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卷十三(5)
子二 众说本因 分二 丑初 诸圣略说 二 观音广陈 丑初分四 寅初 六尘圆通 二 五根圆通 三 六识圆通 四 七大圆通 寅初分六 卯初 陈那声尘 二 优波色尘 三 香严香尘 四 药王味尘 五 跋陀触尘 六 迦叶法尘 今初
时憍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
陈那五比丘与鹿苑,解见第一卷,显见不动科中。鸡园智论云:昔因野火烧林,林中有雉鸡,以羽渍水,以救其焚,因是命名。其地钟灵,依此而修,道业易成。或五比丘,有在此修道,效与鹿苑并举之。 观见如来,最初成道之后,说法度生,为我等三转四谛法錀,我于佛音声之中,悟明四谛之理,即悟苦是生死苦果,有迫逼性;集是烦恼苦因,是招感性;灭是涅槃乐果,为可证性;道是出世乐因,为可修性。佛借音声以作佛事,我于音声而得开解。六尘应以色尘为首,今以声尘居先,后以耳根殿后者,以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故也。又别对阿难之机。
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
此述悟圆得证。佛问比丘解不?我初称解。如来印证我,最初解,即命名为阿若多,此云最初解。我所解非他,即佛微妙法音。音之所以称妙者,悟声尘乃是缘生之法,其相虽妄,其性恒真,为妙觉明体。其体秘密,无形无相;其用周圆,遍照法界。我于音声,为本修因,悟明真理,得阿罗汉道。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此结答圆通,从声尘得证,即以音声为上。
卯二 优波色尘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学道。
优波尼沙陀,此云色性空。我亦观佛最初成道:以遇佛之早故。观不净相:乃四念处之一,观身不净也。优波虽属利根,烦恼障重,性多贪欲,故佛教修不净观,以对治之,遂于此身,生大厌离。 悟诸色性者:以其根利,修观之后,非但离障,且能悟性。以从不净:指此色身,以从种子不净,乃至死后,作九想观:一、胖胀想,二、青瘀想,三、坏想,四、血涂想,五、脓烂想,六、虫啖想,七、分散想,八、白骨想,九、烧想。此中但云白骨微尘者:微尘即是烧想,烧骨成灰,化为微尘,微尘遇风,一吹即散,终归于空,即色不可得,无色不能显空,非但色无,并空亦无,故曰空、色二无,因此得成无学之道。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
如来印证我名色性空。尘色既尽:即上空、色二无,妄相既尽,真性斯显。妙色:即是性色,全性成色,全色皆性,不必析色归空,色色皆如来藏。此理秘密曰密;周遍法界大用圆满曰圆;我从色相,为本修因,得成阿罗汉道。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此结答圆通。如我所证圆通,以观色尘为因地心,即此色尘为上。
卯三 香严香尘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
香严童子,观香尘而得道,以自性真香,庄严法身。童子者:童真入道,并非年龄幼稚也。起座礼佛,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谛观者:以智照观察,世间一切,有相有为之法,即因缘所生法也。如《金刚经》所云:‘凡所有相’也。此所有相,皆是虚妄,非真实常住法。
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
我当时闻教辞佛,退而自修。宴晦者:宴然安处,晦迹韬光。清斋者:清净斋室,即斋心洁己,清修观行之室。今人宴居之室,亦多名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此香乃斫香树,著地经久,外朽心坚,置水则沉,故以名焉。《华严》云:阿耨达池边,出沉水香,名莲华藏,若烧一丸,普熏阎浮,据此则鼻不蒙烟可知。 香气寂然者:无形无声。来入鼻中:我则即境修观,以香气为所观境,观此香气,非从木来,以徒木不烧,香气安能远达;亦非从空出,以空性常恒,香气不常有故;亦非从烟有,以寂然来入,其鼻并不蒙烟;亦非从火生,以世间诸火,本不出生香气。不闻之时,香气去无所著,正闻之时,香气来无所从,当体空寂,由是香既不缘,鼻无所偶,根尘双泯,意识亦销,根尘识空,发明无漏。
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
