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借鉴】转业安置地,地方接收单位,你都了解吗?

2017-12-30 佚名 风戈

军队干部确定转业后,可以在本人原籍、入伍地或配偶、父母、配偶父母以及子女常住户口所在地等选择范围内安置,这个选择题,关系个人发展和家庭幸福。如何选择更适合的安置地?接下来,小编和你一起讨论。



对照政策理一理——能去哪里心有底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中发〔2007〕8号)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军转安置工作的重要依据。这2个文件对转业干部安置地点作了系统而明确的规定,大家可以对照自己的条件看看自己能够在哪些地区安置:

(1)军队转业干部一般由其原籍或者入伍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安置,也可以到配偶随军前或者结婚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2)配偶已随军的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到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①配偶取得北京市常住户口满4年的;②配偶取得上海市常住户口满3年的;③配偶取得天津市、重庆市和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副省级城市常住户口满2年的;④配偶取得其他城市常住户口的。

(3)父母身边无子女或者配偶为独生子女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未婚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其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4)夫妇同为军队干部的,双方或者一方转业,可以到任何一方的部队驻地安置;未婚或者离异的军队转业干部,可比照驻地军队干部配偶随军条件予以安置。

另外,关于政策问题,下面三点很重要,不要错过哟:

部分地区有具体政策——千万不能想当然

一些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了更为细化具体的政策,有的对结婚时间、配偶户籍获取方式有规定,有的对双军人转业的落户时间和服役年限做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性要求等等。因此一定要了解清楚,确保自己符合当地政策规定后再做选择,防止被迫更换安置地甚至退档,影响安置。

几类人员有优待——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人

主要针对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立功受奖、因战因公致残、自主择业干部:

①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军人且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父母原籍、入伍地或者父母离退休安置地安置。

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到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安置,也可以到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本人子女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在边远艰苦地区或者从事飞行、舰艇工作满10年的;战时获三等功、平时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因战因公致残的。

③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服役满15年的军队转业干部,不符合到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安置条件的,可以到原籍、入伍地或者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地级城市安置。

④自主择业干部可以到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安置,也可以到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本人子女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但安置地为艰苦边远地区和高山海岛地区县(市)的,其上述亲属(不含随军、离退休安置或工作调动)须取得该地区常住户口满5年,且有独立合法产权的住房。

军改时期政策有倾斜——特殊措施暖人心

针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实际,党和国家采取了特殊措施和倾斜政策,出台了《关于做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中发〔2016〕13号),放宽了安置地去向条件:

①放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地区去向条件。对所在单位被撤销、合并、降格、改编、移防的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其配偶取得部队所在地常住户口的,不受现行政策规定的随军落户年限限制,可以在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未婚或者离异的,可在服役地安置;不符合到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安置条件的,可以到原籍、入伍地或者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地级城市安置。

②放宽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服役的军队转业干部到地级城市安置的条件。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服役满10年的军队转业干部,不符合到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安置条件的,可以到原籍、入伍地或者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地级城市安置。

各方因素要兼顾——全盘考虑更靠谱

安置地选择,影响到军转干部的事业、家庭、生活方方面面,只有全面衡量,才能理性抉择。

事业发展——有利吗?

不同的安置地点对个人工作安置、职务落实、就业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建议考虑三方面因素:自身的状况,如职级、专业、年龄、学历、身份等状况;安置地的状况,如当地的经济形势、人才需求状况、当年接收军队转业干部数量等状况;前期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情况,看该地近年来安置形势。

家庭成员——支持吗?

许多军队干部与亲人聚少离多,更有甚者与妻子、父母三地分离,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既然转业有了机会选择,就应尽量选择能与配偶以及家人团聚的地方,避免造成新的“两地分居”。如果配偶工作不在安置地,要考虑随调安置是否便利,或者再就业是否具备条件。要考虑孩子发展,看教育资源、就学条件、未来升学、就业空间等。要考虑自己和家庭成员能否适应安置地生活环境和习惯,医疗保障、周边交通等条件。

幸福指数——满意吗?

