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县城七种猫,它们会打起来吗?

2018-01-11 大猫 猫盟CFCA


猫盟2015年春天初次造访新龙,同年冬天第二次前往,并装下了那台终于拍到雪豹的相机,于是当地猫科动物种类记录达到6种。好故事没有完结,2017年,猫盟在那里发现了第7种猫,今天我们从找到雪豹开始,讲讲这同域共存的7种猫的故事。


文章首发于中国国家地理11月刊,有删减

编辑 | 陈老湿 巧巧



终于找到的雪豹


我们寻找着能够拍摄好看高山景观的地方,路边忽然出现了两个蒙着脸只露出眼睛的藏族姑娘,她们向我们招手,示意要搭车。

 

上车后她们用生涩的汉语说她们要去山那边的牧场,能不能送她们过垭口。山那边就到了理塘县的地界,这让我们知道原来垭口就在上面不远处了。

 

开了几公里后我们到达了塔布垭口,目送她们离开,收回目光后才发现,就在我们左侧的山坡上几百米外,有超过100只的岩羊正在落日余晖中休憩!周围石山林立,灰白色陡峭的岩石山峰下面是辽阔的草场,虽然时值寒冬,阴坡上覆盖着积雪,但阳坡仍有黄色的枯草布满山坡。

 

岩羊在这里的画风就是这样的,这群算来的少了


我们立刻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彼此的想法完全一样:这地方太TMD适合雪豹了,不装几个相机简直天理难容。

 

虽然没有任何痕迹信息,山下的村民也说从来没有见过雪豹,但我们依然相信对生境的判断,以及对野生动物的直觉。我们只有两台红外相机了,于是在垭口两侧的山脊上各安装了一台。

 

三个月后的一个傍晚,我们正在太行山里完成一天的野外作业返回驻地,向阳(新龙县环林局资源科科长)给我打了个电话,他兴奋地说:“拍到雪豹了。”我立刻问他:“不会认错?是在哪里?”他说:“不会错,特别好看!就在塔布垭口。”

 

视频文件传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点击观看,一只雌雪豹带着两只幼崽轻快地经过相机前,一只小雪豹坐了下来,望着远处被积雪覆盖的群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329i30chh&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一次在甘孜拍到雪豹,雪豹娃娃随母亲沿山而下,最后一屁股坐了下来。

装机人:张铭、洛布降泽


我们终于在新龙拍到雪豹了,同时还有我们期待的兔狲。至此新龙县已知的猫科动物达到了6种之多。

 


第七种猫

 

在新龙拍摄到雪豹、兔狲、猞猁、金钱豹、金猫、豹猫,这种情况让所有人都很感兴趣,它们如何生活于此?它们如何同域共存?2016年秋季,四川省林业部门启动了为期一年的新龙县猫科动物调查项目,而我们也借着山水保护中心自然观察项目的支持参与到这一伟大的调查项目中来。

 

在高原工作是极其痛苦的享受,从左到右依次是黄天乐、周丽、大猫。巧巧 摄


除了向阳、洛布和周丽外,还有一个新龙县林业局的帅小伙雍钟加入到我们的调查队伍。这一次,我们安装了150台红外相机。

 

红外相机中的大猫


我们根据海拔梯度的递进和生境的差异,设计了7个调查区域,海拔跨度从3300米一直到4800米,跑了大约3000平方公里的地域范围。我们来到新龙县友谊乡的矮山丘陵地带去寻找猞猁的踪迹,还在扎嘎神山养老院里请一个有威望的喇嘛在红外相机上写上藏文的:不要动,谢谢!然后把这些得到保佑的相机再次装上了山。

 

我们的工作在多方的配合下展开。天乐 摄


除新龙之外,我还一直惦记着周华明局长的建议,我们来到石渠县洛须镇,在当地最牛护林员四郎仁青和另两个护林员兄弟平措和松吉的帮助下,在这里找到一个不错的区域并安装了一批红外相机。我们希望在甘孜州两个距离较远的县域内同步监测猫科动物,对它们建立起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行走高原,你会发现自己无比渺小。天乐 摄


半年后,监测数据陆续回收,除了又丢了几十台相机让人伤心欲绝外,我们获得了让人开心的监测收获:在新龙和石渠,相机先后拍摄到荒漠猫——这是甘孜州首次记录到荒漠猫,也使得甘孜的猫科种类达到了7种!我相信国内不会再有什么地方会有更多种类的野猫了,即便是地球上其他地方,我想也很难超过这个纪录!

