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行山下的宝藏小镇!古建爱好者的天堂原来在这里!

艺旅文化 沧浪 艺旅文化 2024-07-03

提到陵川,你会想到什么呢?


仅从名字来看,他就有这十足的画面感:地隆为陵,水流成川,而当陵与川汇接于此,群山起伏,大河汹涌,莽荡之气扬起激荡,其中定然藏了许多古老秘密。


图源:太行日报

陵川也丝毫不辜负其名,这个不大的山间小县,在纵横的山川与林木之间,保存有极为丰富的木构建筑库存——

这里有北宋木构至少四座金代木构超过十座,元明清古建精品更是丰富,其中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古建就有十六处(加上塔水河遗址,陵川县就有十七处国保),全县就是一座“宋金元古建艺术博物馆”。

崔府君庙 图源:乔

如果说全国早期木构看山西,山西早期木构看晋东南的话,那陵川更是去晋东南寻访古建,万万不可错过的胜处了。

而漫步其中,这些古建筑竟也成为最真实历史的一部分,透过它们,这座坐落于秀美山川中小城的历史,也在我们面前次第展开。

先有崇安,后有陵川


陵川县,现由山西省晋城市管辖,在晋省版图上正卡在东南角处,此处正是南太行之深处,战略地位不可谓之不重,是为“三晋之门户”


因此早在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就以此处“山用修阻“且“户口滋息”为由,正式设立陵川县,此后建制名称均未变化传承至今,是一座真正的千年古县。

但陵川县的历史还要更加悠久,早在数万年前,人类历史还处于旧石器时代,陵川县内的塔水河遗址已有先人活动的踪迹;商代末年,相传箕子率众隐居于陵川山中,避世之时还在此发明围棋,留下棋子山之名。

相传,商朝灭亡后,箕子避居于此,摆布石子,推演天文
图源:晋城非遗

位于县城西北方卧龙岗上的崇安寺,亦是陵川久远历史的一大见证,传说此处为十六国之后赵开国君主石勒墓地

石勒征战一生,乃是由奴隶逆袭为皇帝的伟大人物,身后事自然不能草率。传说其葬事由著名高僧佛图澄主持,选中卧龙岗,乃因此处地形为岗峦环抱低地,形似一方 “宝池”。

东南有水流通,西北又有山横亘形如卧龙,山形水势完美配合,遂将石勒秘葬于此,又在墓地建寺设塔,既掩人耳目又便于看护,这座寺庙正是崇安寺之前身。

崇安寺 图源:禹涵

石勒遗冢或许只是表达对英雄崇拜的美好故事,但也反映了崇安寺的历史悠久和地势环境的得天独厚。

今日的崇安寺,仍是陵川县城保存最完整精美的古建,当地流传的“先有崇安,后有陵川”这一俗语,亦表明寺庙历史要早于陵川立县的隋代,最迟也是南北朝时期了。

崇安寺 图源:禹涵

《明一统志》记载崇安寺作为“石勒疑冢”设有浮屠奉舍利子以庇佑,它在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敕名崇安寺前又有“丈八佛寺”的旧名,说明崇安寺过去曾有雄伟的宝塔与大佛,可惜今日均已不见。


崇安寺现存三进院落,除了西插花楼尚存元风,其余均为明清重建,但还留有三件北宋遗物,分别是位于山门的青石门框和《重修崇安寺三门记》碑,和钟楼上悬挂的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铁钟,可为全寺历史悠久之见证。


崇安寺 图源:禹涵

崇安寺的山门极为壮观,它不像一般的庙宇山门只是低调的单层建筑,而是建造了一座重檐歇山三滴水、面阔足足五间的庞大楼阁,两侧又有重檐歇山立于高台的钟鼓二楼衬托,使得山门气势远超正殿,成为了全寺视觉之中心

