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条》:最令人失望的一部诺兰作品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这部被寄予厚望而一再延期上映的《信条》终于在本周末上映,冥冥中呼应着十年前《盗梦空间》在国内的首映日期,也是安排在九月的第一个周末。不过,这部《信条》显然无法像十年前那部经典一样在口碑和票房上令人满意。这部新作彻底暴露出诺兰无法掌控叙事形式和情感内核之间的平衡感,结果自然是掀起两极分化的争议:一边是对物理逻辑等高深概念兴致盎然的影迷,另一边则是对故事愈感乏味而昏昏入睡的普通观众。


诺兰上一部《敦刻尔克》我颇为欣赏,他用悬疑片的手法拍摄战争题材,算得上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类型实验。而这次他继续玩类型实验,套用007谍战类型做外壳,不断填充高深的物理概念,令一个似曾相识的时空逆转故事呈现出原创十足的魅力。所有的配方跟《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如出一辙,影像化的诠释(人物在逆时空里反向运动)与简单化的灌输(这回明显地偷懒,有仓促硬塞给观众的嫌疑)都凸显出他对这个原创概念成竹在胸,只可惜这次不太灵光了。


紧促的节奏比《盗梦空间》过之而不及,而声音效果也延续了《敦刻尔克》的手法,用饱满和聒噪的电子配乐烘托氛围。然而,这些都无法掩盖住情节中此起彼伏的逻辑漏洞,而人物情感内核在炫目的物理理论里几乎荡然无存。再多迷惑的情节设定都无法落实到角色的行为动机之上,只剩下堆砌出来的类型元素和任性而为的动作爆炸场面。即便这不是诺兰最差的一部作品,恐怕也是最令人失望的一部了。




观点与访谈



神秘而遥远国度的影像:危地马拉导演杰罗·布斯塔曼特作品:《哭泣的女人》《震荡》《火山下的人生》

智利导演帕布罗·拉拉因“独裁者三部曲”:《杀手夜狂热》 《后事》《智利说不》

捷克青春梦幻物语——奥尔默·欧默祖作品

大卫·林奇御用女演员无条件支持的美国独立电影导演——阿利斯泰尔·班克斯·格里芬
沃纳·赫尔佐格:我对垃圾电视着迷。

类型撕裂与和谐感并存:低成本恐怖片里异军突起的独立导演二人组
从“混剪拼贴”到作者化叙事:三部拾得影像作品赏析
醉心于碎片拼贴美学的匈牙利导演——乔治·巴勒菲
“他给我机会去做一些在其他电影中无法尝试的事情”:威廉·达福谈费拉拉





经典回顾


《闪灵》40周年:我们能真正理解这部恐怖经典吗?
《惊魂记》上映60周年:这部六〇年代的作品如何成为影史经典?
《全面回忆》30周年:回顾保罗·范霍文最好的时光

《剃刀边缘》40周年:布莱恩·德·帕尔玛备受争议的惊悚悬疑片




亚洲导演的非母语作品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如沐爱河》 《合法副本》

侯孝贤《咖啡时光 》《红气球之旅》

蔡明亮《你那边几点》《脸》

河濑直美 《七夜待》《圣草之爱》

是枝裕和 《真相》

黑泽清 《暗房秘密》

杜琪峰:《复仇》

王家卫:《蓝莓之夜》

娄烨《花》

朴赞郁:《斯托克》

奉俊昊:《雪国列车》

阿斯哈·法哈蒂《人尽皆知》 《过往》

洪常秀:《在异国》《自由之丘》 《克莱尔的相机》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