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十五讲 (1-3)

常空法师 僧伽吒经法门 2023-01-27


《僧伽吒经》讲记-第十五讲-第1辑

 

如何证初果阿罗汉

我们接着讲《僧伽吒经》。上一次讲到,无量劫前,一位大仙主给一位五逆罪人讲:“你只要好好地听僧伽吒法门,就能断掉自己的一切罪恶,最少也能证到阿罗汉的初果果位;然后再发心利益众生,证菩萨道。”这一段我讲的最多的内容是——须陀洹(即“初果”)是断掉见地上的错误,二果、三果、四果是断掉自己的烦恼执着。所以,我们末法时代也有可能证到初果,因为初果只是一种认识上的转变。我只能说有可能,你能不能证到,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们末法时代人的烦恼太多,你想把自己的一些习气毛病断掉,不太容易,所以不太容易证到二果、三果、四果。


但是你只要把“身、边、邪、禁、见”这五种认识上的错误转变了,就能证到初果。换句话说,你好好研习经教,对佛教讲的道理能完全认同,永不改变,觉得佛教讲的确实是真理并且心生欢喜,那么就是证到初果。但最关键的是你能真正的确立了“正见”和“定见”,任何外道、任何邪法骗你,你绝对不会退转,你绝对不会对佛教产生怀疑,就是证初果了。


所以初果还是很简单的,可以顿证。你听了佛教的道理后,觉得很对,把自己一些错误的知见去掉,就能证到初果。所以说证到初果的人,能够有些外在的表现,,比如,他在认识上没有错误,那他就绝对不会对佛法僧、戒律等一切的仪律有任何怀疑,也绝对地相信佛法僧三宝能叫人解脱,对三宝具有坚固不变的信心,绝对地能树立这种正见;他对戒律也有了正确的认识,不会迷恋于外道的那种无意义的戒律,并且对佛教的戒律也不会产生执着。


注意,佛教的戒律也是帮助人去烦恼的一个方法,你千万不要把戒律当成一个实法,认为“我只需要天天学这个形式”,这样没有用的。戒律是给我们凡夫设的,你说佛还有没有戒律?佛没戒律。因为我们凡夫有烦恼,为断掉你的烦恼,才设戒律。你没烦恼,就没有这些戒律,所以“佛为凡夫设戒,佛不为诸佛设戒”。


如果你真正的对戒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不会学外道那些错误的戒律,也不会把佛教的戒律当成一个法来攻击别人。证初果的人也绝对不会再认由地、水、火、风组成的肉体外壳为自己,不会再认色、受、想、行、识组成的这个凡夫的生命为真我。自己的行为也一定会遵循佛陀讲的正确的戒行,不会再犯恶事。



证初果阿罗汉的标准——正定聚


证初果阿罗汉还有一个标准叫“正定聚”,“正定聚”又叫“正信决定”,也就是决定走向正道,走向解脱,不会走到邪道上去。证初果阿罗汉需要达到这个标准,所以说,只要证到了初果阿罗汉,就再也不会退转凡夫,这是最保险的。即使人有习气烦恼断不尽,最多往返人天七次,就会完全解脱,证到四果阿罗汉果。这是讲的阿罗汉的果位。我附带还讲到了菩萨的十地,其实也和这个相似。菩萨的十地当中,初地还是确立正见,然后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地才是去掉烦恼,扩大心量,发心度众生。所以,菩萨十地也是这个道理,你证到了初地菩萨,也绝对不可能退转成凡夫,因为初地菩萨和初果阿罗汉都是认识到佛教的一个真理。


讲到这里,有居士给我留言说:“师父,我觉得您讲的也太简单了。我一对照,发现我已经证果了嘛!有这么简单吗?虽然我觉得我证果了,但很多道理我为什么还不明白?比如您讲的十地,您说的太简单,但是我看佛经当中讲的,怎么那么难呢?我觉得又不够资格,到底怎么回事啊?”你感觉到我讲的简单,但道理又不明白,你很疑惑,那你肯定还没登地!因为脚跟没站稳,你才有疑惑。你觉得再简单,也没有登地。“地”就是脚踏实地,绝对不会飘来飘去。


