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一线城市圈增补系列丨徐州都市圈:徐州和他的小伙伴们

林隐LY 山川网 2019-04-08


山川网:相比年前推出的新一线城市圈“崛起系列”,年后推出的“增补系列”,其实相对而言不是特别好写。


“崛起系列”的好写之处在于,成绩总比问题多,所以我们的视角更多放在了总结过去一年的荣誉,畅想接下来更好的发展之上。通俗一点说,这是多数人,尤其是对应区域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


“增补系列”的难写之处在于,问题反而比成绩多。规划和政策虽然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的局面不尽如人意。批评其实是人性中天然抵触的一个东西,即使使用一些语言技巧,尽可能使表达更委婉,但终归依旧是在指出不足。知耻近乎勇这件事儿,从来能做到的都是少数。


但是为什么无论成绩多些,或是问题多些的城市圈(都市圈),我们还是想选择在这个时间段,一一进行下回顾与梳理呢?


因为这是当下的“大势所趋”。民间俗语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我们踢除其中封建迷信属性的糟粕,其实它强调的就是人不可与趋势为敌,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


若干年后,我们回顾2018年时,我们会更加清晰地发觉,这是中国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史上堪称重要转折的节点。这些需要我们把中国的宏观经济、人口情况、房产市场、城市规模诸多因素聚合起来看时,才能够有所收获。


如果按照标题党的习惯,这件事情我们完全称之为“2018年,没有城市圈的城市正在被淘汰”。



黄泛区往事


无论我们讨论徐州都市圈还是淮海经济区,必须交代清楚的一个基础概念就是——黄泛区。



“黄泛区”一词,其实又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


微观上单指一次事件,特指1938年6月9日,蒋介石国民党部队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企图阻止日军南下。决堤的黄河水向东南方向迅猛推进,在黄淮平原随性肆虐,最终形成了跨越豫皖苏3省44个县的黄泛区。据史料记载,此次人祸共造成受灾面积2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000万以上。


宏观上,泛指自华夏民族于黄河流域诞生之后,千百年间一代又一代华夏子民与这条“脾气”并不好的母亲河之间的交手。历朝历代,每一次黄河的泛滥,都会造成相应的“黄河泛滥区”。



历史上受黄河水灾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在黄河的下游,即今天我们提到的豫东、鲁西、皖北、苏北四省相接的大片土地。


这个区域,我们在之前的多篇推文中都有或多或少提及。相比目前该区域拥有的土地资源、交通资源和人口资源,其经济发展水平无疑是严重滞后的。


在全国多座强二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扎堆崛起的时代,这片区域集体失声;在都市圈、城市群全面来临的时候,这片区域集体失踪。针对该区域的城市群规划,显然势在必行。



淮海经济区


1986年3月15日,淮海经济区成立,系中国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 范围涵盖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济宁、菏泽、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商丘、开封、周口、宿州、淮北、阜阳、蚌埠、亳州等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20个地级城市。



2017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徐州市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淮海经济区土地总面积17.81万平方公里,其中苏北5.24万平方公里、鲁南6.00万平方公里、豫东2.91万平方公里、皖北3.66万平方公里。区内面积最大的市是临沂1.72万平方公里,最小的市是莱芜0.22万平方公里。淮海经济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86%,比长江三角洲大7.8万平方公里。



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淮海经济区”的规划,都只能用小马拉大车来形容。


庞大到超过17万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比豫鲁皖苏任何一个省都要大),四省二十市的成员数量,超过一亿的人口体量(需要对应怎样规模的就业市场)。


再结合目前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放眼全国,即使是该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巨无霸,也未必能带的动。


但是,不规划这么大行不行?显然是不行,因为这些城市,几乎是目前各自所在省份既有都市圈规划“遗漏”的。河南中部的郑州都市圈,山东的青岛都市圈(济南都市圈),安徽的合肥都市圈,江苏的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都无力覆盖到以上区域(淮安、盐城的情况好一些)。


