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培养孩子的自信有多难?竟然惊动了人民日报

无才姐 女子无才便留德 2022-10-30


作者

无才姐


一个人要想在漫长又短暂的人生中既获得成功,又获得幸福,需要同时具备很多品质。


勤奋、坚毅、勇气、创造力、责任感、同理心、合作和沟通能力,等等等等。


但是如果要说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品质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投票给自信


自信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缺乏自信的人,不仅畏畏缩缩,对成功不敢争取,即便获得了成功,也会忐忑不安,不能坦然拥有。


这样一种患得患失的状态,既限制了个人的发展,也妨碍了幸福的体验,于个体是无谓的内耗,于人生是极大的遗憾。


可是自信这种珍贵的品质又是最难培养的。


它极为脆弱,又极易变异。


你没看错,是变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很多人夸夸其谈目中无人,看似自信,其实不堪一击


他们各有各的尾巴,一旦被踩到就会一蹦三尺高,风度尽失,体面全无。


比如,我们可以复习一下前阵子写过的,那位因脱口秀女演员杨笠一句“为什么男人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气到变形,主动对号入座而不自知,连容貌攻击这么low的招也使出来的某大学著名教授。


点击蓝字阅读:为什么男人看起来明明那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


截图来源:储殷短视频片段


这一脸变异的自信堪称教科书级别了。


心里要是没点自卑,还真豁不出去呢!


对于直男这么难搞的小动物我们自然没什么办法,惹不起躲一躲就算了。


但是对于下一代,我们还是要肩负起教育的责任,帮助他们培养真正的自信


真正的,不是看起来很厉害,最后滚到沟里去的那种。


这个过程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第一层:表扬喂大的自信


如果你还在信奉打压式教育,觉得父母的责任就是防止孩子“飘起来”,傲娇到不肯夸奖孩子一句,那么请允许我尊称一声“古人”。


鼓励式教育对成长更有利这早已是教育界的共识。


如果你真正用心观察过很小的孩子,就会发现,孩子需要夸奖,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


得不到夸奖的孩子是蔫的。


被打击的孩子是会瞬间“自闭”的。


年龄越小的孩子,内在的一切都越脆弱,对负面信息的反应越激烈,我们绝对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成年人觉得“多大的事儿啊”,可能对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事了,天都要塌下来了



我的一位好友就曾有过惨痛的教训


她的孩子两三岁时非常喜欢画画,当然这些涂鸦大人都是难以欣赏的。


耿直的她有天随口说了句,画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再也不肯画画


她急了,想尽办法去哄,但是这时再怎么夸都没有效果了,孩子在画画这件事上的信心已经垮掉。


要知道,画画填色是对精细动作的极好锻炼,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为将来写字打下基础。


后来孩子上了小学,遇到的最大困扰就是书写问题,总是被老师反复投诉,课后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训练、弥补。


“肠子都悔青了”是她的原话。


孩子最初的自信是被夸奖喂大的,但是怎么夸也要讲究技术,夸不好容易变异。


🔔 入门技术是要会区分“夸奖天赋”和“夸奖努力”。


聪明漂亮这类属于天赋,夸奖孩子的天赋就像喂孩子吃糖,一颗两颗能让人心情愉悦,喂多了只会导致发胖,哦不,膨胀,不利于形成健康的自我认知。


而且天赋这东西最要命的一点是“人外有人”,总有人比你更聪明更漂亮,这种差距只能让人仰天长叹。


听惯了大人夸奖天赋的孩子,一旦发现自己没有那么了不起,自信坍塌得只会比常人更快。


所以要表扬孩子,一定要表扬他的努力


在这一点上连党妈都操碎了心,怕大家姿势不对夸出问题,人民日报一连推出15种方法教大家花式夸娃


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然而,从教育界的眼光来看,这还只是入门款。


🔑 更高阶的技术还要求区分“赞扬”和“鼓励”。


《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Jane Nelsen)就提出,赞扬和鼓励是有本质区别的。