佛法本来就简单,我也是故意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你,但是我讲的理论不会违背佛经的道理。当然佛教的四果,佛陀有明确的讲解,就是初果断掉见惑,二、三、四果断掉思惑。菩萨的十地好像没有这么直接说,但是你看十地的划分,也是这么说的:一般是初地是“智等诸佛、理同诸佛”,什么意思呢?虽然有些习气烦恼没去掉,但是智慧和佛一样了。比如,你看佛经中佛陀讲的内容,你就觉得:对,就是这样子,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你看,初地菩萨还是一种正确的认识,是先确定方向。然后,二地是离垢地,离垢地要开始确定戒律,打磨习气,十地是这样一步一步来的。


当然了,从佛教来讲,对菩萨十地的划分有“藏、通、别、圆”四种判教,每一个教派讲的又不太一样,但不管哪派的判教,基本上都认为初地是确立智慧与正见,二地到十地再开始拿正见对照自己的烦恼习气,把烦恼习气完全去掉,菩提心完全生起,表现在行为上,他完全圆满,这是真正的证到十地菩萨的果位。这里我相当于把主题思想告诉你,我没有一地一地的给你分析,希望你们自己再研究啊。


讲到这里,大家要知道,学佛你首先得“认道”,然后你再去“走路”,所以,我们学佛首先要有一种正确的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可能你越用功,越偏离正道。我现在也非常感慨一件事——很多人学佛很精进,结果学成外道法了,还不如不学。如果他想改过来,他得先绕弯绕过来,回到起点再重新开始学。我现在教大家学佛也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人什么都没有学过,听到了佛法很欢喜,这样修行进步很快的,几个月就有变化,学上两三年,那真是感觉就不一样了。但如果学过外道的人来学佛,基本上学上一二十年,还是他原来那个外道思想,改变不了。这就像一个器具,如果脏了之后,你怎么洗也洗不干净,这是最难办的。因为现在的外道邪法太多,所以说如果不能树立正见,你宁肯扎扎实实先做个好人,不要乱学。



上边的内容我再补充一点,我说佛法那么简单,很多人就觉得不需要用功了,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发愿:“希望任何人,即使不学佛的人来听,也能听懂佛教”,所以我故意讲得简单。如果你用佛经当中的原文去解释的话,那它讲得更精细、更好。所以不要一听佛法那么简单,就不用功了。我这样讲的意思是,只要你对佛法具足信心,绝对不会再相信外道,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了,就有可能证初果。不要一听说佛法那么简单,觉得自己俨然已经证到初果阿罗汉了啊!道理虽然简单,关键是你能不能做到。也有的人觉得“当下我确实能对三宝具足信心,我也能放得下’身、边、邪、禁、见’”,可是光当下还不行,你得有“定见”。也就是说,离开这里,你还得保持这样的认识才行,但一般人是不容易有“定见”的。很多人听我讲法时觉得能相信,可是一旦遇到事情,或者外道一给他讲理论,就又跑到外道那里去了。所以,这个“正定聚”太难了。


按佛法来说,修行都简单。《五灯会元》卷一载:“世尊因黑氏梵志运神力,以左右手挚合欢、梧桐花两株,来供养佛。佛招仙人,梵志应诺。佛曰:“放下著。”梵志遂放下左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曰:“世尊,我今两手皆空,更教放下个甚么?”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处,是汝免生死处。”梵志于言下悟无生忍。”意思是说,过去有一个仙人黑氏想去见佛,想着去见佛总得带点礼物吧,可是仙人在大雪山修道,没有东西呀,也没钱买礼物,但是他有神通,于是就拔了两颗开花的树,拿着树,飞过去供佛了。见到佛之后,佛陀告诉他:“放下。”他一听:“哦!”就把一棵花树放下了。佛陀说:“放下。”他想想:“哦,这个也得放下。”又放下了一棵树。佛陀说:“放下!”他说:“佛陀,您看我什么都放下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您再叫我放下,我怎么放下?”佛陀说:“我不是叫你放下手里的花树,我叫你放下内在的执着、外在的境界,身心世界一切执着全部放下。”他一听,当下证果。一句“放下”就证果了,佛陀就这么说的。


