青春”,而左右这两种态度的极端形态,在根源上是一体的。
《忧国》剧照
关于第一点,三岛本人也有直接的说明。
“《忧国》的结构是建立在巴塔耶那本把死亡和情色联系在一起的著作《色情史》之上的。爱与死的风景、色情与大义完全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人生中唯一的至福。日本人的色情中,往往伴随着死亡,那么在被政治和正义逼迫之时,在必须为了政治殉道的时候,色情又会以什么样的最高形态被呈现呢?我想探索的就是这个。”
在这一前提下,三岛对性爱场面的表达非常奇怪。
“他们的床笫之私严肃而又认真,到了十分可怕的程度,即使情急似火、如痴如狂,也绝不忘认真二字。
……
《忧国》剧照
这里几乎没有一般性爱场景中经常出现的狂热和失控,反倒是极端规整的。在电影中,三岛用缓慢的肢体语言加上大量身体局部的特写来表现这种观念,那些镜头传达的氛围是完全失真的,没有人会那样做爱,但正因其失真才绝对是神圣的,一旦性爱可能失控的部分被掠夺,它就变成了殉道的一部分。这和为了大义而死的逻辑相同,只有规整才能创造“神圣性”。
剖腹带来的是极端的痛苦,而性带来的是极端的欢愉,这两者都是中尉殉道之路上的必要步骤。与妻子的爱和最后的剖腹,如果以象征的视角来看待,就是对天皇的求欢和牺牲。
《忧国》剧照
在故事的开头,中尉被剥夺了“为天皇而死”的权力,但在最后却完成了比同伴更为完整的殉道。因为他完美地实践了神圣空间对个人空间的占有和碾压。
若松孝二在晚年的作品《11.25 三岛由纪夫与年轻人们》的开头,安排扮演三岛的ARATA手握《忧国》原稿。
若松孝二
若松一生都在拍摄左翼的青春,他甚至还让ARATA扮演过《通往浅间山庄之路》中的赤军头领。但在晚年,他突然拍摄了这样一部讲述“右翼组织”的电影。
电影的名字中有“年轻人们”一词,这才是关键。他并非要拍摄三岛,而是要拍摄围绕在三岛周围的年轻人们,当参与全共斗的年轻人们走上新宿街头进行街垒站的时候,这些三岛由纪夫的“盾会小兵仔”聚在会议室等待着出门镇压同龄人的时机。
《11.25 三岛由纪夫与年轻人们》海报
三岛也在《忧国》中,借历史上的事件,表达着同样的意思,而且表达得更为深入。
在东京大学罢课闹得最凶的时候,三岛来到安田讲堂和学生们做过一次辩论。在后来集结成的辩论实录中,三岛说过一句话“事实上,我觉得在战后的世界里,只有诸君是真实的,诸君代表着忠义。只要诸君能认同天皇的存在,我也将与诸君并肩作战。”
《11.25 三岛由纪夫与年轻人们》剧照
在三岛的逻辑里,二・二六事件中牺牲的军官和战后为了“正义”站上街道的学生拥有同样的伟大特性,那就是非功利的陶醉,将个人融化进集团里,为一种虚幻的道义而战。
人们写了太多左翼的青春,于是三岛就记录了右翼的青春,并且以一个历史上的结点来象征。
《11.25 三岛由纪夫与年轻人们》剧照
3
能乐的内核
说完了内容,说一说形式吧。这也是大部分影评人们在这部作品中看到的闪光之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忧国》的原著小说其实很“假”,它沉静的笔锋,带来一朵精致但抽象的花。每一笔极力去逼近真实的细致描写,都让这个故事更进一步地走向抽象。细节越多,它就越虚假,一个日常的事件恰恰无需如此费力地建构。这里有一种焦虑,焦虑如果不用最密实的笔来封印,现实就会从裂缝中侵入这个由他搭建起的梦幻之景。
文字可以洗去自己不想处理的内容,搭建封闭的世界,但影像怎么办呢?影像中太容易混入日常。三岛采取的方式是完全模仿能剧。
能剧舞台
作为日本的传统宫廷戏剧,能比歌舞伎还要高贵,三岛自己也改编过不少现代能乐的剧本。能的舞台有严格的规定,在几个部分中,三岛还原了“桥”和“本舞台”。在能剧舞台上,“桥”边要等距设置三棵松树,这一点三岛竟然也做到了。本舞台后部一般设置一道“松”的屏风,三岛换成了“至诚”的挂轴。
能剧舞台布局.
全片仅有的两位出场人物没有任何台词,通篇流淌着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第一幕序曲,叙事则由记录在卷纸上的文字承担,有人将其称为“无歌的歌剧”。这些章节性的表示,也是能剧最基本的形式。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瓦格纳歌剧
可以说,他试图让这部电影成为一个封闭的仪式。能剧舞台极简设置带来的抽象性、演员缓慢的肢体动作、循环往复的配乐、近乎溢出屏幕的大量特写镜头、黑白的冷冽配色——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排除杂质。
这很有趣,这个空间是绝对私密性的,中尉被排除在集体行动中,失去了进入“公共殉道场”的机会。这种个人的酩酊,借由能的抽象性舞台完全诗意化了,一跃从日常中解脱,达到了高度的浓缩。
四方田犬彦认为这种密室式的拍摄,成了日后ATG电影路线的重要手法。
《忧国》布景
电影对三岛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在表现自己电影论最明确的评论文《电影的肉体论》中,他写道“再没有比电影更合适充当诱饵的东西了。乍看电影是显得愚蠢的大众娱乐的代表,但在它里面却隐藏着蒙蔽资本家、大众以及官僚眼睛的暗喻……影像这种东西,无论导演多么运用知性的制约能力,计算外的猛烈攻击也会突然显露出来……于是das Ding an sich(康德所说的物自体)=暗喻这种奇妙的公式就成立了。以我的情况来说,这种物自体(暗喻)就是肠子。我在《忧国》中让青年军官露出的肠子就是我的诚实。”
在这部电影中,三岛试图用近乎不真实的直白,近乎不真实的神圣性冲击观者,获得认同。
《忧国》剧照
但就像他跳上自卫队的阳台发表奇怪的檄文所得到的结果一样——“我希望人们留下感动的眼泪,但他们却爆发出阵阵笑声。”
三岛的好友安部公房看完这部电影后说:“三岛在挑战一种近乎不可能的事,就是将自我本身转化为作品,更为难得的是他完成了这种让人艳羡的共感。”三岛将自我消溶于这部30分钟的电影中,又像在制作动物标本一样希图获得永恒。
所以我们的标题里,说这是三岛由纪夫唯一的电影,没错,只有这部才能称得上是他的电影。
这是三岛在密室里,为自己做出的死亡标本。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深焦戛纳报道
FINAL DAY
DAY 12:
DAY 11:
DAY 10:
DAY 9:
毕赣:长镜头并不是我的标签
黄觉:毕赣是“传教组织”的头头
地球最后夜晚的男人们
DAY8:
DAY 7:
DAY 6:
DAY 5:
DAY 4:
DAY 3:
DAY 2:
DAY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