赞扬传达的是一种美化和认可,背后隐藏着家长的权威性和操纵性


过多的赞扬会令剥夺孩子的自我成就,令孩子对他们的评价产生依赖性,一旦缺少他人的认可,他们就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鼓励传达的是尊重、欣赏和信任,能够促进孩子内省、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令他们鼓起勇气。


受到鼓励的孩子更能够看见自己的内在价值,无需他人的认可,他们更自信、自立。



如果你难以区分自己想对孩子说的话是赞扬还是鼓励,简·尼尔森建议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我是在激励孩子自我评价,还是依赖于别人的评价?


我是在尊重孩子,还是在摆家长的架子?


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观点,还是只看到了我自己的观点?


我会对朋友这么说话吗?


其实再看人民日报提出的15条表扬方式,有一些语气还是居高临下了些。


这在孩子小的时候问题不大,从青春期开始恐怕就会出现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最懒得搭理的就是权威


要鼓励一个羽翼渐丰、自我意识觉醒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像朋友一样肯定他


摆架子式的评价只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所以,“你表现得非常好”“真高兴你做出这样的选择”这类话术还是省省了,一句“哇哦,太酷了”可能要管用得多。


另外还有一种夸奖方式叫做“声东击西”,在别人面前夸奖孩子,有意无意地让孩子听到,效果直接翻倍


谁试谁知道。



第二层:成功堆积的自信


被表扬喂大的自信非常单薄,如果没有实力做内衬,往往不堪一击。


人的自我价值是一个不断论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用成功去强化。


这里所说的成功,不需要什么惊天伟业,那些垫垫脚尖就能够到的小目标足矣



在举人的例子之前,我先举个狗的。


小时候家里曾经养过一只不太灵光的小狗,四肢比我还不协调,跑着跑着就会莫名其妙滑一跤,滴溜溜滚到一边去的那种。


它总想去花坛里玩,但是实力不允许,每天只好在花坛边上徘徊呜咽。


有一天大概是作出了狗生最重大的决定,汪星人打算放腿一搏了。


先是绕着花坛走了几圈,目光如炬地观察地形,如果狗有眉头的话,那肯定已经冷峻地皱成一坨。


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那里的台阶磨损得多些,比边上要低一点点。


汪星人兴奋起来,开始在成功的边缘疯狂试探,一次次攀爬跳跃摔倒滚出,相当倔强,相当励志。


最后它成功了,那一刻我才知道狗也是会欢呼的。


从此以后,汪星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开始在我家横着走,就连摔跤的姿势都十分嚣张。


再也没有哪个台阶可以阻止它。



小孩和小狗其实很像,就像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一样。


大麦小时候上中文学校,总是没办法把字完全写进格子里,每次都气到满地打滚鬼哭狼嚎。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写字不宜太早,即使老师家长都不给孩子压力,他们也会有挫败感。)


喜欢上写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是从发现自己能把字写好,“和书上印的一样”,开始的。


小米很多方面都像学渣,最不喜欢的就是弹琴。


她学钢琴完全是为了不浪费钢琴,天赋和兴趣都一般般。


一般到就连报名参加钢琴比赛都被老师嫌弃,尴尬而不失礼貌地想要劝退。


可是,当她啃下了那首老师认为难度太大、不可能学会的曲子之后,就开始走路带风,迈起了六亲不认的步伐。


从此再也没说过“我不会,我不行”这种话



这些在我们看来根本不足挂齿的“成功”,在孩子的世界里却是里程碑一样地存在。


没有什么比“我知道自己能行”更重要的了,这意味着“我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所以,不要忽视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难,陪伴他们,鼓励他们,必要的时候帮助他们,给他们一些垫垫脚尖就能完成的目标,珍视他们取得的哪怕微不足道的成功,都是在为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添砖加瓦。


小小的成功养大的孩子不见得真就有多出类拔萃,但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谁又敢说他们将来不会获得巨大的成功呢?