你听了之后觉得:“佛法也简单啊,现在我一听法也能放下,那我是不是现在就是阿罗汉了?”佛法的道理都简单,但是你去考验一下自己,如果遇到事情能真正的做到不生烦恼,这才算证果。如果觉得自己俨然都要证果了,但同时又起了怀疑,那大家来讨论讨论这是证了还是没证吧!这是说一点题外话了啊。







《僧伽吒经》讲记-第十五讲-第2辑

 


布施自利利他

 

“布施远离诸苦受苦众生令得解脱,怖畏众生令得远离。”


这三句话是连在一起的,是一个意思。首先是去掉自己的烦恼执着证罗汉果。然后能布施利益众生行菩萨道。“布施远离诸苦”,一个是自己的苦可以去掉;第二个,又利益众生。所以布施、利益众生、做好事是自利利他的一个微妙的修行法门。这样能令受苦众生得解脱,同时自己也解脱。因为自己也有内在的烦恼,也是受苦众生。看着只是布施了一点财物,其实把烦恼也布施出去了,清净无染,缠缚自己的烦恼也能得到解脱。接受施舍的众生,可能一时艰难,你去帮助他,他生活的痛苦也能解脱。所以,自度度他,皆大欢喜。

 

“怖畏众生令得远离”,众生有了痛苦,你去帮助他,使他心中安稳、平和,远离恐惧害怕,这是无畏施。无畏施不仅仅能给别人带来利益,而且因为你做了功德,原来担心自己堕落恶道,现在就可以离开恶道和怖畏。布施主要利益的是谁啊?我们一般感觉是利益众生的。其实布施是先利益了自己,然后才利益了众生,自私自利的人通过布施做好事,心量慢慢扩大,心量一大,由自私引发的一些烦恼、痛苦都能解脱。如果经常布施的话,你就会感觉到自己身心很清净、很快乐。

 

从中国古代的文化来讲,“善生乐、恶生苦。”行善积德属于奉献,它相当于春天百花盛开,给人一种很清净、很柔和的感觉。布施是奉献,同样,你看春天呢,万物都在奉献:小草、花朵奉献它的色彩和香味;太阳奉献它的温暖;春风奉献它的柔软;人也奉献自己的笑脸。都在奉献,都很欢喜,所以春天充满希望,充满快乐!同样,行善积德也是一种奉献,它和春天一样,也能给自己给别人带来快乐。而自私相当于秋天,比较寒冷、衰败,万物凋零。奉献给人的感觉相当于花朵一样绽放;而自私呢?自私光想自己,就是收敛,那不相当于花朵枯萎吗?

 

为什么佛教经常要用花朵代表人的菩提心啊?它们之间就有对应关系的。人的菩提心生起,慈悲心生起的时候,你的心会很柔软,心情会很舒展,就像花朵绽放,能给别人带来欢喜。菩提心、慈悲心、美好的心情都相当于鲜花一样,人的相貌也与这个有关系:经常布施做善事的人,他的脸色都有光明。光明也是奉献,按中国古代文化讲,光明又叫光华、光彩,光华的“华”其实是光“花”。你仔细看,当光线照过来,特别是太阳光照射下来,它是五颜六色的,很像一朵朵花。所以光辉、光华、光彩这些词都很美啊。在过去,华和花是一个字,我们现在讲的光华其实就是光花,光也“开花”。

 

