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7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感恩慧海老师编辑制作PPT以及讲义,感恩大德师兄们整理文字视频等资料。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此生速开智慧成佛,救度众生,不求余果。本内容发布已经取得慧海老师同意。主讲人慧海老师,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多年医生及科研经历,深入研修“楞严独步”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结合生理学制作简要PPT。
请读者以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原著为准。此PPT与原著不符之处,请遵照原著!
楞严经讲义PPT版第17讲
【PPT 第 37 页】
1.发菩提心,修菩提乘,入佛知见,须先明了发觉初心的二决定义
1.1第一决定义:因地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我们已经分享了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悟门部分的内容。悟门多是基础理论,分享完成后大家在理论上都应该开悟了。悟了以后,佛陀就要求悟后起修了,毕竟,大道理懂的再多,实践上的道力还是不行的,烦恼和无明一个也没少。
我们分享过【十番显见】,也就是因地真心的十个特征。众生的【因地心】还带有二种妄想,一个是同分妄见,一个是别业妄见。只有破了同分妄见和别业妄见,才能达到如来果地的妙觉,这种从实践上达到果地的状态,称为【果地觉】。阿难和大众,尤其是富楼那,都明白了本觉真心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历经【三细六粗】的过程显相了大千世界、十二类众生和业因果报等次第迁流的有为法。
众生如何修行才能从因地走向如来果地呢?这是要解决的大问题。如果我们总是待在因地,那学佛的意义也不是很大,纵然知道自己有佛性,却不能发明佛性的无穷妙用,等于还是流浪于六道的乞丐。中道的观点就要求理和事都不能偏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佛陀的教义是否正确,需要实践上进行验证。下面分享的都是修证部分的内容,要实打实地进行修行。
佛对阿难说:“你现在要发菩提心,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该要知道发觉初心有两个决定因素,原文叫【二决定义】。
此处的“菩提心”圆瑛法师是按照《大乘起信论》的观点来注解的,也有一些佛学院或法师会按照《大智度论》来注解,没什么不同。有人说菩提心分为五种,我们按照讲义内容,按照《大乘起信论》分为三种。
菩提是梵文,译成汉语就是觉,觉分为三种:
一种是本觉,一种是始觉,一种是究竟觉。其实觉只有一个,分成三种是用于描述觉的不同状态。
一切众生本有的佛性,即本觉,在佛不多一丝一毫,在众生也不少一丝一毫。但是众生迷而不觉,本觉佛性被埋藏在色、受、想、行、识五阴当中,被无明和烦恼覆盖,本觉佛性不能发出光明。
众生虽然在迷惑当中,但是佛性并没有失去过,也没有减少过。经过智者指出来,开始觉悟,即是始觉;依始觉智发心,勤修佛道,发无上的菩提心,也就是发成佛的心,发觉悟的心,这个就叫发菩提心。
究竟觉就是圆满的佛果。修行者经过五十五位妙菩提路,达到妙觉位的境界,也即佛的果位,再也不会迷了。就像金矿提炼成纯金,草木焚烧变成了灰,是不可能再退转回凡夫的。这就是究竟觉。
《华严经》云:“妄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很多人特别喜欢放生,特别喜欢拜佛、拜忏,特别喜欢去做各种各样有为的世间法。这些佛事并没有错,也有非常好的福报,但是如果没有发成佛的心,修这些东西则全是魔业。所以必须发无上的菩提心,发成佛的心,再做这些有为的事情,那才是真正的佛业。
《大乘起信论》把菩提心分为直心、深心、大悲心。
直心,就是“正念真如,不着二边,起智观照真如理体,契入菩提心体”,也就是中道。我们不能执着有,也不能执着空,不能执着善,也不能执着恶,任何边论都要摈弃。用智慧去观照不生不灭的真心本体,契入这个菩提心。佛陀说“直心是道场”。《维摩诘经》里维摩诘居士列举了很多种心,并说“直心是道场,深心是道场,大悲心是道场,菩提心是道场”。心才是真正的道场,真正的修行处就是这颗心。《楞严经》讲“真阿兰若”,就是指六根之性,八识见分,不是距离村庄七公里以外的地方。如果你在人民广场熙熙攘攘的人流当中,安住于不生不灭的闻性,这就是阿兰若。
深心,指的是乐修一切的善行,好乐修习世出世间各种自利利他的善行。这就是深心,比较容易理解。
