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2

乾一文化 一明 乾一学院 2023-08-24


5-43) 缶(fou-3):


《说文》:缶,方九切。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象形。凡缶之属皆从缶。


古文字写作‘’,上为捣制黏土的工具‘午-杵’,下为‘泥胚’。捣匀的黏土制作成大肚容器,经烧制便是‘缶’。早期为陶制品,后来也有金属材质。形制一般为:‘小口’、‘大腹’,个头可大可小。古人一般以‘缶’盛装酒、水或其他液态物品。正如《说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浆。


以捣匀的黏土制作 盛取液态物品的大腹容器   缶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为大腹容器,后成为古时用以进行称量的器具名称。有‘一缶’为‘十六斗’或‘三十二斗’两种不同的称量标准。


因其‘小口、大腹’,拍打时可发出声响。所以,可用特制的‘缶’作为乐器进行拍打产生节奏。如《说文》:缶,秦人鼓之以节歌。如‘完璧归赵’中,蔺相如逼迫秦王‘击缶’作为对赵王的回礼。


由‘缶’组成的汉字大都与其作为容器的本义有关。如:


匋(tao-2,):早期字形上为‘人’,后讹变为‘勹’。组字意为:以人工制作‘缶’。其本义由现代汉字‘陶-陶器’替代,其左边添加了表示‘土堆’的‘左耳-阝’,以喻示陶器制作原材料:黏土。


工匠制作缶   匋-陶   图片来自网络


添加意为‘缺口、断开’的‘夬’为‘缺(que-1,)’。组字意为:有‘缺口’的容器。如《说文》:缺,器破也。后泛指:残破、缺损。


5-44) 矢(shi-3):


《说文》:矢,式视切。弓弩矢也。从入,象镝栝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凡矢之属皆从矢。


古文字写作‘’,为古代兵器‘弓’所发射出的‘箭’的形象摹画。一端为锋利的箭头,一端为保持飞行平衡的箭羽,也可理解为扣弦时的凹槽‘箭括’,中间为箭杆。


箭头锋利 箭杆平直 后有尾羽   矢-箭矢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


人们常用‘箭矢’组词连读,实际上是同一种物品。古时谓:函谷关以东称之为‘箭’,关西则称之为‘矢’。‘弓矢’的发明扩大了人们的出击能力,使狩猎所获增多,同时也在部落战争中得到广泛使用。成语‘百步穿杨’说的就是射箭高手的这种突出能力。


箭杆平直的‘矢’才可以被使用。因此有‘直、正直、端正’的引申义。如《诗·小雅·小东》:其直如矢。


由‘矢’组成的汉字,大多与其‘箭矢’的本义和功能相关。如:


至(zhi-4,):由‘矢’组成的最简略字体。在最下端加了‘一横’表示‘箭矢’到达目标。本义为‘到达’。‘到’为‘至’的衍生字。


箭矢抵达目标   至-到   图片来自网络


矦(hou-2,):像箭矢射中箭靶的样子。其本义为:箭靶,古时以兽皮或画上兽形的布制作而成。如《说文》:矦,春飨所射矦也。从人,从厂象张布之状,矢在其下。现代汉字写作‘侯’。


冷兵器时期的古代,弓箭是重要的武器之一。人们会经常习练,努力熟悉并掌握要领。‘弓箭的习射’为古‘六艺’之一。如《礼记·射义》:故天子之大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


引申成为古时爵位第二等的名称。如《尔雅•释诂》:公侯,君也。又五等爵之次曰侯。后泛指:诸侯。如《礼记·王制》: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5-45) 高(gao-1):


