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妇人》:机会主义的创作不是永远一帆风顺的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格蕾塔·葛韦格(Greta Gerwig)早年因出演过不少美国独立电影导演的作品,而成为呢喃核(Mumblecore)运动的核心成员。这个独立电影浪潮的风格往往是超低预算制片(常常由手持的数码摄影机完成)、关注20岁左右年轻人的情感生活、即兴创作的剧本,以及由非专业演员出演。她此前与导演男友合作的几部诸如《弗兰西斯·哈》、《格林伯格》均是如此。但自从她2017年摇身一变成为导演,执导处女作《鸟小姐》之后,她便开始远离这个捧红她的独立电影圈。《鸟小姐》当年风靡颁奖季的优势莫过于其女性视角和幽默对白,除此之外跟好莱坞常规的青春题材没太大分别,更与呢喃核运动的核心宗旨有着天壤之别。


去年葛韦格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小妇人》不仅无法看到呢喃核运动对她的影响,而且她本人似乎更乐于向好莱坞靠拢。这部预算不菲的时代剧,选用一大票青春靓丽的明星来打造一部名著改编作品,再度向奥斯卡发起挑战,最后以六项提名、一项奥斯卡奖的佳绩告终。数之不尽的青年新导演都以奥斯卡奖项为其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这个似乎无可厚非。但对于更多独立电影导演/演员出身的创作者来说,这项殊荣究竟是意味着什么,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我没看过之前两部旧版《小妇人》,但就这个新版来看,格蕾塔·葛韦格可谓创意大胆,用主人公回忆和当下两条线索同时并进,大胆打破原著直线叙事的沉闷感,时空不断跳跃的场景置换令人物前后变化提供了有趣的观察视角。其次,影片跟索菲亚·科波拉争议空前的《绝代艳后》有着类似的人物塑造手法,一群当代的演员穿着19世纪的古装,彼此却用现代人的思维,说着现代感十足的台词对白。这种不拘一格的手法为经典原著小说改编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新颖角度。


然而,葛韦格这个新版的《小妇人》有过度改编的嫌疑,从她在女主角Jo身上强加不少私货可见一斑。女性不以婚姻而体现其价值,更不以拒绝爱情来证明其独立自主的地位,这个主题的现代化表达在此相当明确,而在改编上的这一举动则存在着吊诡的意味。一方面导演似乎在曲线对抗好莱坞,她并不想循规蹈矩地改编拍摄一部陈旧的“经典老片”,另一方面,这明显是为了吸引当下的年轻观众,以及与贴近潮流的女性平权话题有关。创作者摆脱不了原著核心的思想,时而保守时而开放的价值取向,令影片展现出一种无比造作的姿态。只能说机会主义的创作不是永远一帆风顺的。




观点与访谈



神秘而遥远国度的影像:危地马拉导演杰罗·布斯塔曼特作品:《哭泣的女人》《震荡》《火山下的人生》

智利导演帕布罗·拉拉因“独裁者三部曲”:《杀手夜狂热》 《后事》《智利说不》

捷克青春梦幻物语——奥尔默·欧默祖作品

大卫·林奇御用女演员无条件支持的美国独立电影导演——阿利斯泰尔·班克斯·格里芬
沃纳·赫尔佐格:我对垃圾电视着迷。

类型撕裂与和谐感并存:低成本恐怖片里异军突起的独立导演二人组
从“混剪拼贴”到作者化叙事:三部拾得影像作品赏析
醉心于碎片拼贴美学的匈牙利导演——乔治·巴勒菲
“他给我机会去做一些在其他电影中无法尝试的事情”:威廉·达福谈费拉拉





经典回顾


《闪灵》40周年:我们能真正理解这部恐怖经典吗?
《惊魂记》上映60周年:这部六〇年代的作品如何成为影史经典?
《全面回忆》30周年:回顾保罗·范霍文最好的时光

《剃刀边缘》40周年:布莱恩·德·帕尔玛备受争议的惊悚悬疑片




亚洲导演的非母语作品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如沐爱河》 《合法副本》

侯孝贤《咖啡时光 》《红气球之旅》

蔡明亮《你那边几点》《脸》

河濑直美 《七夜待》《圣草之爱》

是枝裕和 《真相》

黑泽清 《暗房秘密》

杜琪峰:《复仇》

王家卫:《蓝莓之夜》

娄烨《花》

朴赞郁:《斯托克》

奉俊昊:《雪国列车》

阿斯哈·法哈蒂《人尽皆知》 《过往》

洪常秀:《在异国》《自由之丘》 《克莱尔的相机》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