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党委书记专访 | 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雅丽: 立足民族地区,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培育教育“精英”人才
全媒体视角
内蒙古师范大学是自治区开展民族教育最早、蒙汉双语授课本科专业最多、少数民族在校生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迄今为止,已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约26万人左右,其中为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八省区培养了4万余名蒙汉兼通人才,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
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雅丽
采访报道 / 中教全媒体 曹艳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和国家领导人近年来多次强调指出,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依托民族地区优势,形成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中教全媒体:
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内蒙古师范大学诞生背景、发展历程。
黄雅丽:内蒙古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创建于1952年5月,成立于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乌兰浩特市,前身是内蒙古师范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校,为国家建设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师资。
1954年3月,由张家口师专和绥远师专合并而成的内蒙古师范专科学院并入内蒙古师范学院。1954年8月,学院由乌兰浩特市迁至呼和浩特市。1982年,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并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大学。2000年7月,内蒙古教育学院并入。
中教全媒体:
学校是具有鲜明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和民族教育有哪些特点?
黄雅丽:教师教育特点:一是教师教育办学历史悠久,自建校之初就立足于为自治区培养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二是学科门类齐全,学校现开设教师教育类本科专业42个(含19个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共17个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点1个(共14个方向);三是培养层次完备,学校的5个(科学技术史、心理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学校也是国培计划重点院校,基本形成了“本、硕、博”三个层次的教师培养、培养培训相结合的教师教育体系,实现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培养与培训一体化;四是师范生招生比例的提升,2020年师范生招生占比提升至70.44%。
民族教育特点:一是发挥教师教育学科门类的优势,大力开展蒙汉双语教学,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都实行蒙古语授课班、汉语授课班平行招生,目前在校蒙古族学生比例达到32.95%,蒙古语授课学生比例达到22.30 %。二是不断发挥地区优势,为自治区及周边八省区培养蒙古语授课师资。自2016年以来,我校出版的蒙古文教材有49部被确定为全国大中专院校编译出版蒙古文教材选题,为国家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三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我校蒙古族教师占比达到了44.73%,能用蒙古语授课的教师占比达到了21.88%。一大批有影响的蒙古族知名人士都毕业于我校。四是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依托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国际设计学院、工艺美术学院、体育学院等,大力培养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人才,亦承担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创新等大量科研项目,持续谱写民族教育的新发展、新篇章。
我校是自治区开展民族教育最早、蒙汉双语授课本科专业最多、少数民族在校生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迄今为止,已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约26万人左右,其中为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八省区培养了4万余名蒙汉兼通人才,被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
中教全媒体:
学校被社会誉为“民族教育的摇篮”,定位是什么?
加强产学研协同,助推“双创”教育升级
中教全媒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校是如何推进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
黄雅丽:学校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中教全媒体:
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黄雅丽:现代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的过程当中,应重点关注大学生创新知识理念的树立,结合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现状,大范围挖掘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典型案例,分析影响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要问题及其需求,着重从政府、高校和社会不同层面提出促进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建设性意见,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和举措,为深入推进和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参考,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良性发展。
中教全媒体: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如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为不同地区发展的重点。结合内蒙古发展特点,学校在产学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黄雅丽:一是搭建专业实践平台。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重点建设了一批集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校企、校地共建协同育人平台3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0多个,成立了创新创业导师俱乐部、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
二是搭建产教融合平台。近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不断探索学科专业的转型发展,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布局瞄准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学校开放办学层次和服务社会能力。截至目前,学校先后与阿里巴巴、北京广慧金通、青软实训等知名企业共建了产教融和协同创新平台,与地方本土企业共建全国唯一的“牧勒”国家级手工非遗众创空间。与中关村在线、江山控股、北京朗朗、文化上海形维等十余家校友企业签署协同创新协议,使多项“产教融合”设计项目进入到教师工作室。此外,学校以国际设计艺术学院为样本,通过“众创、众筹、众驰、众享”的教学与科研改革工作路径,全面推动学院创新创业工作落地落实。与校友企业合作众筹,将国际设计艺术学院所属物理空间进行全新改建,打造了全国体量最大的集教学、科研、产业于一体的共享、共融、共赢的全业态创新创业教育众创空间。
四是搭建创业孵化平台。重新定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借鉴国内兄弟院校经验,成立内蒙古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整合全校力量,匹配专职工作人员,全面开展具有教师教育特色、民族教育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此外,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思路,在两校区引进两家校园书店,成功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校园文化综合体,同时也成为学校最鲜活的创新孵化平台。
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中教全媒体:
新的时代,大数据技术助力教育变革,全球视野的双一流建设之路已在脚下,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请问AI时代会给中国教育带来哪些变革?