 

甘孜,集齐7种猫的神奇地方



猫科动物天堂:7种猫活得怎样?

 

7种猫分布的区域和各自活动的海拔高度。

地貌图BY猫小昭,猫科动物BY李家的小白


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终于大致摸清了这些猫科动物在甘孜地区的分布现状:在新龙,豹和豹猫这两种森林里的猫获得了最高的拍摄率,尤其是豹,其拍摄次数几乎是其他6种猫加起来的总和!这充分展示出其在新龙森林里的霸王地位。

 

豹统治着森林。


雪豹的拍摄率并不高。


有趣的是在新龙扎嘎神山,虽然这次我们的相机没有丢,却也没有拍到雪豹。在成群的岩羊中出现的,竟是豹和猞猁,看上去豹在这里已经取代了雪豹的地位。


而在森林相对较少、海拔总体更高的石渠,情况就有所不同:雪豹比豹的拍摄率更高,虽然豹也出现在岩羊漫步的草坡上,但很显然在这里,大猫的王者荣耀还是属于雪豹。

 

石渠的雪山属于雪豹。


金猫这种典型的南方森林物种在强敌环伺的新龙似乎生存不易,它无法与豹争夺资源,同时还受到狼、猞猁等多种类似生态位物种的竞争,生存环境可谓恶劣。新龙看上去已经接近其分布的边界,继续向西,在缺乏森林的石渠我们并没有拍到金猫。

 

彪悍如金猫在新龙也只求得一席生存之地。


猞猁显得非常神秘,我们很少有相机能反复拍到猞猁,但它又出现在所有的环境类型里:在森林里,猞猁与豹、荒漠猫出现在同一地点;在石山上,猞猁和雪豹在同一个区域活动。而在既没有雪豹也没有豹的高原丘陵灌丛地带,依然有猞猁在活动,牧民说它们常会捕杀初生的小牛。这个体型逊于豹和雪豹的略显羞涩的中型猫似乎在用强大的适应能力周旋于两个强敌亲戚之间。

 

猞猁神出鬼没。


豹猫简直到处都有。我很诧异地发现,即便是在远离森林的高原丘陵地带,依然有豹猫在活动。


大概是狠角色太多了,那边的红外相机从来没有记录到白天活动的豹猫。


同样让人不解的还有荒漠猫:这种荒漠草原属性十足的野猫居然出现在新龙的河谷森林里——这太不符合其荒漠猫的名字了。然而荒漠猫能适应森林这一事实,可能会让我们重新评估它的分布范围,毕竟即便是在甘孜,我们也是第一次验证了荒漠猫的存在。


不过石渠拍到的荒漠猫还是正常地出现在了高山草坡上,那里的常客是岩羊和马麝。

 

荒漠猫仍有很多谜题等待解答。


兔狲,这个最可爱的小家伙,主要出现在雪豹的地盘里。它那一本正经的大脸盘多次出现在高山上的相机前,但我相信如果我们在草原上安装红外相机,将会收获更多的兔狲。

 