加上崇安寺立在山岗顶部,楼阁山门既是庙宇入口又是俯瞰四周的制高点,使得信众行人大老远就能被崇安寺的磅礴气势所震撼。


崇安寺 图源:禹涵

过了山门进寺,前后有毗卢殿、大雄宝殿两座明代殿宇,两旁又有精美古朴的西插花楼等烘托,过殿单檐歇山,正殿为悬山三间,虽然气势也都不弱,但远远不能和山门相比,甚至在中轴建筑中,功能上作为核心的大殿反而是规制最低的一座,全寺建筑观感上的重心便集中在了最前方


之所以采用这样不寻常的设计,可能因为崇安寺地位特殊,不仅仅是陵川县的一处庙宇;县城地势相对低平而四面环山,高踞西北山岗之上的崇安寺,正是俯视全城的镇城之庙,山门又名“古陵楼”,也暗合了它的地标地位


崇安寺古陵楼 图源:禹涵

礼义遗构,吉祥府君


隋文帝在位的开皇十六年(589年),是陵川县建城的起点,其子杨广即位后的大业年间(605-616年),陵川县就修筑了城墙,正在卧龙岗等山岗包围的低地之中,完美贴合“陵川”之名。

后世城墙重修多次,但基本保持了隋代初建的小小城圈,最终城墙周长仅有二里二百三十二步,也就是超过一公里一点点,只开有东、南、北三门,全城(含四关)总面积不足3平方公里,道路狭窄且短。


崎岖的地形,局促的县城,陵川县似乎只能是不起眼的小地方了,但“其形势表里山河,而土风敦质,气禀浑厚。”(陵川名士郝经撰《郝震墓志铭》)

晋东南地区古建与山势的完美结合 图源:筱溪听泉

或许正是陵川之名所彰显的山河形胜所庇佑,陵川县的文化成就丝毫不弱,小小一县出了7位状元、93位进士,取得了颇为耀眼的成就。


陵川县的文化繁荣始于宋代,七状元中最早的是北宋人,文教中心文庙也始建于北宋,而陵川县现存的木构珍宝中,最古老的亦是几座北宋遗构。


南吉祥寺 图源:乔

就在陵川县西北处的礼义镇,不显眼的镇子却汇集了三处早期庙宇建筑——北吉祥寺、南吉祥寺和崔府君庙。其中北吉祥寺前殿、中殿与南吉祥寺中殿已确认为宋初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建筑,崔府君庙山门(一直传为金构)近年亦有研究认为是宋构。


北吉祥寺 图源:乔

南吉祥寺、北吉祥寺正如其名,一南一北相映争辉。北吉祥寺位于西街村,村舍环绕却是气氛古朴,寺前几株油松挺拔直立,均为四百年以上的古树,和寺中的前殿、中殿两座宋构比起来却只能是小辈了。


北吉祥寺前殿为单檐歇山,中殿为悬山顶,均是面阔三间,不设补间斗拱;前殿屋顶出檐深远,升起灵动欲飞,加上琉璃满装的屋面、刻为莲瓣的柱础,全殿由外及内都透着豪华大气。

南吉祥寺 · 补间出斜拱最早的实例  图源:乔

南吉祥寺正如其名,位于北吉祥寺南边的平川村,三进院落和左右配殿都保存完整,其中单檐歇山的中殿为北宋原物

南吉祥寺中殿亦为面阔三间,建于高台之上更彰显气势,和北吉祥寺两座宋构不同,它在每两个柱头间的补间处均设斗拱,且补间斗拱采用“斜拱”,为现存宋构中最早的案例,推翻了“斜拱”始创于辽代的说法。



图源:乔

在礼义镇还有一座崔府君庙,崔府君即唐代诗人崔珏,据传他“昼理阳事”、“夜断阴府”,故得到建祠纪念,并在宋代先后为加封为护国显应公、护国显应王、真君等;崔府君庙为晋东南一带常见的民间信仰庙宇,陵川县礼义镇的这座是现存规模最大的。


