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图说甲癌03】甲状腺癌的位置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Jeff1978 卸甲而行 2022-11-22

公众号介绍:

武汉大学医学院毕业生、五星级志愿者建立的甲状腺癌个人专题公众号;

免费阅读、免费咨询(休息时间)、公开版中英文指南免费下载(索取);

甲状腺癌专题知识拟作为作者第8本书,拟名《永久幸存(survive forever》电子版免费发布;

为提高文档质量,计划今后每5天左右发表一期。





前  言


在前面两期文章的基础上,本期我们就甲状腺癌结节的位置和淋巴节转移情况进行一个系统研究和精准研判。


文章链接:

(1)【图看甲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

(2)【图说甲癌02】甲状腺癌的淋巴道转移原理





研究意义


掌握甲状腺癌的位置和淋巴结转移规律之间的关系,对于甲状腺癌患者非常重要:


(1)术前可以用来判断或者预测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引导B超辅助检查;

(2)可以根据肿瘤位置和评估淋巴结转移方向,和医生研究手术方案;

(3)对于术后出现疑似淋巴结的,可以利用本期知识进行初步评价。


当然,理论文章仅供参考,具体仍要以实际医生检查及病理结论为准。



01

甲状腺的淋巴引流




甲状腺的淋巴引流非常广泛而且多向,向上可达上颈部,向下可至纵隔,左右两侧可达侧颈区及咽后区域,甚至可以达到颈部对侧淋巴结,也就是说,携带甲状腺癌细胞的淋巴液,能够流动并转移到上述问题,具体如下图所示。




甲状腺的淋巴引流情况   来源:DOI: 10.4236/ijohns.2018.74019



根据Hollinshead研究,甲状腺的淋巴分流分为4种不同的模式和7个淋巴区域:

(一)4种引流模式:①正中上引流;②正中下引流;③右侧/左侧引流;④后引流 。

(二)7个淋巴区域:①上颈深淋巴结;②下颈深淋巴结;③颏下淋巴结;④下颌下淋巴结;⑤喉前淋巴结;⑥气管旁淋巴结;⑦气管前淋巴结。


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在之前提到的5-3.4.2.5.-1的大方向前提下,具体转移规律是淋巴结转移多是先向下,继而向下颈部及纵隔;后期因气管前、气管旁淋巴管被肿瘤堵塞而向颈深上淋巴结转移。



02

甲状腺微小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




(一)当甲状腺癌位于甲状腺中上部位时,称之为上正中淋巴引流,分为两个层次:

(1)通过甲状腺峡部的上缘和外侧叶的上内侧缘的 3 到 6 条淋巴管,淋巴液及肿瘤细胞向上行进到喉部,最终到达下腹淋巴结。一些淋巴管可能会流入峡部上方的喉前淋巴结。

(2)通过从德尔菲淋巴结向下穿过甲状腺前部的淋巴通道到达颈部两侧的上颈静脉淋巴结或甲状腺下方的气管前淋巴结。


(二)当甲状腺癌位于甲状腺中下部位时,称之为正中下部淋巴引流,具体包括:

位于峡部的下部和外侧叶的下部内侧的淋巴管进行引流,这些淋巴管沿着甲状腺下静脉到达气管前和头臂淋巴结。


(三)甲状腺两侧的淋巴液引流模式源自每个甲状腺腺叶外侧缘的淋巴干,向上沿甲状腺上动脉和静脉上行,向下跟随甲状腺下动脉 。在这两组之间,淋巴通道横向、向前或向后到达颈动脉鞘,到达颈内静脉的淋巴结 。

在极少数情况下,这些淋巴管直接流入锁骨下静脉、颈静脉或胸导管,而不通过淋巴结循环。


(四)后引流模式通过淋巴管发生,淋巴管引流侧叶的下内侧表面,沿 RLN 的轨迹引流到淋巴结 。偶尔,来自甲状腺腺叶上部的后升淋巴干到达咽后淋巴结。


甲状腺淋巴结引流模式简化如下:淋巴引流至腺周淋巴结,沿 RLN 到达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然后到纵隔淋巴结。甲状腺癌的区域转移也可以在侧面发现,沿颈内静脉在颈部较高。这可以通过肿瘤侵入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导致正常淋巴流阻塞来解释。



