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侯帅 | 手工银盐的质感让后工业时代和乌托邦式的“第二世界”更加浪漫抒情,像是一首后现代诗。

2017-08-30 自然生长摄影计划


对 话 内 容

C:春熙  H:侯帅



C:聊聊你的《第二世界》吧,以及你的摄影。

H:我的作品是黑白摄影,画面拥有历史感,具有事件性,每张都是浓缩的故事,需要观者去发现。

摄影具有真实性,可以让观者深信不疑,并且与其他艺术形式比起来于现实世界联系更密切。对我来说摄影是一种工具,想要表达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工具服务于形式,如果有其他工具更能体现我能表达的想法,我会马上抛弃摄影。但目前来说摄影最贴近现实,可以表达我的所有想法,所以我很喜欢摄影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

 

C:《第二世界》的画面让人想起过去的,历史的不属于当下时空的场景。你认为摄影是“怀旧的”吗?

H:不是,摄影是纪实的。我画面怀旧感是为了画面内容拥有历史照片的错觉,这样可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性,这只是单单对我的作品内容而言。但我们天天看的新闻图片,是需要时效性的,这样才具有客观的含义。路子不同,画面不同。

 

C:你认为摄影有没有叙述未来的可能?

H: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很少见,普遍意义上的摄影与其他艺术最大区别在于需要真实世界的构架。真实世界里你想找出确定的未来是不符合常理,那同样摄影里的画面想拥有未来叙述的功能显然不是它擅长的。所以我个人觉得摄影更多的是“过去式”。如果我的作品想表现未来我就不会用摄影去表达。

 

C:谈谈“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差别。是在用经典的形式反思当下?

H:第一世界指的是现实世界,第二世界指的是我内心构想出来的第二个世界,但并不是天马行空的世界,同样具有第一世界的一切要素,只是会更浓缩,更能说明问题。当然第一世界也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思,这我们历史地理上也学过。

 

C:你的创作是传统的银盐工艺,谈谈你对银盐照片和数字摄影的感受。

H:我的作品从本科时代开始制作。本科时候我一直都在研究传统银盐的制作,在工艺上比较重视。暗房制作作品有一种手工感,我非常痴迷于此。作品也为了突出银盐颗粒感以及特殊的黑白影调在前期也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拥有了一些个人风格。但随着作品主题内容的不断发掘,工艺的比重不断下降,作品尺幅也越做越大,所以经权衡之后在研究生阶段开始使用最常见的数字印刷技术。黑白摄影也渐渐不再是我作品一定的条件。但综合来说每种制作的方法都有各自的好处,但我的想法是在艺术效果接近的情况下用新不用旧。

 

C:谈谈你目前的创作方向。

H:最近在做彩色的。数码。目前还在试验阶段就不多说了,容易更改。但是我开始减少对原图的干预了,其他的不好说。

 

C:聊聊你喜欢的摄影师和作品。

H:杰夫·沃尔(备注1)。因为我一直认为摄影是一种实用美术,有记录的作用。杰夫沃尔利用了这一点,完美的和现实生活连接。他自导自演的照片,把看似随意但深刻的社会现象显现出来。

还有杉本博司,这两个是我最喜欢的。他让我看到东方摄影师的巨大潜力和风格。这两人对我创作影响都很深,我个人认为艺术创作立足于本国文化是最好的捷径,先天就拥有独特的潜力。杉本很好的利用了这点。我的作品也是贯彻了我的理解,对中国社会的观点,以及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历史。虽然不见得有多好,但我觉得至少每张作品都可以讲一些事。我对古代史兴趣不大,因为现代社会对它冲击蛮大的。我们保留下来的东西,人的特质一类的都很正常,我喜欢不正常的变化。

 

C:你认为什么是当下的摄影。

H:我认为当下摄影什么题材,什么风格都很有前景。但从理想摄影的角度话,我还是认为摄影作为一种有力的工具,反映现实社会的问题以及现象,是最理想的摄影。

 

  

备注1:杰夫·沃尔,加拿大籍摄影家,1946年生于温哥华,1970年就读于温哥华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艺术硕士学位,1970-1973年在伦敦Courtauld学院攻读艺术史博士学位,1976-1987年担任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艺术中心副教授,现担任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第二世界》/ 部分作品

(请切换横屏观看)

 






春 熙 说:



侯帅的创作将充分发挥摄影的媒介特质,把“当下的”与“过去式”揉杂在一起,讨论摄影叙述虚构故事的可能性。手工银盐的质感让后工业时代和乌托邦式的“第二世界”更加浪漫抒情,像是一首后现代诗。作者用摄影将现实重构为第二现实,世界虚构成第二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也是未来的场景。




关于   自 然 生 长   摄影计划






     

从2005年开始,中国摄影正式开启当代摄影的大门。摄影不单只是纪实,生活记录的性质。多了一种自我表达,艺术呈现的特性。短短十多年时间,中国摄影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代摄影人,他们以摄影为主体语言创作实践艺术,他们用视觉传达对当下世界进行解读

 

       在这个大的语境下出生的当代中国摄影人,85后是足够幸运的。有足够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生长。他们在学习成长最重要的时间点里恰好处于互联网信息井喷的时代。他们在如此“安逸”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思想,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看,去听,去发现,去成长。一直在无止境的探索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可能性,自己的摄影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或者现在,他们身上出现了很多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正因如此,摄影在他们身上多了更多的先锋探索和实验的性质。摄影在他们这里一切回归于自我本身,一切想说的话开始肆无忌惮的去表达


在这两年他们逐渐成熟,更热衷于去尝试更多的时间点里。我看到视觉性和立场更别具一格,更多元,更好玩,更自我,还没能成为大众审美体系下的东西。这东西宣告着他们每一个人不同的态度和立场。但是这就是永远的时代和社会


让一切回归自然,让他们的思维回归自由。做更多有趣的事情



故名:自然生长

 

   ——黎光波(计划负责人)







项 目 总 监     黎光波


项 目 编 辑     王大可


 项 目 顾 问      张国田 

                       崔  波

  




        合 作 媒 体 








此文为原创内容

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往期回顾

(点击姓名即可查看)



张笑宇     何   博        春   熙        黎光波       汪润中&黄乖儿

胡兆玮      吴雨航        希   音      高明昔      杨文彬    

高    上     何    青      韩小宏      卢   根        陈箫音  

曾    瑞    田    帅      付盛南      吴佳星       蒋磊磊

甘    瑞     沈孝怡        蔡颖莉       何   璘        ISSYCHAN 



如有需要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