人的脸色好看,也可以说面色很有光华、光彩,是吧?光彩就相当于画的画儿一样,很漂亮;光华也就是说脸上可以开花。这都是像春天一样,是一种奉献,是一种柔软,非常美好!如果自私心呢,就相当于秋天,是一股肃杀之气,自己的生机会被扼杀,并且能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伤害,万物会凋零,自己的生命力、命运也会枯萎。所以说,布施可以给别人带来利益,但最主要的是给自己带来好处,布施可以让自己和别人解脱一切痛苦,一切恐惧。



善知识与恶知识

 

尔时彼人,合掌顶礼,赞言:善哉,善哉,真善知识,善能除灭诸不善业,善说僧伽吒法门,善哉闻者。

 

这个五逆罪人,看起来也是有根器呀,就讲了这几句话,他竟然明白了。所以远古的人,多少劫前的人,真的都有大智慧!连这么坏的人他都有智慧呀,不可思议!这么坏的人,他都能感得天上的神仙降临,也真的是大福报。当时这个五逆罪人听到了这位大仙主讲的这一段法,非常恭敬赞叹,合掌顶礼,赞叹说“善哉,善哉”——太好了,太好啦!“真善知识”——哎呀,您讲得真好,能解决我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善知识,这才是真正的好老师啊!

 

在佛教里,“善知识”对应的一个词儿叫“恶知识”,知识:“知”就是懂得多;“识”就是能认道路,能分辨对错。他真正的能给别人指点解脱道路的,才是善知识;如果有些人看着好像是在指导别人,但给人引错路了,这就叫恶知识。关键是你自己错了不要紧,最多自己倒霉。你要是给别人指导错了,有的时候一句话可能就把一个人的善根断掉,这个罪过最大。

 

现在我们末法时代的人有一个毛病——好为人师,很多人刚一学佛,就想着给别人讲法了。我也遇到很多人,刚学佛没几天,就开始要求灌顶传法。自己都没有学好,就想着教别人了,你就不怕把人家指导错了自己遭果报吗?这是很恐怖的事儿啊!

 

我们佛教的精神就是先自度,再度他。好比一个人掉到水里了,你要跳下去救他,但是你得先会水呀。发心救人的心不错,但你没有这个能力,不但救不了人家,要是人家原来可能还有一线希望能爬上来,结果你又抓住人家的腿,把人家薅下去了,那这个人这太倒霉了!恶知识大概就是这种人,发心倒是很好,结果跳下去才知道自己也不会水,又抓住人家不放了,人家还得救他,最怕这样。“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这是最可怕的啊!

 

这位大仙主讲的法很精华,先教他说:“你好好地听僧伽吒法门,听了之后能尽一切恶!”你看,能说这句话就绝对是正法,这是教他怎么修行呢!不是说“你相信我,我就保佑你,你就不堕落了”。那一听就是恶知识,对不对?人家没这么说。人家说:“来,我给你讲法,我给你讲讲僧伽吒法门,你听了之后能尽一切恶,你以前的错误,你的一切习气毛病都能改掉。然后得须陀洹。”须陀洹那真正的是见地正确。然后“布施远离众苦”:你自己烦恼习气去掉了,你还要发心做好事儿度众生啊!

 

“受苦众生令得解脱,怖畏众生令得远离”,也就是你和众生都能摆脱痛苦,摆脱烦恼,摆脱怖畏。你仔细听人家这个修行脉络——叫人放下烦恼,自利利他而得清净解脱。你想想,我们佛教讲的修行方法,大概就是这个路子。所以这个大仙讲法真的很精华,这位五逆罪人也很有根器,他一听,马上就说:“哎呀,讲得真好,这真的是好老师啊,这是真正的老师啊!”