和崇安寺类似,礼义崔府君庙最显眼的亦是山门,重檐歇山顶,下层厚砖墙环绕一圈平座,远观就像一座城门楼。


恢弘大气的金代山门    图源:金晚

一般认为山门为金构,但对比同地区的建筑,其斗拱比例硕大,形制也更接近青莲寺中殿、开化寺大殿等北宋中期建筑,因此崇安寺山门也有北宋遗存的可能,且是极为难得的北宋楼阁实物。

现在的崔府君庙山门外观亦是后期改建,添加的厚砖墙甚至把平座斗拱都包入很大部分,使得造型改变了不少。

崔府君庙  图源:乔

其构造的原貌应为简练的两层楼阁,外立面不设副阶或腰檐,这样的山门楼,便是早期楼阁式山门的稀有甚至唯一的案例了。



文风璀璨,二仙恩泽


北宋时期,陵川县已初具繁华图景,但最辉煌的时刻当属金元二朝,在陵川的国保古建中,金元建筑亦占了大多数。


民国《陵川县志》就直称“陵川文化自隋置县以来,惟金、元两代最盛。”从文化名人的数量就可证明这一点。


南吉祥寺后殿,金代遗构 图源:乔


此时的陵川不仅出现了以郝经为代表的大批文人名士,考取状元、进士的人数亦是各代最多,七状元中六位都是金人,甚至出现了武氏叔侄“三状元”和赵氏家族“兄弟状元”的奇景。


对人文教育的重视,是金元时期陵川文化辉煌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正在金朝天会年间(1123-1137年),时任陵川县令魏致隆将教育视为头等大事,主持将文庙从城外迁到城内,并亲自去给学生们讲课,“彝伦风俗,翕然丕变焉。”

陵川文庙如今仅存魁星楼  图源:方志山西

文庙在古代的重要身份便是官方学宫,对文庙兴建和教学活动对重视,也最能体现一个地方是否重视文化。


陵川文庙后来迁到了县城东关,遗憾的是经过屡次兴废,它最终还是没能完整保留;比同样无存的城隍庙、关帝庙等县城诸庙幸运的是,陵川文庙还留下了一座魁星阁,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阁为三层,八角攒尖顶,立于石砌高台,供奉魁星以祈文运昌盛,与崇安寺是陵川县城最重要的两大遗构了。


陵川不只在县城建有文庙,在太行山深处的南召村还留了一座难得的乡村文庙。


南召文庙 图源:刘江岭

南召文庙位于村北,立在高台俯视全村,除了祀孔也是村中武氏自建的家族学校,千百年来一直是全村的文化教育中心,据传始建于唐,现存正殿为元代建筑,又有山门、看楼、照壁、妆楼等围护,是整个太行山区建筑年代最早、保存最佳、规模最大的乡村文庙,故有“太行第一文庙”之称。


以南召文庙为代表的各处乡镇私学、书院,与县城的官学文庙共同构成了陵川县的发达教育体系,也这有了这样的基础,才有了金元时期陵川进士、名贤辈出的景象。

南召文庙 图源:陵川网

建造南召文庙的武氏族人,便是陵川金元郝、武、赵、李、秦五大望族之一,武明甫、俊臣、天佑、天和叔侄三状元一进士更是千年科举史上独一无二的盛事。


除了教育兴盛,陵川的山河形胜与民风淳朴也是自古为人称道。元代大文豪元好问在为其师陵川人郝天挺所写的墓志铭就赞叹陵川“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带经而锄者,四野相望。虽闾巷细民,亦能道古今,晓文理。”


傅弼《陵川赋》也直接点明陵川文化的精髓正是。“民淳俗厚,表里河山。”


“民淳俗厚”的一大表现,便是陵川乡人对善举的推崇,当地昌盛的二仙信仰便是例证。二仙信仰是陵川所在的晋东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信仰,所谓二仙,本来既不是天上神仙也不生于富贵之家,而只是两位凡人姐妹。