回到地方,虽然自由,却少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压力,而且很多地方工资水平低于部队,要根据自身经济条件,稳妥选择。有的转业干部经济条件一般,选择了没有生活基础的一线城市,面临着超高房价、子女教育、父母医疗等现实问题,“压力山大”,生活比较清苦。有的转业干部,在中小城市安置,生活工作压力较小,又占据“地利”和“人和”,日子也有滋有味。

如何选择有诀窍——草率纠结要不得

一位从事转业工作多年的领导,总结了“三选”,供大家参考。即“选熟不选生”、“选少不选多”、“选早不选晚”。

“选熟不选生”,就是选个人熟悉,生活基础所在的城市,比如老家、部队驻地等。选择这些地方安置,容易适应当地生活,原来的社会关系继续存在,生活方便,不用重新建立各方面关系,避免了家属工作调动、孩子转学等诸多问题。有些同志转业到大城市后,虽然工资高一点,但因为生活基础不在该地,两地分居成本实际抵消了高出的工资,反而对个人发展和家庭不利。

“选少不选多”,就是选择到安置转业干部相对较少的城市,而不要去一些安置转业干部数量多、压力大的城市。有的地区,安置转业干部数量少,提供的岗位相对来说较好,任满规定年限的团以上领导干部,容易落实领导职务。有的地区接收转业干部数量较多,安置压力相对较大。比如,武汉市、郑州市,这些城市转业干部要参加军转考试和积分选岗,选到公务员岗位的比例不高,武汉市副团职干部都要考试选岗。

“选早不选晚”,就是对转业早做打算,不能等到确定转业了还没有思想准备。绝大多数军队干部都要转业到地方,这是部队建设的需要,是客观现实。年龄偏大的干部在面临转业的二至五年就应当了解相关政策,做好准备工作。比如不想回原籍安置,就可以早做打算,把生活基础放到想去的城市。这样,转业时选择的余地就更大一些。不至于确定转业时,手足无措,向组织反映没有思想准备,导致选择安置地比较困难。

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也是不可多得的机遇,所以在选择安置地时一定要慎重,不可把选择当儿戏,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做决定。同时,切忌个人胸无主见,偏听偏信,随意变更,不利于移交安置,也有损自身利益。如果安置地选择没有失误,就应“我的幸福我做主”and“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要再纠结!

转业,你了解地方接收单位吗

选择安置单位是转业安置的重要环节,每位豪情在胸的转友都难免纠结,一些耳熟能详的地方机构单位竟是熟悉的陌生人。你了解安置单位吗?本文仅以转业视角,聊聊地方单位的机构设置,希望对转友们选择岗位有所裨益。

纵向看级别

 目前,我国行政机关中的最高机关是国务院,以下依次为部级(省、直辖市)、副部级(副省、直属局)、司局级(地、厅)、副司局级(副厅)、处级(县)、科级。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组织机构的级别与政府系统的机构级别相对应。事业单位作为社会服务单位,相互之间没有领导关系,不应该确定行政级别,但受现行工资制度、干部制度影响,许多都套用了行政级别。

特别说明一点,沈阳、长春、大连、哈尔滨、西安、成都、青岛、济南、厦门、宁波、杭州、广州、深圳、武汉、南京共15 个市的行政级别定为副省级,15 市市直工作部门为副厅级,内设机构为处级。

Tips: 平台越高,责任越大

转业选择安置单位,起点和平台很重要,平台决定高度。高平台当然也意味着对素质能力的要求更高、责任更大。但起点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在大军区机关工作的干部未必就比基层连队的干部幸福感多、获得感强,在地方也一样。当然,转友们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不能盲目跟风,光仰着头看天,难免会摔跟头。

横向分类别

为了妥善安置军转干部,各地积极拓宽安置渠道,党政机关、参公单位带头接收,事业单位积极接收,国有企业也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这些单位就是当前军转干部计划分配的主要渠道。

党政机关。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也包括各级党政机关派出机构。我们经常说的党委部门、人大政协、政府部门、公检法系统都属于党政机关。

参公单位。参公是比较口语化的一种表述,全称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是指对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和不属公务员系列的人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单位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公务员,但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它具有公益性、服务性、实体性和知识性等特征。按经费类型分为财政拨款、财政补贴和经费自理三种,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

国有企业。中央或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Tips: 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区别

