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新秋》苏轼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浣溪沙·新秋
苏轼
注释
译文
帘子不须要挂它上钩,它被风卷得自行挂住了钩子。秋风扫落叶,告诉人们新秋到了。独自牵着少女美丽的手登上高楼。
还没有圆的月亮像安静的美人,动作迟缓。现在是参星正照着户的时候,人们缠绵在新婚时爱情的喜悦中。香气自美人的衣中飘出,由于衣料细薄,显出美人的苗条柔软。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七月。是时,东坡之妻王闰之来黄州近两个月。死别重逢,惊魂未定。携手登楼,遥望三星,愿不再分离,作此词以纪念之。
赏析
此词上片,从秋景人手,点明新秋是爱情收获的季节。"风卷珠帘自上钩",秋风多情。"珠帘"漫卷秋风,自动上钩,象征着他们爱情的自然化。"萧萧乱叶报新秋",秋色多姿。"萧萧"描绘秋风声;"乱叶"点明秋风扫落叶;"报"告知新秋来临。这一切象征着红色的爱情在收获。"独携纤手上高楼",突出新秋重酿的情爱。"独携"表示着独享秋光;"纤手"意味着青春年少;"上高楼"象征着爱情的升级。这一切都表明:爱情伴随着他们的幸福在一直延伸,向上。
下片,从月、星着墨,点明七夕是情人团聚的良辰。"缺月向人舒窈窕",写君子淑女般的夫妻敞开胸怀。《诗经》开篇就说:"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愿日月"舒窈窕",不愿年年"缺月"通鹊桥。"三星当户照绸缪",与第一句结成对句,写他们之间的幽会痴情。唐元稹《莺莺传》:"绸缪缱绻,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东坡反其意而用之。在夜深人静时,当户对照,情真意切,地久天长。"香生雾毅见纤柔",承上的"静"与"照"态美之刻画而推出的体态美。战国宋玉《神女赋》:"动雾觳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李善注:毅,今之轻纱,薄如雾也。"从嗅觉上,推出少妇的"香生"于"雾毅"的镜头;从视觉上,推出"雾毅"般体美的镜头,两者展现了一位白中透红的朦胧的体态美的少妇形象,宛如一幅《美女玉体图》,这就是"新秋"的寓意。
全词以比兴和拟人的手法,写了一位特别珍惜死别重逢、愿不再分离的青年夫妻的嗔爱形象。"缺月向人舒窈窕,三星当户照绸缪",就是这种爱情珍贵的体现和意愿。青春永驻,走向五彩人生,便是此词的题旨,此题旨已成为东坡词永恒的主题之一。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佑年间(1056~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苏轼 |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苏轼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 | 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哦~
您看此文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苏东坡诗词散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