黄雅丽:教育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作为艺术,我们从来都不低估人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价值观等软素质方面的教育。作为科学,教育亦有其自身的规律,而AI的本质是一个超高效率的工具,因此一种更公平、更高效、更智能、更具浸入感的教育新模式势必会迅速形成:
首先,无限放大了个性化教育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机器阅读理解以及机器翻译等方面取得的超越人类水平的技术突破,都可以应用到教育场景中,既能够在课后帮助学生学习,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的状况反馈给教师,因材施教,从而形成一个高效且具有个性化的教育闭环,而且这一能力所能覆盖的人群范围是当前不可想象的。
中教全媒体:
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带来变革性影响,对大学培养人才提出哪些新要求?
黄雅丽:首先,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知识爆炸,使得学校教育必须正视实际的科技发展需求。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学科建设,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研究及科研创新能力。其次,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剧了学科体系的交叉、融合与新生。因此,调整学科布局,加速专业融合,以适应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更加多元的需求。
中教全媒体:
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疫情期间发挥了什么作用?
黄雅丽:一是大力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原有校园网全覆盖的基础上,正在加紧建设校园智能交换网络,推动5G全覆盖。二是建设智慧校园基础云平台、大数据服务平台,深化数据治理,开展大数据分析研究,为教学科研、管理决策、生活服务等提供智慧决策支持。三是在上述大平台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智慧便捷的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服务化、智能化、自适应、随需而变的主要特征,不断丰富面向师生的小微业务应用,如一站式综合服务门户、协同办公系统、师生健康日报系统、师生二维码身份识别系统等,建设智慧校园服务保障体系,构建校内统一服务平台。当然,我们也在不断的优化机制体制,引进高素质人才进入信息化建设队伍,以保证我校信息化的高速持续发展。
疫情期间,我校按教育部要求全面开展在线教学,在原有平台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提供教育部发布的22个在线教学平台资源,供全校开展在线教学使用。其中选定“一平三端”和“中国大学慕课”作为学校统一管理平台。各学院经过深入细致研究,将1884门课程整合后,实际开出在线课程1373门,占本学期实际计划排课总数88%。其中,《英语语音》课程被区外10所高校指定为在线教学课程,对选修成绩予以学分认定。
精准施策,奋力实现特色鲜明的创新型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
中教全媒体: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有哪些新规划?
二是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养民族地区卓越教师。
首先,改革、调整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内容。其次,建设教师教育实训中心,打造教师教育实训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等,以此提升师范生教育实习实效。再次,创新教师教育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教师教育模式。最后,培养在国家和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为基础教育输送优质师资。
三是加大蒙古语授课专业建设力度,突出民族教育特色。
第一,落实《内蒙古师范大学关于加快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实施意见》,完善蒙古语授课班、蒙生汉授、蒙汉同班、民族预科等培养模式,优化蒙古语授课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提升蒙汉兼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第二,修订预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第三,加大对蒙古文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规范蒙古文教材使用,完善激励机制,支持新增蒙古语授课专业基础课程教材的编写。第四,制定并出台系列规章制度,使民族教育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第五,加强蒙汉双语授课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蒙古语授课教师。
四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人才培养。
第一,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建设,拓展国际科研合作。扩大“丝绸之路国际那达慕”、国际乌兰牧骑等品牌活动的知名度,加强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高校的广泛合作,建设中蒙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大学联盟,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第二,加大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力度,优化国际学生培养体系。拓展ISEC项目,开展“2+2”、“3+1”等国际合作项目,探索与国外著名大学开展本硕或本硕博直通式培养模式。第三,加强学生境外留学和研学交流,不断扩大本科生出国留学规模。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课程资源,增开双语教学课程门数。积极举办国际名师讲座、论坛等活动,打造国际化教学交流平台。第四,大力引进高层次外籍教师,培养国际型双语教师,不断提高教师国际化程度。第五,积极申办对外汉语培训基地,建设好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加强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化。
您想了解更多的内蒙古师范大学,请点击“阅读原文”。
全媒体校长/书记/院长/处长专访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宏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办好一流本科教育
中国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佟赤:学历教育内涵式发展,非学历培训市场化转型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炳烛:依托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扎实推进“双高”建设