第三层:失败锤炼的自信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做到前两层足矣。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确定因素又多了起来。


赞扬也好,鼓励也好,成功也好,可能都不足以让一个人充满自信


是的,哪怕是获得巨大成功的那些天之骄子们,都未必自信。


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做“冒名顶替者症候群”,是一种不被收录的精神疾病,集中出现在成功人士身上。


患有冒名顶替症候群的人无法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并总是担心有朝一日会被他人识破自己其实是骗子。


他们坚信自己的成功并非源于自己的努力或能力,而是凭借运气、时机这些外因,或者别人误认为他们能力很强、很聪明,才导致他们的成功。


他们认为自己是“冒名顶替者”,不值得获得成功



很多名人,比如娜塔莉·波特曼、凯特·温斯莱特、艾玛·沃特森等等,都曾公开承认自己患有此症。


虽然目前心理学还未对此作出论断,但分析这些名人的经历其实不难看出,该病症多半和过早获得成功、人生过于顺遂有关。


一切来得太容易,轻飘飘的没有厚重感,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够牢牢抓住。


而那些历经千辛万苦、百折不挠才获得成功的名人则很少会有这种症状。


在我读过的所有名人传记中,最喜欢的是《林肯外传》,这本书可以改个名字叫《林肯倒霉的一生》


在荒野中成长的赤贫的童年、郁郁不得志的青年、屡战屡败到让人失去耐心的竞选、从一开始就输得停不下来的南北战争。。。


简直就是拿失败当饭吃的一生。


但是林肯一生中赢了两次,一次令他成为美国总统,另一次令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林肯


后人常常把林肯比作基督,因为无论是对他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对他的同僚还是政敌,都表现出近乎圣人般的谦卑。


但是他的前秘书却一语道破真相:


没有一位伟人是真正谦卑的。


林肯的自信从不浮于表面,却已深入骨髓


无论遭受怎样的质疑、诋毁、挑衅和攻击,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毫不动摇,毫不退让。


一次次数不清的失败铸就了他的钢铁之身,信念早已坚不可摧。


有趣的是,《林肯外传》的作者戴尔·卡内基前半生也是个倒霉蛋


贫寒的家境令他从小就极度自卑,一次调皮捣蛋还令他失去了一根食指,在学校就像透明人一样被忽略,遇到喜欢的女孩也不敢表白。


在他当时的中学里,要出人头地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成为体育明星,二是赢得每年的演讲比赛。


瘦弱的卡内基知道自己无法成为体育明星,于是把赌注押在了演讲上。


对一个内向的孩子来说,站上演讲台绝非易事。


他参加了十二次,输了十二次,一度想到自杀。


但是最后一次,他赢了


这次成功令他发现了自己不容忽视的才能,也由此打开了传奇的一生。


数年后,他靠开设培训班、教授演讲技能火遍全美,乃至全世界,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


《时代周刊》甚至声称,“除了自由女神,卡内基或许就是美国的象征”


戴尔·卡内基


可以说,如果没有那十二次失败,就不会有后来的卡内基。


当他日后在演说台上意气风发、侃侃而谈时,那份从容自信背后,十二次失败的分量要超过任何一次成功。


我们为人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拿到爽剧剧本,一路顺风顺水登上人生巅峰。


且不说人生是否真的可以一爽到底,就算可以,他们能够受之坦然吗?


