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你不会只知道沙特爆冷吧?我新传人第一个不同意
2023新传全国考研群 76992689120
24新传全国考研群 754845758
后台回复“真题训练营”,进群练真题
后台回复“实务批改”,实务弯道超车
后台回复“论述批改”,练就论述大神
各位观众大家好,目前您看到的就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现场!
错了错了!大家好,播播今天又来给大家放干货了。
话说昨天播播刷微博看到这样的消息↓
我才知道,原来最近各位爱宝们过得如此纠结。当然!这种事情是人美心善的播播绝对不允许的!!!更何况今年的世界杯这么让人上头!
因此,今天的播播决定“舍小我为大家”,把自己珍藏的今年世界杯五大看点给大家“倾囊相授”,不仅如此,还把相关的考点准备到下面了!别人看不看世界杯我不知道,我是真的来复习知识点、搜集案例的!
看点一
史上最“壕”世界杯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包揽了很多个“第一”,官方认定的第一有👇
⚽第一次在卡塔尔和中东国家境内举行;
⚽第一次在北半球冬季举行(因为卡塔尔夏天实在太热了);
⚽第一次由从未进过世界杯决赛圈的国家举办(不得不说有点损);
当然,这都不是重点,最最最最重要的重点是,这届世界杯是——史上最壕的世界杯。拜托,这次的大东家可是卡塔尔啊,妥妥的石油大佬,被网友戏称“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的卡塔尔!!!
卡塔尔,一个人均收入14.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04万元)的国家,为了此次世界杯,也可谓是大手一挥:先是怒建8个足球场,然后开通500次摆渡航班,专门方便住在迪拜的球迷们往返看球;后来竟直接在露天的室外装了空调,直接把室外温度降低六七摄氏度......要知道,据相关媒体报道,这次卡塔尔为世界杯投入了2200多亿美元,相当于史上7届世界杯开支和的5倍。
这也难怪网友调侃“卡塔尔不会是今年的冠军吧,毕竟他给的真的是太多了”。
但是,人家东道主直接自证清白:在首个比赛日的较量中,卡塔尔队以0-2不敌厄瓜多尔队。就此,卡塔尔也成为世界杯历史上首支在亮相战中输球的东道主球队。
好了,停止傻笑。请问,上述内容体现了新传考研中的哪些知识点?
媒介事件
作为仪式传播的媒介事件,本质上是一种运用符号交流系统进行社会沟通互动的象征仪式和文化传播。
媒介事件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传播学家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1992年出版的《历史的现场直播——媒介事件》中提出,具体说来,“媒介事件”指“那些宣称具有历史意义的、宣扬和解的、颂扬进取精神的以及以崇敬的态度制作、播出的电视节目”, 也即具有“仪式感”的电视事件。
媒介事件具有如下特点:
1.媒介事件是“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 它不同于一般的电视节目、电视新闻, 具有重大性。
2.媒介事件通常“经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广告宣传”, 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3.一般重大新闻及突发事件以“冲突”为主题, 媒介事件却往往或纠正冲突、或恢复秩序、或提倡融合。
4.媒介事件赋予人类前所未有的参与性, 营造一个“共同在场”的氛围, 使人们即使在家里也可以通过电视直播“见证”历史事件。
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一书中将媒介事件的脚本分为“竞赛”、“征服”和“加冕”三大类型, 对应着“合理性、超凡魅力和传统”。
“竞赛”型媒介仪式是关于英雄事件的复述, 它引申出智力竞赛、游戏节目、选美大赛、体育比赛等, 这种竞赛具有周期性、规则性、固定性、公开性、对抗性, 参与者在竞争中或取胜、或失败, 突出竞争双方的游戏性;
“征服”型媒介仪式是一次性事件, “它突出的是只有非同一般的措施才能化解的僵局, 强调任务的艰巨及风险的巨大”,如奥运火炬传递、神舟十四号上天等。
“加冕”型媒介仪式“更多地与事实保持距离, 因为时间、地点及仪式象征都必须保持圣洁无污。”“‘加冕’向社会唤起文化遗产, 重申社会和文化的延续, 邀请大众的评估”,如祭祖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
虽然我们已经逐渐远离电视节目的时代,但卡塔尔世界杯仍然是一次典型的媒介事件,其对应的是“竞赛型仪式”。
看点二
世界杯的“含中量”直接拉满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时白岩松曾说:“世界杯,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其他都去了。” 这句话在四年后的卡塔尔世界杯上仍然适用。甚至白岩松又在节目中加了一句:“这届世界杯连大熊猫都去了,中国队还是没去。”