怎么除灭诸不善业

 

“善能除灭诸不善业”,业是造作的意思,就是这事儿你造了、作了,形成事实了,这才叫业。但是,已经形成的事实你就不好改了,那怎么除灭恶业呢?——要除灭人造恶业的那个动机。也就是说,真正的除灭恶业不是把已经造过的恶业抹掉,而是知道人为什么造恶业,因为认识上有错误,就有造恶业的那个心,就会造恶业。所以要想除灭恶业,就要先除灭想造恶业的心。

 

想造恶业的这个心,在佛教里就叫“烦恼”。要想除灭恶业,就要先除灭烦恼。人没烦恼就不造恶业,这才是真正的除灭恶业。这个除灭恶业不要理解错了——不要认为我以前做过的恶业不存在了,抹杀了,不是这个意思。所谓除灭恶业不是讲过去的恶业不存在了,而是讲知道造恶业不对,我现在发心,以后不再做恶业了。

 

佛教很积极,过去不好改变,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精进用功改变我们的将来呀!这才是正法。现在我们一般想的消业,就认为我以前做过的坏事儿,算啦!要不就算没了吧!我们是不是都这个意思?其实不可能!

 

消业这个词儿你要真理解它的意思:我们现在学佛了,知道以前做了很多坏事儿了,现在知道错了,以后不再做了。——主要是反思过去而改正将来。过去做的已经过去,你怎么改?不能改了,你只能认。你说“我确实造过了,我不隐瞒,我要发露忏悔”,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说,“我一学佛,过去造的恶业就没了,就消失了。”这是不对的。业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业就是一个行为,这个行为你真正的造了,这个就叫业,你怎么叫它消失啊?所以你看,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大家要认识清楚。







《僧伽吒经》讲记-第十五讲-第3辑

  



你看,这位大仙主没说“你以前造过的恶业,我给你消了吧!”他怎么说的?­——断一切恶。人家没有说消业,人家叫他断恶。恶就是错误,你一听就知道讲的是正法,非常简单!所以,这位五逆罪人一听也豁然开朗。“噢,对啦,我过去是做过坏事儿,关键是现在怎么用功呢?——断恶。”恶就是心中那个恶念,想做坏事儿的心不要再有了,他一听,“哎呀,这个法是对的呀!”如果是现在,很多人讲法恐怕都要改成,“噢!你作过五逆十恶的罪业,是吧?不要紧,来来,你供养我,我给你读一部经,给你消了罪业。”这一听就知道是恶知识,这是邪法嘛!

 

你看人家讲的,“你五逆十恶已经造了是吧?来,我给你讲讲僧伽吒法门,就知道你错在哪里了,就能把你的错误去掉。错误去掉了,你身心清净,可以证罗汉果。证到了罗汉果,你要发心度众生。”你看,这是一条解脱的路啊。这一段儿真的很经典,很精华,这是真正佛法的正路子!佛法的正路子就告诉你,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要再说错话,不要再做错事,不要再动错误的思想,这才叫身口意三业清净。

 

什么叫三业清净啊?很简单:口不说坏话,永远说利益别人的话、有意义的话,不要说没用的话、骂人的话,这就是口业清净;做事儿呢,不要再做坏事儿、伤害别人的事,伤害自己的事儿也不去做,这就是身业清净;思想上,永远不再想着伤害别人、伤害自己,这是意业清净。

 

所以佛教讲的清净就是特指不要有恶念,什么叫恶念呢?换一个词儿就是不要有害心。永远不要再想着伤害别人,这就叫清净。如果连在一起说“三业清净”,大家基本上也能想到——就是不说坏话,不作恶事,不动坏的思想。大家一般认为什么叫清净呢?往那儿一打坐,哇,心里很舒服啊!真清净。我讲过这个问题了,不要觉得打坐很舒服这个叫清净,这个仅仅叫舒服。清净特指没有恶念,你就是打坐不舒服,腰酸腿痛,很难受,甚至病得都快昏过去了,但是你没有怨谁,没有嗔恨谁,这都叫清净。你只要清净就能解脱,简单吧!很多人认错了,用功用错了,认为“我怎么才能在临终的时候保证自己解脱啊?那得是往那儿一打坐,觉得真舒服啊!”我换个词儿,大家就听出来了哪里错了。很多人都是把舒服当成清净了。

 

