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其九(魏晋·无名氏)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很多人看到“将以遗所思”“路远莫致之”等句子,便想当然地认为这首诗写的是美女主角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这里面有相思之情没错,但说这首诗写的是相思之情,不够贴切,整体看这首诗,其实与后世唐人王昌龄的《闺怨》有几分相像。
初读这首诗,从“庭中有奇树”开始,直到“路远莫致之”都不难懂,说它是写相思之情也不为过,但是顺着相思之情读到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的时候,总感觉转折太过有些不谐和的因素在里面。
如果《古诗》作者也如今人捏诗一样,这便不足为奇,但谁会相信随意捏的诗能流传千载而不被人发现呢?
换个角度去看,这首诗也写一个“不知愁”的活泼女人,用一个活泼动感的镜头,在春气盛发的时候,我们看到庭院中一棵“奇树”,这里不是指奇怪的树,而是“好树”,这是一个主观镜头,开板就是一棵奇树,是女主角的主观投射,这个活泼有点傻傻的女人,什么都没看到没想到,只看到那一棵春意盎然的“好树”,上面“绿叶发华滋”着实惹人爱,所以她不加思索地“攀条折其荣”,这是一个多么活泼直观的动作,透着简单率真,像个孩子一样的天真活跃,看不出什么“愁”的意思,只是要把最“花”的那一枝,“将以遗所思”,“所思”在今天看来似乎指相思,在当时民歌中,最基本的意思是“心上那个人”,这个范围很广,可以是所思念的远方的人,也可以是近在咫尺那个“心上人”,恰恰是这句被我们误会成相思的“将以遗所思”,透露了此刻女主人尚未意识到身边没人可赠这个现实状况,她象是兴致勃勃地要采来花朵“随手”塞给身边人,就像每年这个季节那样。
然后,是她拿着花“惊醒”过来,意识到人不在身边,她愣在当场,任由花香盈袖而没有感觉,才惊觉“所思在远道”“路远莫致之”,于是最后一句自然过渡,一点刀削斧凿的痕迹也没有,正是她此时的心思:“此物何足贵”,只是忽然才明白人已经离开自己很多时候了,竟一直以为还在身边。这份恍然的惊醒,这份惊醒后的惆怅,引人深思余味无穷。
这就是一部微电影,捕捉了这么一个简单的春日画面,却温馨感人无限想象。
王昌龄的《闺怨》与此如出一辙,但王诗明显要直白得多,首先出场是“闺中少妇”这个人,而不是景,傻傻的样子王诗人也是“傻傻”地直白道来,“春日凝妆上翠楼”与“攀条折其荣”的动作有的一拼,我们在王诗中仿佛看到这少妇“大大咧咧”的粗率样子。
但古诗的前两句是用眼中只有景和攀条折枝的“粗鲁豪放”动作来表现其“不知愁”的,这一镜头语言需要你深味细品才能看出诗人要表现的是女人的活泼率真,捎带着又把即将意识到身边无人而产生失落感的情景做了一个铺垫,产生一个不小的情绪落差,比之王诗的直白浅近多了这样一个“小弯”,就完全是另一种意境了。
不过王诗中的人物性情是直笔抒写,但场景颜色等场面却是需要你在脑中自己联想还原才能明了,这便是镜头语言与平时我们所用的语言的差别。
王诗下面说到“忽见陌头杨柳色”时,才刚刚点到了古诗的题旨。
我们还原古诗的情景,女主角也是同王诗中那个不知愁的少妇一样,先出现在庭院中,然后才看见庭中奇树以致攀条折花的,古诗中略去了女主角出场这个镜头,直接从“忽见陌头杨柳色”开场,这就是电影镜头对生活情景的精彩剪辑,电影比之生活更浓缩更富于味外之旨的妙处就在于此。
王诗虽也是传唱千古的名篇,但它直白浅近,其含量意境,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明显不如古诗,或者,初盛唐人生逢盛世,经历简单,其精神层次的深度与古诗作者就有着天壤之别吧。
同一个角度,同一个场景,同样伟大的具有典型意义典型特征的代表诗作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兴之境界随着语言的进一步发达、语言表现力的提高而走向衰落的实况。
前人说《古诗十九首》的“文温以丽,意悲而远”“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兴象玲珑,意致深婉”,于此也可见一斑。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梦也无声 著名诗人、诗词评论家,中国古典诗歌的爱好者实践者传播者,作家、影视编剧、影视策划人。当前国内旧体诗的领军人物之一。为新浪诗友写作诗评六十多万字,自创古体诗词作品千余首,诗词、评论、书序作品散见于诗友专集和国内各地专业出版物中。是少儿戏剧体验计划的总导演,项目策划和发起人之一。电视剧《爱无罪》、《无处可逃》、《剑拔弩张》主创之一南海旅游项目大型动画片《永乐龙洞》主创之一“禅月诗心”广东省2018年度十大年度诗词人物评选活动主要发起人、组织者,主创和艺术指导。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
微信编辑器 构思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