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它是旅游荒漠?包邮区的这座城被远远低估了
江浙沪,向来不缺旅游胜地,在“文旅开卷”的浪潮中,它们无需宣传已是人山人海。
万万没想到,这里竟还有城市却被贴上了“旅游荒漠”的标签,宁波就是其中之一。
图源:禹涵
诚然,宁波并不以旅游而闻名,但要说是“荒漠”也实在过于苛刻。
论景致,这里身处江南,“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其中”,将水乡风情揉进了城市肌理;论人文,这里紧靠大海,孕育了古老的港口文明,留下诸多史迹。不管怎么说,宁波都挺有看头的!
天一阁 图源:禹涵
那么,来到宁波要怎么游?从国保单位开始总是没错的。
写进历史教科书中的河姆渡遗址、被誉为“江南第一木构”的保国寺大殿、盛名在外的天一阁……散落大地的国保单位里,藏着这座城的独特气韵,值得我们一再回味。
“港”,是宁波的一大名片。得江河湖海之利,宁波由水而生,因港而兴,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这一路走来已过数千年,积淀深厚。
井头山遗址出土的木桨 图源:人民日报
早在8000年前,先民们就从这迈出了拥抱并利用海洋的脚步。一千年以后,河姆渡人在这里种植水稻,发展了早期的农耕文明,同时也划桨行舟,继续探索海洋。而远古文明的曙光,就此照进历史的长河。
今天,当我们走进姚江畔的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那些重要的生产工具、木构水井、“干栏式”建筑场景……让人身临其境,想见7000多年前的江南风貌。
河姆渡遗址公园 图源:筱溪听泉
时间不停往前走,到了唐代,明州港(宁波港)正式开埠。借由大运河,宁波将内河与外海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世界的枢纽。
大批的货品经由这里走出国门,产自上林湖越窑的青瓷,就从明州港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上林湖岸边的碎瓷片 图源:筱溪听泉
溯洄上林湖畔,古老的窑址似点点繁星沿湖散布,岸边更是铺满了青瓷碎片,闪烁着光泽。湖光山色间,还有一座上林湖越窑博物馆,将这个唐宋越窑中心产地的往事娓娓道来。跨过久远的时光,我们依然能在这里觅得越窑青瓷的“千峰翠色”。
宁波鼓楼 图源:禹涵
唐长庆元年(821),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迁到姚江、甬江、奉化江汇聚的三江口,筑立子城,就此奠定了宁波的城市格局。千百年来,这里商贾云集,帆樯林立,几度繁华,三江口作为河海联运的重要节点,正是海贸兴城的最佳见证者。
永丰库遗址公园 图源:禹涵
在鼓楼边上,有一处不起眼的公园——永丰库遗址公园,以1:1仿建了遗址全貌,包括古桥、古墙、古水井、古河道等,而被掩埋保护的遗址本体就在栈道之下一米处。
这座古仓,地处子城(官署所在的鼓楼一带),又由南宋延续到明代,重要性可见一斑。从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不仅汇集了宋元时期许多名窑产品,还有唐代波斯孔雀蓝釉陶片,所跨地域之广,令人惊叹。
宁波老外滩 图源:禹涵
说起上海外滩,那真是家喻户晓。其实,宁波也有个外滩,开埠时间比上海的还早20年。
近代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4年,宁波老外滩开埠,外国领事馆、海关、银行、教堂、商号等建筑纷纷沿江而起,构成中西合璧的建筑群。
江北天主教堂,就是五口通商以后建立的第一批教堂。它兴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光绪二十五年(1899)增建钟楼,呈现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但其内部以人字抬梁构架,又用中式筒瓦为屋顶,应是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江北天主教堂 图源:禹涵
与老外滩紧密相连的,还有久负盛名的“宁波帮”,他们从老外滩出发,纵横四海,推动了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伫立在三江口甬江东岸的庆安会馆,就亲历了一代代“宁波帮”闯海闯世界的风云历史。
庆安会馆 图源:禹涵
靠近东门口的钱业会馆,同样承载着“宁波帮”的历史记忆。它落成于民国十四年(1925),是现存中国金融业保存最为完好的会馆建筑,也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的南方老钱庄。
这座中西结合的砖木结构建筑,当年是宁波钱庄同业聚会和交易的场所,见证了宁波金融业的发展变迁。
钱业会馆 图源:禹涵
与世界相遇的宁波,不仅仅是商贸流通的枢纽,还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镇。热闹的港口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僧侣,使宁波的佛教文化日渐兴盛,进而向海外“弘法传经”,影响深远。
岁月流转,留存至今的寺观庙宇依然挺立着,带着斑驳的印痕,讲述久远的历史。
