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陈寅恪先生则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可见,唐诗与宋词不愧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相较来说,唐诗偏于古雅,而宋词则在雅俗之间,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词,最初被称为“曲”、“曲子”。
唐、五代正是燕乐曲子歌辞萌芽的重要时期。
词,最初诞育于民间,洋溢着淳朴泥土的芬芳。随后,词由民间进入宫廷,文人染指。但由于过分雕琢,加之内容日渐狭窄,跳不出“艳科”一隅,往往变得空虚无聊。
晚唐时出现的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派,就曾沾染到这种风气。到五代之时,南唐后主李煜因其国破家亡的悲戚遭遇,将词作为抒发情性的工具,词这一文学样式才重获生命力,并为两宋时词的全面繁荣导开先路。
李白
唐代燕乐大盛,已走入宫廷,并流行于民间。根据《教坊记》、《碧鸡漫志》等书籍记载,一些比较常见的曲调,如《菩萨蛮》、《念奴娇》等早在盛唐时期就已出现。
然而当时文人多惯于写作句式整齐的诗歌,如曲子词这般句式长短不一的杂言歌辞,写起来还有些吃力,水平也并不高。
直到大诗人李白的出现,他所创作的《菩萨蛮》、《忆秦娥》等一举将曲子词的创作提高到较为成熟的阶段。黄昇的《花庵词选》就收录了这两首词,并称许它们为“百代词曲之祖”。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忆秦娥》,情调悲切,应是诗人在安史之乱起、两京沦陷后所作。诗人以一个长安女子的秋思,寄托繁华消散、不堪回首的感慨。
李白之后,在曲子词创作上有突出成就的,当推生当盛唐向中唐急剧转变时期的张志和。
张志和
张志和16岁时就通过了明经考试,向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后来因事遭遇贬官,张志和索性回归家乡,并从此脱离仕途,开始浪迹江湖,寄情山水。
他称自己为“烟波钓徒”,写有曲子歌辞《渔歌子》五首,其一是他的代表作,更为我们所耳熟能详。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约作于公元773年,颜真卿到任湖州刺史,张志和驾着小船来拜见。正值三月暮春时节,桃花水涨,鳜鱼鲜美。宴席之上,众人即兴唱和,张志和一连作词五首,赢得交口称赞。
苏轼就很喜欢这首词,曾用里面的句子扩充成《浣溪沙》、《鹧鸪天》等词作。这首词更是蜚声海外,日本诗人还将这种文学样式称为“越调诗”。
刘禹锡
中唐以后,“以曲拍为句”,按照谱子填词的文人越来越来,“调同词不同”的曲子词也有了长足发展。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也是一位仕途坎坷的诗人。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接受民歌的启迪和熏陶。
他先后写出了《竹枝》十一首、《杨柳枝》十三首、《忆江南》二首、《浪淘沙》九首等词作,并收录在《尊前集》中。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这首《忆江南》应是刘禹锡词作中最符合词律要求的一首。它是刘禹锡晚年在病中与白居易的酬唱之作。情调怅惘,而词风婉丽,别有一种风致。
白居易
白居易同样深受民间词影响,写下了近三十首格调清新、富于民歌气息的小词,流传广泛。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忆江南》二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这两首词约写于公元838年,白居易居住在洛阳,他回忆当年出任杭州刺史时美好的生活片段。前一首写杭州的春色,后一首则写杭州的秋景,勾画出江南的旖旎风光。而这些与他晚年孤寂、单调的生活也恰恰形成了鲜明对比。
词到了晚唐,作者渐多,表现艺术上也有了提高,但内容反而愈加狭窄,多是描摹春怨秋恨、富贵享乐的生活和女子的缱绻风情,堕入“艳科”,而缺乏文人的风骨、情怀。
而其代表便是温庭筠及其影响下出现的“花间词”。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开始由顶峰走向衰落,继之而出现的是政治的腐朽、社会的颓败,文人志士的精神追求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昔日恢弘壮丽、刚健自信的盛唐气象不再,文人们在忧患中一次次失望,在无奈中一次次麻木,他们开始寻求一种慰藉与熨帖,生活类、调侃类、消遣类作品应运而生,花间词的诞生正是这种社会形态的反映。
