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13

乾一文化 一明 乾一学院 2023-08-24


7-47) 冃(mao-4):


《说文》:冃,莫报切。小儿蛮夷头衣也。从冂。二,其饰也。凡冃之属皆从冃。


古文字写作‘’。早期字形下面的轮廓像包裹头部的帽子,上为羊角形的头饰。古华夏南方部族有给儿童戴装饰形帽子的习俗,如《说文》:冃,小儿蛮夷头衣也。直到现代南方少数民族男女在结婚时的喜庆日子里,还有戴装饰形帽子的习惯。后中原地区的小儿所戴帽子也有装饰物,取其生动活泼的寓意。


带有头饰的帽子   冃(象形)-冒-帽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简省去上面的装饰物,在下面添加象征头面部的‘目’为‘冒(mao-4,)’,用于表示‘冃’字的本义。如《新唐书》:白纱冒者,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服也。


戴有装饰帽的幼儿   冃-冒-帽   图片来自网络


帽子是戴在头上。因此‘冒’字引申有:盖住、遮住的意思。如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又有:顶着的含义。如词组:顶风冒雪,冒着寒冷。


帽子戴在头上,难免会遮住眼睛。因此延伸指:冒失、冒昧。如《资治通鉴》: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后衍生出:侵犯、违犯的意思。如《汉书·礼乐志》:习俗薄恶,民人抵冒。又指:冒充。


其引申义通行之后,添加部首‘巾’为‘帽’表示其本义。‘冃’、‘冒’、‘帽’是前后延续顺承的连带关系。‘冃’是‘冒-帽’的初字。


由其所组汉字多与其本义相关,如:冠、冕等。


添加意为‘割取猎物或敌人左耳’的‘取(qu-3)’为‘最(zui-4,)’,上为‘戴在人头顶’的‘冃’。以此会意表示:冒犯夺取的意思。如《说文》:最,犯而取也。从冃、从取。


对敌人就是要敢于进攻并取胜。因此引申成为:古时考核军功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与‘殿(dian-4,即:臀-屁股)’相对。后又指:考核政绩。如《睡虎地秦墓竹简·厩苑律》:有里课之,最者,赐田典日旬。


延伸有:极、尤、绝的含义。如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7-48) (liang-3):


《说文》:良奖切。再也。从冂,阙。《易》曰:参天地。凡之属皆从


古文字写作‘’。像古时单辕车前端‘一衡、双轭’的形象摹写。早期的车前端为单辕,辕前端有一横木叫‘衡’,‘衡’上装配有双轭,‘轭’的用途是套在马的颈部,用以约束和控制左右两匹马进行驾驶,这样才能借助马匹的力量拉着车走。异体字为‘兩’。后统一写作‘两’。


古时独辕车前端的一衡、双轭   㒳(象形)-兩-两     图片来自网络


引申指:两个。如《诗·小雅·车攻》:四黄既驾,两骖不猗。如《史记·陈涉世家》: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又指:成双、一对,常用于相对的两个方面或成对的人或事物。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如成语:势不两立;两败俱伤;两相情愿中‘两’字的含义。


延伸指:同时兼具两方面-双方、两下里的事物。如《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其引申义通行之后,添加部首‘车’为‘辆’,成为‘车’的专属名词和量词。如《书·牧誓》:武王戎车三百两。


‘㒳’由‘兩-两’替代后,不再单独作为部首。现代汉字的‘两’可在‘一’字旁或难检字中查阅。


7-49) 网(wang-3):


《说文》:网,文纺切。庖牺所结绳以渔。从冂,下象网交文。凡网之属皆从网。今经典变隶作䍏。’,网或从亡。‘’,网或从糸。‘’,古文网。‘’,籀文网。


古文字写作‘’,正像一张打开的‘网’的形象摹画,独体象形。相传发明‘网’的是庖牺氏,即远古时期的伏羲。


张开的‘网’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


采集和狩猎是远古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方式,鱼和鸟兽是人们捕猎的主要对象。只用双手或木叉,效率肯定不高。所以庖牺氏发明了‘网’作为捕猎工具,天空中可以捕鸟,陆地上可以捕兽,水中则是可以捕鱼,可以说一网打遍天下。


古时织网的用料,可谓就地取材,五花八门。如麻线、藤条等原始材料。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人们使用绳线编结。因此,‘网’字成为从‘糸’的会意形声字‘網’,后又简省返古为甲骨文的字形。


泛指像网的东西。如词组:电网、法网、通讯网。延伸指:法律、法令。如《诗·大雅·瞻仰》:天之降网,维其优矣。


作为部首,‘网’一般位于新组汉字的上方,后演变写作‘罒’,寓意‘从上而下的罩住’。所组汉字如:罩、罷(简化字为:罢)、詈、罵(简化字为:骂)上部皆为‘网’字头。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添加‘隹-鸟’为‘羅(luo-2,)’,以此会意表示:用‘网’捕捉飞鸟。后又添加制作材质‘糸’。现代汉字写作‘罗’。如《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引申泛指:收罗、包罗、收集。如《庄子·天下》:万物毕罗,莫足以归。


     用网捕捉飞鸟   羅-罗   图片来自网络


添加意为‘违背、违拗’并表音的‘非(fei-1)’为‘罪(zui-4,)’,以此表示:对违反政令和法律的人或行为进行捕捉及惩罚。


7-50) 襾(xia-4):


《说文》:襾,呼讶切。覆也。从冂,上下覆之。凡襾之属皆从襾。读若


古文字写作‘’,下部意为‘以布、巾遮盖物体’的‘冖(mi-4)’,上像‘冖’中部有便于人们用手抓握的‘把手’样子。其字形源自古时陶制或青铜容器的上盖,象形。


     古陶容器的盖子   襾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


古时用来盛装酒、水的容器,为了避免灰尘的落入,在上部的开口处会有‘盖子’进行遮蔽。这种‘盖子’即为‘襾’。现代汉字演变写作‘覀’。


  古青铜容器的上盖   襾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


添加意为‘顺着原路返回’并表音的‘復(fu-4)’为‘覆(fu-4,)’,以此表示:整体进行遮盖、包裹。引申指:保护、庇护。如《诗·大雅·生民》: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


容器里的酒、水已经进行了遮盖、包裹,但容器却难免会被人碰倒。因此有‘翻倒、歪倒’的延伸义。如《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而一旦被人碰倒,容器里的酒、水便会淌出浪费掉,因此又衍生有‘颠覆、覆灭’的含义。如汉·刘向《列女传》: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襾’由‘覀’替代后,其本义遂不显并被弃用。


注:拼音后面的1,2,3,4分别表示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读音为轻声的不标注。 


点 击 调病扬升

道炁开脉轮简说

道炁开脉轮 福慧安身心


觉湛圆澄世界,悟开明德亲民。智行命运与共,慧止舍得安心。   


点 击  以下 历史好文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12

风水的本质是什么?知道了改命不难!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11

《道德经》被误传两千多年?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10

真正阻碍你修行的,不是“欲望”!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9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8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7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6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5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4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3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2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7-1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6-6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6-5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6-4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6-3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6-2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6-1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6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5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4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3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2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1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0


   

详情可咨询:一明老师13598164837(微信号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