《说文》:高,古牢切。崇也。象台观高之形。从冂、口。与倉(简:仓)、舍同意。凡高之属皆从高。


古文字写作‘’。下部的‘冂’像人工夯筑的土石高台,里面的‘口’是出入通道,上面像高台上的建筑。正如《说文》:高,崇也。象台观高之形。从冂、口。


下为高台和出入口 上像建在高台上的建筑   高  象形   图片来自网络


其本义为:高台之上的建筑。引申指:离地面远,与‘低’相对;从下向上距离大,与‘矮’相对。如唐·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又指:高处。如《荀子·劝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商周青铜器 多字体铭文   高   图片来自《甲金篆隶大字典》


延伸指:加高、提高。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高其闬闳,厚其墙垣。又有:尊崇、敬重的含义。如《庄子·盗跖》:世上所高,莫若皇帝。又指: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衍生出:高大、盛大的意思。如明·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而饫肥鲜者。又指:敬称别人及事物。如《水浒传》: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


由‘高’所组汉字多与其本义及引申义相关。如:京、亭、亳、亮、喬(简:乔)等。


亳(bo-2,):上为‘高’字简省,下为表示:‘切割人牲或动物肢体作为‘牺牲’,以进行祭祀’并表音的‘乇(zhe-2,)’,‘乇’为‘矺(zhe-2)、磔(zhe-2)、切(qie-1)的初字。以此喻示其作为:商代都城的名称。如《说文》:亳,京兆杜陵亭也。从高省,乇声。


古籍中关于 亳州 汤陵的记载   亳   图片来自网络


古时人们对祖先的祭祀,为后代对先祖的纪念和祈祷活动,以此显示其血脉的延续性及统治权利的正当性。祭祀权掌握在氏族部落首领及后来的君主帝王手里,奴隶和平民百姓没有祭祀权。‘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里面的‘祀’,指的就是君王的祭祀权。


所以古时在哪里进行祭祀活动,说明君主就在那里,那里就是都城。因此,‘亳’作为商代君王成汤的都城,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古时相传‘亳’有三处:即:南亳、北亳和西亳。都在今河南省境内。


现在的亳州,则在安徽省境内。


‘高’字笔画较多,作为部首多取其上部。后不再单独作为部首,现代汉字归入‘亠’字旁。在组字中多作为声旁表示读音,如:篙、搞、稿、槁、缟、禞、槀等。


5-46) 冂(jiong-1):


《说文》:冂,古熒切。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冂。象远界也。凡冂之属皆从冂。‘’,古文冂从口,象国邑。‘’,冋或从土。


古文字写作‘’,早期字形同《说文》中的古文字形。里面的‘口’同‘邑(yi-4)’字上部的‘口’的字义-指的是‘人口聚集的地方-城邑’,其外框表示‘人口聚集的城邑’边缘范围。后简省了中间的‘口-城邑’。其本义为:区域范围、边缘界限。


人口聚集区域外围的界限   冂   图片来自网络


限定好了区域范围,人们‘到此处探讨、协商’写作‘市(shi-4,)’。上是意为‘脚步、步伐’的‘止’,下部意为‘出气发声’的‘丂(kao-3)’。以此会意表示:临时或定期、集中一块区域进行贸易活动的地方。如《说文》:市,买卖之所也。


引申指:相互交易、商品买卖。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延伸指:街市、集市、城市。


注:拼音后面的1,2,3,4分别表示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读音为轻声的不标注。



点 击 调病扬升

道炁开脉轮简说

道炁开脉轮 福慧安身心


觉湛圆澄世界,悟开明德亲民。智行命运与共,慧止舍得安心。   


点 击  以下 历史好文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1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0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9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8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7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6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5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4

五毒月天风姤卦 扶摇直上九万里(不可不读)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3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2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5-1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4-11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4-10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4-9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4-8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4-7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4-6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4-5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4-4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4-3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4-2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4-1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3-13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3-12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3-11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3-10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3-9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3-8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3-7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3-6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3-5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3-4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3-3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3-2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3-1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2-8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2-7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2-6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2-5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2-4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2-3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2-2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2-1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1-3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1-2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1-1

《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 -序


   

详情可咨询:一明老师13598164837(微信号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