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90秒】为什么“人不能在外面看着天慢慢变黑”?
孙教授 陪你学《周易》第 141天
甲 90后新锐作家陈春成有篇小说叫《竹峰寺》,其中提到福建省屏南县乡村有个习俗,“说是人不能在外面看着天慢慢变黑,否则小孩不会念书,大人没心思干活。”还特别指出,这忌讳只是“由黄昏转入黑夜的那一小会”,而“天黑透了却不忌讳,小孩一样玩耍,大人出来乘凉”。
乙 这究竟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而产生的禁忌呢?作者通过小说主人公“我”分析说:“我想象在黄昏和黑夜的边界,有一条极窄的缝隙,另一个世界的阴风从那里刮过来。”“有一种消沉的力量,一种广大的消沉,在黄昏时来。在那个时刻,事物的意义在飘散。”“这种体验,经过多次,你就会无可挽回地成为一个古怪的人。对什么都心不在焉,游离于现实之外。”这样“心野掉了”之后,“就没心思念书,就没心思干活”,“就很难再回到真实的人间,捡起上进心,努力去做一个世俗的成功者了。”(陈春成《夜晚的潜水艇》,上海三联书店2020年9月版)
丙 作者的这段分析,其实很符合《周易》的阴阳理论。实际上作者在这里不仅提到了“阴风”,还提到了“也许那时辰阴阳未定”等等。你看,一天的黄昏时分,不正是昼夜交替、阴阳交接的时刻吗?如果说阳代表了昼和生,阴代表了夜和死的话,那么老百姓喜欢早晨看“日出”,而害怕黄昏“看着天慢慢变黑”,也就可以理解了。当然,人们肯定又是知道“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系辞传》)的,也就是昼夜交替的道理的,所以当夜晚真的到来的时候,人们反而不害怕了!
丁 《周易·系辞传》说:“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智)。”又说:“阴阳不测之谓神。”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懂得了昼夜之道或者阴阳之道,那他就是智者甚至“神人”了。那些过度沉溺于“黄昏和黑夜的边界”的“古怪的人”,应该是对“昼夜之道”还没有悟透吧?
推荐链接:
【周易90秒】纪念朱子诞辰890周年:《周易》的“本义”是什么?
【周易90秒】清末状元张謇,为什么给自己创办的第一家企业命名为“大生纱厂”?
孫福萬: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部副部长
《论语易解》作者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