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振君:母逝三载祭
池氏网推荐语: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
山东莱芜池振君宗亲对离世三年的母亲所写的祭文,文笔流畅,感人至深。现刊发出来,以此表达我们池氏家族对已逝亲人的深情追忆。清明在即,让我们寄托深深的哀思,愿池氏先人们地下安息。
我的母亲——极为普通的中国农家妇女
母逝三载祭
泰沂苍苍,汶水泱泱。念及慈母,泪又两行。乙未孟春二月廿四日慈母仙逝,迩来三载,故为文以祭。
承古训:为人子,生前尽孝,人老哭坟。然身处追名逐利之世,岂容效古仁人三载守孝之举欤?叹古礼之殆尽,惜孝风之不存。良可慨矣!
别母三载,常自嗟叹。流年易过,凄日难熬。纵享百岁常恨短,永别三载嫌夜长。昼则泪湿青衫,梦后哀思浸枕。常念慈母虽有一女七子之盛,而无子女尽孝之福也!
概将远行,有天兆乎?母辞是日,恰大姐归省。遵母之意,舅家表兄及众兄弟云集小饮。酉时初许,慈母端坐榻上,毫无病痛之容。然时辰未半,无疾而终。虽尽医力急救,终未接母还阳。吾母常言:今生当自理,不为儿女之赘。岂料一语成谶矣!
母别翌日恭办丧礼,虽清明已逾七日,草木华发,不意气温骤降,雨雪交加。松柏呜咽,天地含悲。然祭拜宾朋乡邻之众,概吾村古来尚无先例。由是当知慈母德之高望之众也。
圣贤悲秋,余独春愁。旧历三月初五日,乃慈父之祭,比之于母仅旬余日。年年芳草绿,岁岁杏花白。老屋敝瓦土墙,房顶生草。椿树依旧撒香,枣花伴春零落。生时卧具橱柜依在,二老永无归期。音容宛在,斯人已诀。岂无悲春之情,伤春之意?
1992年冬天,父母合影,时年母亲六十三岁,父亲六十二岁
慈母常以幼之境遇教诲儿孙,自述幼时家贫如洗,年方二八嫁于吾父。是时曾祖母携祖父、三祖父人等居于山洞之中,概因田作之便,或避战之乱焉。慈母尝云一事,迄今萦耳。抗战之时,日寇入侵,外祖父母携眷随阖村老幼连夜遁于山谷,唯一老妪瘫卧在床,惨遭暴虐弃之于野。母言此事,常怀恨倭之心,兴华之志。
盖民国三十六年,国军常扰。举家常匿粮于洞,人遁于谷。偶有一日,二国军携枪而至,吾母遁逃,途遇一刘姓长者,呼之逃匿。彼长者耳疾,听未果,须臾毙命。幸祖父藏身于巨石之下,以手示母,吾母方得匿身之所,终逃一劫。呜呼!慈母一生几死者数矣,然无疾而终,享年八十有六亦为幸矣!
呜呼吾母,命多舛兮,呜呼吾母,无以报兮!日月盈昃,尚得见兮,可怜吾母,终不逢兮!
母亲80大寿单人照
吾母高风,首推孝道。
昔闻民国卅三年(民国33年,即公元1944年)之二月二十二日,祖母遗有三女四子含恨九泉,斯时四叔父尚幼,嗷嗷待哺。然我池门命运多舛,伯父及三叔父英年早逝,未曾遗宗。吾母年方二八,承此家业实非易也。祖父秉性暴戾,子女无论男女长幼常加挞罚。然吾母以怨报德,极尽孝道。余幼家贫如洗,九口之家吃糠咽菜,祖父不以吾家贫为念,专食麦面,酒肉不绝。吾母常于天未亮之时步行数里为祖父做餐,待其酒酣食讫,方得归家。及至日中乃为祖父备茶,未曾耽误分秒,长年累月亦复如是。祖父肝疾病危,吾母不便守候,遂令吾众兄等日夜守护不离左右,喂食排溺未敢怠慢。祖父享年八十有四,彼时当为高寿之人,盖因父母及叔父之孝也。祖父临终尝言于兄曰:汝母孝也,吾之将死,常感有愧汝母!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欤?
吾母孝行堪为表率,德泽后世。今之不敬父母者,兄弟不睦者数矣!然承父母之恩泽,吾虽有兄弟七人之盛,却少有纷争,更无不孝之举。何也?知父母之不易报养育之恩也。
母亲80大寿全家福
吾母高风,次推勤谨。
慈母一生奔波劳顿,备受煎熬。少而乞讨,壮而持家,老而多忧。其属相为马,常自嗟叹:此生似马,不得歇焉。余幼无知,冬夏轮回,未尝见得父母何时而寐,何时而兴。余常有疑:吾父吾母岂无觉乎?
2008年春,正在做家务的母亲,停下来的照片
兄弟之众食为天。慈母常为举家三餐而愁。大姐远嫁,更无女子,吃穿用度全赖慈母一身担当,况柴米油盐捉襟见肘俱不丰盈乎?慈母大半人生为衣食奔波,披星戴月推碾倒磨,殆其年迈而腰痛背弓,关节浮肿,右臂因残屈不可伸。皆因劳损过甚也。吾兄弟七人,悉数读书,所食煎饼堪比楼高。娶妻生子,均立门户,皆含慈母之血之泪,饱蘸慈母无私之爱。
2012年秋天,八十三岁不辍劳作,和上海的弟妹一起到果园摘山楂。如今,照片上两位老人都已过世。
呜呼吾母,劳苦一生。养育之恩,盖莫大焉。养育之恩,何以为报?殆至儿等老死时,难忘慈母养育恩!
