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满天星” (85)】龙年春节:徽州传统民俗里的黄山乡村年味

黄山日报
2024-09-08


今年春节前后,我市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成为黄山文旅大餐中的一道道“大菜”,烘托出黄山乡村浓浓的年味,引吸八方客流。


2月8日,歙县杞梓里镇杞梓里村举行“中国年 歙县味 就在徽州过大年——地戏闹新春,百灯共祈福”巡游活动,热闹的气氛、古老的民俗,营造出极富地方风情的年味。



地戏也叫五猖戏,距今已九百余年历史。相传,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带兵到徽州后,在此开山劈岭修建徽杭古道,杞梓里作为徽杭古道的驻兵点之一,将士们将当地民情、民俗与岳家拳结合,逐渐形成独具风情的地戏。



晚上6时许,村中广场已是锣鼓喧天、龙腾狮舞、人山人海。外地回家过年的“游子”纷纷涌来,他们紧跟巡游队伍,生怕错过了什么。


杞梓里镇镇长马骏介绍,杞梓里地戏和麻豆灯民俗活动已经断演近20年,今年重新挖掘整理推出,目的在于充分挖掘杞梓里传统文化内涵,推进当地非遗传承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杞梓里镇乡村振兴向心力、凝聚力。

2月16日,大年初七,休宁县鹤城乡樟源里村舞起板凳龙,欢庆龙年春节。这是该村时隔60年后再次舞起板凳龙。


当地村民介绍,上次村里舞板凳龙还是1964年的元宵节,今年全体村民集资终于又把这条板凳龙挥舞起来。



樟源里村是中国传统村落,有一千多年历史。随着乡村振兴的扎实推进,当地依托优质的山水资源,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村民对“丢失”的传统民俗有着深刻而美好的记忆,尤其是春节期间,在外打工的“游子”纷纷回来,恢复传统板凳龙的呼声很高。


板凳龙的再次起舞,让村庄的年味一下子浓了起来,大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一条龙聚拢起了村里人的精气,也提振了村民乡村振兴的信心。



这个春节,放眼黄山,各种民俗活动如一盘盘大菜端上黄山文旅的“餐桌”,加持着黄山“就在徽州过大年”的流量,增添了市民、村民和游客的“年味”。


2月10日,正月初一,月潭湖镇陈霞集镇的鼓乐声不绝于耳,一条金色长龙游走在陈霞集镇安置点的街头巷尾,时而翻滚,时而腾跃,动作矫健而流畅,村民们纷纷驻足围观,气氛热烈。


陈霞集镇住着数千移民,今年春节,他们自发组建舞龙队,用自己最热情的方式喜迎“龙年”,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康健。



2月12日,正月初三,歙县三阳镇三阳村举行非遗民俗“打秋千”表演,村民们舞龙迎新春,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和外地游客前来观赏。


2月13日,正月初四,在金字牌镇瓷情部落,新春“祁”妙会系列民俗活动热闹非凡。来自安徽合肥的数十名游客和当地居民欢聚一起,看大戏、猜灯谜、做龙灯、放花灯、赏烟花、唱民谣,在体验特色民俗中,共享喜庆祥和的龙年春节。“合肥到祁门高铁只需2个多小时,利用春节长假,带着孩子过来感受民俗,了解徽州文化,过个文化年。”合肥游客赵晶晶说。



2月14日,祁门闪里镇文堂村开展舞龙祠传统习俗活动。


2月14日,歙县北岸镇呈村降村展示呈村降蛤蜊舞非遗艺术。



2月18日,祁门县石舜村举行马山春祭活动,徽州目连戏等年俗活动同时登场,既有年味又有乡情,寄托了乡村的美好。

……

据文旅部门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前后,我市各地开展年俗展演、非遗体验等文旅活动300余场,成为我市“就在徽州过大年”的最亮底色。



在杭州创业的歙县籍青年叶锋说:“我们在外打拼几十年,家乡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还保留着童年时的乡村民俗记忆。希望家乡能把越来越多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捡拾起来,因为这是徽州乡土的根。”



祖籍休宁、定居上海的汪先生今年春节回老家过年,看到家乡“龙游横江”的精彩,甚为兴奋,他说:“我的父亲和爷爷经常跟我们讲徽州,讲徽州文化。这次回到徽州,有了新认识,黄山不只是黄山,还有徽州。”



徽学专家方利山认为,民俗文化起源于农耕时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积淀,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而作为我国三大地域文化——徽文化的发源地,黄山市应保护、传承和应用好散落在徽州大地的民俗文化精神,高度重视徽州优秀民俗文化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发挥民俗文化软实力作用。通过有效传承、合理开发、各方共同努力,让徽州民俗文化活起来、将徽州民俗文化用起来、让徽州民俗文化强起来,为黄山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支持,正是我们要努力达成的目标。


记者手记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


民俗文化是最具特色的乡村标志之一。如果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硬件”,那么文化振兴则是“软件”。乡村振兴的内涵既包括物质的富裕,也包括精神的富足。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不能成为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因此下大功夫挖掘、传承和发展乡土优秀民俗文化,树立高度乡村文化自信,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题字:姬臣



策划:向日葵融媒工作室

字:程向阳

图视:程向阳 樊成柱

制作: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值班编辑:胡晓苗 责任编辑:程向阳
终审:黎小强
推荐阅读
【乡村振兴“满天星” (51)】“豆腐村”南溪南村产业调查报告【乡村振兴“满天星” (52)】山里研工社:一位“清华”毕业生的黄山乡村梦想【乡村振兴“满天星” (53)】黄山百名镇(乡)村书记浙江探学的意义【乡村振兴“满天星” (54)】芦荔村:探索山区种粮新路径!【乡村振兴“满天星” (55)】村集体“腰杆”硬起来 村民“腰包”鼓起来【乡村振兴“满天星” (56)】“种”出乡村振兴好“丰景”【乡村振兴“满天星” (57)】山岔: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58)】长罗村:融合创新展画卷【乡村振兴“满天星” (59)】为何是黄山?
【乡村振兴“满天星” (60)】歙县荷花形村:蹚出“荷”美乡村新路【乡村振兴“满天星” (61)】歙县石潭村:以花兴业 赋能乡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62)】黄山“新农人”: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满天星” (63)】千帆竞发月潭湖【乡村振兴“满天星” (64)】篁村“知己”有何人?【乡村振兴“满天星” (65)】红色金竹 甜蜜事业【乡村振兴“满天星” (66)】兰湖:深山幽兰待识香
【乡村振兴“满天星” (67)】晒秋,给黄山带来什么?【乡村振兴“满天星” (68)】从“儒村实践”看和美乡村如何成为精品示范【乡村振兴“满天星” (69)】东山再起时 不作等闲看【乡村振兴“满天星” (71)】灵动罗田向我们走来【乡村振兴“满天星” (72)】秀湖:太平湖畔“一抹红”
【乡村振兴“满天星” (73)】古村月潭越来越好
【乡村振兴“满天星” (74)】金融“活水” 滋润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7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黄山乡村振兴生力军【乡村振兴“满天星” (76)】在水一方 “青村”轮渡
【乡村振兴“满天星” (77)】凤霞村短视频走红的背后【乡村振兴“满天星” (78)】岩脚:向未来【乡村振兴“满天星”   (79)】摄影改变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80)】问政古村:现代乡村的歙县图景
【乡村振兴“满天星” (81)】石岗村:“星火燎原”照耀乡村振兴路【乡村振兴“满天星” (84)】歙县北岸:无限枝头好颜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