是的,这届世界杯不仅大熊猫去了,人家还住着12万平方米的房子......就连足球场上的广告牌也是“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的海信”,而在这场国际赛事上本应该出现的主角——中国足球队却没有出现。这让网友们纷纷自嘲:“制造业厉害关我足球什么事~”
网络民族主义
网络民族主义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以 web3.0技术,尤其是以社交媒体为组织动员与行动平台。
(2) 参与主体为平时远离政治的青少年网民。
(3) 表达方式带有极强的网络亚文化风格,其情感不是传统民族主义表达中常见的仇恨与愤怒,而是反讽、愤世嫉俗甚至正向感情。
(4) 对国家的情感带有粉丝对偶像的特征,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
(5) 以网络游戏和粉丝群的动员和组织方式进行联合行动。
(6) 不是消极地接受精英的宣传,而是积极参与对国家意义的建构与生产,将自己的想象投射到国家上。
(7) 具有青年亚文化特有的反叛性,目的是为了获得特有的身份及社会承认。“爱国”被行动者想象成与主流的功利主义和犬儒主义文化相对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行为。
(8) 在全球文化的影响之下,网络民族主义的参与者并不全是思维狭窄的民族主义者,相当一部分是对西方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学历较高的青少年,有一些还是在西方学习的留学生。
虽然从网友们的愤怒中可以看出来大家对中国足球的不满,但这更多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本质是还是一种民族情感和民族认同的反应。
看点三
卡塔尔是懂分组的
来看看这次世界杯的分组名单,传播效果直接拉满,直接被网友笑称“卡塔尔,你是懂分组的”“卡塔尔,你是懂传播效果的”。
政治传播
看到这里突然心想,幸亏......不然我们现在还能安心“看戏”嘛?
虽然国际性体育赛事的核心主题仍然是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和谐交流,但是要知道,体育赛事的举办本身就是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全球性政治事件, 同时也是各个国家间各方实力竞争的重要舞台,在国家形象与综合国力的展示方面有着极大的政治传播意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体育竞技运动员在竞技场上就是国家形象的象征,而国家形象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极高的社会评价, 是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现和象征, 是无形的财富。它会深刻影响他人对国家的认知与强烈的民族自我认定。
因此,不得不说,这节世界杯的观赏性真的拉满!播播已经一把子期待住了。
但是,这里还是要提醒一下,体育无国界,大家玩梗归玩梗,千万不要上升到国家!
看点四
“诸神黄昏”VS“新王当立”
与世界杯一起登上微博热搜的,还有诸如#梅西说这是最后一次世界杯#等一系列跟球员们相关的词条。的确,对于球员来说,职业生涯并不是无限的,这也许是很多球星最后一届世界杯,梅西、内马尔、C罗......大家最想看的“梅罗大战”,今年也将是最后的机会。也正因如此,2022卡塔尔世界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是,尽管旧王已老,体育精神不灭,在今年的球场上,我们也会看到一颗又一颗新星的冉冉升起,在未来,他们也将会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
英雄叙事
卡莱尔说:“只要有人存在,英雄崇拜就会永远存在。”体育英雄崇拜现象是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谈体育英雄崇拜离不开奥林匹克文化。远在古希腊时期,在古奥运会上的优胜者被授予橄榄枝编成的花环时,观众为之振奋,那个时刻已经产生了崇拜的情感。
英雄和英雄崇拜内核是个人自由意志的胜利。通过强调英雄个体(或群体)不断突破自然或社会关系的束缚, 最终完成民族的或历史的使命。英雄和英雄崇拜出发点总是个体———个体的英雄和个体的崇拜者, 但其落脚点却是社会共识和群体认同。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明星的塑造不仅与个人能力有关,也与商业包装、媒体宣传等有着脱不开的干系。英雄叙事都是一种塑造奇观的手段。历年的世界杯报道中 “英雄叙事”都为我们呈现了非凡的足球神话:梅西被塑造成阿根廷国家希望的唯一承载,“梅球王、 没球王”的叙事遍布各媒体;内马尔的受伤被看成是巴西的灾难,“内马尔,受伤!谁是下一个巴西英雄?”等。也即是说,当下普通个体所做出的“崇拜”球星行为本身,可能并不是自我意志的选择,而是多种语境的合谋——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多种力量共同打造的“人设”,只是一种前台行为。
当然,我们还是会为自己喜欢的球员和队伍欢呼!只是播播想说,不管结果怎么样,每一个在场上用力奔跑的人,都值得所有人的掌声!
看点五
会整活儿还得是你!
