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军这个致命软肋,中国人早50年就发现了 | 抗美援朝:铁在烧022

2016-07-13 萨苏 老萨有发现


上节回顾:韩信背水为阵的谜,早已解开,而189师为何摆出这样一个怪阵,则只能靠我们自己来寻找答案。

前篇

铁在烧001:被遗忘的小城

铁在烧002:我们和谁开战?

铁在烧003:彭德怀的回马枪

铁在烧004:和尚穿越到抗美援朝

铁在烧005:一分钟攻破比利时

铁在烧006:辣舌头巧克力

铁在烧007:黑夜是中国人的朋友

铁在烧008:跟李向阳一样准!

铁在烧009:地雷搬家大王

铁在烧010:消灭“大兵瑞恩”

铁在烧011:再见,英雄唐满洋

铁在烧012:飞机上传来北京话

铁在烧013:比“老大哥”还能打

铁在烧014:好莱坞想不出的套路

铁在烧015:击落美军空中英雄

铁在烧016:打服世界的没良心炮

铁在烧017:现实版“集结号”

铁在烧018:美国兵团 vs.中国兵法

铁在烧019:中国男人 PK 韩国男人

铁在烧020:朝鲜战场的李云龙

铁在烧021:彭德怀元帅的眼泪

22


开国挥戈,铸剑为犁


2008年12月的一天晚上,萨在北京无名居餐厅招待了两位客人。今晚的两位中的一位,是原中国人民志愿军189师师长蔡长元将军的幼子,另一位,是原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的后人。


我给陈光将军的后人带来一份很小的礼物,那是一张翻拍的照片,内容是在日本收集到的一份日军战报,里面用了大量篇幅描述在山东日军与八路军的一次激烈战斗。


战报中用了毫不吝惜的词句赞美日军在此战中的表现,堪称计划周密与凶猛顽强的组合。不过,战斗的结果差强人意,被团团包围并遭到疯狂攻击的那位八路军将领,如同一个影子一样从日军的包围圈中飘然而出,不见了。


这个让日军无可奈何的中国将军,就是陈光。


陈将军的后人是一个儒雅的知识分子,他十分专注地倾听我对于烽火岁月中陈光将军的描述,很郑重地道了谢后将那张照片珍而重之地收了起来。


他对历史谈得很少,以致于我一度以为这是多年政治风雨留下的谨慎。不过很快这个误会就消除了——真正的原因是他的专业在于电子方面,谈到这方面的技术问题,萨很快就让出了话语权。看着镜片后熠熠生辉的那双眼睛,我想,陈光将军当年在前线的风采,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开国挥戈,铸剑为犁,两代人的不同,也许只是历史留下的一个淡淡的缩影。


这之后,我才转向另一位中国将军的后人。这位中国将军同样有着传奇般的生涯。铁原一战,蔡长元将军让装备士气都在巅峰的美军无可奈何。


朝鲜战场上背靠一个刚刚打了几十年仗破碎不堪的祖国,竟然将16个国家组成的联军赶鸭子一样赶回了三八线;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令人眩目的发展速度,也许都是在说同一件事——给中国人一个机会,他们就可以创造奇迹。


蔡长元将军的幼子名小心,他带来的礼物令人难以置信。在这次会面中小心证明了一件事 ——蔡长元在老将军中有“爱刀如命”之说,这并非谣传。蔡将军去世的时候家中共有四口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战刀。如今小心手中拿的是一口日本陆军佐官刀。


这口刀极有来历。熟悉抗战史的朋友可能都会记得八路军袭击日军战地观摩团的韩略村之战,蔡长元将军正是韩略村之战中的八路军突击营营长。这口刀就是在那时缴获的。根据蔡长元将军自己的回忆,那一战他率部冲入日军中后,中日两军即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


在这次肉搏战中,蔡长元和一个日本佐官展开了一对一的拼杀,结果,出身骑兵,在倪家营子和马家军拼过大刀的蔡长元一刀就砍断了日本军官一条腿。


断了腿的日军军官哇哇大叫,谁也听不明白,但蔡长元弄清了他的意思,要八路军给他一个自尽的机会。


蔡长元成全了他,缴了这口刀。


这是韩略村之战中难得的细节描写。但是,如果因此认为蔡长元是个赳赳武夫那就完全错了。


最辉煌的三天,最痛苦的三天



△ 蔡长元将军


真正的蔡长元是四川人,个子不高,面相文质彬彬。也许正因为这副长相,才让族长选择了他去念书,以便为全是文盲的村人书写族谱和祭文。不料,这一念,就念了马列主义,乡里没能出秀才,却为共产党培养了一个将军。


文质彬彬却能和日军白刃格斗,因善于长途奔袭而著称却打出了最灿烂的阻击战,蔡长元的形象颇为复杂。铁原前方拼死恶战的三天,或许是他作为军人一生最为辉煌,也最为痛苦的日子。


最为辉煌,是因为他用一个师,硬生生拦住了堪称人类战争史上经典之作的美军主力部队;最为痛苦,是因为这一仗,把他的189师,也真是打惨了。


我带着一点疑惑对小心讲了唐满洋评论铁原之战的话。按照老唐的说法,当时整个阻击战过程中189师根本就没有建立过一条防线。


小心沉默半晌,却顾左右而言他地说了另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父亲在铁原之战中最难过的是什么?


是一个山头一个山头部队的牺牲?还是顶在了最前面不得不忍受这种牺牲?