温庭筠
关于温庭筠,流传着许多轶事。
有人叫他“温八叉”,因为他才思敏捷,考场之上,叉八次手而成八韵;有人调侃他是历史上最牛的“枪手”,因他虽多次参加科考屡试不中,但考场经验丰富,文采又好,经常被人请来代考,曾在考官眼底下帮八人完成试卷;还有人说他是唐代最有名的才女鱼玄机的师父,两人还曾有过一段恋情。
这些事虽然真假难辨,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说明,温庭筠并非那种秉性刚正严谨的文人,恰恰相反,他性格恃才傲物、狂诞不羁,生活上又放荡任性,常与纨绔子弟痛饮,因而在政治上步步维艰,多受人怨恨。
温庭筠的诗与李商隐齐名,风格也相近,但在诗坛的地位并不及李商隐。他之能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主要依仗他的词。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菩萨蛮》历来被视为温庭筠的代表作。全词刻画了一位思妇形象,从簪花、画眉写到照镜、穿衣,层层推进,浓墨重彩,耀人眼目。
温庭筠的词以秾丽著称,但也有些词作写得清丽自然。比如尤其为人称道的《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花间派词人中,地位和影响仅次于温庭筠的是韦庄。
韦庄
韦庄少年时,生活也很放浪,曾写下“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这样的诗句。
后来黄巢之乱,韦庄身陷兵中,和弟弟妹妹失散。他写下了一首流传广泛的《秦妇吟》,被时人称为“秦妇吟秀才”。
逃出长安以后,韦庄长期流落江南,生活困苦,一直到59岁才考取进士,成为校书郎。
韦庄词也以女子、相思为主,但大多是抒发自身身世的悲苦,如其《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人极言江南水乡景色的芊丽、生活的惬意,然而正是这样明媚的春色,反而撩起了词人沉重的哀伤和无限的乡愁。
世积乱离,故乡已是疮痍满目,只能令人柔肠寸断。
花间派词人中,除温庭筠、皇甫松、薛昭韵等是晚唐词人,其它大都是五代时的蜀人或流寓入蜀的。
黄巢起义后,李唐王朝统治被摧毁,叛徒朱全忠则趁机攫取了起义军的胜利成果,代唐自立,建立了后梁王朝。
此后,北中国便开始了长久的军阀大混战,先后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史称“五代”。
南方则分裂为9个割据政权,吴越、前蜀、后蜀、南唐等,再加之沙陀人刘旻在太原建立的北汉,并称“十国”。
十国间征战较少,社会较为安定,其中尤以西蜀、南唐为最。而西蜀花间词和南唐词便是孕育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
鹿虔扆
鹿虔扆是后蜀进士,蜀亡之后,他终身不仕。如今尚存的词作仅有六首,收录在《花间集》中,其代表作《临江仙》: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
翠华一去寂无踪。
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藕花相向野塘中。
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这是一首痛悼前蜀亡国之作。上片抚今追昔,昔日玉楼歌吹,如今却是宫苑荒芜,一派秋日萧瑟肃杀之气。下片则移情于物,借藕花“相向而泣”,抒发国家残破、今非昔比的“黍离”之感。
冯延巳
在兵连祸结的五代时期,南唐偏安一隅,据长江之险,加之金陵作为六朝旧都,文物称盛,人才汇聚。
陈世修《阳春集序》中有“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南唐早期词作同西蜀花间词别无二致,同样多是冶艳之作,内容狭窄,情感单薄。直到后期南唐国势衰微,国力每况愈下,词风才开始了明显转变。
冯延巳是南唐元老,他以才艺自负,善于逢迎拍马而又阴险狡猾,以致招人厌恨。然而他的词作确实写得很好,着意书写人物内心,清新流丽而委婉情深。
他最有名的代表作是《谒金门》:
风乍起,吹绉(一写作“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我们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常听到的“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长命女》)”也是冯延巳所写,风格清新,近于民歌。
