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番花信风•荼蘼】开到荼蘼花事了
谷雨 二候荼蘼
荼蘼(亦作酴醿)是一种在纸上出现的次数比在现实中更多的花。但仔细想想,这种印象其实主要来自于现代。亦舒有小说《开到荼蘼》,王菲有同名歌曲,让这种花有了一种时髦的“丧”气质。
但向前追溯会发现,在古代,荼蘼没有入过成语,很少入国画,诗歌中有一些,但是比起桃、菊、梅等来说,堪称寥寥,甚至比不上同属观赏类的蔷薇、芍药。阳春白雪的不行,接地气的也不行。它不参与古人的冠礼、嫁娶、丧葬,也不入药。写到这里已经想摔笔了。
冷静一下捡起笔来,发现它与生活有一点联系,那便是酒。
荼蘼花开时多为白色,也有黄花品种,其黄似酒,所以给它加了“酉”字旁,宋朝之前多称“酴醾”。但护花大魔王杨万里(写过太多赞花的诗,月季、梅花、杜鹃、荷花等无所不写,且观察颇为精准)不乐意了,认为与酒挂钩玷污了荼蘼清誉,写“以酒为名却谤它,冰为肌骨月为家”。但一会儿他又写了《尝荼蘼酒》“月中露下摘荼蘼,泄酒银饼花倒垂”。也是real 任性。
只是可惜,杨万里虽然写了不少关于荼蘼的诗,但关于荼蘼最有名的一句却不是他写的。而是出自宋代王琪《暮春游小园》“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这前半句,有一种尘烟散尽的末路之美,应该就是荼蘼最特别的地方。因为荼蘼是春季最后开放的花朵,荼蘼之后就是夏天了。
绘图/白胖燕
举凡开端、结尾的事物,总是会被赋予很多特别的意义。它的开放意味着春的结束,而春代表着希望、生命力、爱情等等美好的意义。因此喜欢颓丧、有着伤春情怀的古今文青们不可能不注意到它。同时,因为这种缘尽、了断的禅意,佛典也颇为中意荼蘼。
佛典中有一种神秘的“天上之花”,被形容为色泽洁白,质地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也有人认为荼蘼就是彼岸花。
这个彼岸花就厉害了。
相传只开在冥界三途河边,是接引之花,可以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当灵魂渡过忘川,变忘却了生前种种。但是令我费解的是,大部分的图画中,彼岸花都是一大片妖异的红色,被喻为“火照之路”,望之不属于人间。而荼蘼分明大部分是白色品种。写到这里,对植物和佛教其实都并不熟悉的我又想摔笔了。其实我很怀疑,佛典中的花真的是能对应到现实中的花朵吗?但是,荼蘼应该确实是深得佛心的,因为它还有一个别称:佛见笑。
拉回现实,说说荼蘼的样子。
荼蘼属于蔷薇科悬钩子属,中文学名重瓣空心泡。在我看来,并不是我喜欢的style,层层叠叠的花瓣,多而厚,花也挺大,不由地让我想起上小学时,清明扫墓前在学校门口买来别在胸前的白纸花。据记载其香经月不灭,可见香气之浓。
“荼”与“蘼”都很早地出现在文学作品里,最早的辞书《尔雅》也有记载,但是荼蘼组合在一起,在唐朝的文学作品中出现较少,到了宋一下子就兴盛了起来,司马光、梅尧臣、黄庭坚、植物达人杨万里都写过荼靡诗,苏东坡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辛弃疾说:“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可见宋时,荼蘼是比较常见的庭院观赏植物了。
刚才说到让荼蘼名声大噪的诗句:开到荼蘼花事了,而让这句诗名声大噪的则是《红楼梦》。
众所周知,曹雪芹用不少花来指代梦中女子,比如牡丹&宝钗,芙蓉&黛玉。而荼蘼则指代麝月。麝月是怡红院四大丫鬟之一。相比于老于世故的袭人,脾气火爆的晴雯,可能很多人对麝月的印象仅限于名字好听吧。宝玉评价她“又是一个袭人”,宝玉妈也把她和袭人归为“笨笨的,还不错”派。前面写她如何管教下人、与姐妹相处先按下不表,直奔荼蘼。
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是书中很重要的一回,用诗谶暗示了很多主人公的命运。众女子为宝玉贺寿时,行起了“占花名”的酒令,书中记了8人分别得了8支签,最后一支是麝月抽得的。书中写:“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上面是一枝荼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蘼花事了’。签上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
这一句诗,不仅揭示着贾府盛极而衰的后景,群芳即将迎来各自悲惨的命运,也是曹雪芹为麝月安排的命运,甚至暗示了宝玉最后出家的结局。
在第二十四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虐娇音》中,宝玉想麝月“公然又是一个袭人”时,脂砚斋写了很长的一句评语:“闲上一段女儿口舌,却写麝月一人,袭人出嫁后,宝玉宝钗身边还有一人,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小弊等患,方不负宝钗之为人也。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此话”。
可见后40回虽已轶散,但在曹雪芹的安排中,三春散尽之后,麝月是一直留在宝玉身边的人。值得注意的是,“开到荼蘼花事了”还有下半句“丝丝天棘出莓墙”,天棘多见于寺庙,这没说出的后半句可能暗示着宝玉出家。
87版《红楼梦》麝月(剧照)
可见,麝月如荼蘼一般,虽然貌似平凡,但有着重要意义,荼蘼在曹雪芹心中应是有一席之地的花朵。
开到荼蘼花事了——今天立夏,再见春花将是明年的你。
撰文 | 陈慧娟 编辑 | 陈雪 王佳 于欣宜
主编 | 周立文 副主编 | 殷燕召
二十四番花信风
谷雨:一候牡丹 二候酴醿 三候楝花
(↑ 点蓝字,寻花期)
中华文化溯源
追问与寻觅 开启一段自我确证的旅程
光明日报 · 中华文化溯源融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