呜呼!唯见慈母劳顿苦,何曾见母榻上眠?此生唯见母长睡,岂料一睡不复醒?
1989年,外祖母去世,按山东风俗,母亲穿的孝服照
吾母高风,三推仁爱。
慈母风雨人生八十余载,阅人无数矣。然皆慈悲为怀以诚相待,热情好客广结善缘。尝闻昔时家宅颇小,又居南房。彼时尚无家电,煤油点灯。然众多邻里逢晚必集聚吾宅侃述故事(此俗称之为拉呱),日晚星高,不忍离去。常因听者甚众,房内拥挤不堪,无奈有客盘坐火炕之上。吾父吾母好客如是。村中老少长幼悉有交往,及至慈母八十高龄,诣居侃谈之邻里往来不绝。
吾家人口甚众,睡眠无所。吾父以秸秆铺之于地,兄弟数人蜗居而眠。某年之春,闻知一智障孩童日暮而无居处,慈母遂令邀其至家,与众兄同食同宿,凡七日有余。此童乃沂源县鹿角山之人,乳名迎春。直至迎春家人觅其踪唤其归家,吾母方得心安。昔者常有沂水、蒙阴等地村妇买头发为生,日暮之时身无以托,慈母不嫌其龊,留之以宿,待之以餐,视同家人。慈母善行广传沂蒙,后继来者,均觅吾村吾家借宿。如是善行,不胜枚举。
吾母虽不识丁,却常忧天下。听闻灾害祸端,常夜不能寐,食不得安。故我等见诸忧事悉不敢言。甲午之春(公历二零一四年三月八日),马来西亚国马航失事,吾母常自悲戚,祈祷平安。
然马航失事四载,杳无踪迹,而吾母已含恨九泉矣!
慈母仁爱,传至子孙。吾池门家族均乐善好施,善待众生。如此善举定当传诸后人。
吾母高风,四推尽责。
慈母相夫教子恪守妇道,夙兴夜寐勤俭持家,堪称楷模。纵其一生做餐无数,然就餐之桌,鲜有造次。常侍他人餐毕,方食残羹冷炙而毫无怨也。其侍父如是,侍夫如是,侍子如是。吾等常劝母同餐,甚或怒而喝之,然慈母积习无改。慈母常患肠疾,概由是而患也。
吾母年迈宜当颐养天年,然独立自强,自食其力,不做儿女之赘,况家族之大,万事纷扰,常令慈母寝不得安。五嫂早逝,子京豪尚幼,五兄劳顿常顾不暇,慈母遂担抚养之责。一日三餐,行起坐卧悉心照料。吾母辞世,京豪无以为靠,实堪怜也!愚不孝,拮据度日,常令母挂牵。不意近年贱内生疾,体弱难支,慈母常奔波两处,代为看护。八旬老母呵护媳孙,如此大德,无以为报。
含辛茹苦带孙子,1999年,时年70岁
七子之盛,未曾供养。慨已远行,空留余憾。欲养不待,相绝何急?未尽寸草心,报得春晖意。慈母驾鹤去,空留儿孙悲。桃花流水杳然去,不孝余恨万古长!
呜呼吾母,已别三载。三载易过,思念无期。天高地阔,音容长存。儿女跪奉,天堂有音!
不孝之六子(池)振君泣书
时在戊戌春二月中旬
七十年代,母亲与我和七弟合影
2009年,母亲与我和七弟合影
2009年母亲与孙子辈合影
1996年腊月初五日与女儿(前排右一)和儿媳合影
编后语:
母亲——是神圣的!中国千千万万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一生的众多母亲!
没有您们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无闻的付出,就没有中国渊源流长的文化和灿烂的历史!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远去的母亲!母亲,您们永远活在儿女的心中!
宗族活动
喜讯:热烈祝贺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池氏委员会(筹委会) 第一次扩大会议胜利召开
喜讯:热烈祝贺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池氏委员会闽西客家分会2月1日成立
喜讯:热烈祝贺江西会昌县文武坝水口村国惠公宗祠重修竣工典礼隆重举行
喜讯:正月十五,福安龙溪池氏举办开基祖诞辰1108周年纪念日活动
池氏名人:
池氏名人:沉痛悼唁:池氏文化名人——池云亮先生
池氏文化名人
池氏文化名人:赣闽粤湘四省联谱总理,22市县池氏宗族理事会顾问池达程
池氏文化名人:赣闽粤湘四省22市县池氏宗族理事会理事长池春晖
池氏探源
池氏寻根
文化:故乡情深——福建南平漳湖镇高州村前村(池氏祖居地巡礼)
寻根:贵州遵义播州区苟坝、苟江,贵阳开阳县毛云池氏支系宗亲拜访记
宗亲投稿:
微信热线:hackchi;263656393
邮箱:hackchi@qq.com;2636563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