回到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语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播播一样的感受:已经在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台看完了整场世界杯,不仅如此,还有各种各样的“加餐”,真的是一点没闲着。
先是在世界杯开幕式前就已经全网开始跳加油舞了!然后最近又惊现了网友们大型“转播”世界杯中国队VS阿根廷队的赛事,真科幻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当然,很多网友们也是纷纷在朋友圈/微博晒出了自己的“世界杯仪式感”
怎么样,是不是有一种全网“世界杯”的错觉?
狂欢理论
狂欢理论我们之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那么狂欢理论如何用到世界杯的答题中呢?这里播播直接给出模板!
以狂欢理论观照网络传播,我们发现其中无不激荡着狂欢的精神和独特的狂欢化世界感受。(分析题答题万能开头模板)
首先是狂欢节的全民性与网络传播的自由开放性和交互主体性。从世界杯各个社交平台中刷屏现象可知,对于世界杯,大家是积极的参与者,为此乐此不疲。巴赫金认为,在狂欢中所有的人都是积极的参加者,所有的人都参与狂欢戏的演出,不分演员和观众。(谁还不是参与者,你我他都是,人人皆是参与者)人们不是消极地看狂欢,而是按照狂欢式的规律在过活。在巴赫金看来,狂欢节的生活是一种脱离了常规的生活,它打破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恐惧、敬畏、虔诚和礼节。人们大可不必像平时那么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相反,尽可以在嬉笑打闹、放纵自我中释放心灵的快乐和生命的激情。这种生活就是“翻了个的生活”、“反面的“生活”.
其次是狂欢节的仪式性与网络传播的虚拟性。(这两个词很适合答题装逼)狂欢节庆贺的是交替本身,交替的过程,而非参与交替的东西。狂欢节不妨说是一种功用,而不是一种实体。在论述狂欢节的仪式性时,巴赫金还强调了面具在狂欢活动中的重要性(可以联想群体匿名性)。巴赫金认为,这种从古代膜拜仪式中流传下来的面具是狂欢节怪诞幽默的精髓,它与搞笑动作、鬼脸、漫画、怪异姿态、戏谑模仿密切相关。这种微妙的多种象征形式是对统一和雷同的否定,它与“欢乐相对性”、变化和再化身的乐趣、迁移和变形等紧密相关。可以说,面具允许了多样化,允许了身份随意改变。综上所述,人们通过加冕、脱冕、化装、戴上面具,暂时地、象征性地实现自己改变地位和命运,拥有财富、权力与自由的美梦。这也是狂欢节乌托邦理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三,狂欢的平等、对话精神体现了网络传播的内在要求。(平等性也是网络传播的共性)巴赫金指出,中世纪的人实际上面对着两个世界,过着两种生活:“一种是常规的、十分严肃而紧蹙眉头的生活,服从于严格的等级秩序的生活,充满了恐惧、教条、崇敬、虔诚的生活;另一种是狂欢广场式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充满了两重性的笑,充满了对一切神圣物的亵渎和歪曲,充满了不敬和猥亵,充满了同一切人一切事的随意不拘的交往。”由此,狂欢节构成了人们的“第二种生活”。在这种生活,人们可暂时从现实关系中解脱出来形成一种新型的彼此一律平等的相互关系。
对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来说,世界杯并不仅仅是一场盛大的体育赛事,它更像是一场记忆:或是与家人一起紧张祈祷、或是与朋友一起呐喊欢呼......在这个意义上,一段关于青春的叙事得以书写,正如有网友所说: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你还从这次世界杯里复习到了哪些考点,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交流哦!
参考文献:
1.郭建斌.如何理解“媒介事件”和“传播的仪式观”——兼评《媒介事件》和《作为文化的传播》[J].国际新闻界,2014,36(04):6-19.DOI:10.13495/j.cnki.cjjc.2014.04.001.
2.张兵娟.电视媒介事件与仪式传播[J].当代传播,2010(05):29-32.
3.刘海龙.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新媒体与“粉丝民族主义”的诞生[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04):27-36.
4.李铁.世界杯报道的媒体奇观与反思[J].体育文化导刊,2015(10):189-193.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早早
E妹2.0
知知
卷卷3.0
卷卷2.0
胖胖
小S
小S 2.0
卷卷
往期精彩推送⬇️
一题应“万”题 | 汪小菲是懂点社交媒体的!尤其是这三点
白敬亭都脱单了,粉丝文化背后的这个专题你还没搞懂?| 亚文化
送分题的送分案例!最新的新闻伦理法规案例请收好~
李宁、椰树、梨泰院|10月出题月,老师们都在关注哪些热点?
一题应“万”题 | 两种答法hold住58道真题!技术与新传的小九九总算是搞清楚了!
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