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云来最新演讲:国际经济变动与挑战

朱云来 网易研究局 2022-05-03

*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作者|朱云来(金融专业人士)

我简短地先通过几张图给大家展示一个大致话题的背景环境,正好也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几个核心要素之一,首先2020年可能是最令人难忘的事件还是新冠,到现在因为中国的经验还是比较好地解决和控制了疫情,但实际上现在世界的疫情还是不容乐观。

这张图中,全球(左图)是指所有国家的统计报道的数据,境内(中图)是指中国,境外(右图)是全球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图中小图是反应了三个范围新冠每日新增加的数量,我们可以看到中间的小图中红色这条境内新增确诊(新确)的线,经过了一个前期上冲之后归零的过程,再来看看累计确诊(累确)人数,这条蓝线,它反映了中国整个疫情的总体状况,现在累积确诊的总额不到9万,但是境外的情况现在累计确认的总额已经到了3000万左右。

如果我们再往下看每日新增确诊的变化的规律,从今年年初1月开始,境外上大概是在3月初开始新增确诊迅速上升,它的变动也经过了几个阶段。我们从图中这条橙色的线上很明显可以看到新增确诊数量的上下波动,这也反映了境外现在所面临的疫情情况。防疫,确实经济会受到影响,如果再放松复工,疫情又会有蔓延的可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8月底9月初全球疫情又有了进一步抬头的趋势。虽然7月下旬、8月中已经趋平,趋于常数,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看一下中国前9个月的情况,我们选择了同样早期爆发疫情的意大利进行比较,我们来看右边这张图中的橙线(代表意大利新增确诊人数),前面意大利从3月份开始增加,到6月份基本上防疫治理得到了一个很明显的成果,但是8月以后新增确诊人数又开始向上攀升。

如果我们根据现状进行外推,根据现有数据反映出来的规律,假定按照意大利第一轮恢复的经验,我们约6个月内可能控制住全球的疫情,最终达到累计差不多6000万人的确诊。

如果说我们看到现在的趋势是一个常数,不再继续增加,在25万上下的趋势,我们预测到今年年底全世界的确诊将会达到将近6000万。如果到明年年底一直持续的话,就会到1.5亿累积确诊。

如果按照最近全球疫情发展状况,还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这个情况到年底可能将会有1亿人感染,如果控制不足够有效,明年底恐怕会达到26亿人,也就是世界的1/4-1/3的人口,所以接下来全球防疫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我们中国第一步抗疫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现在似乎世界还是有明显的重新抬头的趋势,包括刚才从意大利案例数据中看的情况,8月以后的确诊人数上涨应该说是受了第二波的疫情影响。也就是总结上说疫情可能没有完全过去,还是需要我们规划好下一步的措施,特别是吸取上一轮的经验。我感觉到生活必需品基础供应的保障体系,一旦当你需要重新再封闭、重新再隔离的时候,这一次我们能把供应体系做的更好,至少减少一些后顾之忧。

当然疫情带来的另外一个挑战是世界经济。这是过去世界经济的基本趋势。这里主要想让大家结构性的大致看一下世界经济的几个重点要素。

全世界2017年81万亿美元经济里边,46万亿的消费占了大头(65%)。这次的疫情经历会对我们的生活消费有很大的冲击,很多基本消费是基于我们基础的需求,它持续的能力、持续的程度等等都是需要我们考虑的。下面这张图上是世界经济整体的比较,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2018年的世界及部分国家经济体量做出的图表,时间有限就不展开讲了。


总结来说,目前我们中国所面临的情况,我们的经济因为疫情引发了不少问题,曾经在爆发初期也曾一度经济停摆,而因为疫情没有完全结束,复工又经常会遇到各种挑战,企业的经营遇到了困难,产生了纾困的问题。如果你系统性地增加更多的贷款,有可能对未来的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因为这种纾困把原来基本市场出清的规则打破了,可能会造成更多的无效投资。

世界国际关系也有了新的变化,也许也可以理解每一个国家都会提出所谓本国优先的原则,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国情可能会产生直接的冲突,如何才能解决这种冲突?恐怕还是需要通过平等的交流、协商,最后找到共赢。但是要想短期之内达到共赢应该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我先讲这些,谢谢大家。

(本文整理自朱云来9月25日在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的发言)

【限时福利】

@所有人!网易研究局VIP报名限时开启!

-董事长、高管们每天都在看的财经情报-

我们每天都在为全国各地高管们提供独家的精选内容

现在,他们邀请你也加入

↓↓↓

网易研究局VIP能获得哪些权益?



限时特惠: 365元/年(原价:999元)(每天只要1块钱)

购买方式:

第一步:扫码支付365元。


支付365元↑↑

第二步:搜索微信号mmoney163888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研究局主编”微信,将付款成功的截图发给主编,即可加入VIP。


无需验证,1秒通过↑↑

(特殊提示:如您在晚11点-早7点之间下单,可能会遇到延迟回复的情况,主编也需要休息哦~)



【往期推荐】


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

戈登·布朗(英国前首相)

乔治·索罗斯(投资大鳄)

阿比吉特·班纳吉(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埃斯特·迪弗洛(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迈克尔·克雷默(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埃里克·马斯金(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迈克尔·斯宾塞(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詹姆斯·赫克曼(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作者)

卡门·莱因哈特(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考希克·巴苏(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伊恩·戈尔丁(世界银行原副行长)

拉古拉姆·拉詹(IMF前首席经济学家)

浜田弘一(安倍晋三特别顾问)

泽田康幸(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米歇尔·渥克(畅销书《灰犀牛》作者)

罗伯特·巴罗(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新古典经济学宗师)

......

周小川 | 林毅夫 | 朱民 | 黄有光 | 贺铿 | 魏尚进 陈志武 | 金刻羽 | 谢国忠 | 汪涛 | 吴晓求 | 刘元春 | 刘守英 | 许成钢 | 刘俏 | 张军 | 许小年 | 姚洋 | 余淼杰 | 余永定 | 李稻葵 | 李扬 | 田国强 | 曹远征 | 李礼辉 | 张文魁 | 李迅雷 | 巴曙松 | 刘国恩 | 曹凤岐 | 孟晓苏 | 丁学良 | 宋晓梧 | 陆挺 | 王小鲁 | 盛松成 | 洪灏 史晋川 任泽平 | 但斌 | 张礼卿 | 刘俊海 | 张燕生 | 卢锋 | 梁建章 | 甘犁 | 贾康 | 管涛 | 温铁军 | 潘向东......



关注我 看最有态度的财经言论


- 商务合作 -

WeChat:SYNERB | lizhao641807
Email:cehuazu2016@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