那些“冒名顶替者”也许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除了前面说到的小小的成功,我们还要鼓励孩子去迎接大大的挑战,去接受失败的洗礼


德语中有个词我特别喜欢,durchbeißen,本意是“咬穿”,引申为咬牙坚持、克服困难。


没有经历过durchbeißen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只有拼尽全力“咬穿”过,流过血流过泪,才会对成功受之无愧。




第四层:真正的自信,是接受平凡


虽说实力是自信的内核,但是两者之间却不是、也不应该是正比例关系。


因为对成功的追求永远没有尽头


我们不能说,只有那个世界第一才配拥有自信,其它七十几亿人都不配。


更何况,就算是世界冠军,也只是在某个狭窄的领域而已,一旦离开这个领域,弱点就会暴露出来


所以,如果一味事事争先,往往会越来越不自信,因为永远会遇到更强的人


只有接受自己的平凡,双脚才真正踩到地,内心才会踏实起来。


一些读者误以为我文字跳脱、时常调侃是因为觉得自己好优秀,或者觉得自己的孩子好优秀,早就以成功者自居,其实完全不是这回事。


回顾我的人生经历,碾压别人的时间很短,被别人碾压的时间很长。


我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牛人猛人神人,不断验证自己只是个普通人类的过程。



很早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有些人的天分是自己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


我的孩子并没有跳出我的基因,她们仍然是普通孩子


她们身边,有连跳两级仍然门门第一的孩子,有高考几乎满分的孩子,有体育在州里夺冠的孩子,有上了两节钢琴课老师就不敢教的孩子。。。


如果要去比较,只会有无穷无尽的烦恼。


但是我们仍然自信,从不羡慕别人,也从不否定自己。


这样的自信来自对生活的掌控感、自我成就的满足感,和得到家人重视所产生的不可替代感


尽管对世界来说,我们只是不起眼的分母,但是对家人来说,我们是不能失去的至爱,对自己来说,我们是全部命运的主宰。


不是世界第一,却是世界唯一


曾经有朋友很困惑,问我到底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我说:


比所有技巧和话术更重要的,是你是否从内心真正欣赏自己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你是否从内心真正欣赏自己


你的注意力是在自己身上,还是在别人身上?


你是否介意别人的评价?


你是否敬重自己的对手?


你能否区分竞争的成败和个人的成败?


你能否坦然接受面对现实,接受平凡?


你是否觉得自己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一个孩子成长最好的基石是父母的自信,和开阔的人生观。




话题TOPIC

你能做到发自内心欣赏孩子吗?



END


转载请注明来源“女子无才便留德”(ID: wucai6de)、作者:无才姐,侵权必究。如需开通白名单,请联系小助手微信:wucai6de01。


往期回顾

德国高知家庭是如何“鸡娃”的?

这样的“鸡娃”姿势,似乎要好看一点

18

11-2020

德国的土壤不长“书呆子”,条件不允许!

四肢必须发达,头脑各位随意

11

11-2020

父母学历越高,孩子成绩越糟?

还有天理吗?

04

11-2020

“你是全职太太?滚出去!”

中国女性,太难了

28

10-2020

“一妈专政式育儿”有多爽,你一定要知道!

谁试谁知道!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关键词查看!

【育儿】对孩子最好 |近态竞争 |打孩子2减压受欺负 |“专家” | 考第一自鸡 | 兴趣 | 寒假 | 跳楼的孩子爱学习 | 家暴阅读2 | 阅读1 | 网瘾2 | 霸凌西方教育 网瘾1 | 磨蹭 | 教师节 | 哪吒 | 兴趣班 | 财商2 | 言传身教 | 财商1 | 坏脾气养娃心路 | 打孩子1

【生活】中年婚姻后悔生孩子疫情下的小学生段子手 闺蜜圣诞节 | 变好看二胎大兄弟 | 生活平衡 | 谈婚姻 | 给读者

【视界】自信绝望的孩子 虎妈 | 全职太太无知与公知迟到的正义 | 缪可馨 正能量女老师中年人谈爱情 | 情怀与搬砖 | 中年叛逆 | 日记 | 谈时事 | 海外华人 | 疫情来袭 | 公民和巨婴 | 留德华 | 歧视 | 优秀的人 

【10w+】 高晓松 | 心理学家 | 德系母亲 


我知道你“在看”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