大悲心,是欲拔一切众生苦之心,以平等的大悲心拔除一切众生的两种生死。这个就很难了,大宝法王在讲《心经》时感慨地说,“菩提心难发,很难发,很难发!”。我们能不能修到平等心?再有平等大悲心,还要发愿去拔除众生的两种生死。
两种生死,我们自己一种都没断。第一种生死叫分段生死,是有形体的,到阿罗汉才能够断除,破我执。变异生死(第二种生死),就是第八识的无明,断除变异生死,破法执。法执难破到什么程度?今天中午我跟南京来的吴师兄聊天,
“因地”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连等觉菩萨都在因地;我们是因地的凡夫,十信位菩萨是凡夫菩萨,从初住位到等觉菩萨是因地的圣者,都在因地,果地只有佛。
所以,按照《大乘起信论》大悲心的标准,发菩提心确实很难。真实的菩提心,确实是初住位的菩萨才能够发得出来。他已经破了五蕴,不生不灭的本觉真心显露出来了,所以称为【初发心住】。也就是说,初住位菩萨才叫初发心,我们现在是方便发心。
菩萨乘就是究竟的一佛乘,在《法华经》里面,佛陀把声闻、缘觉、菩萨三乘都归于一佛乘。佛知见在前面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就是佛的视觉、佛的听觉、佛的嗅觉、佛的味觉、佛的触觉和佛的知觉,佛的六种感觉,叫佛的知见。
第一个决定义:在开始实修之前,要考察一下,【因地心】和【果地觉】为同为异?
【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如果在因地修行用的是生灭心,想要证得不生不灭的佛果,是不可能成功的。生灭心就是第六识,佛陀说的【妄本】;因果是不相符的,也就是“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的道理,如果撒下的是一把黄瓜的种子,来年想收获一大堆的绿豆,是没有的。这是非常浅显易懂的道理,不过绝大多数修行者都不愿意接受。他们在用第六识修的时候,如果有人指出来这是错的,他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个自尊心本就是第六识,他不愿意放弃自尊心,不愿意放弃第六识,甚至会觉得是你多事,我修的好好的,你干扰我的道心干嘛?
【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见闻觉知等六种感觉功能,达到如来果地常乐我净的境界,应该先明白生死的根本。生死的根本就是第六识,凡夫外道、声闻缘觉,都是用第六识为本修因,所以无法契入到常乐我净的果地境界。本来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皆是众生本具,只因有五浊的出现,清净的涅槃四德就失去了。
只有依六根中不生灭的根性来修,才能得到如来的果地觉,这个根性就是修行的【真本】。所以,《楞严经》实修的核心就是“舍识用根”,也就是【若弃生灭,守于真常】。“生灭”是指第六识,大家能够体验到第六识时刻都在生灭。“真常”是指真实、常住的六根之性。实修时,要舍掉生灭的六识心,守住不生不灭的六根之性。
在佛陀时代,佛陀制定了僧团的行为标准,其中包括六合敬。如果僧团里都用第六识,六合敬是很难做到的,因为第六识永远在分别计度;你得多了,他得少了,你舒服了,他不舒服了,你的床位大,他的床位小,等等,僧团就会陷于各种是非当中。僧团若要远离是非,就要尽可能舍掉第六识的遍计所执。从这些有为法也能够体会到舍识的重要性。
【以湛旋其,虚妄灭生,复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首楞严大定的修证过程,前面是用“不随”、“不取”,此处叫“旋”,都是一个意思。众生的心一直是向外攀缘六尘的,现在要把这个攀缘心旋向内。就像八、九十年代用的电风扇开关旋钮,可以往左旋,可以往右旋。现在要修首楞严大定,就要把心旋向内,提起“圆湛心光”,即八识见分的始觉智,以耳根为例,这个始觉智不要去照颂钵的声音,而是照本觉理体,就能够【脱黏内伏】,本觉真心就可以逐步从五蕴当中脱离出来。我们的五蕴把本觉真体紧紧地裹在里面,只有逐步“脱黏”,才能把本觉真体和五蕴分开来,形象地说,就是把黏在本觉真心上的的东西揭下来。
“复还元觉”即脱黏内伏,“得元明觉”即是澄浊还清。众生的因地心是浊水,八识见分和地水火风四大脱黏之后,浑浊的心水就会逐步变成清水,本具的明觉之心就会被显露出来。这个明觉之心本具光明,本来就是觉悟的,并不是通过后天的修行令其觉悟的。后天的修行只是脱去外层包裹着的妄想习气。
以这个作为因地心,去进一步实修,以求证得佛的果位。这样的因地心和如来的果地觉就是相应的。如果能够达到上述状况,就可以双伏烦恼障和所知障,也即我执和法执,断见思惑,证十信满心,登初住位,证得了一分法身,破了一品无明,从这个地方开始,不断的断除无明,经历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就能够修到佛果地的圆满菩提了。