如来印证我,得香严号。尘气即香尘之气,倏然时之短也消灭。妙香者,自性真香,体不可见曰密,用乃遍现曰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道。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此结答圆通,如我所证,以香尘为本修因,证入圆通,乃以香尘为上。
卯四 药王味尘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碱、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能遍知。
药王、药上俱称法王子者,以能绍隆佛种,堪承法王家业故。若究远因,过去有佛,号琉璃光,比丘日藏,宣布正法。时有长者,名星宿光,闻说法故,将阿梨勒诸药,奉日藏大众,愿我来世能治众生身、心两病,举世欢喜,立名药王;其弟名电光明,以醍醐上味之药,供养佛僧,立名药上,此得名之深因也。五百梵天,是其同行眷属。
我无始劫下,自陈夙因。为世良医:善识病源,善能治病,药到病除,方称良医。遍尝诸药,口中尝此娑婆世界,显尝药济众,即在此土。种种之药虽多,不出草、木、金、石四类,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尽也知,何者为苦,何者为酢,乃至何者为辛等,并知孰为和合性,以多药共治一病;孰为俱生性,如甘草生来是甜,黄连生来便苦,一药可治一病;孰为变异,如修炼炮炙,方有功效;谁是冷性,能治热病;谁是热性,能治寒症,孰为有毒、无毒,可用不可用,悉能遍知。如是则世无难医之病,人无不活之命,此善治身病也。至于善治心病,则宏宣佛法,化导人心,改恶迁善,返迷归悟也。
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是开悟。
承事如来,即本师释迦,二法王子,久于此界,修大乘因,如来成佛以来,久经无量劫数,来此娑婆世界,已八千返,师资夙缘所在,故得承事。因宿习不忘之故,故仍以味尘为观,而能了知味性,非空有即离也。舌与药触,炽然味现,故非空;虽然味现,实无体性,故非有,此初起觉心,了其无体也。身、心,即指舌根与舌识,诸药不来,舌之与识,不自现苦等诸味。故非即身心;舌与舌识不尝,诸药不能自知苦等诸味,故非离身心,此后观察,知其无从也。 分别味因,从是开悟者:由是分别味尘之因,既无定体,又无从来,惟是幻妄名相,其相虽妄,其性恒真,从是开悟,味尘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因味觉明,位登菩萨。
观行已成,圆解又开,得蒙如来,印证我昆季兄弟也,药王、药上二菩萨名。此乃如来鉴机,因其愿行,立其嘉号。菩萨是自、他两利之人,解行相应之称,上指过去蒙佛,下指现在得果,今于如来法会之中,为法王真子,权乘是庶子,二乘乃外子。因味觉明者:因观味尘,从浅至深,圆悟本觉妙明之真性,蹑解起行,由行而证,位登菩萨,此是真修实证也。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此结答圆通。据我所修所证,以味尘为本修因,即此为上。
卯五 跋陀触尘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士,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跋陀婆罗,此云贤守,以贤德自守,此自利也;又云贤护,以贤德普护众生,此利他也;又名贤首,位居等觉,是众贤之首。并其同行道伴,十六开士,开士即菩萨异称,谓自能开悟,复能开悟众生之大士。同时起座,礼佛自陈圆通。
我等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中间安然,得无所有。
我等等其同伴。先于过去,威音王佛之时。佛称威音王者,《法华》云:神智无量,将导一切。要解云:以大音声,普遍世界,为大囧琺王,说法无畏也。准《法华经》,有二万亿威音王佛,相继出世,跋陀当在初佛像法之中,以与常不轻菩萨同时也。跋陀等初为慢众,常轻慢诽骂常不轻菩萨,后见不轻神力,自悔前非,又复信从,故得闻佛遗传教法,发心出世俗家也。文中直言,先于威音王佛闻法出家,此从略也。《法华》云:尔时常不轻菩萨者,则我身是;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今此会中,跋陀婆罗菩萨等是。