转友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除了国有企业,其他单位怎么区分呢?我们可以用编制来区分,在地方机构编制就两个,一个是行政,一个是事业。行政编制由行政经费开支,事业编制由国家事业费开支,形式多样,包括全额、差额、自收自支。党政机关使用行政编制,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不得混用。参公单位使用事业编制,但部分社会团体除外。例如:某市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参公单位,单位工作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而社会团体,比如团委、妇联、工会,虽属于参公单位,但人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

客观来讲,大部分转友渴望得到行政编制的主要原因在经费来源上,行政编制的经费来源更加稳定,稳定的工作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一,这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军转安置会出现一些专业不匹配的情况,发生很多“学医不选医、专业一边搁、全往机关跑”的现象。但今后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工资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党政机关的职能转变,以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转友们的选择会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选择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岗位。

整体站站队 

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国家与地方的机构改革不断深入。有一些规模较大的、系统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的改革,比如每隔五年进行一轮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也包括针对性强、目标单一、短期内集中完成的专项体制改革。当然,每次政府机构改革结束后,党政群机构基本是保持稳定的。从接收军转干部的角度来看,地方主要有以下部门:

党委:纪委、办公厅(室)、政策研究室、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统战部、编办、机关工委、台办、信访局、老干部局、档案局;

群团:工会、妇联、团委、科协、文联、侨联、社科联、残联、红十字会等单位;

人大;

政协;

政府:办公厅(室)、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城乡建设委、城市管理局、环保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商务局、文广新局、卫计委、食药监局、体育局、审计局、统计局、安监局、民宗局、旅游局、粮食局、法制办、金融办、侨办、外办、国资委、人防空办、政府研究室、物价局、住房保障局;

参公:党校、党史研究室、市政公用局、园林绿化局、畜牧兽医局、史志办、贸促会、供销社、住房公积金中心、机关事务管理局、仲裁办、地震局;

政法: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

垂管:国税局、地税局、安全局。

Tips: 如何了解这些单位?

其实非常简单,随着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深入进行,转友们只需要登录到各单位的官网就可以了解。要瞄准以下几个焦点:

首先,看单位职能。这是单位机构的核心,也是将来如果进入这个单位,你将从事的工作领域。要对照自身的专业特长、素质特点综合考虑,形成一个初步印象。

其次,看内部构架。由于一些地区在军转干部选择岗位的时候,岗位性质是不公开的,即使你选择了某党政机关,也是有可能被分配到所属事业单位的。所以,对这个单位是否有直属的事业单位,也要做足功课。

最后,看看工作动态。对一个单位的了解不能“纸上谈兵”,光从字面上了解,肯定会有偏差。了解一下这个单位的工作动态,通过一些具体的工作、图片、新闻增强一下感性认识,有助于你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内部排排序

定岗定位是每位转友在选择完安置去向后最关心的事情了。安置去向确定后,大家的关注点肯定都在我这个部门究竟有多少处(科)室,多少编制,多少领导职数。在地方,单位的内设机构根据职责任务,对照上级同类机关的内设机构综合确定,一般称办、处、室、科。一个部门要如何设置处(科)室,设置几个,叫什么名称,都要首先看这个部门的职能,然后根据职能性质和所承担工作任务的大小来确定部门内设机构的设置,根据管理对象的多寡和业务活动的数量来确定编制职数。

按照地方机构的排序原则,先综合机构、后专业机构。综合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办公室:一般负责组织协调机关日常工作;机关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督办、政务公开、安全保密、维护稳定、应急管理等工作;受理、协调、督办信访事项。

人事处(科) :一般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工作;组织指导本系统的教育培训工作。

政策研究处 (科):一般负责政策的综合调研工作;负责重要文稿起草工作;新闻宣传和信息工作。

法规处 (科):一般负责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承办相关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咨询工作。

财务处(科):一般负责编制部门预决算,单位财务、审计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业务机构则要根据部门单位的职能来确定,比如:某市质监局,其承担的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计量、特种设备几大块职责,内设业务机构名称就有:质量管理处、质量监督处、标准化处、计量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某市工商局根据职能设有:市场规范管理处、商标监管处、广告监管处、合同监管处、消费者权益保护处。