初住位一直到等觉,都称为法身大士。我们虽然是凡夫,法身也都是圆满具足的,但是没有证到,我们的法身就不能发明各种妙用。
首楞严大定的实修原理就是【舍识用根】,也就是“旋”向内。
因地心和果地觉是同还是异?用中道来讲,是非同非异。
如果说是不同的,你在因地用生灭的第六识妄想心去修,是证不到佛果的, 这就是因果法则。如果说是相同的,为什么众生的因地心不能发挥出佛在果地觉的无穷妙用?如来果地觉的妙用和显相: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和八十随形好(具体内容请自行参阅相关经论)。
很多禅师误认为因地心和果地觉相同,深信“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以为见性后心就是净土,反而指责净土宗执着于极乐世界的显相。殊不知,这个“见性”只是理论上见到了佛性,成的这个“佛”也仍是因地心,并非果地觉,所以这个因地心根本也没有能力显相出净土。在实践上清晰地见到佛性的,只有究竟圆满的佛。净土宗只承认实践上证得果地觉的佛,也就是证得了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和八十随形好的佛。而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证得果地觉所显相出来的世界。
如果不掌握“中道”,就会混淆因和果,混淆理论和实践,最终误人误己。无论是禅宗还是净土宗,抑或密宗的修行者,我们都极力推荐大家学习蕅益大师的“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理、信事),这是一位真正掌握“中道”的佛法大师,不会把大家带偏的。
【PPT第 38页左侧】(★★★★★五星级重点内容)
今天分享的重点内容是五浊的成因及表现。
五浊的成因其实也是五阴的成因,五浊和五阴是一一对应的。这张幻灯片大概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完成的,还专门跑到工地上去找沙子,按照佛陀的方法做了一个实验,拍成照片,做成这张幻灯片。
这个实验很简单,把一些沙子投入一杯清水,用棍子在里面搅一搅,就变成了第二张图的样子,非常浑浊的浊水。把浊水放在那里不动,什么也不要做,过一段时间,沙子就会自动沉下去,杯子上面就会出现清水。再把清水倒出来,把沙子丢掉。整个实验过程,就是在模拟众生迷惑的过程,以及实修首楞严大定,从凡夫直到成佛的整个修行过程。看看佛陀的原话:
【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
佛陀用清水来比喻妙明真心,用尘土灰沙比喻地水火风四大虚妄和合的色身。此处佛陀清楚地指出【二体法尔】,比喻众生皆有两个身体,一个是肉体,一个是有着本觉本明的觉知体,而且二体的特性截然不同。
从今天起,我们知道自己是有两个身体的众生。知道这一点非常重要,既然有两个,就肯定有真有假,这个本觉本明的觉知体是“真我”,是不生不灭的,本来就是无量寿的;这个肉体是“假我”,是生灭的,到了一定的寿命就会坏掉的。修行的目的,肯定是修“真我”,提高“真我”的品位和能量级别,当然需要“假我”这个道具来帮助修炼,也就是经常说的【借假修真】。
知道这一点,对于深信净土也极其重要。因为肉体这个“假我”是无法坐着航天飞机到达遥远的极乐世界的,所以只能是“真我”借助佛力登陆净土。
知道每个人都有两个身体,“真我”不生不灭,“假我”随业力出生入死,世界纷争就可以完全止息了。而且也解除了众生对生老病死的恐惧,对肉体长生不老的妄执。仅仅知道这一点,就获得了生死无畏。
如果不知道这一点,误认为肉体是“真我”,为了满足肉体的各种生存需求, 众生就会造作种种恶业,甚至发动战争掠夺资源,目的无非就是保养肉体。
【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
世间众生,从真起妄,把清水和沙子进行混合,使劲一搅,就出现了浑水;比喻妙明真心和色身混合后,心水就变得浑浊不堪,色身和心互相交织。妙明真心投入四大的肉体之后也就成为了阿赖耶识,随着水的浑浊加深,继而产生了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并产生了物质的虚妄显相,也即色蕴。
清水和四大混合后,二体里面的“真我”,佛陀称之为【识精元明】,文殊菩萨称之为【一精明】,也就是观世音菩萨修耳根圆通的【闻性】。肉体“假我”和“真我”交织紧密,难解难分。
【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
如何才能让浑水重新成为清水呢?那就是静置浑水,不要再加额外的动作去摇晃,让浑水里的沙土自己沉底,清水便自然现前。比喻实修耳根圆通时,背尘合觉,自然安住于耳根闻性,不再攀缘声尘,也不能额外地以第六识加个让心水变清的妄念。用圆瑛法师的话说:“日久岁深,自有到家消息”。
