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南文脉》诗词篇36 白居易《​武丘寺路》

点击关注 ► 古诗词文欣赏 2021-07-31


古诗词文欣赏品读古典诗词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武丘寺路

【唐】白居易

 

自开山寺路,

水陆往来频。

银勒牵骄马,

花船载丽人。

芰荷生欲遍,

桃李种仍新。

好住湖堤上,

长留一道春。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谷(今山西晋中)。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苏州十里山塘,东起阊门,西接虎丘,它的繁华肇起于一位诗人的构想。

公元825年,白居易新任苏州刺史。他为官恪尽职守、清廉坦直,却陷入党争漩涡,仕途一直不顺。此番赴任,到虎丘巡视,他看到附近河道淤塞、水涝频发,于是亲自设计规划,统领民夫疏通山塘河,拓展河堤,开辟了“武丘寺路”。武丘寺,就是“虎丘寺”,唐人为避皇帝名讳,改“虎”字为“武”。新路开通之时,白居易颇为得意,赋《武丘寺路》诗一首。

诗中前四句写道路开辟后,水陆交通得到了改善,聚集了南来北往的商贾人流。通过“银勒”与“花船”的意象,勾勒出市井的繁华。后四句诗描写了沿河种植的草木。白居易原有小序:“去年重开寺路,桃李莲荷约种数千株。”“芰荷”“桃李”,都是诗人极为喜爱的自然景观。面对这样的景观,作为这条道路设计师的白居易别有一番自豪。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仅仅一年零五个月,就彻底改变了山塘一带狭窄堵塞的旧貌,留下了一条美丽又便民的水街,真是成就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在他55岁因病卸任离开时,苏州百姓垂泪相送,不忍别离。

从此,诗人再也没有回过苏州。许多年后,他在一首《忆旧游》中,向时任苏州刺史的刘禹锡回忆起这段岁月,依旧心潮澎湃,无比动容。

千年前的武丘寺路,今日繁华的山塘街,成为了江南文化的一个美丽注脚。白居易的城市建设理念,与今人宜游宜居的追求仍然吻合。人们没有忘记他,“山塘街”还有另一个名字,“白公堤”或“白堤”,想必是苏州人民对他的最好纪念吧。

 


《江南文脉》诗词篇01 张继《枫桥夜泊》
《江南文脉》诗词篇02 杜牧《江南春》
《江南文脉》诗词篇03 张祜《题金陵渡》
《江南文脉》诗词篇04 皮日休《惠山听松庵》
《江南文脉》诗词篇 05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江南文脉》诗词篇 06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文脉》诗词篇 07 王安石《泊船瓜洲》
《江南文脉》诗词篇 08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江南文脉》诗词篇 09 苏轼《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江南文脉》诗词篇 10 杜荀鹤《送人游吴》

《江南文脉》诗词篇 11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江南文脉》诗词篇 12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南文脉》诗词篇 13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江南文脉》诗词篇 14 萨都剌《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江南文脉》诗词篇 15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

《江南文脉》诗词篇 16 汉乐府《江南》| 江南清如许

《江南文脉》诗词篇 17  范成大《田园四时杂兴》

《江南文脉》诗词篇 18  姚广孝《淮安览古》| 壮丽东南第一州

《江南文脉》诗词篇 19 李白《焦山望寥山》

《江南文脉》诗词篇 20 文征明《太湖》

《江南文脉》诗词篇 21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江南文脉》诗词篇 22 谢朓《入朝曲》|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江南文脉》诗词篇 23 刘禹锡《乌衣巷》

《江南文脉》诗词篇 24 杜甫《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

《江南文脉》诗词篇 25 辛弃疾《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

《江南文脉》诗词篇 26 王守仁《登阅江楼》

《江南文脉》诗词篇 27 赵孟頫《夜泊伯渎 》

《江南文脉》诗词篇 28 尤袤《青山寺》

《江南文脉》诗词篇 29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江南文脉》诗词篇30 刘邦《大风歌》
《江南文脉》诗词篇31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江南文脉》诗词篇32 文天祥《怀杨通州》
《江南文脉》诗词篇33 杨基《天平山中》

《江南文脉》诗词篇34 李国宋《牛首山》

《江南文脉》诗词篇35 项羽《垓下歌》


图文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