Tips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

如果不思进取,只想抄近路、走捷径,挑三拣四、打小算盘,无论得到什么样的岗位也不会满足,会慢慢陷入怨天尤人的窘境。对于广大转友们来说,无论是综合处室还是业务处室,都是新的工作岗位,都需要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只要有信念、能坚守,努力钻研、不断进取,无论怎样的岗位都能活出精彩,实现人生华丽转身。

编制

编制决定岗位的性质。编制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编制是指各种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定额、结构和职务配置;狭义的编制即人员编制,是指为完成组织的功能,经过被授权的机关或部门批准的机关或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定额、人员结构比例及对职位(岗位)的分配。目前,地方机构编制部门管理的编制主要包括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两类。

行政编制,又称国家行政编制,指由中央下达的、供各级党政群机关和其它行政机构使用的编制。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行政编制的总数由中央统一核定下达,地方各级有权在中央下达的编制总数内分配和调剂使用,但无权增加行政编制数额,也不得跨行政层级调剂使用。二是凡使用行政编制的组织机构,一般都是由财政负担经费。三是使用行政编制的组织与机构,其工作人员都列入公务员法管理范畴。

事业编制,指各类事业单位使用的人员编制。事业编制使用广泛,按照经费形式分为财政拨款、财政补助、经费自理,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全额事业、差额事业、自收自支事业。行政机构只能使用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只能用于事业单位。事业编制不得用于党政机关,不得与行政编制混用。




人生路由一次次的选择而成,而每次选择无不起于一念之间。在转业安置的路口,不只有一个路标值得关注。履不必同,期于适足,不管什么样的编制,什么样的单位性质,多少领导职数,今后的职场之路都需要自己努力前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要继续保持军人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的豪情壮志,转业再出发,无限风光在前方!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精彩回顾:

【怒怼】任某,你说句人话!

【感悟】”交流“名额下来后的众生百态

【借鉴】军转干部选岗的考虑要素

【故事】军转副市长嫌工资少下海之后......

【警示】改革的梗阻在于“关键少数”

【借鉴】“转业”不是转行,重点在于适应

【挑刺】给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画个像

【借鉴】转业办工作人员如何看待安置方式

【回眸】战士考学提干的军官,为何选择“裸辞”复员?

【警示】作为新转,如何快速融入组织

【互助】转业后,部队驾照如何换地方驾照?

【感悟】优先:军人的一场春梦!

【借鉴】转业后真想好好干,这七条请记住!

【回眸】转业心先定 谋事要趁早

【互助】转业滞留,该怎么办?

【借鉴】转业后真想好好干,这七条请记住!

【剖析】2018年军转干部何去何从?自主、安置、转文职利弊全面分析!

【探究】转业是另一种死亡,尽量死的好看一点儿

【告诫】军队转业干部到新岗位工作,必须扔掉这4样东西

【探究】为什么总有军队干部不惜“裸辞”申请复员?

【回眸】一名“伪技术”干部的军转路&转业备考个人体会

【争论】转业后,如何自我定位?

【警示】管灵魂的丢了灵魂  讲信仰的失去信仰

【感悟】转业安置过程中7个方面体会总结

【感悟】“组织假装关心我,我就假装爱组织”

【警示】管灵魂的丢了灵魂  讲信仰的失去信仰

【感悟】转业安置过程中7个方面体会总结

【探究】看《芳华》前,不妨想想抗美援朝战争

【感悟】一名老转总结的办公室政治学问

【感悟】老军转送给新转的“五千万”!

【警示】是否转业,心里要有点逼数

【她说】选对了姿势,才能做爽!

【他说】家里一块“军属光荣”的牌子都没有,让我如何当婊子?

【虐心】谁动了我们的被装?&决然转业的5个原因

【纵观】“粑粑文”引发的论战

【他说】家里一块“军属光荣”的牌子都没有,让我如何当婊子?

【致歉】我错了,我道歉!

【后续】道歉之后……

【互助】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过程中军转干部的处理问题

【呼吁】军转安置巡视势在必行!

【怒怼】李某鹏,请收回你这篇粑粑文章!

【经验】一名老转的九点经验三个执念

【感悟】你心里的“不如意”,是别人眼中的“求而不得”

【政策】转业复员干部奖励工资相关规定&待安置期间应尽量避免的几种心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