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满天星” (69)】东山再起时 不作等闲看
前言
诗情意画的乡村口号,出自徽州区潜口镇东山村。
告别“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夏,迎来“藕根肥硕淖中藏”的秋季。近一个多月来,东山村110亩莲藕基地全面采挖。今年风调雨顺,莲藕丰产,处处呈现一幅藕花深处地生金的景象,亩产在1000公斤左右,整个基地的莲藕总产量预计可达10万公斤,产值五六十万元,成为当地发展农、旅经济的一个特色和亮点。
夏天赏荷,秋天采藕。近年来,东山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打造“田园徽州、多彩东山”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党建+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以莲藕、中草药、小香薯、猕猴桃、泉水米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逐渐形成“花开半夏•藕遇东山”的休闲农业品牌。
01
东山村田地平沃,农业耕地面积3749亩、林地4245亩。但因产业单一,村民过于依赖家门口的务工经济,农业并没有形成太多自己的特色,前些年竟然在省级贫困村之列,直到2016年底才整村脱贫。
乡村振兴视域下,东山村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年来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建立“5+N”特色产业体系,先后培育莲藕、经果林+菊花、泉水米、中草药、猕猴桃、小香薯等产业基地1650余亩,逐步走出一条“党建+特色产业”的发展之路。
02
乡村振兴
东山村龙海口地处村庄外水口,常年受困于内涝,粮食亩产效益很低,土地抛荒严重。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通过综合评估,认为该地段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适合种植莲藕。于是积极谋划实施莲藕基地产业发展项目,流转闲置土地30亩,项目建成当年便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之后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加之销售市场前景广阔,继续投入150万元项目资金将莲藕基地扩建至110亩,并与田园徽州精致农业公司开展“订单农业”合作,将东山莲藕卖进黄山市城区21家超市,销售额达60万元,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
与此同时,结合村级优势资源,在产业结构上适度调优,实施东山村经果林改造项目,以东山村大坞片区为核心,流转退耕还林土地400亩种植薄壳山核桃,目前该项目已建设完工,山核桃成熟挂果后,预计每亩收益可达5000元、总收入200万元。
尝到甜头的东山村还通过“村集体+合作社+企业”的运营模式,与安徽花智造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在林地内套种金丝皇菊、黄山贡菊、玫瑰等花卉,打造林业生态微景观,发展林下经济。
03
党建引领,产业先行。
东山村在产业发展中,积极探索推行“党员大户+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能人+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四种模式。目前,全村共培育了7家家庭农场、2家农业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了110亩莲藕基地、400亩经果林+菊花基地、13亩中草药基地、300亩小香薯基地、120亩猕猴桃基地等等,形成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土地流转、农户参与管理和劳务用工等形式,带动农户增收200余万元,受益群众400户1000余人,其中脱贫户38户94人。
2022年,东山村集体经营收入125.3万元,人均收入2.4万元,先后被评为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和区级产业发展示范村,成功入列省“115”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创建名单。
04
作为食材的莲藕已然是东山村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文化的莲藕需要融合推动。
以农业为主题,东山村还通过举办莲藕采挖节、农民丰收节及赏花、咏荷、摄影、童趣等旅游活动,吸引人流入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二三产业,推动乡村休闲旅游走向深入。
东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毕赛男认为,东山村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初步塑造出“花开半夏•藕遇东山”休闲农业品牌,但产业带动性还不够强,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大,莲藕种植一产向后延伸还不够充分,产业链条还不长。
东山如何“再起”?