分布上,兔狲看起来像是跟着雪豹混的。


事实上在7种猫科(还有3种犬科、7种鼬科、2种熊科)被拍摄到的背后,是支撑这一复杂食肉目群体的重要支柱:丰富的有蹄类动物和其他小型猎物。


仅仅在新龙,我们就拍摄到11种有蹄类动物,其中包括三种大型鹿:马鹿、水鹿、白唇鹿。此外,已经在内地罕见的林麝在新龙尚属常见,毛冠鹿、马麝、斑羚、鬣羚、野猪的数量则更加令人放心——我们甚至在调查路上都经常看到它们。在草原上,我们看到了不少藏原羚,我相信它们会成为猞猁和狼喜欢的猎物;高山上动辄成数百只大群的岩羊则意味着我们应该在寻找雪豹上花更多的精力。

 

白唇鹿群


马麝



天堂里也有待解决的问题

 

猫科调查需要做大量的走访,于是我们也顺便调查和评估猫科动物及其他猛兽对家畜造成的损失。访问的结果颇令我么吃惊:在甘孜州的一些乡镇,牧民认为每年被猛兽杀死的家畜数量级别在数百头。

 

牛出现在我们的很多相机中。


这样的数字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其实亲眼看到猛兽捕食家畜的确切记录很少,我也很奇怪牧民在散养的情况下是怎么知道每年到底丢了多少头牛的。

 

豹的活动区域离人不远。连拍两张合成的新龙金钱豹家庭。


在新龙雅砻江畔的下依村,我们了解到,豹几乎是村民自认为面临的最大问题:和胆怯的狼、棕熊不同,豹胆子很大,敢于白天到村里来捕捉家畜,比如散养的狗,还有牦牛和马。


一个藏族大姐告诉我们:几天前她早上出门,发现就在她家屋后不远的地方,一只豹咬死了一匹马并且已经饱餐了一顿。它甚至并不急着离开,而是优哉游哉地躺在小路上睡了一觉。大姐不敢过去,只好等它自己睡醒了离开。另一个面部线条硬朗的康巴汉子则提了两个牛头扔在我们面前,越说越激动:等到豹子把家畜都吃完了,是不是会吃掉我们的孩子?

 

豹吃小孩多虑了,还有这么多马鸡排队等着被吃呢。


我看看山坡上东一个西一个的牛和马,再看看村里无精打采四处溜达的藏狗,心想估计不会出现这一天。

 

野猪也是豹更喜欢的。


但是在石渠金沙江边的正科乡,一个牧民兼护林员却认为狼才是杀死最多家畜的动物,他说豹子也会吃牛,但没有狼吃得多。他说的话我倒是比较相信,因为在这里我们拍到的狼的次数和数量远比豹要多。

 

狼就生活在牧场上,离人类的生活很近。


事实上在新龙还叫瞻对的年代,这地方根本没有多少人,也不存在县城,只是在雅砻江沿岸有几个寨子而已,石渠的情况也差不多。游牧的方式决定了人口和牲畜的数量都多不起来,牧民定居只是这几十年来才出现的政策。伴随着人口定居,接踵而来的就是人口和家畜的数量开始暴增。

 

带着小羊的岩羊群。


于是局面变得有趣起来:据了解,牦牛很少被宰杀——除了提供牛奶做酥油和糌粑以及少量牛干巴(牛肉)外,我并不觉得它们为牧民提供了多少现金。除了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外,我其实不明白这么多牛到底有什么用?过度放牧是肯定的,我们的红外相机几乎无一例外地受到牛的干扰。与此同时,狼、豹、雪豹等猛兽很自然地开始将家畜作为猎杀目标。


虽然现在还看不出这些家畜究竟对野生有蹄类造成了何种影响,但家畜比野生动物更好捕捉则是显而易见的,新龙友谊乡的一个牧民告诉我们:每年春天小牛出生后,猞猁就会在牧场附近转悠,有机会就会吃掉小牛。人兽冲突开始愈演愈烈。

 