有个人给我说:“师父,我今天坐了一座,可清净了!”“你怎么清净啊?”我细细地一追问就知道,他是说他坐得可舒服了——你坐得再舒服也没有用,不能解脱!人只要心不起恶念,就叫清净。就这么简单!所以用功就是去掉自己的恶念,就是这位大仙主教给大家的——要尽一切恶。你只要去掉了这些恶,就能得须陀洹。证果多简单啊,不在乎你念多少经、打多少坐、磕多少头,不是这些形式,关键是你心中的真正那个恶念断掉,就证须陀洹。


 

什么是僧伽吒法门

 

这个大仙主讲的话大家要好好思考,它纠正了我们很多学佛的误区。这位五逆十恶罪人也懂,“哎呀,仙主您讲得太好了,您真是一个好老师,您讲的这才是真正的正法,这才是教给人怎么除灭诸不善业。”怎么除灭不善业呢——断掉自己的恶。身口意三业的错误就是造恶业的那个根本,从根本上一刀斩断,那以后就不再造恶业了,不造恶业不就解脱了吗?你看,这是正法。

 

“善说僧伽吒法门”,可能这位仙主还讲了僧伽吒的很多道理,反正大体上围绕着他刚才的这几句话讲的,这位五逆十恶的罪人一听就知道什么是僧伽吒法门了。一句话“断一切恶”。

 

现在有很多居士也在听我讲僧伽吒法门,他们听了也欢喜,都知道听了这个经可以成佛,临终的时候就可以有佛国,太殊胜了!听了都激动。听了之后给我留言问:“师父,怎么修这个法门啊?”今天回答这问题,僧伽吒法门怎么修啊?就这个——断一切恶,完了,知道了吧?就四个字儿。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功德?为什么可以成佛?为什么临终有无量的佛现身?为什么你尽这一生就可以有你的净土啊?怎么修啊?一句话,断一切恶!所以真是“善说《僧伽吒》法门”啊。不是说你读了一遍这部经,僧伽吒法门就有这种神力,叫你了生脱死或者给你建个佛国,不是的!你为什么有你的佛国,有你的净土啊?因为你断了一切恶,你的心清净了,心净则佛土净。所以你有你的佛国,你有你的净土,还是自己的事。所以今天我们能想到讲“断一切恶”这四个字,因缘很殊胜,佛的功德不可思议啊,佛陀三千年前先给他回答了——哎,就这么修,断一切恶。

 

我经常发现:讲经时,我们不必要自己发挥,按佛经这样讲,一切问题和答案都在里边,都能解决。所以说,“断一切恶”就是真正的僧伽吒法门。你要这么去修,这才是真正的修僧伽吒法门。不要认为读了一部经,就能够凭空得功德,不是这么回事!心不转,认识不改,还是没用啊。

 

如何恭敬赞叹别人

 

“善哉闻者”, 也就说“听法的人太好了”!这是赞叹他自己的。你看这个人会说话吧,你说这样的人到哪里谁不欢喜呀?大家也得学学啊。你看:

 

“善哉善哉,真善知识”, “老师,您太好了,好老师!”

 

“善能除灭诸不善业”,“您教的法也好,您教我这个方法真的好,这个方法能除灭一切不善业。”

 

“善说僧伽吒法门”,“不仅仅您教的这一个具体的方法好,您要讲的《僧伽吒经》也太好了!”

 

这个人也太会说话了,人家还没怎么讲《僧伽吒经》呢,“哎呀,您讲《僧伽吒经》怎么那么好呢?”教的人听了都乐:“我还没讲呢?”“您没讲,没讲都那么好,讲出来更厉害!”这个人有点搞笑啊。这不就像陈佩斯和朱时茂演的那个小品吗?那个朱时茂一抬枪还没打呢,陈佩斯他先倒下了……“哎?人哪?”“在这儿呢!”“你怎么先倒下了?我没开枪呢!”“这不显得你的枪法准吗?”佛经有的时候你一句句研究,发现也很调皮有趣的,甚至很搞笑的。你看这个人回答就有点搞笑,人家刚刚说话,还没怎么说呢,“哎呀,您讲得太好了!”人家说:“我准备教你个僧伽吒法门。”“哎呀,僧伽吒法门太好了!”“我还没讲呢……”很搞笑啊。然后还说,“老师,您真是个好老师,您教的这个法真是个好的法,您还准备说僧伽吒法门,僧伽吒法门也真的好!我听法我也好,听法的人也真太了不起了!”全都被他赞叹了一遍。