小心摇头——我父亲最难过的,是阻击战之后的那场大雨。


进入6月,由于在前面的战斗中伤亡惨重,189师被缩编为一个团,作为全军的预备队。在前面的战斗中,189师面对美军,巧妙地在山坡反斜面底部挖掘坑道作为人员的隐蔽部,以便在美军疯狂的炮击中尽力减少人员伤亡。


证实了这一招有效的蔡长元,带着缩编的一个团官兵在预备阵地上依然按照这种原则修筑工事。不料6月4日大雨倾盆,水面猛涨,结果一些我军反斜面底部的隐蔽部没有被敌人的炮弹炸毁,却被洪水淹没,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


这种伤亡堪称无谓,他们都是铁原阻击战中最后的幸存者,堪称九死一生,却因为意外的暴雨洪水而殉难。难怪蔡长元师长会如此地动感情了。


李奇卫和其他美国将领在回忆铁原之战时,几乎都刻意地谈到这场大雨,隐约有一种“天不助我”的感慨,似乎如果不是这场大雨,“联合国军”早就可以拿下铁原,饮马某处了。有位中国将军在朝鲜战场上曾说黑夜是中国人的朋友,看来,这一次连天气都是中国人的朋友了。


然而,他们大概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也在同样痛恨着这场暴雨。


至于这个怪阵,小心提供的资料证明了唐满洋的说法,同时,令我们惊异的是,蔡长元将军竟然还有写日记的习惯,正是他的日记,提供了铁原之战中他如此布防的真实原因。


志愿军——打碎的牙


原来,蔡长元师长是在当地实际看了地形之后摆下的这个怪阵。


当地多为丘陵与平原相间,缺乏建立一条阻击线的有利地形。而且,以目前美军的火力和士气而论,即便真的建立一条阻击线,其命运也不会比前面的防线强多少。这种线形防御的弱点就是如果敌军猛攻一点,必然产生切开防线的命运,而后方预备队被迫过早地投入又会造成机动兵力的巨大损失,为敌军的快速进军创造条件。


但是,在这片地域,颇有一些点状的山丘,可以作为防御的支撑点。


通过和美军的多次作战,蔡长元将军已经充分认识到美军在装备火力和机动性方面的绝对优势,但是,他也发现了当时美军的致命问题——在陆地战场上,美军主力在行军中绝不肯将自己的侧翼和后方暴露给对手,必须将周围的敌军阵地清扫干净,才会继续前进。即便是穿插敌后的小股部队,如果主力不能跟上,也很少在敌后进行长期和远距离的攻击活动。


于是,蔡长元将全师分成了两百多个单位,分别坚守两百多个要点,在每个要点上配置的兵力火力,都足以使这个要点变成一块难啃的骨头。189师在这片袋形阵地上摆开了一个真正的八卦阵。


这是一个看似合理的防御方式,但只有当时的志愿军能够打出来。


这是因为,蔡长元充分了解自己的部下。东方的军人本来就以坚韧著称,当时的志愿军部队,以其至今令人叹为观止的思想素质,确实具备只剩一个人也会坚守到最后的勇气。


所以,每一个阵地都如同一根插在美军身后的钉子,使其坐立不安。这一仗的确打得很惨烈,很多部队真正打光了,阵地失守时,不断有战士跳崖或与敌军同归于尽。彭德怀为之倏然泪下的,就是此时前线的写照。


冯小刚在《集结号》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每一个牺牲都是不朽的”,而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自己部队的指挥官,才能让这种牺牲获得最大的价值。


陷入了不断“拔钉子”作战的美军,虽然凭借其兵力火力优势往往能够从志愿军手中夺取阵地,但却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前进的节奏。看到189师的战术奏效,63军的另外两个师也开始效仿,在志愿军官兵顽强的阻击下,美军的进攻车轮终于慢慢地停了下来。


志愿军的目的,达到了。


然而,仅仅靠这样一个招数,并不能抵消美军的优势。蔡长元将军的日记中,披露了一个惊人的思路——他认为,如果固定地防守在某一个阵地上,以美军的火力水平,如果没有充分的预备队,几乎无法避免被其突破。但美军不善于对付运动中的目标,假如防御一方总是处于运动状态,美军的战斗力就会被最大地抵消。


这一点,花了十年时间,萨达姆在政权覆亡前夕才略略领悟,但已经为时太晚了。孰不料中国人在五十年前,已经想到了美军的这一软肋。


蔡长元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防御中189师各部的阵地并非一成不变,师指挥所不停地调整阵地,并重新建立部队建制,团缩编为营,营缩编成连,连缩编成排,排缩编成班…把几个班合并成一个班,几个战士合并成一个班,直到机关人员也补充到连队。


这样的调整保障了每个阵地的战斗力始终旺盛,而美军很难根据前一天的情报决定今天的作战部署,这本来是美军的拿手好戏。如此,189师的防御阵地越发如同一颗打碎的牙,美军想做牙医的话,需要付出比拔一颗整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我认识的一名军事历史学家,则把蔡长元的“铁原怪阵”称为“挥舞的链条”,极言其令人难以捉摸的特点。


【待续】

开国挥戈,铸剑为犁,两代人的不同,也许只是历史留下的一个淡淡的缩影。


▲ 本系列摘自萨苏《铁在烧:中国人民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文汇出版社 2011年出版

欢迎分享到你们的朋友圈转载需注明出处


墙裂推荐:

南海是中国的,西沙群岛是中山大学的

中国军舰在南海搁浅有何隐情?

玩他!中日之间还打过如此奇葩的一仗 | 特“萨”历史漫画


萨苏热文TOP10:



联系我们请加微信号:sasu20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