北京联合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鲍桂莲:计划招生3350人,新增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西南石油大学继续教育与网络学院院长汤富荣:紧抓行业特色和地方经济发展 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
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梁茵:回归教育初心,打造一流的继续教育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记袁昌富、院长王松明:学历、技能并重 优质继续教育的提供者 校友终身发展的好平台
山东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永艳:坚持创新发展,办出“农林”品牌的继续教育
苏州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靳葛:2020年本科招生计划6674,新增人工智能专业
南京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方建强:扎根大地,服务社会发展,发挥继续教育作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肖嵩:对接国家战略,服务陕西科创,贡献“西电智慧”
山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江世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
温州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世泽:整合优势资源 创新继续教育 服务健康中国
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院长廉福生:多措并举 打通毕业生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暨南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李世云:继续教育创新发展要以社会需求作为出发点
成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魏青:打造不断创新的培训品牌 做专业的继续教育
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联席会标准宣贯组组长战德臣教授:慕课推动高校教学模式创新
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廖华英:主动求变 做好精品在线课程建设 践行课程思政
对外经贸大学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健青:规范人才培养各个环节 促进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新疆师范大学成人(继续、网络)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拜晓旭: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 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邬智:在疫情防控中强化继续教育创新思维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书记黄丽华: 停课不停学和助力企业复工,哪个都不能掉以轻心
天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办好新时代继续教育,助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线上培训教育助企业复工复产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疫情应对中的行动和思考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邓毅:创新驱动发展 网络教育模式不应该千篇一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多箭齐发 在疫情“大考”中锤炼提升创新能力
广东开放大学校长刘文清:大学+体系+平台—信息化背景下的开放大学特色发展之路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疫情“大考”中转型升级,四轮驱动迈向高质量发展
苏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企合作共战“疫”,在线平台促培训
中国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抗击疫情,责任担“教育育人”,使命承“法治建设”
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严格疫情防控,紧抓实效教学,创新教育发展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疫情战场中的“白衣英雄”,精心培育中国新时代医学人才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钱乃余:坚持产学研结合 创建创业型大学
全媒体总裁专访
马承英语创始人、董事长马承:用心服务 缔造马承英语百年品牌
五舟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胥泽富:为学校赋能 把专业办在产业链和需求链上
普开数据总经理叶刚:赋能教师 做专业教育科技公司
浙江精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蒋定福:从大学教授变身精创总裁,运用高新技术助力高校教学改革
陆陈汉语董事长陆陈:儿童中文国际教育培育体系+互联网—建构中文国际教育永续发展新常态
“云”上阅读书香浓 中文在线厚植在线教育数字资源—专访中文在线教育公司总经理杜嘉
浙江名淘控股集团总裁江战:着眼新青年,提升新技能,助力培养新经济人才
培升教育总经理王瑜:做好专业服务 打造高考报考升学通道规划生态闭环
易偲环球(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建伟:虚拟技术在直播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北京爱迪科森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楠:实时创新是发展非学历培训的硬道理
文才学堂总经理雷虹:用专业产品+“保姆式”服务 成为高校在线教育有力支撑者
上海天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谢朝辉:如何在热火朝天的“在线教育”市场比赛中,做到“稳、准、赢”?
慧科集团首席战略官、慧科研究院院长陈滢:布局“慧科”方案 实现“停课不停练”
文华在线教育董事长金善国:时刻响应用户需求 全力助力院校“停课不停学”
北京天演融智软件有限公司CEO、常务董事赵德河:专注高等教育20年 服务是天演融智发展的根本
近期活动链接
中国高校网络与继续教育研修班日程重磅发布,阔别半年线下再举办
疫情之下,在线教育大爆发!2020(第六届)中国在线教育百强评选正式启动
重磅 | 关于开展2020(第七届)中国E-Learning行业年度评选的通知
2020年度中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评选活动通知
2020(第五届)中国高校远程与继续教育优秀案例库征集活动通知
觉得不错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