 

如果从佛法的道理来讲,就是这样子——能讲解脱法、教人了生死的老师真的是个好老师,能叫人了生脱死的法是殊胜的法,那一切叫人了生死的法门都是殊胜的法门。谁能听到了这种解脱生死法、离苦得乐的法,那这个人也有福报,这个人也很殊胜、也很了不起,对不对?(弟子:我们都是有福报的人。)对呀,“善哉闻者”,师父再加一句,善哉讲者!先给自己赞叹一句啊。我发愿要做个善知识,我发愿讲法要利益众生,咱不能贻误众生啊!这是个最起码的态度。



不可思议的宿命通 尔时虚空中万二千天子,至大仙所,合掌顶礼,白如是言:“大仙忆念几十事耶?”

 

因为这个法讲得太好了,当时虚空当中有一万二千天子,还有一些天神都来了,为什么呢?说明这个法讲得真好,太微妙,连天神都惊动了,都来恭敬赞叹,合掌顶礼。要知道过去神仙修行为了什么呢?是为了将来生天。但是这位仙主现在正在修行,还没生天呢,他讲法感动得天人都来给他顶礼了,说明他讲的法殊胜啊。这些神仙给这位仙主合掌顶礼,开始问:“大仙,您现在回忆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呢?”

 

复有四龙王,十八千亿夜叉王,头面礼敬,白大仙言:“忆念几时事耶?” 】

 

当时还有四大龙王,还有十八千亿夜叉王,夜叉是什么呀?大力鬼神。夜叉属于鬼神当中的首领,不学佛的夜叉做好事的不多,一般都是吃人,所以需要用伟大的佛法教化,让他们改恶向善,也去行善积德,他们就可以做佛教的护法,也可以做世间的护法,能保护国土、保护众生。这些龙王、鬼王都过来,头面礼敬这位仙人。头面礼敬就是咱们寺庙里那种五体投地地磕头,头要挨着地,在印度这是最高的礼节。因为人很傲慢,一傲慢头就要仰起来,谁都不愿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我们学佛就要学的谦虚、柔和,所以这种头面顶礼是折服自己的傲慢心的。这些龙王和鬼王也问这位仙主:“您讲的故事,您回想起来的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啊?”

 

大仙答言:“我忆念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他说:“我想的可久远了,我可以想起百千亿阿僧祇劫的事来。”哇,神力无边啊!我们连自己上辈子的事都不知道,人家能记得百千亿阿僧祇劫前的事情。阿僧祇是无量的意思,也就是说他要是回忆过去的事,也数不清,无量劫都能回忆。








感   恩   分   享           功   德   无   量

    



往期阅读: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一讲 (1-3)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一讲 (4-6)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一讲 (6-8)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二讲 (1-3)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二讲(4-6)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二讲 (7-10)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三讲(1-4)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三讲 (5 -8)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四讲 (1-3)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四讲 (4-6)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四讲 (7-9)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五讲 (1-3)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五讲 (4-6)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五讲 (7-10)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六讲 (1-3)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六讲 (4-6)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六讲 (7-9)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七讲 (1-4)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七讲 (5-8)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八讲(1-3)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八讲 (4-6)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八讲 (7-9)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九讲(1-4)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九讲 (5-8)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十讲(1-3)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十讲 (4-6)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十讲 (7-9)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十一讲 (1-3)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十一讲 (4-6)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十二讲 (1-3)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十二讲 (4-6)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十二讲 (7)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第十三讲 (1-3)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十三讲  (4-6)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十三讲 (7-9)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十四讲 (1-4)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 第十四讲 (5-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