于浴僧时,随例入室者:佛制七众净浴律仪,半月僧众用浴一次,随例入于浴室,正浴之时,以水触身,觉有冷暖涩滑之触,由是穷究此水,还是因洗尘,而现触耶?还是因洗体,而现触耶?若谓洗尘而现,尘本无知,何能成触;若谓洗体而现,四大假合之体,本属无情,何能觉触?故忽悟水因,水为导悟之因,既不洗尘,又不洗体,根尘悉泯,能所双亡,中间安然,得无所有,欲觅触尘之相,了不可得,相尽性显,观行成就。
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令得无学,彼佛名我,跋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
宿习:即指过去观行熏习成种,在八识中,历劫无忘。按跋陀先于威音王佛,像法出家,因嗔恚意,轻贱不轻,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犹能宿习无忘,守护善根,乃至今时,从佛出家。此佛是本师,昔缘复遇,承教断惑,出三界之家,令得无学之道,此非小乘无学,乃是证于深位。彼佛命我之名,名曰跋陀婆罗。 妙触宣明者:妙触对妄触而言,妄触有能触之根,与所触之尘,发生知觉,是名为触;今既不洗尘,亦不洗体,妄触既尽,妙触宣明,微妙触尘,非有非空,惟一藏性,随心应量,循业发现而已,宣明即发现也。成佛子住者:即证菩萨位,位居等觉,是佛真子,堪绍佛位也。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此结答圆通。佛问我圆通,如我所证,乃以触尘为导悟之因,昔以触尘观行薰习,后得妙触宣明,故以触因为上。
卯六 迦叶法尘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摩诃迦叶,此云大龟氏,姓也,拣异余迦叶。又云大饮光,以尊者身光,映蔽余光故。本名毕钵罗乃是树名,父母祷此树而生,故以名焉。紫金光比丘尼,即其妇也,同时发心出家。
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灯续明,以紫金光,涂佛形像,自尔以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等,即我眷属,同时发心。
此自述往因。我在往昔,于此娑婆世界之中,当时有佛,应机出现于世,名日月灯明佛。此佛以三智立名:日能照昼,令人作务,喻俗智照事;月能照夜,令人清凉,喻真智照理;灯能昼、夜并照,真、俗无碍,喻中智双照理事。佛三智圆具,故号日月灯明。我得亲近,为佛常随众,闻法修学,佛灭度后,感佛深恩,供养舍利。梵语舍利,此云灵骨,由佛大悲愿功,碎金刚不坏之身,而为舍利,流布天上人间,为世福田,令恭敬礼拜供养者,皆获福故。然灯续明者:然灯供养,以续日光之明,并以紫金光,涂佛形像。灌顶《疏》引《付法藏》云:毗婆尸佛灭后,塔像金坏,时有贫女,对像感伤,有欲修治,愧无资财,后丐得金钱,倩匠为薄,同成功德。金师欢喜,治莹佛毕,誓为夫妇,九十一劫,人中天上,身恒金色,心恒爱乐,据此则紫金涂像,另一因缘,或翻译脱漏毗婆尸世之文。
自尔以来:即自尔时,涂像以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依因感果,不违所愿。此紫金光比丘尼,亦随愿感报,与迦叶为夫妇,故曰即我眷属。同时发心,有二意:一指过去同时发心,修治佛像;一指今生同时发心,从佛出家。
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
迦叶正观法尘。而言观六尘者,以法尘是前五尘落卸影子,故并言之。变坏者:法尘托意识而现,念念迁变坏灭,刹那刹那,不得停住。唯以空寂者:既变坏无常,当体空寂。修灭尽定:此定能灭六识,不起分别,能空法尘,故曰灭;能尽七识,半分染末那,亦复不起,故曰尽;唯留七识半分净末那,以持定故,入此定者,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一弹指顷。迦叶现在鸡足山中,待弥勒下生传衣,即入此定。
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
我以空观,销灭法尘,即上我观六尘变坏,唯以空寂,此但结言而已,非另有别法也。法尘既销,根识亦尽,结使随断,故得成阿罗汉道。世尊说我,头陀为最。梵语头陀,此云抖擞,以能抖擞法尘故。由我生灭法尘既灭,微妙法性现前,故能开悟法性,了明藏心,销灭诸漏;约罗汉之迹,祗破我执,约证圆通,法执亦亡。
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此结答圆通。如我所修所证无他,惟以法尘为本修因,最为其上。初六尘圆通竟。
来源:佛教网 | 佛学文集 | 大经大论
往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