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考,快与慢》共读第25天:未来是不可预测的

绿骏马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
2024-12-02

你好,我是家安,今天是和你一起共读的第24天,一起读书,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这周我们共读的书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

上一章讲到,系统1的叙事让我们误以为这个世界比现实更简单,更可预测,更有逻辑性;认为我们对过去了然于心,甚至能够预测未来。这样的叙事,是一种错觉,却让我们充满信心。
第20章卡尼曼又将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让我们继续共读。
1 士兵测评的有效性错觉
卡尼曼曾在以色列军队服役,参与一项“挑战无领导小组”实验,他专门给这一研究结果取了一个名字:有效性的错觉
我们知道,错觉带来无效结果,而卡尼曼却给有一类错觉取名有效性错觉。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测试中,士兵们合力完成一个高难度任务,相互通力合作。卡尼曼为他们的表现打分,为他们将来完成任务做出预测。观察者能亲眼看到每组士兵的表现,以及每个人在完成任务发挥的作用。
卡尼曼断定,他们中的一些士兵具有较强的领导力,是成为军官的最佳人选。实际上,这批看上去表现优秀的士兵并没有与之匹配的领导力。卡尼曼的预测失败。
卡尼曼说,系统1按照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行事,断定自己的判断没出错。但现实结果却证明,他的预测是错的。于是他将这种看似有效的预测,实则错觉的现象叫作“有效性的错觉”。
2 投资股票的技能错觉
还记得之前看过两条平行线的例子吗?两条平行线实际一样长,但因为开口方向不同,我们的眼睛会错误的认为它们一个长,一个短。即使用尺子量过一样长,眼睛还是相信自己看到的不一样。
这个例子与士兵领导力测试如出一辙,是一个典型性启发式的案例。我们容易被眼前具体事物影响,左右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即使知道正确结果,还是相信亲眼所见。
无独有偶。多年后,卡尼曼离开部队,继续他的心理学研究。这一次,他受一家华尔街公司邀请,讨论判断偏见在投资中的作用。巧的是,卡尼曼在这次研究中发现了技能错觉。
他对一个现象迷惑不解:一支股票,有人买进,有人卖出。他们基于什么做判断,一批人认为这支股票会跌,而另一批人认为股票会涨。研究者通过跟踪一万名投资者买卖股票长达7年交易记录发现:大多数基金管理者选择股票更像是掷骰子。
研究者认为炒股的人,不管他们对股票是否了解,都在玩碰运气的游戏。交易者主观经验让他们做出看似明智的猜测。
卡尼曼说,看似明智的猜测比瞎猜也准不到那去。
这句话简直如当头棒喝。投资者股票投资技能,不过是自己的一种错觉。技能本身会让人觉得心理好过一些,因为自己花费了精力和心血,做出了决策与判断。
3 主观自信与专业文化成为认知错觉的帮凶
有效性错觉也好,技能错觉也好,都是认知出现了偏差。
有效性错觉让我们知道,眼见即为事实这条原则行不通,而技能错觉更顽固,因为它经过个人多年技能学习和努力。
不管业余投资者,还是专业投资者,都会固执地认为他们能比市场做得更好。他们认为,自己拥有投资股票的技能都是高水平的技能。投资者每天看各种报表,计算大量数据,评估公司高层管理质量,这些努力与他们的判断直接挂钩,让他们否定自己谈何容易。
现在看来,对士兵训练的直观感受是一种主观上的自信,并不是一种判断。而技能错觉,投资者的自信来自专业文化的打磨与熏陶,即使这种错觉是错的,但这种自信却难以动摇。
专家预测的准确度比不上扔飞镖的猴子,这个结果让我们再次审视对专业判断结论。
4 预测错误的主要因素
研究者认为,专家犯错不是因为他们的思考内容,而是因为他们的思考方式。专家为什么会预测错误,至少有两个因素。
第一,一般人对概率的估计不是很准确。比如有两个数,99.9%和99.99999%,前面的小数点后只有1个9,后面的有5个9,这两个数差别有多大。一般人觉得差不多,但如果是在一个突发事件里,生存率99.9%是一千人里面死一个,后面的概率是一千万人才死一个。这时候,两个数的差别就大多了,千万分之一,你根本不用担心,如果是千分之一,恐怕人人都害怕。可见,人类对概率缺乏直觉。
第二,在面对概率问题的时候,我们容易相信那些确定型的人,而不愿意相信那些犹豫的人。
前者被叫做刺猬型专家,后者被叫做狐狸型专家。打个比方,如果预测房价会不会涨,你问刺猬型专家,他的回答斩钉截铁,一定会涨。大家一听,好,这人观点鲜明,一旦他说对了,名声就有了,说错了,大家也忘了。所以刺猬型专家很受欢迎。如果你问狐狸型专家房价涨不涨,他可能告诉你,有可能涨,也有可能跌。但普通人就不乐意听,大家要的是一个准信,你不能说没准。
其实我们需要的是狐狸型专家,而不是刺猬型专家。刺猬型专家危险在于,他给世界建立一套简单的解释模式,认为通过几个规则就证明这事就一定如此。如果我们大量听这种专家的,就容易在判断上出现问题。
5 如何让预测更可靠
如何让预测更可靠,有三点建议:
首先,用概率的方法思考问题。我们现在思考问题很多方法是规律的方法。以为世界会如何,以为这必然如此,这就形成一套决定论的解释体系,结果把思路堵死了。
其次,要知道自己的观点是从哪来的。很多人把一些东西奉为真理,实际上可能因为你周围的人都这么说,你就认为它肯定正确。这就是我们会被刺猬型专家诱导的原因。要知道自己的观点从哪来,不能因为习惯了听大家这么说,就觉得这些东西是你得出的结论。
第三,在不断试错中进步。即使你有很好的预测能力,也得拿几个预测结果去试,反复试验。科学预测真正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参与这个世界。我们不可能掌握了科学的预测工具就可以预测明年高考题是什么,或者去选一个股票,明天就发大财。更重要的是,我们把这些思维工具运用于认识世界,提高我们认知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
卡尼曼说,预测错误不可避免,因为这个世界不可预知;我们不应该相信高度主观自信得出的结论。
短期内的走向是可以预测的,但是要降低对长期预测的预期,想一想刺猬型专家,世界是复杂的,不是简化的。
今天关于未来无法预测的话题就说到这里。
明天见。


2023·读书计划

行动·2023




共读书合集

第1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思考,快与慢》共读回看


第01天:共读构想

第02天:共读路线图

第03天:系统1和系统2

第04天:主角和配角

第05天:惰性思维与延迟满足

第06天:启动效应

第07天:你的直觉可能是错觉

第08天: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

第09天:字母B与数字13

第10天:第1周讲书复盘

第11天:我们如何做判断

第12天:目标问题与启发性问题形影不离

第13天:大数法则与小数定律

第14天:锚定效应生活中随处可见

第15天:科学的利用可得性启发法

第16天:焦虑情绪与人生风险

第17天:第2周讲书复盘

第18天:你猜,孩子从谁那里继承的遗产最多

第19天:琳达问题的社会效应

第20天:因果关系比统计学信息更具说服力

第21天:所有表现都会回归平均

第22天:如何让直觉预测的更恰当有效

第23天:“ 知道 ”的错觉

第24天:第 3 周讲书复盘




家安:自我探索者、长期主义者、知识创作者。以文字方式重启自己,认识自己,书写自己。和你一起,读书、发现、思考、记录、陪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