03

甲状腺癌的位置和淋巴结转移关系




结合上述甲状腺癌的淋巴引流规律,结合具体的案例,复旦大学的张婷婷主任研究并发表了《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部位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doi:10.21037/gs.2019.10.02,阐明具体的转移特点为:


(A) 纵轴。上位肿瘤更容易转移到外侧区域;下颌和峡部肿瘤发生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


 图片来源:doi:10.21037/gs.2019.10.02


(B) 冠状轴。侧向肿瘤更容易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 CLNM)的风险较高



 

图片来源:doi:10.21037/gs.2019.10.02




(C) 纵向矢状面。下前部肿瘤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 CLNM) 的风险较高;



 图片来源:doi:10.21037/gs.2019.10.02



(D) 纵向冠状面。下中央和峡部肿瘤发生 CLNM 的风险较高;



 图片来源:doi:10.21037/gs.2019.10.02



(E) 矢状冠状面。对于峡部肿瘤,CLNM 和 LLNM 的风险都较高;



 图片来源:doi:10.21037/gs.2019.10.02



(F) 3D 空间。内侧下前、后外侧中、后外侧和峡部的肿瘤更容易向中央区域转移。



 图片来源:doi:10.21037/gs.2019.10.02







往期文章回顾



(01)考虑或者警惕甲状腺癌的情形链接);

(02)读懂甲状腺、甲状腺癌和转移淋巴结的B超报告链接1)(链接2)(链接3);

(03)穿刺是甲状腺癌术前确诊金标准链接);

(04)≤5mm无淋巴结转移和腺外侵犯的结节不建议穿刺链接1)(链接2);


(05)10-30%的穿刺标本不能确定结节性质链接);

(06)甲状腺微小癌推荐有条件观察而不是立即手术链接1)(链接2)(链接3);


(07)微小癌手术即治愈,100%治疗无思想负担也是自由、推荐的选择链接);

(08)半数以上的微小癌并不具备观察条件(链接);


(09)甲状腺癌患者年龄越小肿瘤进展越快,年轻患者首选手术链接);

(10)微小癌观察后转换手术不影响患者预后链接);

(11)>60岁的老年人发现微小癌,由于致死性高,要鉴别观察或者手术链接);所有>10mm、表现进展性的甲状腺癌均应立即手术链接);


(12)年轻时所患甲状腺癌>60岁进展,按进展性甲状腺癌对待立即手术链接);


(13)微小癌观整体安全,远转率≈0,终身随访远转<0.5%链接1)(链接2);

(14)除微小癌之外侵袭癌确诊后到手术拖延时间越长,患者生存率越低链接

(15)甲状腺癌观察期间肿瘤直径增加≥3mm或体积增大50%应转换手术链接);

(16)儿童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链接1)(链接2);



(17)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超声特点链接);

(18)儿童甲状腺癌的特点(链接);

(19)甲状腺癌肿瘤体积倍增时间<5年的也应转换手术治疗链接);

(20)并非所有≤1cm的微小癌都适合观察(链接);


(21)盲目观察将会导致10%的侵袭癌治疗延误链接);

(22)观察或者手术的选择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诊断技术的进步(链接);

(23)韩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观察和手术效果的对比研究链接);

(24)未分化、失分化甲状腺癌的特点(链接);


(25)分子诊断将纳入未来危险分层链接),是未来的方向链接3);

(26)甲状腺癌的基因预防性诊断链接);

(27)确诊前后要重视心理调适链接);

(28)伙伴治疗及微信群聊是一种解除抑郁状态的有效方式链接);



(29)患者应结合实际选择观察或手术,不可轻信任何人链接1)(链接2

(30)在误解、曲解和抵制中艰难生存的消融,是一种有效的辅助选择

(31)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链接),过度治疗链接);

(32)什么叫“中期甲状腺癌”(链接);“局部晚期甲状腺癌”(链接);



· END ·
------我是星标+在看的分割线------


设置好星标+点赞+在看」

就可以第一时间收到卸甲而行的消息啦!

 感谢您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