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中国家庭长期面临低工资问题,工资与GDP名义增长不挂钩
*网易财经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网易财经、网易财经智库联合主办的2023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于6月19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制造复苏 惟实励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提供学术支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文科一级教授张军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正处在旧经济模式和新经济模式之间的摩擦和张力时期,需尽快通过推动旧模式的转型和改革,转向新经济模式,改革的关键在于政策制定中需要把家庭部门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他指出,中国的家庭长期以来面临低工资问题,工资与GDP名义增长不挂钩,同时政府对家庭的支出很少,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过低,未来政府开支中用于家庭的比例必须要大幅度提升。
张军表示,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2008年这段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有东亚模式的特征,但也有自己的独特性。主要是通过发展外循环,也就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来带动内循环,快速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追赶。特别是通过合资企业的方式,把两个循环相互融合与交叉起来,通过外循环参与全球的生产链,不断提升内循环的能力,推动了本土的供应链发展,也在总体上持续升级了制造能力、装备水平和研发能力。
进入90年代中之后,在推行这个双循环战略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逐渐演变为推行经济追赶战略的主体,政府为驱动经济增长,进行了大规模公共资本支出,依靠土地批租获得融资来源,这种模式在2008年之后因为推行扩内需政策变得更加突出。但实际上到了2010年左右,一些核心数据表明,这个模式的效力开始显著衰减。中国希望实现经济模式的转型,但我们发现过去10年,我们一直在新旧两个经济模式中纠结和摇摆。
张军指出,模式转型是东亚经济成功之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但也并非那些经济体都能实现成功转型。韩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很成功,但到80年代也基本告一段落,80年代中期,很多韩国大企业里的工人发起罢工,原因在于工资太低。为解决劳资纠纷问题,韩国开始引入工资增长的指数化,与GDP名义增长率建立关联。这是韩国告别追赶模式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新模式需要重视家庭的收入和消费增长的政策,确保消费增长跟经济增长之间保持平衡。
张军表示,中国经济学界的讨论存在一个巨大的盲点,即所有的讨论都是在讨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没有人讨论家庭,几乎没有人讨论工资问题。即便讨论企业的技术进步,也没有研究企业的技术进步如何与劳动共享回报的问题。实际上,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关于工资决定机制的有效的政策框架,劳资之间的协商谈判机制也形同虚设。中国需要有合理的工资形成机制,以便更好地与GDP增长同步,是未来经济新模式的重要特征。
张军表示,我们应当反思为何出现当下消费能力弱化的问题,即便遇到疫情冲击,所有的救助政策都提供给了企业,与家庭没有关系,整个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的预算支出结构中,也少有面向家庭的补贴和福利支出的项目。
他指出,中国的家庭长期以来面临低工资问题,工资与GDP名义增长并不挂钩,同时政府对家庭的支出很少,除了基本社保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合理水平的福利项目,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政府开支中用于家庭支出的比例必须要大幅度提升。
张军表示,中国已经到了需要从更平衡的角度来考虑经济发展政策,以应对逐步放弃追赶模式而走向后追赶时代的需要,我们应当尽快设计和执行经济再平衡的改革,向新的经济模式转型,而非在两个模式之间摇摆纠结。
网易财经智库官方视频号
“C位观察Insight ”
周小川 | 林毅夫 | 黄有光 | 贺铿 | 魏尚进 | 陈志武 | 金刻羽 | 谢国忠 | 吴晓求 | 刘元春 | 刘守英 | 许成钢 | 刘俏 | 张军 | 许小年 | 姚洋 | 余淼杰 | 余永定 | 李稻葵 | 李扬 | 田国强 | 曹远征 | 李礼辉 | 张文魁 | 李迅雷 | 巴曙松 | 刘国恩 | 曹凤岐 | 孟晓苏 | 丁学良 | 宋晓梧 | 陆挺 | 王小鲁 | 盛松成 | 洪灏 | 史晋川 | 但斌 | 张礼卿 | 刘俊海 | 张燕生 | 卢锋 | 梁建章 | 甘犁 | 贾康 | 管涛 | 温铁军 | 潘向东 | 陈春花 | 吴尊友 | 张维迎 | 魏建国 | 付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