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录之随身物 | 瓜子仁中间的空
徐先生的随身物
口述 _ 徐新
1 | 随身的东西
我每次出去,都会带上自己喜欢和必需的物品,出去之前我就把它们都准备好。这些东西都是陪伴我度过接下来一段生活的,能够帮助我好好自处。
比如茶器,以前会带上一个小茶篓,里面会放着各种茶器;现在简单到只带一两只茶盏,通常是建盏,还有一个小茶叶罐。为了带出去,我给它们订做了小袋子。一个茶杯装大袋子里,一个茶杯装小袋子里,我就觉得万一有朋友来找我,可以有一个给他用。
▲
徐先生带出门的建盏茶杯
▲
徐先生会带出门的其中一个小香炉
还会带上这些年来一直在学习的尺八,它比较长,长度一尺八,为了能装下它,我还买了一个稍微大些的双肩挎。
还有就是香,香能去除一个陌生屋子里的异味,让这个房间慢慢与你熟悉起来。所以行李里也会有一个香筒,里头装上香;还有一个我比较喜欢的香炉,盖子上的花纹正好是喜欢的竹子。
▲
徐先生的香炉,盖子的花纹是竹子
一件必带的东西是小的“蒲团”,因为我每天都有打坐的需要,它就成了常围绕的随身物。
▲
徐先生随身带着静坐时用的小毯子
▲
徐先生出门时,随身带的那些物件
这些都是随身的东西,虽然也有点重,但都有具体实际的用途。我总觉得,出行是对日常生活的某种抽离,这段期间里,每天都会变得不一样,背后还是需要某种熟悉的、不变的东西来维系。
所以对于我来说,在每个日常,哪怕出行的每一天当中,我是离不开它们的,都是具体生活里的需求,就随身随行了。
▲
徐先生最近一次出行拍来的照片,京都的青苔
2 | 瓜子仁中间的空
▲
徐先生在家中的阳台上,罗汉床隔出了这处空间,可以在这里喝茶、看书、静坐或者只是坐坐
我现在的工作是从事与有机食品相关的事情,已经做了差不多十年。工作之余,也会有自己的喜好,比如喝茶、吹尺八,写字。可能是人到了某个阶段,更容易喜欢做一些相对安静的事情,年轻时候不关注或不喜欢的,到了某个阶段就喜欢上了,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
但这些喜欢的事情里,比较执着的其实是静坐,已经坚持了四、五年了,每天都会做。
我觉得静坐有时候很容易被误解,容易跟宗教关联起来;但对于我自己来说,这就是一段自处的时间。
▲横拉可浏览图片 >>>
徐先生家里的其中两个小角落,有时候他会在这里看书,也会在这里打坐
现在大家都处在一个节奏快的生活里,迎面而来的东西太多了,往往超出我们的需要,然后这些信息依旧扑面而来;大家不断被消耗,都处在一个高压的状态。
所以我觉得,是不是可以有一些对自己好一点的事情,比如给自己一个小小的空间,哪怕一席之地;再者就是每天留出一点时间,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在那个时空里有所不学,有所不为,这种状态对身心会有某种修复的作用。当然在那个时刻也可以喝喝茶啊,看看书啊,写写字啊,都挺好的。
这段空白是高强度节奏中的休止,就像中国画里的留白,也像瓜子仁中的空。瓜子仁不是有两瓣的吗?把它剥开,会发现两瓣的中间是有空隙的,仁就是种子,种子中间这点的空其实是生命里特别重要的动力和根源。
所以每天抽出的这一点点时间,实际上就是给自己留的白。
▲
徐先生喜欢喝茶,对于他来说这也是很好的休息
3 | 墙上的光,踏实的事业
二十多年前,还年轻的时候,大家系统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比较少,那时候流行的是西方的各种思潮。
当时读的书也是偏西方的,也是有猎奇的心理,对西方哲学、美学、宗教、政治更感兴趣。那时感觉思想界学术界都很活跃,我也读了一些书。但是后来慢慢发觉自己可能不适合做学问,就做了几年贸易的生意。慢慢觉得生意好像也不是适合自己的事情,特别是当生意只是生意的时候。
▲ 徐先生在家里布置的其中一处读书的地方
