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友问:法师,我要怎样才能精进?学佛后,我还是比较懈怠,精进不起来。看到师兄们,每天念佛、禅坐,十分精进,我却不能像他们一样。(请点击,聆听录音) 答:一个人精进不懈的修行,因为先了解生命的生、老、病、死苦,了解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苦,了解人活在世间,为寻找食物不易之苦等等。或许,你福报大,生活环境比较好,苦难少,所以,很难精进起来。下面,根据《阿毗达摩概要精解》我们来学习“精进”一词的含义,以及“如何精进”,向着菩提。 在《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二章,第三节六杂心所(pakinnaka cetasika)(1) Vitakko, (2) vicaro, (3)
adhimokkho, (4) viriyam,(5) piti,(6)chando ca ti cha ime cetasikapakinnaka nama. Evam ete terasa cetasika abbasamanati veditabba.一、寻;二、伺;三、胜解;四、精进;五、喜;六、欲;这六种名为杂心所。如是当知这十三心所为“通一切”。 精進(vīriya):其特相是支持、奋斗、或激起力量;作用是支持或稳固相应名法;现起是不放弃;近因是悚惧或逼迫感(samvega)或精进事,即任何能够激起精进之事。有如在一间老旧的屋子加上几支新柱子,以防止它倒塌,或有如作为后援的生力军,令国王的军队击败敌方,精进亦能支持所有的相应法,不令它们退减。
有人可能对《阿毗达摩》中专有名词不清楚,在《阿毗达摩概要精解》第六页第三段中记载,对于阐释任何究竟法,诸巴利论师建议采用四种鉴别法以区别之。这四种鉴别法即是每个究竟法各自的: 一、相(lakkhana),它的特相;二、作用(rasa,亦作味),它所执行的任务(kicca)或所获得的成就(sampatti);三、现起(paccu-patthana),它呈现于禅修者的体验的方式;四、近因(padatthana),它直接依靠的近缘。
每一个究竟法,一定有:相、作用、现起、近因。
心的作用:作为诸心所的前导者。心不生起,心所不会生起,所以心领导着心所。但是,它们是同时生起的,只是心的作用是领导者而已。 心的现起:禅修者观自己的心路过程时,会体验到心其实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并没有体验到心是一个我。 心的近因:是名色。心不能不依靠色法而生起,所以色法是心的近因。这里的名是指心所。心不能够单独生起,一定要跟心所相伴。所以,名法也是心的近因。 解读:从上面关于“精进”的内容,可知:精进的特相:支持、奋斗、力量。作用:支持或稳固相应的名法。现起:不放弃;近因:悚惧或逼迫感(samvega)或精进事,即任何能够激起精进之事。 第一比喻:要倒塌的旧屋,加新柱子去支撑它。“有如在一间老旧的屋子,加上几支新柱子,以防止它倒塌。”精进,要支柱在有意义的屋子上,也就是说:没意义的,不必支持。否则,为邪精进,浪费生命。 第二比喻:后援生力军的到来,能够支持国王军队继续抗战,打胜仗。“或有如作为后援的生力军,令国王的军队击败敌方”。精进,如后援军一样,也要支持有意义的军队。 “精进亦能支持所有的相应法,不令它们退减。”精进是一种心所,它可以支持相应法。 那么,“精进”是好,还是不好?从名词上看,是好的。精进是杂心所之一。精进又分:正精进与邪精进。精进于善法,是正精进;精进于不善法,贪、瞋、痴,是邪精进。 助读说明中,精进的近因:悚惧或逼迫感(samvega)或精进事。这里,主要形容修道的善心上。
那么,什么是悚惧?悚惧是一种觉知,修行者要如实观察悚惧人生,可分八种审查: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三恶道苦:地狱、饿鬼、畜生道;觅食苦。由此,产生悚惧智,精进修行,趋向菩提。 为什么有人念佛、禅坐时,身体经常昏沉?如果身体感重活太累,身体自动休息,也没法勇敢精进。如果身体不累,无所事事,那表示没有精进力。一旦没有精进力,行者整个身体,虽然在念佛、禅坐,但容易出现昏沉、摇晃,往前倾,往左、右二边,或后倾。 这时,若有指导法师走过面前,你马上就会直立起来,那就是精进。如文中比喻说:军队上战场打仗,战斗很激烈,已经累得精疲力尽,有士兵想往后退缩,没把握能够打赢仗。这时,国王派了后援部队来支持。得到后援部队前来支持的好消息,那些想退缩的士兵,全身立刻又激起精进力。“精进”正如后援生力军一样,对治修行者的昏沉。 又如:修行者,修习“死随念”,可以成为“精进”的近因。悚惧或逼迫(samvega)。当你修习“死随念”时,你发现命根,一天天在减少,它令你非常悚惧,有强大的逼迫感。正如《汉传佛门早晚课》中,我们每天晚课念诵:“是日已过,命已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无放逸。” 当你如是思维生命时,你会变得更加珍惜生命,好好充分善用剩余生命时光,精进用功,不再浪费生命,不再觉得生命没意义。因为人死后,将随其善业,往生善道;随其恶业,堕落恶道。唯有解脱生死的圣者,不再轮回。此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 最后,愿一切众生,知生命苦,发菩提心,勇猛精进,趋向生死解脱,达证涅槃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