白唇鹿头顶巨角,生活在高原。


藏传佛教崇尚众生平等,杀生自然是不行的,因此虽然我们看到了很多愤怒的牧民,但在藏区却并未出现严重的报复性猎杀现象。康巴大哥激动地抱怨完后,就开心地拉着我们去他家喝酥油茶吃糌粑去了。但猛兽吃家畜的问题却依然存在,一个寺庙里八十多岁的老上师对我们说:现在豹子这些猛兽多了,一方面大家都知道要保护动物,但是另一方面牧民们也会来到寺庙里寻求弥补损失的办法。而寺庙除了告诉他们不能打猎杀生外也拿不出什么可行的解决办法,很显然,生态补偿这件事情寺庙是做不了的。

 

野性甘孜,鬣羚这种大家伙也难免沦为食物。


真相可能更加复杂。二十年前随着内地藏獒饲养的兴起,几乎在整个藏区狗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但藏獒热过去之后,藏区的狗被大量遗弃成为流浪狗。这些随处可见的流浪狗很快也成为问题:一方面豹会越来越习惯于进村捉狗吃(某种意义上增加了豹子进村的频次和威胁人类安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成群结队的藏狗行为越来越像狼群:很显然它们是具备捕猎能力的。


在新龙皮擦沟,我们在河滩里看到一只死去的鬣羚,检查附近环境时我们发现伴随着鬣羚被拖拽追逐痕迹的是大量大小不一的犬科足迹:我们并未在此地监测到狼群,因此更有可能是一群狗攻击并咬死吃掉了这头鬣羚——我们布设的红外相机也确实只拍到了狗来吃鬣羚尸体。那么,谁敢说有些家畜不是被狗吃掉的呢?

 

流浪藏狗正成为生态的隐患。


甘孜藏区过去是,现在还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至少有20种食肉目和11种有蹄类动物生活于此。但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思想和价值观的改变并不会落下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大声放着音乐的摩托车几乎已经取代了牧民的马匹,而信仰是否能继续抑制住被杀死牲畜主人的愤怒?

 

甘孜州不需要抢救性的保护,这里更需要一种新的共存方式。或许,一个猫科动物国家公园将会是这里所有生灵最好的未来。


早春,狼奋力在积雪中觅食。


Ps:


这是对我们倾注了三年心血的甘孜猫科动物调查的一次总结。无论是新龙、石渠、还是我们走过路过的白玉、德格,甘孜州的荒野仍然保有原始的力量,美得让我们灵魂出窍。


面对文中提到的人兽冲突,我们这两年和新龙县环林局挑了一个村做试点,截止到2017年,试点村共申报确认了7例“豹吃牛”的生态赔偿案例,由“给豹买牛排”爱心项目筹措的生态赔偿试点基金共计1.3万,已经拨付到位。


这里的美不需要抢救,只需要更多关心和懂得。希望继信仰和习俗之后,科学的保护也能成为个中砥柱,撑起猫科天堂的万古岁月。


-END-


推荐阅读:当同在四川的熊猫森林,失去虎豹豺狼……


 它们的基因,还没有刻入对人类的恐惧 | 猫盟·自然观察


--- 其他猫盟 x 甘孜的文章 ---


野性甘孜,雪豹和豹到底谁厉害? | 猫盟·川西观察

我们的行走,雪豹看得见

被边缘化的雪豹大国,我们应该怎么做?

香鼬,萌得可以治愈全世界 | 猫盟 · 自然观察

中华鬣羚:你是韭菜味儿的黑社会老大 | 自然观察

胡兀鹫和金雕,你选哪个?

这一次,我们与豹只有一部手机的距离……

森林道场,时间施了法 | 新龙行记

新龙,山里有大猫!

野性甘孜—新龙寻兽(上)

野性甘孜-新龙寻兽(下)


不爬那么高海拔,哪来那么多姿势

请为我盟打call!


可能你还想读:


金猫 | 云豹 | 老虎 | 豹猫 | 宠物豹猫 | 黄喉貂 | 香鼬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 刺猬 | 长耳鸮 狍子 | 鬣羚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猫盟周边 |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


雪豹就看看谁没转发


彩蛋送你们一只“小麻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1331yg4n6m&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