当时我看了一些电影,看到电影《迷失东京》里边有个镜头,是一个摄影师在拍广告,我觉得很酷,看完电影就挺认真地考虑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做职业摄影师。
然后就去学摄影了,其实就是冲着时尚摄影师这个方向去的。当时我已经过了三十岁了,可似乎还处在生活刚刚开始的状态,整个成长过程都有点后知后觉。后来我把学习时候积累的片子做成册子,也做得比较讲究,没有人介绍,就直接给杂志的时装编辑打电话约见面。但就是这样认识了很多编辑朋友,慢慢也不断有人找我拍片。
摄影师这个职业虽然好像很自由,但常常也是很苦闷的。很多时候会处在两种状态,一种是忙碌的状态,一种是相对焦虑的状态,真正平衡得非常好的时候很少。要么忙碌得一塌糊涂,要么某段时间里没有人理会你,没有人找你拍片。
▲ 徐先生在从事摄影师职业时的作品
印象特别深的是,那段时间,大概是没人约我拍片吧,有时下午会睡上一觉,很多次都睡得很深,也很迷糊,突然醒来,睁开眼睛,恍惚中会看到太阳的强光从窗户外面斜照进来,有一束光打在白墙上,周围就显得更暗了,那个瞬间突然感到一切都是空荡荡的。
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平常不会因为遇到什么具体事情,把自己弄得特别焦虑,喘不过气来;但那段时间在情绪上持续反复地感受到的这种好像很无谓、很无常的东西,反而成为生活中潜藏着的某种疑惑,时间一久对摄影这件事的疲惫就自然而生了。
当然做摄影师对于我个人来说也算是一种理想的实现。但是所谓的理想,有时候在真正体验之后,会发现跟原来想象的有出入。
后来有机会开始做的一件新的事情,就是现在从事的工作有机农业。这是一件既是生意又具有公益价值的事情,能够福利到环境和人以及未来。它有某种理想的成分在里面,也是非常踏实的事业,就这样一直做下来了。
在经历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相对来说人会踏实一点。否则,这个没有经历过,那个没有经历过,叫人踏实,也踏实不下来。有时候就是这样的,有些东西必须去经历,必须要花时间进去,再花时间出来,这样才能对事情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我觉得学习的过程或职业的抉择过程中,我个人信奉的原则是一开始不能一门深入,有过不同尝试之后再选择一门深入。
4 | 知道钥匙在手上
▲ 阳台的植物
好像是十几年前,那时候刚开始做摄影师。有一次在墙上固定一个书架,就把腰闪了一下,闪的时候也比较奇怪,就觉得在那个瞬间好像身体是失去知觉的,好像是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再重新回来了。后来当然也好了,但那个地方就成为旧疾,一直是有一个隐患。
这个腰的毛病试了很多方法,包括按摩、推拿,各种的打膏药,拍片什么的。但都只是当时临时地帮你处理一下,事后病还是在那儿的,还会时隐时现地折磨人,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我,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后来有段时间,另一个困扰又出现了,夜里睡眠三点左右醒来后就睡不着了,也算是失眠的一种情况。夜里醒来,想睡睡不着,而你又不想读书的时候,是很苦的。
也记不清是什么原因让我开始尝试了静坐的。好玩的是,开始一静坐,就想睡了,这是接触静坐的个人契机,然后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静坐是怎么回事,包括看南怀瑾老师的静坐视频和《南禅七日》,后来有机会遇到了一位很好的老师,开始比较正确地学习静坐的方法。
有时候也跟朋友们聊天,他们会问,静坐给你带来什么好处呢?
