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0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知青 | 钱 江:最甜的蜜瓜在塞北

钱 江 新三届2 2020-08-25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钱江,生于上海,曾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今巴彦淖尔市)乌兰布和农场插队6年,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77级,1982年到北京《体育报》当记者,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此后任《人民日报》驻云南记者,并很快成为首席记者;1994年到1998年任人民日报华东分社新闻部主任;2000年任人民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主要负责人民日报地方新闻的报道和编辑;2006年11月调海外版任副总编辑。其间曾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做过一年高级访问学者。


原题

最甜的蜜瓜在塞北




作者:钱 江 




我的内蒙古知青岁月中有不少生活的艰辛,自然就有挫折的苦涩,但有一道甘甜却永远不会忘怀,那就是乌兰布和沙漠中的蜜瓜“华莱士”。 后来我到过祖国所有省份,行迹亚欧美非,也算遍尝瓜果,今天回想起来,我还认定,天下蜜瓜之美,当属我又一个故乡——塞外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华莱士”。

今年7月盛暑,纪念内蒙古建设兵团成立50年,我又一次回到乌兰布和。如今这里是以纳林湖为中心开展沙漠旅游的好地方,恰逢密瓜“华莱士”瓢香上市,一年一度的磴口县“华莱士节”拉开大幕,因此扎扎实实地又一次吃足了它,不由地想起往事。

小时候吃水果非常有限,上世纪60年代“文革”初那几年,夏天在上海买西瓜要排长队限量购买,不然就要有医院开出的证明,写明生病发烧需要吃西瓜降体温。我是1971年从嘉定到兵团的,没想到乌兰布和沙漠里居然盛产甜美蜜瓜。吃一口,清甜直扑心扉。产瓜期在每年7-8月间,当时每斤5分钱。我每月津贴5元,可以吃100斤,那两个月的津贴差不多全交给它了。

知青们爱吃“华莱士”,兵团产瓜供不应求,我们就在假日到附近农村瓜田边去买。到兵团第二年,是我们这批上海知青第一次碰上“瓜季”。距离团部6里地外的坝楞公社有一片“种爪“地。走到种瓜地头坐下,交5角钱随便吃,把瓜籽留下就行。

有一个假日我约上蒋志鹤等同伴直奔而去。5角钱一交,小伙子们如同饿虎扑食,切开瓜大快朵颐,一直吃到捧腹倒地不起,一片呻吟声此起彼伏,要到小解之后才能直起腰来走路,笑倒了守瓜田的老乡。华莱士瓜甘甜如蜜,吃多了上火,第二天我们的嘴角都裂开了口子,实在是吃得太多了。

到下个休息日,我们又去了,总结经验带上了网兜,在“瓜饱”之后还买上满满一兜,一路吃着回来。第三回去的时候,不抽烟的蒋志鹤还带上了一包“上海牌”香烟,到地头发给看瓜的老乡一支两支。这两支烟很管用。前两次是交钱之后看瓜农民让我们进地里自己摘,摘下来就得吃。抽上香烟的老乡不要我们进瓜地了。他去地里挑出熟透的爪给我们吃,那真是甜到心里去的好瓜了!

标准的华莱士瓜
 
在我的印象里,附近农村有“种瓜地”仅有这一年,后来因为“学大寨”大种粮食的缘故,“华莱士”渐渐少了,价格也上扬了。不管它的价格如何,兵团战士初秋探家,旅行袋里少不得“华莱士”。离开农场后,“华莱士“就吃不到了。


北京水果市场上极少,上海水果摊更没有踪影。原来,华莱士”上市期很短,成熟期集中在20来天。此瓜浓香,离开瓜秧后40小时就会将原有香甜度挥发40%,而且很不容易保存。这是外地食客难以尝到最美“华莱士”缘故。


说起来,这种瓜还是中美农业交流的成果。1944年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此公后来当过美国副总统)在抗战中访华,他带来的甜瓜籽在甘肃兰州栽培成功。1956年移植乌兰布和,落地生根后变异得更香更甜。此瓜初生时墨绿,成熟后金黄或带橙色,瓜面遍布裂缝,裂缝越多瓜越甜,单瓜重0.5~0.7公斤,4月底下种,7月中下旬成熟。当初不知道这种瓜叫什么名字?不知是谁,索性叫它“华莱士”,一直叫到了今天。


为了打开“华莱士”销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当地政府悬赏数百万元,求天下农艺豪杰攻克此瓜“保鲜捕香”难关,直到今天,这一关还拦在人们面前。 不过,快递业的发展在今天别开蹊径。如今的内蒙古磴口县,瓜季快递已成一大产业。


今年在当地市场2元一斤华莱士,快递2天到北京,基本达到留香保鲜要求。我试着寄了几箱到上海,效果就差多了。今年年底,呼和浩特将开通到北京的高铁,那时快递华莱士到上海,保鲜程度一定会大大提高。 

今年乌兰布和农场的沙漠瓜地


2019年10月于北京
 
钱江读本

乌兰布和的美丽和青春故事

独具特色的77、78级大学生

燕大百年,谢幕与延伸

 实习生采访美国前总统,

改写了我的新闻生涯

中美建交谈判幕后的高手过招

燕京学子金无怠,

世界情报史上的"超级谜团"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知青阅览室

刘培明:"一打三反"运动在商南
李薇薇:一次半道截车引发的血案
王世绥:西双版纳——我的第二故乡
疯女:一个北京知青的多舛人生
王克明:对面山
王骥:村里死了一头牛
陈昌华:偶尔干起偷鸡摸狗的勾当
叶志杰:我可能是全国年龄最小的知青
女知青春节回家探亲记
常露莎:知青年代的“春运”往事
两个女知青的艰难回京之旅
李泽骏:从延安到北京奔波跋涉的探亲之旅
孙维真:春节前我被派回南京城里"偷粪"
龚凤乾:和林格尔,我心中永远的第二故乡
张立生:“难以克隆”的知青婚礼
石明诚:上海知青在延边的历史记忆
石伟波:一波三折的招工返城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