小南村二仙庙的宋代乐氏仙女塑像

二女孝顺父母而感动上天,最终升入仙班,但传说二女升仙厚仍不忘乡里,并时时降福地方,这样二仙才在民间被口耳相传,二仙庙也就成了晋东南地区分布广泛的重要信仰。


二仙信仰起源于唐末,而在金元兴旺发达,因此晋东南有许多列入国保的早期木构均是二仙庙,位于陵川县城西边不远的西溪二仙庙,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西溪二仙庙金代梳妆楼 图源:乔

西溪二仙庙四周群山环绕,苍松古柏遮蔽殿宇,颇有隐于山林的清新气质,这片美景亦不乏文人题咏,元好问就在此留有一首七绝:“期岁之间一再来,青山无恙画屏开。出门依旧黄尘道,啼杀金衣唤不回。”


西溪二仙庙坐北朝南,两进院落不算很大,但却留有三座自成一组的金代木构,即正殿和它前方两侧的东西梳妆楼。正殿单檐歇山,面阔三间,五铺作双下昂的斗拱气势雄浑。


图源:乔

东西梳妆楼形制雷同,是早期木构里少见的完整成对楼阁,均为两层三滴水之歇山顶楼阁,上下层各出副阶,二层出平座斗拱,外形大方而不失优雅华美。


此外,在陵川县还有玉泉东岳庙、南神头二仙庙、石掌玉皇阁、寺润三教堂等金元古建;丰富的早期木构遗存,不仅是陵川金元文化辉煌的见证,亦是这片“表里山河”为世间慷慨留下的馈赠。


收  尾


早期木构的魅力,一在于日久积淀的厚重,二在于木构营造之雄奇,令人惊艳、称奇。太行深处的陵川小邑,也正因早期木构之云集,使其建县以来的岁月几乎都有遗迹可讲述。


西溪二仙庙屋顶神像 图源:乔

木构是既脆弱又顽强的,毁去它轻而易举,但幸存者的命寿又远远超出人类自身,那些留存五百年甚至一千年的早期木构,更是静默坐视王朝更替、古今轮回,这种岁月凝结的淡然,或许可视为永恒。


参考资料:

【老城沧桑】陵川古城

《山西元以前木构建筑分布及区域特征》

陵川县人民政府《陵川古建》



陵川早期木构遗存极为丰富,但分布多较分散,尽数寻访所费的时间精力不可小视。

因此,何不跟随张宇飞老师一起深入晋东南,品读一处处高古建筑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与艺术美感,在太行山水与苍劲古建之间,悠然品味藏在建筑里的诗与美?


点击下面小程序购买👇
详情咨询客服小艺:15068806613



-END-
招聘、投稿、合作编辑|艺旅文化 沧浪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刻获取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 旅 百 科

(点击文字,查看全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晋南&晋东南晋中晋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 |澳门
文旅口袋书 
文旅地图 中国汉阙地图中国汉画像石地图中国关帝庙地图中国城隍庙地图中国申遗明清城墙地图中国藻井地图|中国帝陵地图中国道教石窟造像地图中国简牍地图 | 中国盘龙柱地图 |中国文庙地图中国钟鼓楼
古建 中国早期木构建筑3讲古建入门指南 山西古建观看手册丨浙江古建筑观看手册丨古建基础构件正定隆兴寺佛光寺南禅寺中国古塔TOP13汉阙营造法式李诫
石窟 中国石窟艺术10讲石窟入门宝典石窟入门宝典2.0中国石窟甘肃石窟杭州石窟|天龙山石窟克孜尔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彩塑 7节课读懂中国彩塑造像艺术丨莫高窟285窟敦煌彩塑麦积山彩塑山西彩塑 
壁画 敦煌壁画北朝壁画辽墓壁画十大必看壁画
考古 12位考古学家说中国考古专业报考指南考古学专业就业博物馆学专业就业|考古与盗墓|文物修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金石学
话题 历代佛首识别指南常见佛教故事画识别指南丨寺庙参观指南中国最美水月观音阿富汗古典文明云梦长文木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