东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潘必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呈灵潜旅游黄金线路”及潜口养生度假区建设,不断完善微景区打造,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开发藕粉、莲子、荷叶茶等文创产品,丰富农旅融合发展业态,做足农业体验文章,实现经济、生态、旅游观光多重效益。通过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延伸农业链条,拓宽村民的就业和增收渠道,真正实现农文旅融合。
题字:姬臣
策划:向日葵融媒工作室
文字:程向阳
图视:郭懂 向日葵
制作:程瀚星
图文征集: 1172522531@qq.com
联系方式: 18055959822(微信同步)
联 系 我 们
推荐阅读【打造全国最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④】璜尖:笋箬飘香出大山
【打造全国最美乡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⑤】凤霞村:凤栖梧桐起彩霞
【乡村振兴“满天星”⑥】沟村:乡愁似海乃知还
【乡村振兴“满天星” ⑦】和平:一个有爱的地方
【乡村振兴“满天星”⑧】流口村:探索走出“两山”转化路径
【乡村振兴“满天星”⑨】绍濂村:“探花故里”打出“三张牌”
【乡村振兴“满天星” (10)】芦荔:祁门大米第一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⑪】竹铺:惊艳转身
【乡村振兴“满天星” (12)】汤家庄:改变,从“唤醒”闲置房开始
【乡村振兴“满天星” (13)】中村:“乘”着高铁向未来
【乡村振兴“满天星” (14)】岭南:山色真开紫翠屏
【乡村振兴“满天星” (15)】乡村振兴:黄山VS上海之长短板
【乡村振兴“满天星” (16)】新溪口 :“两山论”的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满天星” (17)】溪口:休西大镇,风正帆悬
【乡村振兴“满天星” (18)】逐梦星空!7位第一书记打擂比武
【乡村振兴“满天星” (19)】从筑秋韵
【乡村振兴“满天星” (20)】瑯𤩐:打造中国状元文化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21)】青峰:竹岭深处有人家
【乡村振兴“满天星” (22)】金利:乡村谱写青春之歌
【乡村振兴“满天星” (23)】汪连俊:把青春献给我热爱的家乡
【乡村振兴“满天星” (24)】汪乐:因为一个人 爱上一个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25)】方蕾:“准导演”回乡当“村官”
【乡村振兴“满天星” (26)】林干:干!是最好的“方法论”
【乡村振兴“满天星” (27)】翟璐:乡村振兴 一路有我
【乡村振兴“满天星” (28)】方嘉:饮水思源报家乡
【乡村振兴“满天星” (29)】乡村产业,星火燎原【乡村振兴“满天星” (30)】黄山“后浪”一朵朵【乡村振兴“满天星” (31)】高塘:千年古村焕新彩【乡村振兴“满天星” (32)】芳口村:大学城边 “芳华”时代【乡村振兴“满天星” (33)】黄山田野上的农业科技播种者【乡村振兴“满天星” (34)】汪满田鱼灯:照亮山村未来
【乡村振兴“满天星” (35)】黄山农业:红芳满眼竞风流【乡村振兴“满天星” (36)】“第一书记”读“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满天星” (37)】黄山:不负春光,全力护好“米袋子”【乡村振兴“满天星” (38)】大茂之美,美在兹!
【乡村振兴“满天星” (39)】西溪南:目及之处皆风景
【乡村振兴“满天星” (40)】甘棠:一个城关村的华丽“蝶变”【乡村振兴“满天星” (41)】王国贤:与上朱村双向奔赴【乡村振兴“满天星” (42)】孙中正:乐在阜田种大田
【乡村振兴“满天星” (43)】金顺芳:以青春之名 书写活力潭口【乡村振兴“满天星” (44)】周民旺:“土书记”的乡村坚守【乡村振兴“满天星” (45)】陈罕晨:扎根乡村 俯身为民【乡村振兴“满天星” (46)】金竹:大山里的红色村【乡村振兴“满天星” (47)】黄山乡村两级书记丽水学什么?
【乡村振兴“满天星” (48)】严池:洞见新机【乡村振兴“满天星” (49)】红色杜家村:如何破茧蝶变?【乡村振兴“满天星” (50)】渭桥:未来可期【乡村振兴“满天星” (51)】“豆腐村”南溪南村产业调查报告【乡村振兴“满天星” (52)】山里研工社:一位“清华”毕业生的黄山乡村梦想【乡村振兴“满天星” (53)】黄山百名镇(乡)村书记浙江探学的意义【乡村振兴“满天星” (54)】芦荔村:探索山区种粮新路径!【乡村振兴“满天星” (55)】村集体“腰杆”硬起来 村民“腰包”鼓起来【乡村振兴“满天星” (56)】“种”出乡村振兴好“丰景”【乡村振兴“满天星” (57)】山岔: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58)】长罗村:融合创新展画卷【乡村振兴“满天星” (59)】为何是黄山?
【乡村振兴“满天星” (60)】歙县荷花形村:蹚出“荷”美乡村新路【乡村振兴“满天星” (61)】歙县石潭村:以花兴业 赋能乡村
【乡村振兴“满天星” (62)】黄山“新农人”: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满天星” (63)】千帆竞发月潭湖【乡村振兴“满天星” (64)】篁村“知己”有何人?【乡村振兴“满天星” (65)】红色金竹 甜蜜事业【乡村振兴“满天星” (66)】兰湖:深山幽兰待识香
【乡村振兴“满天星” (67)】晒秋,给黄山带来什么?【乡村振兴“满天星” (68)】从“儒村实践”看和美乡村如何成为精品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