李璟
公元943年,李璟登南唐帝位,是为中主。955年以后,北周逐渐强大,对南唐的威胁日渐加剧,李璟不得不派遣使者向北周称服,削去帝号,改称南唐国主。
他秉性好大喜功,与闽、楚两国连年征战,又任用佞臣,失掉民心,使得国库虚空。他的一生是在忧愁风雨中度过的。
在政治上他无所作为,但在文学上却有着极高的修养。李璟词较著名的是《摊破浣溪沙》二首:
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两首词,一写春恨,一写秋愁,哀婉沉痛,已脱去了南唐早期词作刻意雕琢、矫揉造作的习气,可视为李煜词的先导。
李煜
李煜,字重光,是李璟的第六子。他少年聪慧,好读书,工诗文,善书画,且通晓音律,可称全才。
在他25岁继承皇位时,赵匡胤早已黄袍加身,代周称帝。而南唐,也已在实际上沦为宋王朝的附庸,俯首称臣。
李煜秉性懦弱,并无振兴南唐的雄心壮志。当他觉察到国势日微,难以挽回时,便索性沉湎声色,终日悠游,苟且度日。
然而“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公元975年,金陵终是陷落,李煜肉袒出降,受尽侮辱。国愁家恨在他身上烙下一道道深创剧痛,此时,写词成为了他唯一的宣泄。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公元978年,七夕,便在这城中灯火万家,人人欢欣鼓舞的时刻,一代词宗李煜凄然地饮下毒酒,离开人世。
一首《虞美人》,写不尽的春花秋月,诉不尽的愁肠婉转,说不尽的人世变幻。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可以说,正是李煜的那些声声泪、字字血的性情之作,将词由应歌而作重新纳入到应情而作的轨道,两宋词的全面繁荣也便由此开启!
【更多精彩】01国学大师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02曹雪芹:卅年一梦不曾醒,都作红楼戏里人03芒种:一收一种,是岁月的恒常与宽厚04端午:粽香深处,是丝丝缕缕的人生滋味
05科举:古人“高考”那些事儿06落第:那些“高考”落榜的古人们
07六月:梦一场荼蘼花事08曹植:命运馈赠了才华,却一生颠沛流离09屠呦呦:青蒿一握,她让我们懂得何为中国脊梁10地震 | 1000年前,古人用这些方法预测地震11八七版《红楼梦》| 一梦三十余载,再回首芳华依旧12夏至:枝梢葱茏着的,是人生的新绿13中华本草: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14毕业季:青春散场,要笑着说再见15纳兰容若:一生太短,一瞬好长16古龙:酒与寂寞,懂得的人才会懂17徐志摩:悄悄地你走了,正如你悄悄地来18茶: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19魏晋文学极简史: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20楚辞:虽九死其犹未悔
21小暑:藏伏,是一种人生智慧
22唐妆: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自信
23古琴:泠泠七弦,诉尽人世沧桑
24花木兰:一个从乐府诗走进迪士尼电影的中国符号
25李商隐:在薄情的人世间,深情地活着
26《西游记》: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双膝颤抖仍然往前走
27余光中: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28大暑:生命的快乐,就是能量淋漓尽致的发挥
29李清照:如花绚烂,如花飘零
30《诗经》:藏着你理想中爱情的所有模样
31《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32《古诗十九首》:五言之冠冕,乱世之悲歌
33林语堂:过得通透,才能活得快乐
34李煜:乐既沈酣痛亦深,真情无改是词心
35立秋:秋天来了,又想好好生活了......
36《浮生六记》:我在悲欣交集处等你
37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38秦观:寂寞人间五百年
39鲁迅:爱吃、爱笑、爱妻、爱子
40孟浩然: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找到真正的自己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