而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徐州,自身强三线城市的底子尚可,加之交通条件出色,又正好位于淮海经济区规划的地理中心,自然从各方面看,都“责无旁贷”成为该区域的带头人。只是这个淮海经济区的这个头儿,真心是不好当。


而徐州受限于本身行政级别的原因(仅为普通地级市),在资源吸附能力上同样弱势明显,很难真正在未来有非常大的跨越式发展。



淮海经济核心区


过于庞大的面积,也使得淮海经济区的实际可落地属性大打折扣,这点区域内城市的执政者心知肚明。


所在实际上,目前有一定区域合作推进的,其实是一个缩小版的淮海经济区,官方称之为“淮海经济核心区”。差不多,就是标题中提到的区域中心城市徐州和直接与其接壤的几个小伙伴了。



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包括宿迁市、连云港市、宿州市、商丘市、济宁市、枣庄市、徐州市和淮北市。


率先进入核心区的8个城市,面积和人口约占淮海经济区的37.3%和38.5%。这个比例,大家也一目了然,基本是从大淮海经济区中取了三分之一的部分。


经过此番操作,都市圈面积被降到了7平方公里之内,城市数量也被降到了10个之下,算是基本符合了二线城市都市圈现阶段能够具备可落地性的基本门槛。


按照早前官方层面对于该区域城市一体化的规划显示,8城将在交通、产业、市场准入、物流、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旅游业、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各个方面进行合作。


具体来看,截至目前,8城在交通、市场准入、物流等领域区域的一定的成果,其中居民受益最大的,依旧还是彼此间交通的便捷性提高。其他维度,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发展。



徐州都市圈


徐州都市圈范围包括:江苏省的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安徽省的宿州市、淮北市;山东省的枣庄市,济宁市的微山县;河南省永城市,共涉及8个地级市,其区域构成以江苏省境内为主体。



相比上文中提到的淮海核心经济区,最大的区别在于山东的济宁市被进一步缩小至微山县,河南的商丘市被进一步缩小至永城市(县级市)。面积上,也进一步被缩小至5万平方公里的区间内,涉及人口约3100万左右。


事实上,从淮海经济区到淮海核心经济区,再到徐州都市圈,面积上不断地缩小,是不断回归现阶段该区域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过程。


那么徐州都市圈值得多说一句的是:2003年,江苏省提出了建设三大都市圈的概念,南为苏锡常都市圈,中部是南京都市圈,北部是徐州都市圈。



徐州都市圈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东部沿海和陇海兰新的交汇处,京沪铁路、京九铁路、陇海铁路、京沪高铁、商杭客运专线、徐兰客运专线、京台高速、连霍高速在都市圈内纵横交错,区位优势明显。


作为豫鲁皖苏四省交界地带,现阶段唯一经济还算“拿得出”的城市,徐州的压力可想而知。相比其他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或许目前能看得见的最大优势,还是在人口的潜力上。如果徐州能够迅速做大产业体量,进而加大人口的吸附能力,为后续的资源获取奠定基础。大的淮海经济区设想,尚且还有希望。


注:本文相关素材综合整理自网络



新一线城市圈: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 丨 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 丨 社消增速大数据 丨 国民消费大数据 丨 IPO数据 丨 土地成交数据 丨 全国篇 丨 广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青海篇 丨 京沪篇 丨 江苏篇


2017GDP: 海南甘肃贵州山西云南广西江西陕西安徽福建湖南河北湖北四川河南浙江山东江苏广东


城市:中国超级楼盘 丨 宜居指数 丨 经营成本最高30城 丨 最佳商业城市榜 丨 中国县域指南 丨 各省龙头行业 丨 上海大都市圈 丨 高新技术企业 丨 初婚年龄提升 丨 汉江经济带 丨 各省市最低工资 丨 双十一大数据 丨 双十一省市之争 丨 青岛向南


人文:水浒故里菏泽 丨 日本穷忙族 丨 苍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 丨 东北企业家 丨 又没有山西 丨 这几班公交车 丨 城市书店数量 丨 文创第三城 丨 中国景区门票 丨 民谣唱过的城市 丨 一线城市十栋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