宁波天宁寺塔 图源:禹涵
距离鼓楼不远的天宁寺塔,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已经矗立了千余年。原本建有东西两塔,但东塔于清光绪年间崩塌,现在仅存西塔,是我国现存唐代寺前双塔制度最早的实例之一。
再到城外的灵山,循着林间步道攀上山腰,我们就抵达保国寺。这座始建于东汉的寺院,经历代修葺成为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
汉代骠骑井、唐代经幢、北宋大雄宝殿、南宋净土池、清代钟鼓楼、民国藏经楼……可以说是一部建筑类古代史,是古建爱好者必去之地。
保国寺大殿 图源:禹涵
当然最让人称绝的,还是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的大雄宝殿,是江南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构建筑。
厅堂式构架、穹窿状藻井、四段合瓜棱柱……大殿里保存的宋代建筑结构风貌,与《营造法式》如出一辙,却比《营造法式》的颁布早90多年。
而太白山麓的阿育王寺和天童寺,南宋时被列入“天下禅宗五山”之中,在佛教文化传播上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阿育王寺,因珍藏舍利宝塔而闻名于世,是国内现存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古寺。寺院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重新修建,但保留了宋代最高级别、最大规模寺院的格局。而这样的建筑形制,深深地影响了一衣带水的日本寺院。
天童寺,与日本佛教也颇有渊源。南宋时,日僧道元在这里习法,学成归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曹洞宗。因此,天童寺被日本佛教曹洞宗尊为祖庭,每年都有不少日本佛教信徒来此朝圣。
天童寺 图源:摄图网
东钱湖石刻 图源:筱溪听泉
南宋石刻公园里,文臣、武将以及石兽等立于神道两侧,个个雕琢精美而又生动。正是它们填补了中国南宋时期美术史、文物考古史、雕刻艺术史的空白。
庙沟后石牌坊 图源:筱溪听泉
再往深处探索,我们将会找寻到隐匿于青山密林间的庙沟后石牌坊与横省石牌坊。
这两座石牌坊大约建于南宋至元代,为单间二柱一楼仿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斗栱层叠而上,檐角飞翘,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为久远的仿木构石牌坊,共同填补了我国元代以前没有石牌坊的空白。
横省石牌坊 图源:艺旅文化
唐太和七年(833),鄮县县令王元暐主持修筑它(tuō)山堰,将河流引入明州城,蓄成日、月双湖。此后千年,月湖滋养着这方热土,也氤氲了满湖书香,将文脉代代传承。
它山堰 图源:海曙发布
宋元以来,月湖既是风光旖旎之地,也逐渐成为文人荟萃之所,孕育出浙东学术文化。
到了明清,以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万斯同、全祖望等为代表的浙东学派更是熠熠生辉。他们倡导的“经世致用”思想,涵养了宁波“敢为天下先”的城市人文精神。
月湖畔那著名的天一阁藏书楼,便将“经世致用”的理念深深印入每一个宁波人的心中。
这座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明嘉靖年间,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辞官归乡,为藏书建造此楼,取“天一生水”之义命名为“天一阁”。450多年风雨兼程,天一阁岿然不动,深入其中,我们仍能感受到不绝的书香和江南园林之美。
天一阁因书而名,亦因园而盛。清乾隆为了存放《四库全书》,便仿效天一阁建造了文渊阁、文澜阁等皇家七阁。
天一阁 图源:禹涵
若是要探访更多的浙东学派史迹,那就将白云庄和黄宗羲墓、万斯同墓、全祖望墓也写进打卡清单吧。
白云庄 图源:海曙发布
同样底蕴深厚的,还有姚江北岸的慈城。
从越王勾践筑城,到唐朝置县,这座“江南第一古县城”经过千年积淀了丰厚的历史遗存。
慈城 图源:禹涵
形似棋盘的城内,古建密布:
孔庙,是浙东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文庙;
冯岳彩绘台门,可见宋式彩画的风格,是江南彩绘的重要实例;
明代的甲第世家、福字门头、布政房和清代冯宅,是当地民居的代表作……
勾勒出往日的烟火人间。放慢脚步游荡古城,我们每一次抬眼都仿佛是在与过去的时光对望。
慈城孔庙与冯岳彩绘台门 图源:禹涵
看到这儿,我们也不过才梳理了宁波的半数国保单位,匆匆刷过且得花上好几分钟,试想要全数走过30+国保,起码要一个星期起步。
所以,别再说宁波没啥好玩儿的,带着这份名录去“寻保”,总会有一些不错的遇见!
参考资料:
1. 褚晓波,傅亦民,丁友甫,金皓《一座古代城市仓储的前世今生——宁波元代永丰库遗址保护记》;
2. 何嘉丽,王欣,林清清,吕东方《天一阁”园林及一法多式”现象研究》;
3. 浙江省文物局、宁波市文化遗产网。
6月7日-9日,跟随谢西营老师
漫步宁绍,聆听瓷上的青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