【沙土自沉】就是首楞严大定的修行核心,这也说明修炼背尘合觉的真功夫确实需要长期的时间,要做持久战的准备。理论可以顿悟,实修还是要时间积累的。在【沙土自沉】的过程中,会出现【脱黏内伏】,就是“真我”脱离四大假合的“假我”而独立存在的现象。耳根圆通破受阴之后,“真我”就会自由地离开和进入“假我”,还能突破时空间的限制,进入十方三世,不可思议。
从究竟意义上来说,这个肉体的“假我”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是我们的本觉真心一念坚固妄想而虚妄显相的浮尘幻相。耳根圆通五阴全破之后,修行者就会体验到肉体“假我”根本不存在,没有“真我”和“假我”的二元对立,只有一个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真我”,清净的觉知,也就是如来藏。此时烦恼障(见惑、思惑)已断,所知障(无明)被伏住,但是未断,所以【名为初伏客尘烦恼】,证十信位。此时浊水里的沙土已经沉底,上面的水比较清,略有一些浑浊。
【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
上面是“初伏”,这里是“断”。所知障里面的无明要一品一品地断,历经五十五位菩提路,证得妙觉果位,永远断除了根本无明。这个过程相当于把沉底的沙土彻底去掉,得到纯净水。
【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得到精纯的纯净水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的沙土了。比喻证得了如来果地清净圆满的觉性。如果愿身再来,比如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再入到轮回当中,一切变现出来的东西,都是妙用,不会再被无明和烦恼所缠缚。在佛陀的境界,一切变现出来的东西,佛陀看来皆是常乐我净的,而众生看到的都是苦和无常。
大家读《大涅槃经》,知道佛陀已经入大涅槃。但在《地藏经》里,佛说我根本没有离开娑婆世界,化百千万亿身形来救度众生,甚至会化身为无情,包括山林川原、河池泉井,来度化众生,而不是单纯以佛身来教化众生。
在相对的世界里,我们分出了无情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破五阴以后,整个世界都像琉璃一样,没有无情和有情的分别。有好几位师兄担心地说:“那我吃素菜,不也是我的真心化现的吗?岂不是我就是吃自己的真心了?”。
大家回忆一下,佛陀在讲四科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时,尤其是讲色蕴的时候,无情本来就不存在,是空中华。那么有情存在吗?既然无情不存在,二元对立的另外一方,有情众生,当然也不存在。纯一觉性,没有其他。
【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所有一切显相出来的万法,无论有情还是无情,就像热汤浇灌在冰上,瞬间融化,于一念间,所有显相的世界全部化为无上知觉。
无情器世界和有情的根身,其实都是八识见分盯着虚空,一定要见到什么东西,结暗成色而形成八识相分,通过六识造业,相分就显现出来了无情的器世间和有情众生的根身。大家一定要牢牢地记住 14/25页,那张图实在太重要了。
学医的人最容易理解“空中华”这个说法。我们再次复习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觉的形成原理:视觉为例,视网膜感受到可见光之后,把光能转换为电流信号,传到大脑皮层,由大脑皮层把视网膜看到的东西显相出来,在大脑没有成像之前,就是一个微弱的电流而已。
从医学角度来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由我们的大脑皮层构建出来的世界,其真实性受几个方面的影响:人类视网膜对于光的感受能力、电流传导过程中的衰减、大脑皮层解码时是否存在信息的丢失。毫无疑问,我们看到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完整的世界,全是大脑皮层幻化出来的,用“空中华”比喻非常贴切。这个“空中华”其实就由一些微弱电流显相的,神经外科医生用微电极刺激患者某部位的大脑皮层,患者就能闻到香味,或听到音乐,这就意味着所有显相都已经存储了,一个外缘刺激就可以显相世界,不是“空中华”,还能是什么?
从沙土自沉,到永断根本无明,要修多少时间?佛陀说需要三大阿僧祇劫, 所以对于号称一念顿证佛果的人,要注意辨别,这样的人通常属于执理废事,认为理论上明白就成佛了。能够真正一念顿证佛果的案例,《法华经》里面只有龙女,其余的修行者都是需要历经恒河沙劫才能成佛。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