当然身体的益处是最直接的——我的腰疼问题完全好了。我觉得静坐实际上能培养几种能力,第一种就是觉知当下的能力。我们经常会把眼镜、把钥匙随手放下,一转身就找不到了,什么原因呢?就是把眼镜放下的那个时刻,你的觉察在其它地方,不在手上。学习静坐之后,觉察力是跟随着行为的,在做什么事情都会被记录,脑子会和当下这个行为事件产生关联,觉察当下的能力会加强。
另一个我的体验是,学习静坐身心都会变得柔软,身体的柔软比较容易理解,内心的柔软是指对外部世界更敏锐和宽待,甚至会长出一种慈悲的感觉,就好像对这个世界、对他人、对他物,都更包容了。
从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角度来说,这些都是非常直接的好处。
但是对于我来说,静坐更多的是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有了一点点出离的时间,能够在某种出离和日常生活之间有一个平衡的点。可能是因为人到了某个阶段,总要有一个可依赖的或者可以跟自己对话的东西,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有所寄托吧。
四五年来每天都有静坐的习惯,成了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坐得好的时候,一个小时下来,会很通透,身体变得很舒服,坐的过程也很开心,而不会一直纠结身体上的各种疼。疼的部分如果跨过的话,真的会感受到这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一段时间,然后很享受。
大概是这种情况,所以这些年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坚持下来吧。
5 | 身体就是国土
静坐实际上有很多种方法,各有各的门派,法门特别特别多。
但我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讲,静坐的时候就不需要考虑太多;因为对一般人来讲,一天当中如果留出一点时间,让自己在那边安静地待一会儿,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然,虽然不严格,但也还是要求的,如果基本的方法不对,坐了也是白坐的。
刚刚开始静坐的时候,一天可以多坐几次,每次哪怕十分钟,十分钟是最低要求了。让每一次坐的效果好一点,越来越好之后,时间慢慢增加到十五分钟,半个小时,让自己慢慢地喜欢上这件事情。
然后就是得保持身体处于一个正和直的状态,这个持续是很重要的,虽然不容易。因为肉体是有惰性的,有一个向下的力量;但是我们身体里脊梁脊椎和精神的力量是向上的,这个作用在静坐过程中也是可以体会的。精神如果能够战胜肉身的惰性,身体就会一直处于一个相对正和直的状态。
像在一个教室里,很多人随意地坐着,随便拍一张照片,就是众生相,各种人有各种姿态;但如果提醒大家坐正坐直,再拍张照片,完全不一样了,就会变得有点庄严相。就像很多寺院大门外墙上写着“庄严国土”和“利乐有情”。这个“庄严国土”,听我学习的老师说,如果从个体修持角度讲,“国土”指的是自己的身体,我们自己的身体就是自己的国土,首先把这个国土庄严起来,才有能力“利乐有情”。
正与直是第一步,第二个就是要让自己的念头减少。我们眼睛睁开的时候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吸引,一下子看这个,一下子看那个,念头很多,很散乱;眼睛闭上的时候又容易昏沉,想睡觉。真的什么念头都没有实际上是很难的,所以先尽量把念头减少。我自己静坐时如果各种念头纷至沓来,杂念纷飞时,就会观自己的气息,留意自己呼吸的一进一出,这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减少念头的干扰。
这些做到之后,可能就会对静坐有一点感觉,十分钟下来人会变得有精神了,脑子会更清醒,身体也会更舒服。这个舒服不像我们受到一些外力的影响,突然兴奋一下,清醒一下,再后来就搞得很疲惫。这种舒服是身体内本自具足的东西被焕发出来,人因此能够处于一个持续平衡平和的状态,而不是一起一落。
6 | 又是果,又是木,又是花,又是草
▲ 徐先生家里的小板凳
小时候,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跟奶奶留在老家,奶奶家也在农村。农村的房子都会有一个院子,像我们在浙南,院子和房屋之间会有一个过廊,平时小孩儿都会在过廊里玩耍,大家有时候就会坐在那个门槛上看看外面。
有一次我的一个姑姑来北京,我们聊天的时候,她提起我小时候的事。她说那时候其他的小孩子坐在门槛上脸都是朝着外头的,而常常看到我坐的时候脸是朝向内的。现在想想,这就是“内向”吧,就是一种“向内不向外”的倾向。
就像有一次在山顶上打坐,平时可能也没有什么感觉,可坐着坐着突然一阵风吹过,能够闻到一种特别好闻的香,就是树木果木的香,它真的会直接扑鼻而来。还有一次去松阳一个偏僻的山区,那边有一个过云山庄,说每个房间都能看到一片云。那天到了之后往山里边走,突然就闻到一股特别好闻的味道,又是果,又是木,又是花,又是草,就是种种都混合起来的香。
我觉得这些就是那种很难言喻的感受,可能确实只属于自己吧。
◼︎
徐新
有机食品从业者
◼︎
就如同我们的身体需要时常锻炼那样,我们的心力其实也是需要锻炼的,当我们的心力越来越强的时候,外界的许多困扰对自己的影响,也会相应地变少。而静坐实际上是锻炼心力的一个好办法,让我们能够像腾空容器那样腾空自己,心思和念头少了,才有空间去容纳新的事物,“每逢大事有静气”。关于静坐,小世界曾经拍摄过一个视频,可以点开看一看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297j6jo7&width=500&height=375&auto=0
◼︎
采编 _ 余非 鳝鱼 | 摄影 _ 松鼠
出品 | 小世界工作室
▽ 看看他们的东西 ▽
↑
↑
↑
↑
↑
↑
↑
↑
↑
内容为 Lstudio 原创,皆为过心爱惜之物
合作转载等事宜,可以联系我们
Lstudio@VIP.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